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吉勃遜又講了一個關於「犧牲」的故事

2021-02-19 口袋電影

從今年九月的威尼斯影展亮相以來,導演梅爾·吉勃遜執導的《血戰鋼鋸嶺》一路叫好又叫座。對普通觀眾而言,可以比較單純地把它當做一出精彩壯烈的戰爭戲來看;對於信徒來說,這就是一次神跡的實景重現,是虔敬、是教諭、是啟示。而對吉布森而言,可能還是一次重要的心理治療。

不只是戰爭電影,更是一部宗教電影

12年前,梅爾·吉勃遜拍了一部驚世駭俗的電影,名曰《基督受難記》(以下簡稱《受難記》)。該片巨細靡遺地還原了12個小時裡,耶穌被審判、被鞭笞、繼而被釘上十字架的全過程,其連篇累牘又極度逼真的行刑場面,血腥殘忍得令無數觀眾產生了生理不適。

除了「尺度」問題,《受難記》引發的更大爭議,在於其中疑似蘊含的反猶主義,因此,影片剛一上映,就遭到了不少宗教組織、猶太社團及知識分子的抨擊。幾乎同一時期,吉布森的反猶、反同、家暴等醜聞接二連三,於是,他的電影事業幾乎就此跌停了。直到今年,他才復出執導了《血戰鋼鋸嶺》(以下簡稱《鋼鋸嶺》)。微妙的是,在相當程度上,《鋼鋸嶺》和《受難記》,其實是一對姊妹篇。

兩部電影對暴力場面的逼真還原,尤其是人體遭到暴力而破損的場面,都堪稱細緻入微又淋漓盡致。1945年發生在衝繩島上的這場攻堅戰,完全是一個人間煉獄,《鋼鋸嶺》的後半段,密集地展現了人體的各個器官,是如何被各式各樣的子彈、炮彈、手雷、刺刀及火焰擊碎、撕裂、切斷、焚燒的。

比起其他的戰爭電影,「鋼鋸嶺戰役」的格局並不大,而且,實際的「戰鬥」場面,篇幅也並不算多。可是,在表現「戰爭」施予肉體創傷上面,電影史上卻找不到多少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同類。都是描繪暴力,吉布森的電影和吳宇森、昆汀·塔倫蒂諾的「暴力美學」完全不沾邊,因為那是一種漫畫式的暴力及舞蹈式的美感,而且,更重要的是,那類電影的目的是讓我們代入主人公,體會懲惡除奸的快感;同時,《鋼鋸嶺》也和麥可·曼的《盜火線》或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鷹墜落》那種圖解式的槍戰戲不同,後者是讓觀眾像指揮官或者記者一樣,全盤掌握著有統計學意義的人數、火力、方位、戰術、部署等等,進而對戰況的走向有著宏觀的判斷。

而《鋼鋸嶺》呢,身陷槍林彈雨之中,所有人都只能關注到眼前幾米遠的天地,除了服從指揮官的命令,沒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更不會了解「全局」上到底誰輸誰贏。這顯然是普通大兵的視野,所以,他時時刻刻都會看到身邊的戰友送命了、負傷了,鮮血、甚至腦漿,濺了自己一身。至於《受難記》,耶穌被遍布倒鉤的鐵鏈鞭打、手足被釘上釘子,那種高密度而且還有條不紊的皮開肉綻,則更是極致的殘忍和慘烈。

吉布森的用意是什麼呢?這就要牽扯到《鋼鋸嶺》與《受難記》相仿的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那個層面了——犧牲,這是受難,不唯此不足以迎來聖潔。

沒錯,《鋼鋸嶺》是一部戰爭電影,也是一部宗教電影,它真正的主題就是「犧牲」。在鋼鋸嶺這座修羅場裡,聖徒道斯(即救人的這位歷史真實人物戴斯蒙德·道斯)棄絕了武器,只憑「再救一個」的信念,穿行在槍炮間,毫髮無損,救出了一條又一條的性命(甚至包括一個敵人),這不是神跡是什麼?請注意道斯離開戰場時的鏡頭——他躺在擔架上,從山嶺上徐徐下降,鏡頭在仰視,又略略地傾斜,然後,這位聖徒沐浴在一片祥光之中,右手垂下,仿佛十字架上的基督復臨。

