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手風琴系列視頻:丹麥手風琴大師莫根斯•埃爾加德演奏施密特《翻過柵欄逃脫的肉丸》

2021-02-07 中國巴揚手風琴網



丹麥手風琴大師莫根斯•埃爾加德(Mogens Ellegaard) (1935-1995) 被公認為「先鋒派手風琴之父」。


他是丹麥最早一批演奏自由低音手風琴的人,並且有古典作曲家為他寫了很多手風琴作品,在此之前北歐手風琴一般只改編演奏巴赫等人的作品或演奏民歌。


視頻是他1989年在丹麥電視臺的一次亮相,演奏丹麥著名現代派作曲家歐勒•施密特(Ole Schmidt)專門為他寫的一首作品《翻過柵欄逃脫的肉丸》(Escape of the Meatball Over the Fence )。





紀念莫根斯·埃爾加德誕辰70周年 


作者:張國平


莫根斯·埃爾加德(Mogens Ellegaard 1935-1995)被國際手風琴界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手風琴家,自由低音手風琴之父。他出身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一個家具製造師的家庭,自幼學習手風琴,1952年曾被丹麥手風琴協會選派參加了在荷蘭舉行的C1A「世界盃」國際手風琴比賽。


1953年開始學習自由低音手風琴,但當時北歐處於一個封閉與落後的手風琴環境:沒有好的教師,更缺少優秀的手風琴作品,主要演奏的曲目大多是一些古典改編曲;美國作曲家、手風琴家伏羅西尼、戴羅的作品;以及一些民間音樂。然而真正給莫根斯帶來成功的是:1958年,丹麥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施密特專為他創作了北歐第一部具有很高藝術水準的手風琴協奏曲「交響幻想曲與快板」,同年莫根斯與丹麥廣播交響樂團在施密特的親自指揮下,在哥本哈根廣播音樂廳成功首演了這部帶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從此開始了他作為音樂會手風琴家的藝術生涯,並確立了他在國際手風琴界的地位。


今天當我們在談論這位傑出的藝術家時,首先不能不提到他對於自由低音手風琴這件年青的樂器在作品的創作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至90年代大約30多年當中,由於莫根斯的不懈努力,許多國家的作曲家為他創作了大量不同體裁的自由低音手風琴作品,其中包括獨奏、室內樂、協奏曲。與他合作的作曲家主要有:施密特(丹)、倫德奎斯特(瑞典)、諾德海姆(挪)、本特森(丹)、費爾德(捷)、阿伯特(法)、奧爾森(丹)、比巴羅(挪)、霍爾姆波(丹)、諾爾加德(丹)、卡策爾(德)、科什(丹)、克扎隆夫斯基(波)、kayser等。


儘管其中一些作品創作於60年代,如施密特的「託卡塔第一號」(1960年)、「託卡塔第二號」(1964年)、倫德奎斯特的「Partita Piccola」(1963年)、「變形」(1965年)、「植物園遊戲」(1968年)、本特森的「在動物裡」(1964年)、諾爾霍姆的「奏鳴曲」(1967年)等,但實際上它們今天已成為了自由低音手風琴的經典曲目。


這些作品還常常出現在一些重大的國際手風琴比賽上,並被許多手風琴家列為他們的保留曲目。謝苗諾夫早在70年代末就將施密特的「託卡塔第一號」由185貝司自由低音版成功的改編為雙系統自由低音版,使這首經典作品的效果更加精採。




在70年代的手風琴發展史上發生了幾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其中之一就是挪威著名作曲家諾德海姆為莫根斯創作了二部高水平的作品:1、「恐龍」(手風琴與電子音響)(1971年)2、手風琴協奏曲「spur」(手風琴與樂隊)(1975年)。


尤其是協奏曲為莫根斯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表演機會:他與包括英國倫敦皇家愛樂樂團、挪威奧斯陸交響樂團、瑞典斯德哥爾摩交響樂團、冰島交響樂團在內的許多大交響樂團共同在ISCM國際現代音樂節、華沙之秋等國際上最著名的大型音樂節上演出,1978年還為此錄製了唱片,獲得了非凡的成功。


