請教各位:想讓我家孩子(男孩)出去長長見識,從不同的角度學習看待問題,那出國留學有沒有什麼好處?想去正式的學校那種,不是去混日子的。但我不知道應該什麼時候適合?高二好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好還是上完國內大學好?孩子現在初中,理科成績不錯,文科比較差,偏科有點厲害。
fwei1
本人22歲出國,國外生活工作學習十幾年,現在國內定居。總是覺得當年還小,還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走了很多彎路。本人覺得能出國長見識,還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國內讀完本科,出國讀碩士比較好。國內大學還有一半在國內讀,一半在國外讀的大學,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jeffrey_n
我女兒是小學4年級出去讀書,到現在是初中一年級。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決定和現在的情況,也無法判斷是好是壞。個人覺得是否決定送小孩出國教育要考慮好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是孩子在國內的學習情況。孩子在國內不一定要雞血,但也要有一定的基礎,中文、英文、數學。中文是要考慮小孩以後不能失去母語,所以必須達到一定基礎,聽說讀寫最好都要達到即使不上中文學校也不影響正常交流;英文基礎好,適應新環境越快,這個就不多說了;數學是華人孩子的特長,到了國外這個特長會進一步放大,讓當地的老師更加重視孩子,也讓孩子會更有信心,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孩子的性格如何。不管去哪個國家,都有一定的排外可能,孩子面對新環境,國外孩子看到黃皮膚的小孩,那種文化的隔閡是天生的,如果孩子性格過於封閉,或者不自信,則很難交到當地的朋友,這種情況對孩子是最艱難的。我女兒性格雖不是那種外向型的,但性格很溫和,讓朋友很舒服,還算容易交到朋友。一到新環境,立馬交了兩個當地好朋友,生日party都會互相邀請,這對她融入新環境幫助很大。
第三,就是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理念。低齡孩子出國留學,有父母的陪伴至關重要,父母雙方一起陪同是最理想的,至少也得有一方陪同,但相關經濟的壓力或者夫妻兩地分居的壓力都要事先考慮好;父母的教育理念也很重要,國外在小學、初中階段基本上屬於放養,課程和作業都很少,怎麼合理引導孩子培養興趣和發展特長更多的依賴於父母的規劃,如果聽之任之,估計很難成才。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父母也做好人生規劃。孩子一旦離開了中國的教育體制,想再回來,基本不太可能,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很難繼續,孩子成年以後可能對中國對父母不會有太深的感情,父母要做好孩子以後離巢不再回來的心理準備。
把這些問題考慮清楚了,再看看孩子自己的意願,如果孩子自己不願意出去,千萬不要勉強。否則往往會帶來悲劇結果。
閒雲野鶴999
我家情況和蛋兄差不多,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從身邊朋友情況來看,國外讀書不是什麼靈丹妙藥,只是選擇的不同,就生活來說,結果相差不是特別大。
如果從財富角度出發,正如國內教育並沒有妨礙蛋兄成為財富1%的人群,也沒有妨礙雙馬成為中國首富。從自己的經歷來看,從農村到城市,並沒有多麼的成就感,不過就是一普通生活,尤其離開家鄉,也遠離親人,心理也是愧疚。
我認為,天才就是天生的,如果能力可以,環境阻礙不了,照樣可以上清北,進不了清北交復,說明不是科研的料,還是要走打工的路,而打工的路考驗的是情商和智商,以及跟對團隊的運氣。
