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歷史的舞臺上雖然充滿朝代更替、兄弟爭權、後宮爭寵等血腥,但也不乏一些溫情動人的故事。
在近代史上,日本是我們的頭號冤家對頭,黃海海戰到南京大屠殺欠下我們一筆又一筆的血債。雖然國家有別,但是愛情是可以超過界限的,溥儀的弟媳婦,溥傑的妻子嵯峨浩為我們詮釋了這樣的一句話。
談及溥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他成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所以又稱「康德皇帝」。他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但是他沒有生育能力,沒有皇位的後繼者。
當時一般認為只有溥儀和溥傑兩人是清朝皇族正統繼承人,因此日本轉而扶持其溥傑。為了不違背日本皇室的法典,天皇把自己視若「掌上明珠」的嵯峨浩婚配給溥傑。
在這裡提一下,他並不是日本天皇的親生女兒,但是也屬屬於皇室,是日本天皇的親戚侯爵嵯峨實勝與夫人尚子的長女,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的未婚夫溥傑則是溥儀的弟弟,同樣是中國的皇親國戚,在外人看來,他們一個代表中國皇室一個代表日本皇室,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政治婚姻!
但現實的情況遠非如此,他們之間的情感早已超越了政治,彼此走進了對方的內心。
他們相親見面後一見鍾情,在日本度過一段蜜月之後,夫妻攜手回到了長春,這是嵯峨浩第一次來中國,她慢慢學習著清朝的習俗和禮儀。
沒過多久嵯峨浩懷孕了。
溥傑喜上眉梢,他哥哥溥儀則是半喜半憂。
喜的是自己沒有生育能力,弟弟有孩子,家族也算有後。憂的是日本人對自己這個傀儡皇帝早有不滿,剛剛逼自己通過了帝位繼承法,等這個孩子出生,或許自己就會無聲無息的死了,他越來越猜忌日本的弟媳婦!
十個月之後,嵯峨浩生下一個女孩,溥儀的人身安全暫時得到保障,這才恢復了對嵯峨浩的態度!
嵯峨浩嫁給溥傑之後沒有幾年太平日子,日本就宣布投降了。溥儀和溥傑坐上從通化的飛機計劃逃往日本,但是在途中被蘇聯紅軍逮捕,成為階下囚。
另一方面,嵯峨浩跟隨日軍主力輾轉回到了日本,從此和溥傑天各一方16年。
1950年溥儀、溥傑等人從伯力第45被轉移到撫順戰犯管理所裡改造了11年。
1955年17歲的慧生致信周總理,述說思父之情,要求與當時在押的父親通信,得到批准。
1957年,慧生由於情感原因開槍自盡。 心力交瘁的嵯峨浩寫了自傳 《流浪的王妃》,流傳廣泛並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1960年溥儀、溥傑獲得了特赦免回到北京,嵯峨浩重返中國到達廣州與離別16年的丈夫團聚還加入了中國國籍,此後兩人一直定居在護國寺大街52號,重逢後的兩人形影不離,過著平凡的日子。
這一段婚姻可謂經歷之坎坷、感情之艱辛,他們的行動闡釋這一段因政治婚姻而產生的生死相守、甘苦與共的真愛。最後的皇弟與流浪的皇妃因愛情廝守終生,拋下政治的偽面具,穿過16年生離死別的歲月,跨越國別的分歧和鬥爭,最終牽手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