導演通過戰爭片完成了一次心理治療

耐人尋味的是,在如今的戰爭電影裡,已經絕少有像《鋼鋸嶺》這樣,幾乎刻意地讓「敵人」完全成為一種純粹的、背景式的敵人了。當下的主流做法是,留出若干片段,讓敵人回歸人性,表達其政治訴求或展現其正常的「日常」狀態。然而,《鋼鋸嶺》中,除了尾聲處指揮官切腹自盡之外,整部電影裡的日軍,完全就是一群野獸、一群魔鬼,他們象徵的,只有邪惡與死亡。即便那段切腹戲,似乎更多也只是吉布森本人對於肉體創傷的痴迷的又一次證明,而非真正給日軍恩賜尊嚴。

所以,《鋼鋸嶺》真正說的是,一方面群眾是有原罪的——他們都不介意殺人,而且還排擠和虐待聖人(道斯),但在另一方面,他們與魔鬼作戰,接受了考驗,於是終於得以通過犧牲而得到救贖。而道斯本人的犧牲,早在入伍受訓時就開始了,他放棄了武器,也就放棄了袍澤的友誼與信賴、放棄了世俗的人生。

吉布森本人不是道斯的同道,也並非企圖通過《鋼鋸嶺》來宣揚道斯所信奉的那種教義,否則他不該如此興致盎然地設計和呈現這種種極端的血腥暴力。然而,他無疑是一個虔誠的、甚至狂熱的信徒,在他直接取材於基督事跡的純種宗教片引發了災難性的爭議之後,蟄伏多年,他終於又找到了一條迂迴之路,把一個看上去很世俗很現代的故事,注入了他一以貫之的夫子自道。

現在看起來,這一仗,他打得漂亮,從今年九月的威尼斯影展亮相以來,《鋼鋸嶺》一路叫好又叫座,基本已經歸屬於「年度電影」的行列。在觀眾而言,既可以比較單純地把它當做一出精彩壯烈的戰爭戲來看,只接受這個故事的動作場面和熱血傳奇即可,而對於信徒來說,這就是一次神跡的實景重現,是虔敬、是教諭、是啟示。而對吉布森而言,可能還是一次重要的心理治療,他就像道斯一樣,多年來一直遭到白眼和欺辱,但在最後,信念堅定者實現了壯舉,證明了自己,也原諒了他人。

