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風琴大約在民國時期傳入中國,解放前以上海、哈爾濱為代表的一些城市受國外文化影響,出現了一批手風琴樂師與西洋樂隊,這大概是我國學習手風琴的第一批前輩,演奏曲目還拓展的比較廣。當時這些大城市是信息閉塞的大環境下了解世界各國音樂的一個窗口。解放後這些前輩一些離開了大陸,另一些成為我國現代手風琴藝術的奠基者。之後國內出現了一波手風琴熱,也湧現了很多優秀的、中國民族音樂的手風琴曲,但相對狹窄的視野和曲目的風格缺少多樣性也使國人對手風琴印象逐漸固化。
正因為手風琴在中國的這樣一種單一性,導致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它的感情完全不同。
因為手風琴在中國的根扎的並不深,講到底只是一種新興的外來樂器,因而逐漸被年輕群體遺忘了。手風琴也被打上了「老人樂器」的標籤,因為老人大多經歷了「手風琴熱」的時期,很多人羨慕會拉琴的人。
提到手風琴的價格問題。手風琴價格是很難便宜下來的。國產新琴低端的三四千,高端基本過萬,國外琴動輒三四萬。因為手風琴是一件複雜的樂器,一個音可能會配4-5個音簧,也就是8-10個簧舌。最多的有效音也接近鋼琴的88音,琴體裡300多個音簧。再加上左右手的機械結構,有非常多的零件,工藝複雜,所以價格很難便宜。所以它的價格也是個小門檻。
還有一點是一些人盲目追求用大琴,覺得全規格的琴就是好,就算拉個一二級曲目也要用臺進口13變音的專業琴,這僅僅是佔有欲的表現罷了。一些臂力稍小的女生明明可以使用1/2規格的小琴,拉拉民謠小曲完全足夠,更加輕便易於攜帶。在選擇琴的時候應該注重適用,音程不夠可以移調,也可以換曲子,都有解決的辦法。
本期的關於手風琴小知識第一彈就告一段落啦,下期我們繼續來聊聊關於手風琴的學習!小七老師在琴房等你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