在眾多的手風琴現代作品中,我個人十分喜愛諾德海姆的作品,他不愧是一位大師級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有著很高的藝術性,而且充分發揮了手風琴樂器的特性並具備強烈的舞臺感染力。總之他的作品讓我百聽不厭!應當說,諾德海姆為手風琴創作,其重要意義完全可以和當代傑出女作曲家古拜杜麗娜為巴揚創作而相題並論。在我看來,二位重量級的作曲家為手風琴創作,對提升手風琴這一年青的樂器在整個音樂世界的地位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或許是由於莫根斯在西方國家手風琴界有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響力,在他的帶動下不少歐洲的手風琴家都從185貝司改為更為先進、科學的雙系統,同時義大利很多有名的手風琴公司也都開始生產雙系統自由低音琴,由此帶動了整個義大利手風琴製造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莫根斯也是一位對手風琴製造有著很深研究的專家,他撰寫的有關「手風琴標準化」的文章,對手風琴製造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莫根斯一貫倡導大力發展手風琴室內樂,最近幾十年國際手風琴界、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手風琴家已經把發展手風琴室內樂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不少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莫根斯正是這方面的開拓者,早在1968年他就與丹麥著名打擊樂演奏家B·Lylloff、古典吉它演奏家I·奧爾森一道共同組建了最早的手風琴室內樂三重奏團「TRIO MOBILE」,三位藝術家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受到樂壇的高度讚揚,它開創了手風琴室內樂演奏之先河,拓寬了手風琴作為一件音樂會樂器的表演途徑。


在1989年波蘭比亞維斯託克國際手風琴大師班上,莫根斯送給我一張「TRIO MOBILE」於1984年錄製的唱片,其藝術水平達到了相當高的地步。其中二個曲目最令我感興趣:諾爾霍姆「對話」(手風琴、吉它、打擊樂)和諾爾加德:「Arcana」(手風琴、電子吉它、打擊樂)。我感覺這個三重奏組的藝術活動能夠持續將近二十年,足以證明這三位北歐頂級藝術家的藝術生命力有多麼的強大。





1989年,莫根斯和他的夫人瑪塔·貝內(一位匈亞利出生的手風琴家與鋼琴家),以及丹麥年青的打擊樂演奏家Gert Sorensen一道重新組建了一個新的三重奏團。他們在1990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手風琴周、1991年德國胡果·赫爾曼國際手風琴比賽、1993加拿大多倫多國際手風琴藝術節、1993年俄羅斯莫斯科國際巴揚藝術節等許多重大的藝術節上進行了成功的表演。


1994年初三重奏組錄製了一張CD「Jeux A Trois」這也是莫根斯生前最後一次走進錄音間,所以從各方面講這張CD都彌足珍貴。順便提一句:在1990年阿姆斯特丹國際手風琴周期間,55歲的莫根斯在一周內連續推出了二臺曲目完全不同的大型音樂會(包括獨奏與室內樂)讓我感到驚詫不已。這充分表明了這位大師擁有極強的演奏能力和深厚的藝術功底。


鑑於莫根斯在手風琴文化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為推動世界手風琴事業所做出的貢獻。1970年丹麥文化部決定接受自由低音手風琴作為哥本哈根皇家音樂學院一個正式的專業,並邀請莫根斯任教。這對國際手風琴界來說確實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它標誌著手風琴首次進入北歐音樂高等學府,這對於培養手風琴高級人材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莫根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手風琴人才,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馬蒂·蘭塔耐恩(芬蘭赫爾辛基西貝留斯音樂學院教授)、約恩·福克斯塔德(挪威奧斯陸音樂學院教授)、拉期·霍姆(瑞典馬爾摩音樂學院教授)、歐文·穆瑞(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吉爾·德勞格斯弗爾(1987年胡果·赫爾曼國際手風琴比賽第一名、目前任教於哥本哈根音樂學院)、詹姆斯·克拉布(英國手風琴家、哥本哈根音樂學院教師)、Leonard Turnaricious (加拿大手風琴家、1978年CIA國際比賽第4名)、安吉爾·路易斯·卡斯塔諾(西班牙手風琴家、1990年CIA國際比賽第一名)、Philippe Thnriot(比利時手風琴家、1991年胡果·赫爾曼國際比賽第一名)等。1989年,莫根斯又被奧地利格拉茲音樂學院聘為客席教授。此外,他還經常被邀請到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華沙蕭邦音樂學院、特洛辛根音樂學院、赫爾辛基音樂學院以及西班牙、荷蘭等許多國家的音樂學院進行大師班講學活動。與此同時,他也曾在CIA世界盃國際手風琴比賽、1990年第一屆莫斯科國際手風琴比賽、胡果·赫爾曼國際手風琴比賽、卡斯泰爾費達多國際手風琴比賽、1993年第一屆西班牙國際手風琴比賽等重大的國際比賽中擔任評委。

