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追溯

2020-12-25 腦洞看古今

關於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追溯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馬列維奇在思考著整個社會變革的根源。他為此將貢獻一種遵從自然之法的藝術形式,給全球的動蕩帶來秩序。馬列維奇在零形式中易容,從零走向創作,即走向至上主義,走向新的繪畫形式即無對象的創作。作品《白上白》的問世標誌著至上主義走向極致,而之前對他不同時期至上主義繪畫作品風格的探索,此作品意義得到進一步升華。這種更為單純和理性的幾何式抽象繪畫對抽象藝術,乃至現代的藝術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一) 至高至純——黑色至上

馬列維奇的作品《白底上的黑方塊》是《白上白》之外另一幅有著重要歷史意義的作品。這幅作品令他意識到這是一種真正原創的藝術表達風格,一種純粹抽象的形式,一種徹底非描述性的繪畫風格。就像他說得已將萬物減至無。他對此藝術風格定義為至上主義。他通過創作一幅體現這一藝術新方向的「宣言」繪畫,來開始新的藝術徵程。

他已經「解除了客觀對象加在藝術上的重負」。《黑色正方形》看起來或許簡單,馬列維奇的意圖卻不僅限於此,他知道即使他去除了對已知的所有指涉,觀眾還是會試圖合理化這幅畫,解釋它的含義。然而有什麼要去弄懂的呢?最終人們不可避免地承認黑色正方形這一基本事實。他們的意識和心理被困在挫敗的循環中。

馬列維奇希望,觀眾逃脫了理性的樊籬潛意識,能「看到」藝術家正展示出整個宇宙和其中的萬物,就在他那小小的正方形中。不禁想到現代的藝術創作,關心創新和想像,缺失更深層次的思考,蒼白無力的模仿。如果從創造性、原始性、稀有性這些方面綜合起來考慮,就會明白為何馬列維奇的《黑色正方形》佔據藝術史的一隅。

它不僅徹底突破世俗的眼界,更是打開了通往《白上白》這幅作品的大門,讓我們跳脫思維的慣性,放眼整個宇宙。不管作品是黑色、或是白色基調、簡單的色彩和幾何形,這些都不是馬列維奇想讓你「看」到的,如果你還不能感受到「無形」的魅力,那麼從他看似多變的作品當中尋找線索,由複雜當中脫變而來的極致表達。

(二)熱情——彩色至上

馬列維奇尋求更純粹地表達,不管是在形式或是色彩方面。從作品《至上主義構圖》可以看出他向至上主義的極致邁出的一大步。這個時期的作品更為繁複多變。顯然這幅畫畫家關心的是作品在觀眾中激起的感受。鑑於各種形狀在白色的廣闊背景中的互動方式。這種感受或許是對宇宙中日常生活不斷運動的思考畫面裡每個色塊都影響著其他色塊的面貌。

在馬列維奇眼中至上主義是純粹藝術,而不是從自然界中複製形狀,受事物本身色彩的影響支配著作品的顏色和形式。1913 至1915年,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作品展出與觀眾見面,作品名稱由0 一直到10 來命名。他已經剔除了所有可辨識的題材它們描繪的是「無形」。這句話用於《白上白》這幅作品時,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白色正方形趨於無形還「有形」了吧。

(三)至上主義萌芽

俄國政治矛盾的激化,是馬列維奇創立至上主義的催化劑。「對於至上主義者而言,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本身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東西是感情……。」這種思想的轉變,馬列維奇從早期的立體民族風情的繪畫風格抽離出來。馬列維奇的早期探索階段是在1911至1913年,這段時間的作品,畫面中布滿不規則的幾何形體,以錐形和不規則四邊形為主,色彩填充其中明暗變化表現出人和物強烈的體積感。可以看出這時馬列維奇還沒有完全跳出具象的繪畫方式。

對於馬列維奇來說這是探索抽象幾何繪畫必須經歷的過程。1913年至1920年,他的繪畫風格走向成熟,可以理解畫面呈現正方形這個幾何形,完全是他直覺得外在理性化的呈現。