眼界開闊來源於學習和經歷,生活才是最大的提升見識的來源,挫折最能教育人。很多人以為有什麼靈丹妙藥,繳費跟什麼大v操盤,卻不知頂級的投資大師已經把自己的理念方法都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花百來塊錢買一本書就能學到。
終身學習才是進步的階梯。
愛國者搗蛋
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會選本科時候2+2出去。我身邊高中就出國的,本科直接申請境外學校,本科國內轉學的,本科國內2+2雙學歷的,碩士才出去讀的都有。初中就出去的不太清楚。
從社會融入的角度,當然是越早越好。但是孩子高中及其以下出去,取決於家長能不能陪同,或者孩子是不是已經建立起來了足夠堅韌的價值觀。
如果孩子一個人在國外的話,為了求抱團會模仿周圍的小團體。如果遇人不淑就很麻煩,再加上歐美對大麻的管制很鬆,很容易入手。
高中出去的,失敗的例子有,成功的也有。高中同班的一個妹子高二走一個交流項目去的美國,拿到了MIT的EE全獎錄取,這是我覺得最厲害的一個。
剩下不少本科直接申請境外學校的,也說高中同班同學裡的話(相對水平差不太多),去UIUC,UCB,UCLA這幾個學校的。有的留在美國了有的回國了。
本科時轉學到境外的,都是轉美國CS和加拿大金融CS,都留下了。
本科2+2,3+2,3+1等等的,這個很多學校都有,同時發國內和國外的學歷,具體細節各個學校不一樣。越是國內的好學校越能籤到國外的好學校。本科有和美國的幾所,瑞典的,英國的曼徹斯特,伯明罕,還有比利時魯汶啥的。我在瑞典的時候很多國內雙學位來的同學都自帶獎學金,免學費。有的是csc(國家公派)再額外給12000 sek/月的生活費(csc的優本計劃)。各個學校差異比較大。
碩士再出去就老生常談比較多了。總而言之,正式的路子很多,一個是看孩子想不想,第二是保證孩子不走偏路,如果沒有家長陪同,或者有可以足夠信任的親朋在國外照顧,最好不要冒險低齡就送出去,毒品,校園欺凌,抑鬱等的風險都會大很多。
winwinuu
本韭菜從小到大,每年都有同學出去的。還好時有聯繫。就個人所聞:小學就出去的,沒一個能混出成績的。徘徊當地中下遊,嫁娶的多數是臺灣同胞。中學出去的,稍微好點,但也沒好多少。大學本科出去的,這裡開始出現巨大的分水嶺。一類是求知慾極強,對於探索事物超級感興趣的,會一路讀博搞研究留校出成績等等。一類是混學歷漲經歷為主,一般念完就會回到內地或去香港或去新加坡這類地方找工作。一類是混學術圈的,混個博士頭銜之類的回內地或香港高校當助理教授。
大學研究生出去的,基本就兩類了。一類是搞學術的,直奔博士搞研究去了。一類是直奔找工作的,混個研究生,實際一到兩年的讀書時間基本都是在找工作。
個人看法是,如果是搞前沿科學研究的,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出去就可以了。如果是混文憑的找工作的,研究生出去性價比最高。
實際相比知識,更要注意國外環境對於人三觀和性格上的影響。本韭菜大學時期有個導師,他女兒是中學完畢去美國讀的大學。中學時期我覺得這女孩挺優秀的,未來有很大機會可以做出什麼成績來。然而去美國讀大學後,我發現其三觀和性格就出現了顯著變化。同時整個人的精氣神也跟著受影響了,說淺白點就是廢了。後來機緣巧合我才了解該女孩是被一個華裔富二代玩命追到了。
果然最後美國大學讀完沒有留在美國工作而是去香港讀了個研究生然後留港工作。當然了,富二代大學畢業後就拜了。這簡直就是顯而易見的結果。然而這段美國讀書的影響,個人覺得是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扭轉或改變的了。也就是這個女的最後廢了,感覺挺可惜的,同時也被我拿來作為經驗教訓。
出去讀書幾乎無可避免會遇到各種2代,懂的都懂。如果小孩的性格和三觀還沒有完全定型的話,在海外你無法及時調整其心理狀態等情況,非常大機會被帶偏。輕則人是廢了,重的出現吸毒退學等嚴重事件需要你飛過去處理的完全不奇怪。
因此個人覺得比較好的選擇會是大學,小孩基本定型了再出去,無論是補習吸收先進知識還是混文憑都更好點。
nirvana_jsl2
兩個小孩從小還是跟著我們在海外讀書,一個讀1年級,一個讀大班。
之前在一個英語國家,現在在一個西語國家。不吹不黑說說感受。
好處:
