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藝術-至上主義-卡西米爾·馬列維奇

2020-12-25 騰訊網

《至上主義構圖》1916年 馬列維奇

紐約時間2018年5月15日晚,佳士得紐約20世紀藝術周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本場共37件精品上拍。其中,卡西米爾·馬列維奇《至上主義構圖》以諮詢價形式上拍,6000萬美元起拍,7600萬美元落槌,加佣金最終85,812,500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537,510,313元,創造了最貴的俄羅斯藝術品的記錄。

俄國藝術家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在立體派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種純粹抽象的藝術形式, 表達了革命性的藝術理念。

最初, 馬列維奇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 但是他的至上主義在抽象道路上越走越遠, 直到完全擺脫了和現實世界的聯繫。他在《從立體主義到至上主義》的宣言中解釋了至上主義, 他認為至上主義是藝術創造中最具有靈性和純粹的形式, 是至高無上的純粹情感。對於至上主義者來說, 客觀世界中可被看見的現象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有重要意義的是理性的感知, 與世俗物象無關的純粹理念才是至高無上的精神存在。這種理念應該通過最簡潔、最經濟的圖形來表達。

1913年,馬列維奇創作出 「最經濟的」 藝術圖形, 這種圖形非常極簡, 他畫出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塊》,這是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標誌著至上主義的誕生。馬列維奇在一張白紙上用直尺畫上一個正方形,再用鉛筆將之均勻塗黑。觀眾們在這幅畫前紛紛嘆息,「我們所鍾愛的一切都失去了……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以外一無所有!」不過在馬列維奇看來,畫中所呈現的並非是一個空洞的方形。它的空無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實之處;它孕育著豐富的意義。他認為,觀眾之所以對該畫難以接受,是因為傳統繪畫使大眾習慣於那些自然物像的再現的作品,而沒有理解藝術品的真正價值。[1]

《白底上的黑色方塊》1913年 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的畫作是一種純粹抽象的形式, 一種徹底非描述性的繪畫風格, 在他的畫作中, 藝術的主題是藝術家的理性感知和人格力量。這種風格的畫, 一般是在白色畫布上畫一個或者多個幾何圖形, 他把通向已知世界的視覺線索都去除了, 他把所有事物減去到了「無」, 他希望觀眾能夠本能地感受到純粹的幾何圖形和色彩的價值, 享受這種至高無上的純粹感覺, 也就是感覺至上。

《至上主義構成: 白上白》1918年 馬列維奇

當我們看到他的畫作, 我們會發現其實沒什麼看頭, 就是一個方塊而已, 這是小孩子都能畫出來的方塊, 為什麼馬列維奇卻成為了大師, 他的畫作價值連城, 並且受到尊敬。其實, 藝術不是比較技法的東西, 馬列維奇的偉大, 是因為他第一個想到了藝術可以這麼表達, 他的畫作專注於純潔性, 精簡的外表, 其實是智慧、深思、現代性精密性的象徵, 他的作品在引導我們去發現認知之外的事物, 他的至上主義思想與荷蘭風格派的影響混合在了一起,改變了德國和歐洲不少地區的建築、家具、設計領域和商業美術的面貌。所以, 馬列維奇是獨一無二的。

《黑十字》1915年 馬列維奇

他的至上主義思想還影響了塔特林的構成主義和羅德琴柯的非客觀主義,並通過李西茨基傳入到了德國,對包浩斯的設計教學產生了影響。20年代初,蘇聯文藝界對非寫實藝術不再包容和接受,因此, 馬列維奇只好終止對抽象藝術的探求,從事教學謀生。

《紅方塊》1915年 馬列維奇

生活條件一直不太好的馬列維奇從1933年起就感到身體不適,1934年,他被確診患了癌症。在最後的日子裡,他希望到國外醫院看病的想法也沒有實現。1935年5月15日,他在貧困和默默無聞中離開了人世。遵照他的遺願,馬列維奇的骨灰被埋在涅姆齊諾夫卡村的一棵橡樹下。但是, 二戰期間把這一切都毀掉了,蘇聯也長期不再提及馬列維奇,一直到了1988年,列寧格勒的俄羅斯博物館才為他舉辦了紀念展,在涅姆齊諾夫卡村也為他新建了紀念碑,墓碑的設計重現了馬列維奇喜愛的至上主義正方形。時至今日,馬列維奇早已不是少數美術家和欣賞者才知道的無名者,而是寫入每一本20世紀藝術史中的大人物,一位公認的幾何形抽象藝術的先驅者,一位對抽象藝術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藝術家。[2]