  莫根斯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他精通英語、德語、法語、瑞典語、挪威語、當然還有丹麥語,並撰寫了大量的文章,內容涉及手風琴的教學、演奏、改編、樂器標準化、國際比賽、新作品的創作、以及手風琴的未來與趨勢等諸多方面,顯示了這位大師擁有很高的學術水平。1990年年底,莫根斯與波蘭手風琴大師波赫諾夫斯基教授共同發起了一個新的手風琴組織——「國際手風琴理事會」,並在華沙、卡斯泰爾費達多、Witten(德),多倫多召開了幾次重要的國際會議討論如何發展國際手風琴事業,但後來由於莫根斯在1995年不幸逝世,該組織的工作也隨之停止了它的運轉。這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撼的事情。可以說,莫根斯的過早去世是國際手風琴界一個重大的損失。1995年,CIA國際手風琴聯盟為表彰他對世界手風琴事業的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決定授予他「榮譽獎」。

  在莫根斯漫長的演奏生涯中,他錄製了大量的唱片錄音。這為我們研究他的演奏藝術及北歐手風琴音樂風格提供了最佳機會,也是我們聆聽這位大師傾訴心曲的最佳媒介。記得我大概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次聽到了莫根斯的唱片,周廣仁教授從美國帶回了這張唱片,很有意思的是這並不是莫根斯個人的專集,而是和美籍華人口琴家黃青白於60年代在美國共同錄製的。曲目有我們熟悉的巴託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埃內斯庫「羅馬尼亞第一狂想曲」、以及巴哈、庫普蘭、泰勒曼的作品,水平極高,就是拿到今天聽也絕沒有過時之感,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這張唱片還包括了三首莫根斯的獨奏:「巴爾幹舞曲」、巴哈「C小調前奏與賦格」、施密特「託卡塔第2號」。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北歐手風琴作品,覺得十分的驚奇,特別是又在那個封閉的年代。在此之後,我利用各種機會收藏到了莫根斯幾乎所有的錄音,其中甚至包括他於1957年至1964年在美國紐約居住期間錄製的「馬刀舞」「霍拉舞曲」蕭邦「升C小調圓舞曲」。

  我十分欣賞莫根斯的演奏風格,高貴、風雅、乾淨、利索。他擁有相當高的藝術品位,但他並不炫耀。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揭示音樂的本質,屬於作曲家的思想並使其成為自己感受的一部分。他錄製的本特森的「在動物園裡」注重內涵的深度挖掘,內在含蓄、深沉、強烈的戲劇性對比,整體的動靜對比,將樂曲處理的栩栩如生。還有他錄製的施密特「託卡塔第2號」、倫德奎斯特「變形」、「Partita Piccola」、諾德海姆「手風琴協奏曲」等優秀錄音被國際手風琴界公認為經典的版本。十分重要的是,我們完全可以從他大量珍貴的唱片錄音中可以直接體驗到這位偉大的藝術大師爐火純青的演奏藝術,以及北歐手風琴學派的風格與理念,因為他不同於我們常聽的俄羅斯巴揚演奏家的風格,這就是它的重要意義所在。



更多資訊 請登錄 中國巴揚手風琴網

網 址:www.bayan.net.cn

 