1.教育壓力沒那麼焦慮。相比國內的教育環境,小學以前階段更注重身體和基本基礎,並且基本沒有考試,都是Report為主,沒有排名就沒有那麼焦慮
2.語言學習容易。英語和西語基本是Native language了。
3.學習有優勢。以中國家長的勤奮程度,學習一般比較有優勢。老大的英語和數學都屬於1年級中的最高Level了。
壞處:
1.中文和傳統文化渣。中文真的太難了,小孩子學英語很容易,我們自己就帶著讀讀繪本,現在老大的自主閱讀已經是J Level,看的書我都得查字典才能磕磕巴巴看完。但中文在家裡自己教,到現在還不能自主閱讀,愁啊。
2.融入不容易。這一點跟我們家長有很大關係,由於我們自己不善於社交,孩子缺少了榜樣。雖然也能交到當地的朋友,但更多還是喜歡跟亞洲孩子玩。
3.學習靠自律。上的當地最嚴格的私校,每天也是13:30就下課了。,作業一般就一張紙,10分鐘就完成的那種。中國家長一般都要再報課外班。一方面經濟壓力大,一方面很耗精力。
4.缺少中國的人脈積累。這一點對將來要回國發展的孩子尤其致命。
5.對祖國缺乏認同感。我們很擔心將來別成為香港廢青那樣的。
6.安全感差。尤其是現在加拿大大麻合法化,美國也是毒品槍枝泛濫,作為父母有時候蠻憂慮的。
總而言之,有得有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孩子的未來是不可預知的,我們也經常在慨嘆三個娃將來可能都不會回中國,在地球上各自東西,想見一面都要飛千山萬水的。
只能是珍惜當前在一起的這段緣分吧。
打新交朋友
我看了所有的留言,絕大多數都是隨口說說而已。因為本身也沒經歷過。
當然我也還沒經歷過,作為孩子家長,一直都是在審慎的思考著孩子讀書的問題,國內的教育體系狀況和北美的教育體系和狀況還是略知一二的。
讀美國藤校的本科,對於美國人來說都是比國內考985還要難的程度,絕大多數美國人自己都不敢奢望的目標,對外國人就更難了,
國內考985的比例是百分之二點多,不曉得作為家長的我們有多少當年是這2%裡的人,即便是,孩子又有多大信心可以是,鴨蛋兄的投資業績,我既不羨慕,也無興趣,因為我努力也做不到呀
做什麼都要在可行性基礎上去考慮。
孩子可以考上985,那基本沒特殊情況,不需要考慮出國讀書,在國內讀國際學校的也可以,現在一線城市也有很多頂尖的孩子,選擇國際學校參加國外高考。
出國讀書,不是泛指的概念,其實和國內一樣,能夠申請到什麼大學,和國內考上什麼學校一樣,都是差別巨大。在國外讀高中,要看是什麼身份去讀,公立需要家長有身份,私立美國就比較貴了,一年差不多要全下來50萬,四年高中,四年大學,要400萬,還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多半也申不到好學校。
總之,學霸在哪裡都是學霸,學渣哪裡也不會太好。出國讀書,有點像高考移民,能給孩子帶來點優勢。但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很多,而且語言不是從小有很好基礎,會說容易,學知識還是比較困難的。
出國讀書,如果只有有錢這一個因素,那我覺著還是慎重。除非,國內實在考不上什麼好學校。
長按以下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集思錄微信
特別提示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為信息分享。任何因本文導致的投資行為發生的虧損,本公眾號及作者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集思錄 微信公眾號:jisilu8
集思錄(www.jisilu.cn)是一個低風險投資理財社區,我們的理念是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使資產獲得穩健增長,我們專注於新股、債券、可轉債、分級基金等低風險投資品種。
快捷查詢:
搜索微信號「jisilu8」添加我們
回復「新股」學習申購新股基礎知識
回復「債券」了解債券基礎知識
回復「分級」學習分級基金基礎知識
參與討論請猛戳「閱讀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