不過,絕大多數中國觀眾與《鋼鋸嶺》的寓意,終究隔了一段距離,我們還是就把它當做又一部好萊塢奇觀影片來領教,也就夠了。

相關焦點

  • 梅爾·吉勃遜的電影生涯
    ·吉布森」,一個存在巨大爭議的演員與導演。  作為導演的梅爾·吉勃遜,十九年時間裡一共獨立執導了五部故事長片,分別為《無臉的男人》、《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啟示錄》和這部正在上映的《血戰鋼鋸嶺》。
  • 人氣最紅男星被好萊塢「拉黑」多年,梅爾·吉勃遜究竟經歷了什麼
    儘管梅爾·吉勃遜從病毒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但是他又再一次陷入了麻煩之中,這就是他與女電影製作人薇諾娜·瑞德關於10年前那場關於反猶和恐同言論的爭議指控。薇諾娜·瑞德近日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採訪時表示,針對那些不當言論的指控,梅爾·吉勃遜一直在說謊。在編者看來,時間已經過去十年,兩人關於那場不當言論的爭論一直在持續,可見倆人結下的梁子有多深。
  • 人氣最紅男星被好萊塢「拉黑」多年,梅爾·吉勃遜究竟經歷了什麼
    10年前那場關於反猶和恐同言論的爭議指控。>梅爾·吉勃遜1956年1月3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州的一個小鎮,有著愛爾蘭血統。從表演風格上講,他對演繹技巧的追求和特定角色的定位有著自己的獨特喜好,以擅長出演「硬漢」角色為特點。現實生活中,梅爾·吉勃遜是一個優秀的成熟男人;在大銀幕上,他塑造的往往是剛毅勇敢、溫柔細膩的角色形象。在演技上,他不輸任何人。可是,有誰能夠想到,這樣一個在銀幕上頗具魅力的實力派演員,銀幕下卻是另一番窮兇極惡的模樣。
  • 合輯 梅爾·吉勃遜:做導演好像當將軍,統領著一支軍隊
    已經60歲的梅爾·吉勃遜終於推出最新導演作品《血戰鋼鋸嶺》,距離他上一次執導的電影已經有10年之久。話說在執導《血戰鋼鋸嶺》之前,梅爾吉布森只執導過四部電影:《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無臉的男人》、《啟示》,產量雖少,但部部佳作。
  • 梅爾·吉勃遜把「哈姆雷特」搬上舞臺
    梅爾·吉勃遜把「哈姆雷特」搬上舞臺(9月27日17:8)  梅爾·吉勃遜要當導演了!這聽起來似乎沒什麼特別,不過他這次要當的可不是電影導演,而是全新挑戰性的舞臺劇導演,並且他這次合作夥伴是老搭檔小羅伯特·唐尼,題材則是梅爾·吉勃遜的最愛——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著《哈姆雷特》。
  • 《教授與瘋子》上映 揭秘百年秘史中被抹去的"瘋子"|梅爾·吉勃遜|...
    網易娛樂12月24日報導 高口碑電影《教授與瘋子》今日暖心上映,一款終極預告和今日上映版海報新鮮曝光,進一步揭開了梅爾·吉勃遜飾演「教授」莫瑞博士,西恩·潘飾演「瘋子」邁納參與編纂《牛津英語字典》的塵封往事。同時,影片的四大看點也隨之呈現,相信無論故事、表演、主題還是高品質高口碑,都將讓觀眾在這個歲末感受到不一樣的震撼與感動。
  • 《亡命救贖》終極預告 梅爾·吉勃遜化身狂暴老爹
    這部由梅爾·吉勃遜獨挑大梁的年度動作犯罪電影將於11月30日正式上映,影片由讓-弗朗西斯·瑞切執導,艾琳·莫裡亞蒂、迭戈·盧納、威廉姆·H·梅西等實力演員加盟,講述了硬漢老爹「紋身林克」與叛逆少女「闖禍女兒」莉迪亞的驚險逃亡故事。
  • 梅爾·吉勃遜《肉身轟炸》曝預告
    梅爾·吉勃遜《肉身轟炸》曝預告 時間:2020.10.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梅爾·吉勃遜《耶穌受難記》續集選角 男主或回歸
    梅爾·吉勃遜《耶穌受難記》續集選角 男主或回歸 時間:2018.02.0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梅爾·吉勃遜新作《亡命救贖》今日上映 刺激冒險開啟
    vid=550780   梅爾·吉勃遜硬漢回歸之作——《亡命救贖》今日上映。影片由梅爾·吉勃遜、艾琳·莫裡亞蒂、迭戈·盧納、威廉姆·H·梅西等主演,讓-弗朗西斯·瑞切執導。講述了硬漢老爹林克和叛逆女兒莉迪亞因捲入幫派紛爭,一路逃亡絕地求生的冒險故事。  影片今日發布了上映海報與海外版預告片。海報中,以全新硬漢老爹形象示人的梅爾·吉勃遜一頭銀髮、面色凝重,身後是一片殺機四伏的蕭索景色,同時還有手槍、美鈔等犯罪電影的標誌性元素出境,預示著影片的驚險與刺激。
  • 美國著名男演員:梅爾·吉勃遜