相關焦點

  • 手風琴的誕生與完善——手風琴基礎知識系列講座
    我們一起學習王朝剛老師的手風琴發展簡史系列講座之《 手風琴的誕生與完善》。  關於手風琴發展史中的許多問題有著不同的說法,其中一些部分至今還是有爭議的。     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間樂器,被認為是世界上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手風琴與笙的發音原理相似,因此笙也被認為是風琴和手風琴的祖先。
  • 《北京色彩》 ——毛俊澔自由低音手風琴獨奏專輯發布!
    作為國家文化部派往歐洲學習的第一位手風琴專業留學生,曹曉青於1992年獲得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赴漢諾瓦音樂戲劇學院深造,師從國際著名手風琴專家莫澤爾教授,2001年以優異成績取得德國音樂學院演奏專業的最高學位「獨奏大師文憑」(歐洲音樂學院器樂表演專業的最高學位),由此成為漢諾瓦音樂戲劇學院獲得該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1997年6月在德國巴登.
  • 帕格尼尼名曲手風琴演奏視頻欣賞
    朝剛手風琴網:www.cgsfq.com手風琴音樂網:www.klmtyd.com
  • 視頻:德國柏林手風琴樂團 AKKORDEON ORCHESTER BERLIN
    德國原裝進口高端專業演奏手風琴160周年限量紀念款 MORINO 紫色夢幻系列從普及型手風琴到高端專業演奏手風琴,囊括生產近百種手風琴型號!1988年,日本手風琴演奏家御喜美江女士在天津的講學,當時的天津樂器廠根據御喜美江女士音樂會使用的德國霍納 HOHNER GOLA 系列185貝斯自由低音手風琴 ( 由德國 HOHNER 手風琴公司著名手風琴設計大師 Giovanni
  • 【美好一天,從聽手風琴開始】♫♫♫~錄音+樂譜《Fiesta Andalouse》演奏:傑龍 • 理查 法國流行手風琴演奏家
    1998年獲得「大滿貫」,囊括義大利手風琴世界盃比賽,德國克林根塔爾國際手風琴比賽和義大利卡斯特費達爾多國際手風琴比賽的冠軍!2004年法國「Gus Viseur」手風琴大獎賽第一名。2005年美國「Art VANDAMME」手風琴比賽金獎。
  • 【好手風琴,一臺就夠了!】德國霍納手風琴公司 上海國際樂器展將攜新品發布
    展位號:W2 D12免費客服電話:400-600-3269 上海國際樂器展 2016 新品首發 德國原裝進口高端專業演奏手風琴 限量紀念款 MORINO 紫色夢幻系列恭 迎 品 鑑!從普及型手風琴到高端專業演奏手風琴,囊括生產近百種手風琴型號!1822年德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手風琴,當時德國一個叫弗利德裡克.布希曼(1775-1832)的樂器製造者把一種可以延伸的風箱裝到一個小的手提鍵盤上,在這個樂器裡裝上了簧片,並把他命名為手風琴。
  • 手風琴名曲《望春風》曲譜、不同版本演奏欣賞
    《望春風》是一首由上海中福會少年宮手風琴指導萬一鍾老師在學生時代改編完成的手風琴作品。萬一鍾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獲手風琴專業碩士學位,師從於上海音協手風琴學會會長王從餘副教授。萬一鍾曾獲2009年第64屆CIA世界盃手風琴錦標賽成人流行組第三、2012年哈爾濱之夏國際手風琴藝術節成人自由低音組第一,多次舉辦個人獨奏及室內樂音樂會,他能夠熟練駕馭多種風格的手風琴作品,對流行手風琴音樂的演奏和創作,有著十分深刻的理解。這首《望春風》便是由他改編自臺灣地區廣為流傳的一段民間歌謠。
  • 【網際網路2016年度手風琴金曲盤點】《水晶珠》改編:傑龍.理查 法國流行手風琴演奏家
    2012年期與法國電視臺合作錄製了流行手風琴系列教學節目「123 Musette」。多次應邀在德國,義大利,英國等地舉辦巡迴音樂會演出。《水晶珠》改編:傑龍.理查《水晶珠》伴奏音樂 請點擊樂譜選擇「保存圖片」查看大圖
  • 視頻:1970年前蘇聯列寧格勒電影廠拍攝巴揚手風琴大師奧列格•夏洛夫紀錄片
    作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巴揚大師之一,夏洛夫的演奏在俄羅斯和國際上都是無可挑剔的,他的音樂可以打動所有的人,因為他的音樂和他的為人一樣是純潔高尚的,正如在訪談中他所說的一樣:「對我來說,能夠讓我感到滿足的不是金錢、汽車和教授的稱號,而是到死的時候我都記得在我的生命中曾經有3次最成功的音樂會。」十年過去了,夏洛夫的足跡遍步了中國很多城市,認識和了解他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
