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 斷章小品
理解舒曼,你需要熱愛文學
鋼琴家阿勞為何「不再彈巴赫了」?
到萊比錫,記得去聖託馬斯教堂聽巴赫
這篇文章帶你了解十九世紀浪漫樂派
《冬之旅》的浪漫主義音樂特徵
盛原:欣賞巴赫的三十二條軍規
好的作曲家是經由時間檢驗的。
音樂家江文也的曲折人生
他是江文也的老師
導讀:江文也(1910年6月11日 - 1983年10月24日),作曲家、聲樂家、教師。出身臺灣、淡水、三芝,是首位享譽國際樂壇的東方作曲家。作品蘊含著濃厚臺灣故土、宗教聖樂與中國古典文化情感,奠定了臺灣與中國的現代音樂風貌。一生際遇於日本與中國間,貢獻巨大;被譽為是「臺灣的蕭邦」。
事實上,如果我貧乏的本能不能對那音樂有任何感覺,就算知道它們的歷史和理論又能如何呢?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同樣要受到煩惱的洗禮,那麼為了藝術(我)能受更深的苦惱。……並非想把藝術故意弄成難以理解的東西,而是為了能有詩人的感情及作曲家的熱情,希望能受更大的苦惱。
儘可能的找大量的作品來聽,反覆無數次的聽,然後在五線譜上,將自己耳朵裡逐漸感受到的音符實際寫出,並將之彈出聲音來聽聽看。
我能有今天的成績,除了兩位恩師山田耕筰與齊爾品的指導外,實際上作曲方面的功力,大部分可以說是靠自修而來的,同時得益於日本出版的大量唱片和樂譜。我把許多名曲幾乎都背下來才學和聲基礎,這樣很快的學到了歐洲音樂的作曲技法……。
當時(他)感覺有一群的詩、一群的音在體內流動,這個概念漸漸發展,最後變成一個龐大的情緒在體內絞動。……戀愛一般,為這曲子痛苦;但也如深戀愛人一樣,為此曲沉迷。
我能替六百萬臺灣人保存一小部分民歌,貢獻於世界,感到十分安慰,也是對自己的臺灣同胞盡一份義務。
我不是為人演奏、出版而寫曲子,只要我的音樂能留給祖國、人類,就感到很大的安慰。
我非常渴望中國文化而去北京,北京是東方的巴黎,它會激發我的創作,但我整部作品都能在東京發表。
我清楚的感覺到心臟鼓動的鳴聲,我的全身有如市街的喧擾般沸騰的要滿溢出來。我竟能在憧憬許久的古都大地上毫無拘束地疾駛著。啊!何等的不可思辯!何等的感動啊!現在雖已成了廢墟,我仍是用盡力氣去擁抱那雄大高聳的巨大石柱。我又驚又喜,北平!北平!反覆地念著這個名字,讓那可使心臟破裂般的興憤之情與瘋狂之氣駕馭著。我好似與戀人相會般,因殷切地盼望而心焦,魂魄也灸熱到極點。
比起中世紀的修道士們,看著眼前的希臘雕刻時,是否該破壞或是任它留下而猶豫不決的心情,我的感受更是如何的深切啊!我實際的接觸了過去龐大的文化遺產,而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這些遺產所壓垮、壓得扁扁的。
我認為:把中國音樂文化加以批判性的發展,是我應當嘗試的。這種批評性的發展,後人是可以知道的,正像孔子所說的:殷禮繼承夏禮有所損益,都是可以知道的,那麼如有人繼承周禮,「就是百世以後,也是可以知道……」那樣。
「樂」永遠的與國家並存。……當今,已十分習慣於西洋式音樂史的人們,如果閱讀此文,首先會覺得奇怪,然後會起疑,此即中國音樂文化史與其他國家有其特異之處。以西洋式的想法或許無法相信,或者也是難以理解的特徵之一。
我知道中國音樂有不少缺點,同時也是為了這個缺點,使我更愛惜中國音樂;我寧可否定我過去半生所追究那精密的西歐理論,來保持這寶貴的缺點,來創造這寶貴的缺點。我深愛中國音樂的「傳統」,每當人們把它當作一種「遺物」看待時,我覺得很傷心。「傳統」與「遺物」根本是兩樣東西。「遺物」不過是一種古玩似的東西而已,雖然是新奇好玩,可是其中並沒有血液、沒生命。「傳統」可不然!就是在氣息奄奄下的今天,可是還保持著它的精神與生命力。本來它是可以創造的,像過去的賢人根據「傳統」而在無意識中創造了新的文化加上「傳統」似的,今天我們也應該創造一些新要素再加上這「傳統」。
你應該理解這是場風神的即興演奏,在我過去不短的旅途中,我是碰了不少次這種風神的惡作劇的。我這五、六十年是不平凡的,崎嶇險惡,有牢獄、有貧困……旋風的惡作劇,也只不過是舞臺上的一個場面……。我相信,你是不會為一時風神的惡作劇而喪失信念的。你看,不是午前燦爛的陽光正在照耀著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嗎?
