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禁毒報、央視新聞、新浪微博
最近,因為偶然被拍下純真笑容而走紅的藏族小夥丁真,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還成了自己家鄉四川省理塘縣的旅遊形象大使。更有趣的是,丁真走紅後,各省的文旅官博紛紛下場,發起了「搶人大戰」,在玩梗玩得甚是歡樂的同時,也介紹了一波各地的美景美食,大家都表示「這樣的宣傳喜聞樂見」「看完想去旅遊了」。
這齣「連續劇」的起承轉合還真是精彩:「男主」非常帥氣,「劇情」十分歡樂,「出場人物」眼花繚亂,還有可愛的動物「配合出演」,更可同步欣賞祖國各地美不勝收的大好山河。
認真追溯起來,這事要從一個不到十秒的視頻開始說,四川甘孜理塘縣的藏族小夥丁真,在路上被攝影師無意拍下了一段畫面(據媒體說,他當時只是想去村口買個方便麵),沒想到一下子火爆全網。
鏡頭裡,身穿藏族服飾的丁真有著一張帥氣的臉龐、原生態的膚色,眼神清澈又略帶些羞澀。
視頻火得一塌糊塗,單條點讚超過270萬,網友的反應也一下「炸了」,甚至為他造了一個新詞「甜野」,說他「野性與純真並存」。
再後來,丁真開通了自己的社交帳號,介紹了他心愛的小馬「珍珠」(注意:另一個重要「角色」出場啦)。譁啦啦又是200多萬的點讚。
火了之後,有網友開始擔心,他會不會成為「曇花一現」的網紅,一陣熱鬧後就沉寂了。當媒體拿這個問題去問丁真時,他說自己還是最想做一個「賽馬王子」。漸漸地,不希望丁真因一次走紅而被商業化、被打擾,好像成了大家的共識。
丁真沒有「出道」,而是成了家鄉一家國企的員工,參與當地的旅遊文化宣傳。越來越多人跟隨丁真看到了理塘的藍天、草地、雪山、湖泊,越來越多人被它吸引,願意去旅遊,有助於帶動當地的文旅發展,這和丁真「為家鄉出力」的心願才真正不謀而合。同時,沒有上過學的丁真自己也有了學習的機會,開始學漢字,學普通話。
至此,丁真的故事近乎一個「偶發的美好」,溫暖了這個冬日,也算有了比較完美的結局。
快來看榜樣的力量
禁毒榜樣!
多位禁毒人榮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五年評選表彰一次,代表著我國勞動工作者的最高榮譽,2020年共評選出「全國勞動模範」1689人、「全國先進工作者」804人。其中,湖南省華容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四級警長胡光志、湖南省懷化市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四級警長張世蓮、重慶市公安局禁毒總隊副總隊長曠陳、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公安局二級警長蘇玉平等禁毒人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胡光志
胡光志,男,漢族,1980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湖南省華容縣公安局禁毒大隊教導員。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被公安部授予「全能實戰教官」稱號,先後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湖南省最美青年衛士」「湖南省人民滿意公務員」「湖南省十佳人民警察」等稱號,入選2016年「中國好人榜」。共參與偵破毒品刑事案件150餘件,查處治安案件300餘起,先後與戰友抓獲各類涉毒違法犯罪嫌疑人2000餘人,其中,直接參與破獲公安部督辦毒品目標案件4起、省廳督辦毒品目標案件6起、市局督辦毒品目標案件12起。
張世蓮
張世蓮,女,31歲,現任湖南省懷化市公安局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醫療康復大隊四級警長、中共懷化市委駐新晃侗族自治縣林衝鎮天堂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獲評湖南省「在三大攻堅戰中積極擔當作為黨員幹部」。
2017年3月,正在休產假的張世蓮主動請纓,背著4個月大的孩子來到新晃侗族自治縣林衝鎮天堂村駐村扶貧,一幹就是3年多。張世蓮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天堂村脫貧工作中,舍小家為大家,幫助天堂村脫貧致富,15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曠陳
曠陳,男,45歲,現任重慶市公安局禁毒總隊副總隊長,堅守緝毒偵查工作24年。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0次,獲嘉獎11次,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緝毒偵查能手,獲得重慶五一勞動獎章。
從警24年,他經歷了太多生與死、血與火、義與利的考驗。24年來,他共指揮破獲1千克以上毒品案件1000餘起,其中1萬克以上案件100餘起。在多年禁毒工作中,他不斷突破思維定式,主動擁抱大數據,創新偵查模式,其分管的偵查和情報部門近年來在全國的緝毒工作考核中均名列前茅。
「懲惡揚善,滌濁揚清,是我從警的初心,更是我一生的堅持,為『無毒』而戰,不悔不怨。」
蘇玉平
蘇玉平,男,漢族,1978年7月13日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公安局主任科員。
說到蘇玉平的警察生涯,必然要提到「禁毒」,他一系列耀眼的榮譽來自于禁毒,他出生入死的搏殺,源于禁毒。現年42歲的他,從警校畢業後就成了一名緝毒警察,在禁毒一線奮戰了20年。
為此,蘇玉平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緝毒偵查能手、內蒙古十佳法治人物、全區公安機關十佳業務標兵、全區緝毒偵查專家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集體二等功3次。
在學人數4002萬,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有高校全部實施在線教學,108萬教師開出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在線學習學生共計35億人次,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校的「管」及教育的「形態」,形成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教育新形態。
國家發改委: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介紹,「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據統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2019年的9313元。
教育部答覆義務教育改為十二年制建議:目前還不具備條件
12月2日,教育部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49號建議的答覆》,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將九年制義務教育修改為十二年制義務教育」予以答覆。《答覆》稱,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目前還不具備延長學制和將學前、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實現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我國科學家4日宣布構建了76個光子(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以速度來看,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只需200秒,而目前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通常認為,50個量子比特是證明量子計算機有望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關鍵門檻。「九章」得名於我國古代一部知名的數學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