《黑方塊與紅方塊》1915年 馬列維奇

他為20世紀的藝術界勾勒出了另一片璀璨的星空,預示了從達達主義到後來的極簡主義等多種藝術運動時代的來臨。他為藝術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前景,任由後來者遨遊。

《黑圓》1924年 馬列維奇

至上主義是西方傳統繪畫時代終結的標誌,而整個至上主義藝術中幾乎只有馬列維奇一個人。從另一個角度觀看, 在他的繪畫中,他或許真正做到了寫實主義,就是繪畫只為自身而存在。

「我感覺只有黑夜屬於我,它是我想像中新的藝術,我稱之為至上主義, 它們並不想製造裝飾,而是想表達和諧感。」 -- 馬列維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1]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 .有畫網

[2]馬列維奇 .外國文藝

END

藝無反顧

需藝XUYI

微信號:需藝工作室微博:好怪藝

相關焦點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奠基人
    馬列維奇首創了幾何形繪畫,留存於世的那些作品在這麼多年以後,仍以它的單純簡約而令人驚訝。他稱得上是二十世紀抽象繪畫的偉大先驅。他一生以其謎一般的作品,為20世紀的藝術界勾勒出了另一片璀璨的星空,預示了從達達主義到後來的極簡主義等多種藝術運動時代的來臨。他為藝術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前景,任由後來者遨遊與徜徉。
  • 關於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追溯
    關於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追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馬列維奇在思考著整個社會變革的根源。他為此將貢獻一種遵從自然之法的藝術形式,給全球的動蕩帶來秩序。馬列維奇在零形式中易容,從零走向創作,即走向至上主義,走向新的繪畫形式即無對象的創作。作品《白上白》的問世標誌著至上主義走向極致,而之前對他不同時期至上主義繪畫作品風格的探索,此作品意義得到進一步升華。這種更為單純和理性的幾何式抽象繪畫對抽象藝術,乃至現代的藝術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馬列維奇是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驅和俄國至上主義的鼻祖,本文梳理了其至上主義繪畫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他的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形成經歷了早期作品的印象派面貌、中期作品的立體主義及未來主義的特徵、直至最後形成「白底上的黑方塊」這樣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與道家的「大象無形」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與道家的「大象無形」馬列維奇是俄羅斯白銀時代最為重要的現代派畫家之一,《白色的白》是其最為著名的至上主義風格作品。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有著極為獨特的藝術語言。至上主義的藝術語言正如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言的「大象無形」。
  • 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欣賞
    文:原創圖:網絡馬列維奇,俄羅斯畫家,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全名為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1878年2月11日出生于波蘭基輔的一個貧困家庭,據說爸爸媽媽都有波蘭血統。1912年,俄國畫家馬列維奇創立了至上主義畫派,標誌著傳統繪畫時代的終結。所謂至上主義,又稱絕對主義,強調情感抽象的至高無上的理性,反對傳統的物象具象化傳達。1915年,馬列維奇在彼得格勒的「0,10」展覽上展出了一幅名為《白底上的黑色方塊》的抽象繪畫,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遭到當時藝術評論家們的反對。
  • 現當代藝術欣賞(未來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藝術)