    演員梅爾·吉勃遜作為《瘋狂的麥克斯》和《致命武器》系列電影的主演而聲名鵲起,後來作為《勇敢的心》的導演贏得了讚譽。《基督受難記》和《鋼鋸嶺》還有其他特點。梅爾·吉勃遜是誰?梅爾·吉勃遜1956年出生於紐約,十幾歲時移居澳大利亞,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 《血戰鋼鋸嶺》讓梅爾·吉勃遜成功翻身了
    不過,這部豆瓣評分8.8分、位列IMDB網站史上最高分250部電影中第92名的戰爭題材電影,好口碑不是靠血腥暴力鏡頭掙的,而是導演梅爾·吉勃遜的敘事技巧以及安德魯·加菲爾德等一眾演員的演技。但是,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發現,這部電影中所謂的「燒錢的大場面」非常多,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講述「二戰」時期美軍與日軍在衝繩島鋼鋸嶺的慘烈戰爭。故事主角是美軍醫療兵戴斯蒙德·多斯,這位堅持不碰槍不殺人,只負責救命的美國大兵,從一開始備受誤解到最終在戰場上拯救75條生命,從而被美國國會授予榮譽勳章,成為首位在戰場上拒絕殺戮但獲得榮譽勳章的士兵。
  • 沉寂十年,梅爾·吉勃遜找回「勇敢的心」
    故事將經典敘事做到極致電影改編自美國二戰時期軍醫戴斯蒙德·多斯的真實經歷,多斯因個人信仰拒絕持槍,卻在戰場上憑個人之力挽救了75名戰友的性命。《血戰鋼鋸嶺》與《拯救大兵瑞恩》或《最長的一天》那樣重現可歌可泣的大規模戰役不同,它不是直接從戰場切入,而是花了近一半篇幅的時間在角色背景上。
  • 梅爾·吉勃遜變身狂暴老爹《亡命救贖》定檔
    而在影片定檔海報的赤色天空下,梅爾·吉勃遜與那臺標誌性的哈雷摩託置身於西部荒野,同時梅叔身後濃煙沖天,一派經典犯罪動作電影的經典味道溢出畫面,似乎重見動作電影的巔峰時代。 品質保障梅爾·吉勃遜力推新作,實力團隊為影片保駕護航 此次《亡命救贖》的上映也是梅爾·吉勃遜時隔兩年回歸中國大銀幕之作,2016年,由梅爾·吉勃遜執導的歷史戰爭片《血戰鋼鋸嶺》在中國上映,影片在國內市場拿下4.25億票房同時獲得超高口碑,豆瓣評分高達8.7。
  • 息影十年後再次稱霸影壇,梅爾·吉勃遜到底是「神」還是人
    電影講述了一個不願意持槍上戰場的醫療兵在水深火熱的戰場上,赤手空拳營救75 個戰友的故事。 其實聽到不拿槍上戰場,我就已經很詫異了,而且還救回來75個……天啦嚕 有心的朋友可能留意到,關於這部片子的各種信息遍布網絡,什麼未上映先拿獎啊,贏得空前的好評啊,梅爾·吉勃遜的勝利回歸啊之類的。 厲害了!
  • 梅爾·吉勃遜:原型在戰場上救的遠不止75人
    日前梅爾·吉勃遜在接受專訪時被問到為何沒有演片中男主的父親湯姆·道斯,他稱並不想演自己執導的電影,「因為當你執導一部電影,全程被綁定,這個工作量太巨大了。當時做完《勇敢的心》之後,我一個月都沒跟任何人說話,拍完105天後,我整個人都精疲力盡,最後只能在後期剪輯小房間裡發呆。」梅爾·吉勃遜稱自己很享受演戲,但最大的興趣還是做導演,「我很愛拍戲,因為做導演能真正擁有講述故事的美妙經歷。」
  • 著名導演、演員梅爾·吉勃遜的10部最佳電影
    曾經有一段時間,梅爾·吉勃遜因其表演而出名,而不是因他在銀幕外的麻煩。出生在美國、在澳大利亞長大的吉布森最初因在澳大利亞的工作而出名,後來他在上世紀80年代回到美國,成為好萊塢的動作明星。吉布森導演了他最具爭議的作品《耶穌受難記》。吉布森還執導過《勇敢的心》、《啟示》和《血戰鋼鋸嶺》等影片。
  • 梅爾·吉勃遜動作新作《亡命救贖》曝光終極海報
    《亡命救贖》終極海報  電影《亡命救贖》將於11月30日在內地上映,影片由梅爾·吉勃遜、艾琳·莫裡亞蒂、迭戈·盧納、威廉姆·H·梅西等主演,讓·弗朗西斯·瑞切執導。講述了硬漢老爹與叛逆女兒一路逃亡絕地求生的冒險故事。  影片終極海報發布,古典硬漢梅爾·吉勃遜顛覆造型  在影片11月13日曝光的終極海報當中,可見古典硬漢梅爾·吉勃遜一改往日銀幕形象的英俊瀟灑,以白髮白須的滄桑樣貌示人。在影片當中,梅爾·吉勃遜飾演一位身經百戰、歷經七年牢獄終於重歸自由的退伍老兵林克,因為獨生女兒陷入黑幫紛爭,林克不得不重回槍林彈雨中殺出一線生機。
  • 《奇異人生》:一個披著科幻外衣的關於人生的故事
    導語:奇異人生並不是一個關於時間旅行或者蝴蝶效應的故事,它只是關於一個18歲女孩生活的故事。
  • 梅爾·吉勃遜丨被好萊塢封殺10年,憑《血戰鋼鋸嶺》6項提名重返奧斯卡
    但40歲的梅大叔沒有放棄,他深信自己有講故事的能力。慢慢試水後,他在1995年自導自演了一部蘇格蘭人民起義古裝片《勇敢的心》,電影一上映,立刻好評如潮,所有人都被那個怒髮衝冠、荷爾蒙爆表的民族英雄深深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