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首屆陽江文化藝術博覽會在陽江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我臺記者兵分多路,一一巡館,感受漠陽大地獨具魅力的文化藝術。據了解,此次藝博會設有漠陽海絲文化主題館、各縣(市、區)形象展示館、書畫藝術展館、非遺藝術展館等17個展館。每個展館都亮點紛呈,匯聚了陽江多元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珍寶。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隨我臺記者走進這個「藝術大觀園」。
記者 曾鍾銳:我現在就在陽江國際會展中心的首屆藝博會現場,在我身後,這個以藍色為主色調的就是漠陽海絲文化主題展館。作為此次藝博會的主打展區,該展館面積達720平方米,除了展示陽江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還通過圖文、視頻、展品結合的方式,來介紹陽江豐饒的物產和獨具特色的民俗。可以看到牆壁上介紹了陽江的春砂仁、豆豉、疍家婚俗、鹹水歌等等,想必這些都是陽江人非常熟悉的。來到這裡我們還能看到,漠陽海絲文化主題館的海絲文化主題非常凸顯,現場除了展示一些陽江木帆船模型,還有「南海Ⅰ號」從打撈、考古的歷程,同時這些展品都是「南海Ⅰ號」的文創產品,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陽江的海絲文化。而現場最讓人感興趣最吸引人的就是海絲文化主題展館的VR體驗了,它是結合現代技術,群眾只要帶上虛擬頭盔就可以重回南宋,來體驗「南海Ⅰ號」的探秘之旅。
漠陽海絲文化主題展館策劃人 李劍:這個展覽主要分為九個單元,其中包括陽江貴地、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藝海泛舟等等。
市民:帶小朋友來看一下,覺得都比較有特色,有懷舊的感覺。因為我們是本地人,知道我們海上絲綢博物館比較有名,陽江(海絲文化)有很久很久的歷史了。(藝博會)很成功,超乎我想像,想像不到陽江還有這麼多古典特色的東西。
記者 曾鍾銳:那我們現在就來到了許鴻飛的作品展區,可以看到這裡一共展出許鴻飛具有代表性的「肥女」作品,共三十多件。仔細一看這些作品都形態各異、豐滿靈動,臉上都有一種憨厚燦爛的笑容。我們了解到這些肥女作品是以貼近人們群眾生活來進行雕塑的,所以我們在藝術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時我們在展區內可以看到,牆面上展示出許鴻飛大師從2013年到2020年在全世界巡迴展覽的過程。
陽江籍雕塑家 許鴻飛:有很多是新作品,這些作品比較豐富,有生活化的、有幸福感的。很多作品實際上很接地氣,充滿一種喜悅感,而且群體組合作品也比較多,希望這些作品能為藝博會帶來另外一種藝術。
市民:許鴻飛以前我看過他的作品,覺得今天眼前一亮,雖然他很早已經有作品在陽江展出,但是很多陽江人還沒真正了解,我覺得雕塑是一門藝術,宣傳陽江本土文化挺好的。
記者 曾鍾銳: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化創意藝術展館,該展館展出的作品全都是由廣州美術學院的學生進行再次創作的。可以看到,現場展示的展品讓人耳目一新。他們利用了廢棄物品,像水管、刀剪、勺子進行再次創作,這些作品裡面融合了金屬元素,以及漆畫漆藝等等,可以說是非常獨具一格。
展區負責人 陳自豪:這裡展出35件作品,學生的思維觀念比較開放,是第一次接觸漆藝,包括金屬工藝,所以他們把亮點都放在創意上。陽江傳統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我們想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手工藝回歸當下生活。
記者 姜志權:我現在是在非遺藝術展區,在這個藝術展區,可以看到整個館區的設計是非常中國風。整個非遺展區有三大特色,展示了陽江風箏、陽春根雕以及陽江的漆藝。首先我帶大家來看一下陽江的風箏,在我的頭頂上這條巨龍真的是大氣了,代表了整個陽江風箏、陽江龍高湛的技藝;在這邊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風箏全過程的製作,以及如何去放飛風箏的演示和講解的過程。接下來再帶大家看一看陽春特色的根雕,陽春的根雕講究的是追求根的本身的自然成形,這個時候特別考究製作者的靈感,看到這個樹根能夠想像出什麼樣的意像創作出來,所以看到這的感受特別厚重,每一個不同的根其實創作者都賦予了它獨特的每一個特立的生命。
市民:有很多陽江的特色,我不是本地人,看到很到陽江的文化,我一直都不知道風箏是陽江的,所以覺得這些手藝很好,特別是顏色很炫,也很突出,都很喜歡。
展區負責人 楊流湛:我們精選了三個具有藝術性,並且有觀賞性的省級非遺項目來這裡展出,其中一個就是國家級的漆藝,省級的陽春根雕和省級的陽江風箏這三個項目,可以說是代表了陽江的歷史文化,群眾參與度比較高的非遺項目,提供給市民進行觀賞,以後我覺得這個藝術博覽會對推動以後陽江文化藝術的發展會取得很大的作用。
記者 姜志權:我現在來到了鼉城集雅展館,在這個展館當中展示了關於陽江歷史文化以及很多的古陶瓷,包括陽江收藏協會,他們把個人的收藏品放在展館展示。現在已經十二點多了,還有非常多的參觀者來欣賞,具體在這個館當中,有哪些亮點和特色,我們來聽一下工作人員的詳細介紹