    現當代藝術欣賞(未來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藝術)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未來主義是20世紀初出現於義大利,隨後流行於俄、法、英、德等國的一個現代主義文學藝術流派。20世紀上半葉,俄羅斯藝術大放異彩,以馬列維奇、康定斯基等人為代表,催生了對現當代藝術影響頗深的至上主義、抽象主義等藝術理念。我們先說馬列維奇,他是俄羅斯(烏克蘭)至上主義倡導者、幾何抽象派畫家,曾參與起草俄國未來主義藝術家宣言。
  • X光研究結果或將重新解讀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2014年馬列維奇的「黑方塊」在泰特進行展出 圖片來自《衛報》據英國《衛報》報導,對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經典作品《黑色方塊》(1915)的X光研究表明,在表層顏料下面還隱藏著兩層圖像,最初的圖像近似立體—未來主義構圖,第二層則呈現出比較初始的至上主義構圖。
  • 100年前馬列維奇畫了個黑方塊 後來他成了藝術大師
    頭戴梳子的女孩4月4日——27日,一場重量級的學術展覽——「馬列維奇文獻展」在四川美院新媒體藝術中心舉行。此次展覽由國內著名獨立策展人方振寧策展,展覽以圖文方式完整呈現了一代藝術大師、20世紀初俄國先鋒派代表藝術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的生平及創作成就。馬列維奇究竟是誰?他有怎樣的藝術成就?他的作品對後來的藝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黑方塊的至上主義
    1913年馬列維奇創立至上主義,1915年發表宣言《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馬列維奇強調至上主義是藝術中的絕對最高真理,它將取代此前一切曾經存在過的流派。在發表於1927年的「至上主義」(這是他《非客觀的世界》(The Non-Objective World)一書的第二部分)一文中,馬列維奇清晰地闡明了至上主義的概念:「通過至上主義這種藝術
  • 馬列維奇的兩次落榜與「黑方塊」
    馬列維奇這樣一個藝術大師的成長經歷頗為曲折。1878年,馬列維奇生於基輔一個糖廠工人家庭。1904年,他獨自前往莫斯科報考繪畫雕塑建築學校。遺憾的是,他考了兩次,均以落榜告終。此後,馬列維奇徹底放棄進入學院體系,開始在莫斯科的先鋒藝術圈子裡活動。    1915年,馬列維奇撰寫了《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的宣言》。
  • 《黑方塊》-馬列維奇的「降維打擊」和「黑域」
    而在馬列維奇的眼中,當把三維世界降為成二維世界時,我們的世界所呈現的樣子,就應該如同至上主義中三個基本元素,《十字》,《方塊兒》,以及《圓形》。而我們的世界最終被黑暗,以及更加絕對的力量所吞噬時,也就形成了我們眼前的這一幅黑方塊。
  • 顛覆世界的百年黑方塊(藝術圖史)
    20世紀的畫家與詩人最顯著的一點,既是對客觀性的質疑。克魯哲尼克談及意象語言時稱,思想及語言追不上感情的體驗,藝術家應自由地表達他自己,語言是沒有限定的意義,它是超越理性的;共同的語言是有限制的,自由的語言可以讓人完全的表達。
  • 蒙德裡安的藝術有意識地拘泥、節制,在很多意義上是古典的
    自從拉斐爾前派以來,英國藝術家很少試圖聯合進前衛藝術團體。在20世紀第二個十年間,這種情況完全改觀了,畫家溫德姆·劉易斯(Wyndham Lewis,1884—1957)發展出一種他自稱為渦漩主義的藝術理論,這一理論聚焦於綜合性立體主義和義大利未來主義者的理論,從而創造出一個新的藝術運動。
  • AME乾貨|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一人分飾13個角色的影像大作《宣言》(MANIFESTO),順便帶你複習一下20世紀的當代藝術史
    《漩渦主義/漩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私人派對上的首行執行官》VORTICISM / BLUE RIDER / ABATRACT EXPRESSIONISM漩渦主義是一個短暫的,20世紀觸發一英國的現代藝術運動。漩渦主義反對19世紀的多愁善感,讚揚機器的機器製品的活力,提倡充滿暴力的表現方式。這一運動的藝術家很少,都活躍一戰之前。
  • 西方藝術的十五種藝術流派
    相信大家對藝術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總有一些藝術是超出了我們理解 現實主義 realism
  • 每天看一幅名畫(Day101) -100期特輯《西方近代藝術流派概述》下
    現代和當代藝術流派主要包括:表現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形而上主義、俄羅斯至上主義、構成主義、荷蘭風格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極簡主義、裝置藝術、新表現主義、後現代主義、行為藝術、新媒體藝術、關係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