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說
自製是一種秩序,是一種快樂和欲望的控制。
有句話說是這樣說的:
「低級的欲望靠放縱,高級的欲望靠自律。」
今天上午,上了微博熱搜。
正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寧靜,在節目中,苦練唱歌和舞蹈,身材消瘦了不少,臉也小了一圈。
不少網友看了,都十分羨慕:
「靜靜子,絕美,果然自律的女人,是最好看的。」
「寧靜的身材絕了,什麼時候我也能這麼自律呢?」
網友的發言,就好像成了一種國際慣例,當哪位明星身材發生變化時,「自律」二字一定會隨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
但是我想問,大家真的懂,自律是什麼嗎?
自律≠大眾
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說好的一個月瘦十斤,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多吃一口的欲望;
明明想著今天一定要早睡,卻還是沒忍住刷手機,熬夜追劇到半夜;
不止一次在朋友圈制定運動計劃,可沒想到第一天就因為工作太累放棄了;
在這些數不盡的計劃中,只有連軸轉的工作成了唯一堅持下來的事。
要知道自律並非缺乏思考的拼命勤奮,適合別人的計劃,到了自己身上就未必合適。
總有人說,自律才能帶來自由,但是沒有目標的假自律,非但不會讓我們獲得自由,還會讓自己陷入到更深層次的束縛裡去。
自律從來不是盲目效仿別人,不是看到別人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是箭靶,如果沒有箭靶,你每天拉弓就變的毫無意義。
我們想要改變,最本質的是要加強自我了解,從自我的角度出發,才會事半功倍。
自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自律本質上來自自知,一個人擁有強大的自知能力,那他就會變得自律。
生活不是一蹴而就,好的習慣需要時間去養成,從興趣出發,努力的過程就會不那麼艱難。
自由從自信來,而自信則從自律中來。
自律≠減肥
自律只是減肥嗎?
寧靜瘦了是自律,章子怡一碗泡麵只吃四口是自律,彭于晏曬肌肉也是自律。
什麼時候,自律和好身材劃了等號。
好像自律的人就必須擁有一個好身材,而身材不好的人就一定不自律。
事實並非如此。
自律可以幫助人們管理自己的身材,但不僅限於此。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自律是自我克制內在的衝動以及面對各種誘惑時所做出的努力。
自律改變的是心,不是形。
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
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
我們的自律並不是讓一大堆規章制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秩序來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
寧靜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時看似改變的是外表,實際發生變化的是她的內心。
她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不再把自己關在一個安全的角落。
節目第一期的她是抗拒跳舞又想跳舞,渴望改變又不願改變。
她一直處在一個邏輯怪圈中,難以自拔。內心的恐懼成了她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可現在的她,跳舞說唱,樣樣精通。害怕交友和流淚的她,不只一次的為姐姐們留下淚水。
對於寧靜來說,這是一個自我認知覺醒的時刻。
艱苦的訓練是她追尋內心的一個過程,汗水洗滌了她的心靈,賦予了她強大的靈魂。
薩姆·基恩在《致舞神》中寫道:
我必須超越現有的一切,超越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
消除由個人經驗產生的成見,才會獲得成熟的認識。
自律是一個內心的改造的過程,用理性引領認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與其一直安穩的待在原地,看不見未來。不如改變自己,主動去找尋前進的道路。
自律不分三六九等
所謂自制力,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過:
自製是一種秩序,是一種快樂和欲望的控制。
看過太多文章將自律和優秀掛鈎:
《自律的人,才會更成功》、《自律是人生尊貴的標配》、《自律的人更好命》。
這些文章仿佛在告訴我們只有自律的人才能被別人高看一眼。
其實,自律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自我控制力。
它屬於人類多種能力中的一部分,既然都是能力,那又有什麼三六九等之說呢?
有人讚揚企業家凌晨四點起床,也有人佩服明星半個月瘦十斤。有人心疼運動員十年如一日的訓練。
可又能多少人能成為他們?普通人的自律並沒有那麼困難和可怕。
恐懼和憂慮會讓人害怕自律帶來的一個難以堅持的痛苦,可是沒嘗試你又怎麼會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滋味。
如果人總是那麼消極被動地生活,日子不會發生變化,一年後的你還是原來那個膽小的你,可痛苦卻是不斷累積的。
但事當你踏出一步,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時,痛苦就會變成河蚌中的小沙粒,經過打磨,終有一天,會變成珍珠,光彩奪目。
減肥瘦身不需要很大的決心,一斤也是自律的開始,早睡不需要給自己壓力,睡前半小時不玩手機,慢慢養成習慣就不是難事。
自律並不需要給自己定很大的目標,做好自己,學會堅持,才能不負當下,不負未來。
困難就像是漆黑的夜晚,黎明就在前方。
自律不難,每天都多堅持一秒,就是成功。
好的人生沒有答案,自己喜歡並為之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留言互動
你覺得自律難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