展區負責人 邱養記:我們這主要分幾大類,展出的展品是一千多件收藏品,這次我們特色最主要是全部是陽江的收藏家拿出自己的收藏品來。這次展覽的目的就是展現陽江歷史文化的風採,宏揚和傳承陽江的歷史文化。
記者 姜志權:剛才我們在鼉城集雅展館當中有非常多厚重的收藏物件。現在我們又來到文化產業綜合展示館,這裡有很多精美的小物件,我們可以買來帶回去,而且不貴,現在我們看到文化產業綜合館當中有非常多地陽江特色小吃,很多精美的小的陶瓷物件,後面有非常多琳琅滿目的書籍,而且更好的是,在這邊有一個體驗的互動區。其實文化的東西真正能夠跟市民靠近的話,要有這種體驗互動的區域,才能更加地接地氣,所以說朋友們,來到藝博會的時候,逛完之後,我覺得一定不可錯過的是來到這個館,來走一走看一看,體驗一下。
記者 徐之焙:我現在來到了藝博會十八子的展區。來到這個展區,真的是讓我感到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代的夜上海。看到這裡有留聲機、音樂盒、錄音機,很多朋友來到這個展區真的是完全沉浸在了「音樂與刀」的世界中。可以看到在我旁邊這個櫃式留聲機,它的金色外表已經把我吸引住了。我們手動地搖動這個發條,再將留聲機的顫針緩緩地放在黑膠唱片上,聽到了嗎?帶有時代感的聲音緩緩地傳出來,讓我們感受到好像是回到了那個年代。
十八子展區負責人 陳主任:我們這個展館是以「音樂與刀」為主題的,一進來就可以看到以刀具製成的編鐘,然後就是這個小舞臺裡會有一些小機器人在跳舞,這是歡迎。還有我們這裡設了很多不同的場景,比如說紅色主題的 「永不消逝的電波」、「夜上海」等。
記者 徐之焙:接下來我來到了我們藝博會的奇石展示區。奇石展區是以山和石筍為造型進行設計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造型獨特的孔雀石。孔雀石是一種古老的玉料,因顏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點的綠色而得名。可以看到這個展區展出的孔雀石身上的絨毛非常豐富,而且泛著點點星光,非常好看。陽春是全國孔雀石的主要產區之一,同時孔雀石的儲量也是全國第一。
記者 陳寶瑩:我現在就在陽春館,可以看到在陽春館的門口,有小姐姐穿著古典服飾和大家一起拍照打卡。我們的負責人介紹,陽春館是一共分為裡外兩層,裡面就一共分為四大部分,分別是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公共文化和特色文化,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陽春特色文化。
那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陽春三寶的展示,像孔雀石和春砂仁(展示)都是非常的精美,這也是陽春獨有的一些特產,再往裡走就是陽春粵劇的展示。陽春粵劇團是全市唯一一個國營的藝術演藝團體,陽春也是廣東省的戲劇之鄉。這裡展示著非常多的粵劇用到的一些服飾、頭飾,這些看起來都是非常的精美。再往裡面走,一個非常大的根雕首先映入眼帘,可以看到,這個根雕搭配著烏木非常古色古香、有韻味。負責人也告訴我們,這個根雕都是一根成型,並且根雕都是選取在陽春崗美地區周邊的荔枝木來製作的,其他的樹木是達不到製作要求的。歡迎市民們親自來到陽春館來感受陽春文化。
陽春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 陳慕霞:陽春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地方,所以我們在設計陽春館的時候,我們主色調還是選擇紅色,因為紅色也寓意陽春文化事業發展紅紅火火,展館我們展現的元素主要是陽春的根雕和粵劇。
記者 陳寶瑩:我現在就在陽東館的外面,在外面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打卡區域,就是我們的鹹水歌展示區了。這些來自東平本地的漁民,穿著疍家特色的服飾在這裡織著漁網唱著悠揚的鹹水歌,非常有漁家風情。陽東館的面積是80平方米,這個頂部的設計是結合了山、海、泉、湖的元素,像一個小山一樣,同時也跟他們的logo是相呼應的。
陽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敖詩慧:我們本次陽東是以山海泉湖,醉美陽東為主題,我們館的設計提取了雅韶十八座、大澳古村落,還有海絲文化以及山海的一些元素,把我們的館設計得比較有觀賞性。
記者 陳寶瑩:除了剛剛的陽東和陽春館之外,像江城、陽西和海陵館都有各自的地區文化特色展示,也是吸引了許多的市民駐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採訪一下,聽聽市民們都是怎麼說的。
市民 梁女士:主要就是在這裡看雕塑和畫畫的。沒有深入來研究,但是今天見識了那個雕龍舟的那些人的技術。真的是使我很佩服。
市民 胡先生:各有特色,之前陽江很多的文化都沒有展示在陽江人民的面前,現在得到了這個平臺給大家看到,確實是我們後輩也看到之前了,收穫很大。
市民 莫女士:我跟小朋友看了漆器館,還有風箏館、陽春館再到海陵館,都是我們陽江的特色,所以我讓小孩子也來了解一下,知道我們陽江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文字:曾鍾銳 曾流換 馮秋穎 徐之焙 陳寶瑩
攝像:黃國尊 黃國偉 馮驥 白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