聽古典音樂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舒曼往期分享】:1、音樂短札丨舒曼,總有一種理由被銘記丨「人們感受著舒曼非凡的想像力,而很少在其中體味到幻聽症和精神分裂給他所帶來的痛苦與折磨。」 2、舒曼最著名的鋼琴曲《C大調幻想曲》(Fantasie C-Dur, op. 17);3、伯格曼《芬妮與亞歷山大》中的舒曼配樂;4、帶你進入作曲家舒曼的樂評世界丨「樂評家不能通過音符對他的讀者傳達看法,他必須通過語言,他是在黑暗中翻譯,因為沒有字典能幫助他。」 5、想破解《調音師》的謎團,需知乎舒曼的「生死愛戀」!——聆聽《詩人之戀》(Dichterliebe Op.48 );
6、被標籤的蕭邦與被冷落的舒曼丨同樣的誕辰兩百周年,不一樣的紀念風景丨願意在深夜念叨舒曼的人,多半是真正愛著那個「失敗的怪人」的;7、舒曼何以成為一名音樂評論家丨在他眼中,喜歡就是喜歡,批評就是批評,即使是被奉為神明的貝多芬,也同樣遭到了批評;8、一位母親的一生丨舒曼《女人的愛情與生命》丨愛妻克拉拉的愛情與生活丨「你是我的靈魂、我的心,你是我的歡樂、我的悲傷,你是我的世界」;9、鄧泰山: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Op·54);
10、蕭邦的作品不可能是一門門大炮,舒曼和我們都誇張了蕭邦和音樂自身;11、他用音樂傳達「豐富多彩的生活印象」丨舒曼《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Op.15);12、什麼樣的音樂才是好音樂?舒曼音樂美學思想淺析「;13、作為你的未婚妻,你必須題獻給我更多作品」丨聆聽舒曼《幻想曲》(Op.28 No.2);14、紀念舒曼丨《阿貝格變奏曲》的創作特點探析丨「舒曼用音樂寫出自己對世間事物的情感體驗,這部作品體現了他的夢幻感和虛無縹緲氣質。」
我們幫助音樂專業的你找到朋友
【舒曼往期分享】15、《童年情景》並非舒曼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回憶與克拉拉的相識情景,是寫給克拉拉的情書!16、從舒曼早期鋼琴套曲《大衛同盟之舞》看他的雙重性格丨這是他獻給克拉拉的訂婚禮物,也是浪漫主義鋼琴文獻中的一座豐碑!17、錢仁康教授告訴你為何舒曼的《春天交響曲》不算標題音樂,而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算!18、克拉拉·舒曼的憂鬱丨有人說我曾為不耽誤音樂會,不顧兒子的死活……
19、舒曼與克拉拉的八個孩子丨舒曼給大女兒瑪麗的《快樂的農夫》;20、帕爾曼、馬友友與艾克斯丨紀念孟德爾頌&舒曼誕辰200周年音樂會視頻;21、在藝術作品中,最富有意義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個性丨阿格裡奇演奏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22、夢想的方向,始終朝著童年的方向丨霍洛維茨演奏舒曼《童年情景》;23、好的藝術家模仿皮毛,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魂丨林斯特羅姆大提琴演奏舒曼幻想曲(Op.28 No.2);
24、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東西就是愛丨弗賴裡演奏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25、一個人愈知道時間的價值,愈感覺失時的痛苦丨阿勞演奏舒曼鋼琴套曲《狂歡節》;26、鄧泰山演奏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Op.54);27、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丨伯恩斯坦指揮舒曼《第一交響曲「春天」》;28、詹姆士·克裡格演奏舒曼《慢板與快板》Op.70;29、舒曼說:「最好的談論音樂的方法是靜默不語」丨帕維爾·伊戈洛夫演繹《蝴蝶》
每天分享音樂資料、樂譜保持學習熱情
往期海頓:1、演奏海頓、莫扎特鋼琴作品時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觸鍵原則;2、海頓給人「一種超越快樂與憂傷的不可思議的優美」,他以後音樂發展一瀉千裡,但「健康、天然、質樸和自我放鬆」卻再難以尋覓;3、雜家阿城談音樂丨音樂很主觀,主觀的東西不要吵丨可以忽略莫扎特,我不太喜歡,我喜歡海頓,海頓是純音樂,沒有功利性,莫扎特有功利性;4、作曲家瞿小松丨「海頓以來音樂家一直迷失在激情裡,自我太大,上帝只對寂靜之聲言說。」
5、海頓,海頓,我們該拿海頓怎麼辦?6、楊燕迪丨海頓二百年祭7、朱曉玫談海頓丨之所以喜歡他,是因為「他把音樂寫成一個源泉,讓憂苦或為工作事業辛勞的人,得以從中汲取片刻的休息並重新振作起來。」 8、這個音樂題材,海頓從18歲到77歲寫不停歇…… 9、演奏海頓、莫扎特鋼琴作品時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觸鍵原則;10、演奏海頓鋼琴奏鳴曲應掌握的幾個要點丨以《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Hob.XVI:49)為例;
總有一種溫暖,屬於溫度古典音樂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