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十二公民》有感

2020-10-15 各論各的


電影《十二公民》

前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鮮明的立場,想要冷靜客觀地做判斷,太難了。


十二公民》是一部電影,由何冰、韓童生等老戲骨主演。故事的起因是一所政法大學的西法學生,參加模擬法庭考試。他們要按照英美法系的法律程序,先進行當庭辯論,然後由陪審員進行討論,給出結果。而此次庭審的陪審員有12個人,他們的職業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是學生家長。主持老師要求12人的意見必須一致,否則學生們的這次考試,統一不及格。為此,12人陷入了拉鋸之中。


這次的案情,看著也十分清晰。一個年輕人,小的時候被生父拋棄,隨母親改嫁。繼父做生意成了億萬富翁,他也成了富二代。而生父則是酗酒、賭博,各種惡習不可勝數,還蹲了8年監獄。此事的起因是,生父一缺錢了,就來找被他拋棄的兒子,各種勒索。有一天,生父死在了他們經常見面的那棟房子裡。根據兩位證人的證言以及物證,公安機關認定富二代是殺人兇手。其中證言最為重要。


一位證人,是獨居在樓下,一條腿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他說自己在晚上8點時,聽到了富二代與生父的爭吵。後來在晚上12:10時,他聽到富二代喊著「我要殺了你」,1秒後就聽到了一個人倒地的聲音。接著,他用15秒跑到房門前,看到富二代從樓梯衝下來。


另一位證人,是住在對面樓上,戴著眼鏡的婦女,她說當時正好有一列6節車廂的列車駛過,她透過後兩節車廂,看到了富二代把刀捅進了生父的胸膛裡。至此證據充足,富二代被判死刑。而這也是12位模擬陪審員,接下來討論的焦點。


何冰飾演的家長,通過模擬老人家房子的格局,重現了他從聽到人倒地的聲音,至跑到門前的過程。結果計時顯示需要43秒。同時以那位婦女的證言來判斷,在列車通過時,老人很難聽到樓上爭吵的聲音,那句對本案影響較大的「我要殺了你」,真假存疑。而且聲音是否是富二代本人的也不確定。根據列車的長度以及時速判斷,兩節車廂通過作案地點的窗戶,需要6秒鐘,與老人所說的1秒鐘有出入。這些合理的質疑,都對陪審員的結論產生了巨大影響。


起初在大家進行討論的時候,預設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其中大多數人都想著,走個過場,12個人都投「有罪」,趁早結束了這件與大家無關的案子。但偏偏有一個「愛找事兒的」,這個人就是何冰飾演的家長,唯獨他投了「無罪」。


由於是舉手投票,所以他便成了所有人的靶子。其中韓童生飾演的計程車司機,直接對他發起了詰問。那種千夫所指,成了殺人犯「幫兇」的感覺,真的讓人頭皮發麻。但他不是想為嫌疑人洗白,只是想讓在座的各位,面對一條人命的時候,能嚴肅地討論案情,而不是隨意地給別人判下死刑。


隨後在他頂住壓力,提出一個個質疑後,票數漸漸發生了變化。其中幾位,在講出了自己的故事,釋放完情緒後,將「有罪」改為了「無罪」。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人。一個是被拉來湊人數的學校小賣部老闆。學校領導掌握了他的飯碗,讓他配合,他不敢不從。但他心裡有怨氣啊。他既不關心富二代,也不關心法制建設,因為他只要停下手中的活計,第二天就得挨餓,孩子就沒有學上。


他只想早點結束,把還沒來得及放進冰櫃的冰棍兒,趕快妥善照顧了。他不是聽不懂道理,也不是對社會漠不關心,而是謀生逼得他不得不這樣。我在想,咱們中國像小賣部老闆那樣的人,還有很多。咱們的國情,和陪審制度還接不上軌。