  • 義大利手風琴演奏家帕薩瑞尼(Ruggero Passarini)演奏Ricordo(Valzer) 瑞克多 (華爾茲)視頻及特點
    這位名叫Ruggero Passarini的義大利手風琴大師,也許在我們國內並不被很多人所了解,但是當你仔細傾聽這位演奏家的技巧和節奏,你會發現他的演奏,非常得鬆弛且具有穿透力。雖然Passarini大師演奏的是通俗的義大利華爾茲,並且這臺琴也不是專業院校使用的96或120貝司的大琴,甚至是一臺只有右手的,便於站立演奏的小巴揚琴(鍵鈕式手風琴),可是,你仍舊可以從這位大師的演奏中感受到那種有別於一般通俗民謠的音樂審美。
  • 手風琴調音器下載_手風琴調音器手機版下載_手風琴調音器安卓版...
    手風琴調音器 生活工具 大小: 3.35M 版本: 1.3.8
  • 蕭邦《華麗圓舞曲》手風琴獨奏 演奏:張國平(附曲譜)
    (拍攝於1978年)              手風琴演奏家張國平先生,1960年生出生。自小隨父(我國著名手風琴演奏家張自強先生學習)。由於他具有很高的音樂天賦及本人的刻苦努力,於1975年考入中國廣播藝術團。多年來,張國平先生在國內的表演和比賽中,都獲得一致好評。並獲得多項獎勵。
  • 手風琴調音器
    手風琴調音器 生活工具 大小: 3.35M
  • 最棒的手風琴《野蜂飛舞》非他莫屬
    演奏家網(ID:yanzoujiawang),音樂公眾號不二之選不一樣的欣賞 -- 經典音樂,且聽且評不一樣的文章 -- 原創曼陀林精準,見解獨到不一樣的曲譜 -- 未曾發布,珍稀新穎不一樣的服務 -- 免費答疑,熱忱解惑輸入標題     b又是尼克,又是手風琴
  • 俄羅斯美女手風琴家Ksenija Sidorova演奏比才《卡門》
    今天分享俄羅斯手風琴家克賽尼婭·西多羅娃(Ksenija Sidorova)現場演奏的音樂《卡門》。不得不說這個演奏家除了人長得美之外,演奏技術也是相當棒!可以想像一臺手風琴與一隻交響樂隊抗衡,不但完美的發揮了手風琴的音色與技術,還調動了現場聽眾的情緒。
  • 【2018 亞太國際手風琴藝術節音樂會嘉賓】傑龍 • 理查 法國流行手風琴演奏家
    傑龍 • 理查(Jerome Richard)還改編創作了大量經典的流行手風琴作品,像大家熟悉的「搖擺的曼波」,「人群」,「再見塞維亞」和「哥斯大黎加人」等樂曲。2012年期與法國電視臺合作錄製了流行手風琴系列教學節目「123 Musette」。多次應邀在德國,義大利,英國等地舉辦巡迴音樂會演出。
  • 鍵盤與風箱的和鳴:感受牽動人心的手風琴
    源於中國的簧片樂器手風琴(Accordion)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簧片樂器,它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像鋼琴一樣用雙手演奏出豐富的和聲。手風自手風琴創製至今,在製造工藝、演奏技巧和手風琴專業音樂創作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變革性發展。手風琴一般以貝司來分,例如8貝司、32貝司、42貝司、96貝司和120貝司等。德
  • 【活動簡章】2018 亞太國際手風琴藝術節 Asia Pacific Accordion Festival
    分享更多手風琴新聞!手機在線欣賞更多手風琴音樂會視頻!目前有 30000+ 人已關注加入我們,歡迎你的加入!活動期間將舉辦手風琴比賽,手風琴專場音樂會,手風琴主題晚會,郵輪甲板手風琴音樂派對,亞太手風琴發展交流與對話論壇,日本福岡和鹿兒島參觀與遊覽等一系列活動。
  • 經典義大利民歌《美麗的村莊》手風琴演奏視頻推薦及曲譜
    手風琴曲譜之二手風琴曲譜之三推薦閱讀:手風琴圈的活雷鋒——中國孟‍顧   問:李 聰  王樹生  姜 傑總   編:王朝剛>主   編:琴 萌副主編:草 民  希 望投稿郵箱:xgtg@163.com朝剛手風琴網:www.cgsfq.com手風琴音樂網:www.klmtyd.com
  • 一不小心,跌入了亞歷山大的手風琴秘境
    安娜帶我們看了手風琴,並向我們科普,手風琴分為鍵盤式手風琴和紐扣式手風琴,從外形上就能區別出來。館裡的很多手風琴還能正常演奏,政府協同亞歷山大一起共同維護和保養。音樂老師長發,格子裙,懷抱手風琴,悠悠的彈奏著,上一節音樂課或者為合唱團配樂。隨著時間流逝,手風琴和口琴已經變成小眾,更多人注重的是鋼琴考級和小提琴演奏。記得上次聽手風琴的現場,還是在去年夏天,薰衣草田的氈房外,伴著月色篝火,哈薩克小夥拉起手風琴,整個心就歡騰了。手風琴是有這樣的魔力,動人心弦。這一份美,是該被流傳和廣為人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