相關焦點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與道家的「大象無形」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與道家的「大象無形」馬列維奇是俄羅斯白銀時代最為重要的現代派畫家之一,《白色的白》是其最為著名的至上主義風格作品。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有著極為獨特的藝術語言。至上主義的藝術語言正如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言的「大象無形」。
  • 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欣賞
    文:原創圖:網絡馬列維奇,俄羅斯畫家,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全名為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1878年2月11日出生于波蘭基輔的一個貧困家庭,據說爸爸媽媽都有波蘭血統。1912年,俄國畫家馬列維奇創立了至上主義畫派,標誌著傳統繪畫時代的終結。所謂至上主義,又稱絕對主義,強調情感抽象的至高無上的理性,反對傳統的物象具象化傳達。1915年,馬列維奇在彼得格勒的「0,10」展覽上展出了一幅名為《白底上的黑色方塊》的抽象繪畫,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遭到當時藝術評論家們的反對。
  •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馬列維奇是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驅和俄國至上主義的鼻祖,本文梳理了其至上主義繪畫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他的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形成經歷了早期作品的印象派面貌、中期作品的立體主義及未來主義的特徵、直至最後形成「白底上的黑方塊」這樣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奠基人
    馬列維奇:「在否定了繪畫中的主題、物象、內容、空間之後,簡化成為了最終的表現,人們的意識在接近於零的內容之中,最後在繪畫的白色沉默之中,被表現出來。「無」成為了至上主義最高的繪畫原則。」 至上主義是傳統繪畫時代終結的標誌,而整個至上主義藝術團體中幾乎只有他一個人。      1913年,馬列維奇畫出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塊》,這是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標誌著至上主義的誕生。馬列維奇在一張白紙上用直尺畫上一個正方形,再用鉛筆將之均勻塗黑。這一極其簡約的幾何抽象畫,於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畫展》展出,引起極大轟動。
  • 20世紀的藝術-至上主義-卡西米爾·馬列維奇
    他在《從立體主義到至上主義》的宣言中解釋了至上主義, 他認為至上主義是藝術創造中最具有靈性和純粹的形式, 是至高無上的純粹情感。對於至上主義者來說, 客觀世界中可被看見的現象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有重要意義的是理性的感知, 與世俗物象無關的純粹理念才是至高無上的精神存在。這種理念應該通過最簡潔、最經濟的圖形來表達。
  • 黑方塊的至上主義
    1913年馬列維奇創立至上主義,1915年發表宣言《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馬列維奇強調至上主義是藝術中的絕對最高真理,它將取代此前一切曾經存在過的流派。在發表於1927年的「至上主義」(這是他《非客觀的世界》(The Non-Objective World)一書的第二部分)一文中,馬列維奇清晰地闡明了至上主義的概念:「通過至上主義這種藝術
  • 現當代藝術欣賞(未來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藝術)
    20世紀上半葉,俄羅斯藝術大放異彩,以馬列維奇、康定斯基等人為代表,催生了對現當代藝術影響頗深的至上主義、抽象主義等藝術理念。我們先說馬列維奇,他是俄羅斯(烏克蘭)至上主義倡導者、幾何抽象派畫家,曾參與起草俄國未來主義藝術家宣言。
  • 100年前馬列維奇畫了個黑方塊 後來他成了藝術大師
    報考專業藝術學校兩次落榜對於如今繪畫中的幾何圖形,你可能覺得很平常。但是,在現代繪畫史上,馬列維奇是第一位創作純粹幾何圖形的抽象畫家。此次展覽最重要的部分是關於馬列維奇的年表,這是迄今世界上關於馬列維奇的最全面的年表,由此可以窺見藝術家一生的成就。
  • 馬列維奇的兩次落榜與「黑方塊」
    他的作品,在今天的俄羅斯被視為不可移動的國寶,珍藏於國家博物館裡。    馬列維奇這樣一個藝術大師的成長經歷頗為曲折。1878年,馬列維奇生於基輔一個糖廠工人家庭。1904年,他獨自前往莫斯科報考繪畫雕塑建築學校。遺憾的是,他考了兩次,均以落榜告終。此後,馬列維奇徹底放棄進入學院體系,開始在莫斯科的先鋒藝術圈子裡活動。
  • 《黑方塊》-馬列維奇的「降維打擊」和「黑域」
    而在馬列維奇的眼中,當把三維世界降為成二維世界時,我們的世界所呈現的樣子,就應該如同至上主義中三個基本元素,《十字》,《方塊兒》,以及《圓形》。而我們的世界最終被黑暗,以及更加絕對的力量所吞噬時,也就形成了我們眼前的這一幅黑方塊。
  • X光研究結果或將重新解讀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2014年馬列維奇的「黑方塊」在泰特進行展出 圖片來自《衛報》據英國《衛報》報導,對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經典作品《黑色方塊》(1915)的X光研究表明,在表層顏料下面還隱藏著兩層圖像,最初的圖像近似立體—未來主義構圖,第二層則呈現出比較初始的至上主義構圖。
  •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Papi醬在最新的一個視頻裡,吐露孩子隨父姓,瞬即招致激進女權主義不理性的指責與謾罵。在全球母親節期間,中國網際網路發生了這一不愉快的事件。竟然因為孩子的姓什麼,跟誰姓的問題。而展開了網絡攻防。
  • 電視劇 外貌至上主義 (2019)全38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外貌至上主義 (2019)導演: 吳建新編劇:
  • 美國大選,白人至上主義遭川普利用,目的只是為了選票
    隨著9月30號美國第一輪總統辯論結束,有關川普拒絕譴責白人至上主義的言論,還是出現在美國社會,很多美國右翼的白人組織對此歡呼雀躍,覺得美國終於可以「撥亂反正」了。 但事實上川普真的支持白人至上主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