第二個是北京當地的包租公。他在每次反駁的過程中,主觀情緒都很強烈,而且很容易繞到對外地人的歧視上。攻擊的焦點在於,富二代的生父和繼父,都是河南農民出身,這樣的人養不出好孩子來。後來,他講出了自己的故事。


他說自己的兒子學習很努力,每天都學到半夜兩三點,但是馬上要考大學了,希望卻很渺茫,因為有大量的外地人來到北京,搶佔了他兒子的教育資源。我這才發現,人們的偏見真的太深了,地域歧視、貧富矛盾、主觀臆想、先入為主。表面上看大家坐在一起就事論事,但是個人幾十年的經歷,卻對最後的判斷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我們跳出來看,會發現很滑稽。因為陪審員歧視外地人,而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恰好是外地人,所以他就一定是兇手,這是什麼破邏輯?但問題的關鍵是,當事人用這套邏輯做判斷,但卻不會把它作為理由說出來。想要辯倒對方,就像要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如果只是單純講道理,那麼人不對,不和他討論了不就行了,但這是一條人命,任何人都不能輕易離場。你討厭對方蠻不講理,摔桌子走了,這條命就沒了。但是我們既不敢保證遇到的人是講道理的,沒有這些歧視,也不敢保證陪審員都是好脾氣的。當前我們的法律素養,對於生命的重視,能不能擔得起制度變革呢?


第三個是韓童生飾演的計程車司機。這是一位把三綱五常掛在嘴上,也放在心裡的人。他也有一套自己的邏輯。既然富二代與生父爭吵,那就是個不孝子,不孝子就該殺。至於生父曾經拋棄自己的孩子,肯定有做父親的無奈。即便這個父親酗酒、賭博,蹲過大獄,那他也是父親,孩子必須孝順。講究孝道沒有錯,但一殺了之的態度就有些過分了。而且不考慮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這樣的做法也有些武斷。


他也是一位先有結論,再找論據的人。而他如此看重孝順,是因為自己的兒子因為搖滾的愛好,與他鬧翻了,離家出走6年,妻子也因此和他離了婚。他認為自己一切不幸的根源,都在於現在的社會不講究孝道。一看到富二代弒父的案子,他的火一下子就起來了,直衝腦門子。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鮮明的立場,想要冷靜客觀地做判斷,太難了。


不過整部電影給我帶來最多思考的,還是何冰飾演的家長。首先他的精神讓我佩服。當你的合理建議不被人重視,被無理反駁時,你還會為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出力不討好嗎?我想自己應該不會,但他做到了,只有自己做不到,才知道堅持下來有多麼可貴。


顧全大局的人,往往都要忍常人之不能忍,一旦被情緒帶偏,道理就講不清楚了。另外,他對於生命的珍視,讓我動容。當別人質疑他總是摳那3秒5秒時,他說,事關一個人的生命,必須較真,不能模糊化處理,可能那麼幾秒就能毀掉一個人。


我們旁觀者,對於和自己非親非故的人,能這麼較真嗎?每當冤案昭雪,受害人拿到國家賠償後,我們都覺得這是遲到的正義,甚至在看到巨額賠償時,或許還覺得這是一筆不錯的買賣。但我們想想,一個人正常的生活,染上了牢獄的汙名,與正常社會脫節了,出獄後他該怎麼辦?


他有一技之長,找到一份工作嗎?別人會怎麼想他,會虛構出怎樣不堪的故事呢?有人願意花時間聽他解釋,信他嗎?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即便對方被冤枉進了大獄,那離他遠點兒總沒有壞處,至於當事人會怎麼樣,有多少人關心呢?什麼是對人的尊重?不單單要讓他吃飽穿暖,還要關照對方的精神世界。


看到這裡我在想,我國1996年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確立了「疑罪從無」的原則,一方面是法制觀念的進步,對人有了更多的關懷,寧願放過一個壞人,也絕不能冤枉一個好人;另一方面,可能是辦案經費提高,有更多的人手、精力,去做細緻的偵查工作。針對當前的現狀,這樣的原則是更為有利的。


最後我想說一句,這是一部好電影,選取的角度很精準,演員的演技也能撐得起深入的主題,引人深思。

相關焦點

  • 《十二公民》推薦理由!
    看完《十二公民》和原版,真是讓人痛快的經典電影!12位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帶著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在一小時內判定一位極具標籤色彩的混子弒父罪是否成立且要全票通過。利益、目標、信仰各不相同的十二個人,從11:1的「證據確鑿」開始帶著各自的評判和文化素質展開相互「洗腦」,逐漸從對社會輿論的聽之任之到漸漸捲入深思其中(特別像諮詢中帶動來訪思考的過程,由淺入深由來訪剝開層層迷霧找到自己的信念)。尤其對每個人物性格形成以及觀點背後的故事呈現的感人至深。正義的信念:不能隨便宣布一個人有罪!
  • 眾議《十二公民》
    一個月前,電影《十二公民》上映。也許《十二公民》在電影史上不會成為多麼傑出的作品,但它對當下中國電影的積極意義值得肯定。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化以後,業內總為自己的全盤商業化尋找託辭,遠離嚴肅題材和社會現實,有種自欺欺人的逃避感。希望《十二公民》能對行業有所觸動,並產生出比票房成績更擴展的廣泛社會意義。
  • 觀四大名著有感——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山林子觀四大名著有感:劉麗朗讀09:42來自生命裡傳來的聲音觀四大名著有感——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1、觀《水滸傳》有感億世乾德下臨地萬古坤德上應走浩然正氣百八相人間青史浩氣流2、觀《閒看岸綠又春風清酒一壺友歡聚群雄浮流談笑中塵世妄欲無窮盡道運天機少人明3、觀《
  • 《十二公民》
    《十二公民》是2015年上映的電影,由徐昂導演,何冰、韓童生等主演。
  • 觀東陽橫店影視城有感!
    觀橫店影城有感! ——葉老(隨筆)橫店影城起硝煙,斷壁殘垣化灰燼。以強凌弱遭恥辱,今朝乾坤嘆不已。
  • 從《怨靈纏身》看人性——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
    心無幽怨鬼不纏——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魔幻懸疑電影《怨靈纏身》觀影會在宜昌隆重舉行不一而足的人生,綻放一樣的煙火——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愛是世上唯一的光——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最可怕的鬼,是人心 ——宜昌電影《怨靈纏身》觀後感讓更多人感受到蛇從革故事的精彩——觀電影《怨靈纏身
  • 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
    2020年2月14日 正月二十一看完電影《十二公民》,內心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社會,人物,人性被刻畫的淋漓盡致,人性中的自私、無私、黑暗、光輝、偏見、正義等等都是那麼的入木三分。社會,文化,職業,人性等交織出了一 場「對」與「錯」的大辨論。
  • 《十二公民》:偏見總是遮蔽了真相
    而這部改編自1957年《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一經上映,有褒有貶,但是我處於中立的態度—-不能因為是改編就全盤否定,也不能過於讚揚,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我的觀點,我以《十二公民》為本,以1957年的《十二怒漢》為輔,談談這部改編作的優秀之處以及不足之點。
  • 朱熹《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作者:朱熹   朗誦:張筠英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 十二公民有哪些經典影評?
    答|百度派 @戎晶晶首先不得不稱讚徐昂這位處女作導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的這部《十二公民》不僅是破解了我國主旋律電影的創作難題,同時為主旋律電影探索出一條國際傳播之路。據說,這部製作加宣發共1100萬的《十二公民》,已經通過國際版權售賣,早早收回了成本。這部翻拍自美國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徹底放棄了「主旋律」的固化套路,榜樣的樹立如春雨潤物,無聲間潛入人心,與此同時,不刻意迴避社會問題和矛盾焦點,「裡子」和「面子」的配合相得益彰。
  • 《十二公民》今日公映 五大看點全面解析
    著名影評人嚴蓬認為《十二公民》在2015年度國產片排行中應該名列前茅。  投資了本片的著名電影出品人徐小平說:「現如今靠粉絲拿票房的片子太多,而像《十二公民》這種靠演技,靠故事打動人,而且反應社會的影片太少,《十二公民》難能可貴。」 他說,從《中國合伙人》到《十二公民》,他堅持投有追求、同時又好看的電影項目。
  • 你所不知道的《十二公民》
    它就是《十二公民》,如果你現在還沒聽說過,那就真OUT了。這部國產片從5月15日上映開始,就存在著先天不足的環境劣勢,卻憑藉自身實力一路走熱。排片少,但上座率第一遇上《復聯2》,《十二公民》的影院排片不管是從時間還是數量上都被強烈壓制,不是被排在早晨、下午,就是被排在接近凌晨,幾乎沒在黃金時段出現過。
  • 《十二公民》:符號化的特質與道具的意象性設計
    恰如《十二公民》的宣傳語「十二個中國人,十二億聲音」一樣,十二位陪審團成員所代表的正是其身後的十二億的聲音。影片參加羅馬電影節的時候,反響比較強烈,有人曾說在義大利也有這種現象,大家都充滿偏見,沒有人被真正的理解與尊重。
  • 當《十二公民》遇上體特生
    ——導演:鄭宇辰 在十二公民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影視作品的拍攝,這一次通過這節課,翻拍了十二公民第一次有大家聚在一起團結的感覺,不管大家訓練的多麼累,都還是按時到場服從導演拍攝的進程安排,拍攝過程中不可預知的突發情況時有發生,也讓我懂得了每個鏡頭後的不容易拍攝其實也只是成品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後期的剪輯,成小時的坐在電腦前的工作人員真的很辛苦
  • 心無幽怨鬼不纏——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
    魔幻懸疑電影《怨靈纏身》觀影會在宜昌隆重舉行不一而足的人生,綻放一樣的煙火——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愛是世上唯一的光——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最可怕的鬼,是人心 ——宜昌電影《怨靈纏身》觀後感讓更多人感受到蛇從革故事的精彩——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觀《怨靈纏身》有感——注重故事情節的打磨
  • 《十二公民》解析民意與司法
    今夏一部法律題材電影《十二公民》悄然上映,雖未斬獲票房佳績,但瑕不掩瑜,觀眾好好上了一堂民意與司法審判的必修課,令人回味深思。  該片改編自國外經典影片,加上成功的本土化加工,通過十二位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公民對一樁兇殺案的激烈爭辯,展現了中國社會眾生相,表達民眾對於正義的追求。
  • 《十二公民》公映 五大看點解析「富二代殺人」
    看點一:5月最強口碑 被譽為「提前鎖定年度最佳國產片」     犯罪懸疑巨製《十二公民》在全國上映,在影片先前的首映禮上,徐小平、張嘉佳、黃西等諸多業內外知名人士為影片聯名推薦,著名導演滕華濤說:「《十二公民》是大家在今年必須要去看的一部國產電影!」
  • 不一而足的人生,綻放一樣的煙火——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
    愛是世上唯一的光——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最可怕的鬼,是人心 ——宜昌電影《怨靈纏身》觀後感讓更多人感受到蛇從革故事的精彩——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觀《怨靈纏身》有感——注重故事情節的打磨,才是電影的可行之路優酷電影《怨靈纏身》獨家上線,重溫宜昌民俗故事放下執念, 方得自在——
  • 觀《花木蘭之大漠營救》有感
    真英雄王開山——觀《花木蘭之大漠營救》有感。
  •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的看點是什麼?
    中國也有本土化的《十二怒漢》,那就是今天羽蒙要跟大家嘮嘮的《十二公民》。整部影片沒有任何流量小生,全部主演均是實力派演員,最為亮眼的當屬最近因為《後浪》演講火了一把的何冰,他在影片中的表現,成功的說服了我,讓我願意像他一樣盡好一個公民的責任,謹慎,小心,負責的對待每一件不關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