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傑利演繹蕭邦《搖籃曲》
編者按:據說有鋼琴老師給學生布置了蕭邦的《搖籃曲》,家長反問:「蕭邦沒有孩子?他的《搖籃曲》算哪門子搖籃曲?」這首《降D大調搖籃曲》(Berceuse in D-flat Major Op.57 ,行板,6/8拍)是蕭邦創作的唯一的一首搖籃曲,他將這一古老的音樂題材加以藝術加工和提高,使之散發出奪目的光彩和詩意。曲中的和聲、旋律以及伴奏音型都極其簡單,只用了兩個和弦,在不變的主音持續低音上,每一小節變換著主和弦與屬和弦的和聲,不斷重複同一伴奏音型模仿搖籃搖動的節奏,這一音型不斷重複了68次之多。最初的3次變奏,我們能清晰地聽到搖籃曲的旋律在不斷反覆吟唱著,並在曲調下方加上了陪襯聲部,使旋律音響更為豐富,後來的幾個變奏,旋律的加花裝飾越來越複雜。蕭邦在這些變奏中,樂思如潮般自如地展開著,恰如其分地用上裝飾音、花腔式的走句、顫音、或有時添上半音階性上行的旋律,或變成華彩段落,使鋼琴發出了豐富多彩的音響。直到第十變奏,樂思又回到開始時的搖籃曲的主題音調,這溫柔的歌聲綿綿不絕、繚繞耳邊,猶如慈愛的母親,輕輕推動著搖籃前後搖蕩。最後,樂曲在充滿撫愛的寧靜氣氛中結束。由於蕭邦得心應手地不斷運用鋼琴化的旋律進行,使得樂曲內容非常充實。其主題變化重複達16次,但並不像一般的裝飾變奏那樣段落分明,而是將其織成一支自始至終連成一體的扣人心弦的抒情旋律。雖然蕭邦用了各種「裝飾」型的變體手法來改變這個帶民間色彩的迷人的旋律,但始終保持音樂的總的溫柔詩意、寧靜安謐的「親切」的性質。自從這首樂曲於1843年問世以來至今,在同類體裁的的鋼琴作品中還未有可以相媲美的作品。蕭邦把歌唱性的旋律在固定音型的伴奏烘託之下通過華麗的裝飾加以變奏,而同時又保持了音樂自始至終寧靜安謐的性質。這與其說是一首搖籃歌,不如說更像一首敘述孩子夢中仙境的富於詩意的故事。
回到正題,今天為大家分享一篇題為《貼近蕭邦》的文章,很多人都認為Chpin譯成「蕭邦」要更有意境,所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倒也部分偶合蕭邦的意境。喜歡蕭邦的音樂是否要了解蕭邦其人?這個問題一旦提出,蕭邦就永遠不僅僅是樂譜上、錄音裡的蕭邦了,而是一顆很難用簡單的語彙涵蓋卻又不得不去追求理解的靈魂。貼近蕭邦,便是去貼近這無可名狀的靈魂——太熱切希望快一點貼近這顆令人著迷的靈魂了!距離蕭邦越近,其實也就越能反觀自身的靈魂的形象——這是怎樣一顆靈魂呵,我們自己的靈魂又是什麼樣子呢?越理解自己的靈魂,也就越有助於理解蕭邦,這實在是一個相輔相成的事情。
我相信真正偉大的藝術和藝術家,最終都是讓人來發現自身的,而不是在美的陶醉在忘乎所以、迷失自我。那麼我們通過蕭邦的音樂和人生經歷,最終體會的,仍將是我們自己的心裡的酸甜苦辣;所要影響的,也只能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行事方式。貼近蕭邦,便是一種音樂帶給我們的人生選擇——是在藝術的沉思中追求嚴肅的生活態度呢,還是隨波逐流,在多元時代以娛樂的態度對待生命。我們對音樂、對蕭邦了解的遠遠不夠,因此要多讀,因為了解的不夠,我們也就對自己、對生命了解的不充分,因此不能多讀了……那就開始讀吧!
Valentina Lisitsa演奏蕭邦《搖籃曲》
貼近蕭邦(一)
蕭邦生于波蘭,長於華沙。在波蘭度過了他的童年、青少年時期。閱讀他波蘭時期的信件,絲毫掩飾不住他的風趣,幽默,喜歡做小惡作劇。同時也可以瞅見他完美主義的萌芽以及高標準的甚至是苛刻的藝術鑑賞品味。他內斂,真誠的性格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事情,比如在德國遇見孟德爾頌卻不敢向他介紹自己;以及熱切地揪心地關心中學好友的病情:「你為什麼不給我回信?這裡的人們都以為你已經死了!我為你哀哭,頭疼了一早上。連義大利語課都沒上成。你想想,要是我死了,你會有什麼感覺?」包括對康斯坦尼雅的愛戀之情都感受到,他溫柔,浪漫,友好的一面。 但是,從康斯坦尼雅對蕭邦對她的感情絲毫不知,是等蕭邦死後,閱讀他的信件才知道這份感情,並冷漠的拋下一句:「不過,他不一定比我現在的丈夫更能使我幸福。」也可以窺探到蕭邦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及善於掩飾他豐富內心世界的平靜的外表。
19歲的蕭邦
蕭邦的初戀,康斯坦尼雅
當波蘭革命失敗,整個國家被迫投在沙俄的「仁慈」之下飽受蹂躪時,蕭邦則怨恨自己甚至不能去戰場上打鼓。他做夢夢見自己的媽媽沒有麵包,姐妹被欺辱。一個飽受故園離別之苦,憂愁,焦慮同時脆弱的孩子的敏感的心被突然到來的災難深深地觸碰。同時,他在維也納的職業生涯也不像期望中那樣風順。「有時我只有對鋼琴施加暴力,發洩我自己,把我的痛苦,苦難,和絕望傾倒給鋼琴……」「在這一刻,多少母親正喪失掉自己的孩子,孩子正失去他們的母親。我躺在床上,冰冷。像殭屍一樣。我和殭屍在此時此刻有什麼區別呢?一樣蒼白,冰冷。我存留在這個世上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死亡對一個人來講是最好的選擇,那麼我有權利厭惡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嗎!」
蕭邦的鋼琴
蕭邦,這樣一個溫柔,浪漫的藝術家曾在歷史的書卷下寫下這樣沉重的彷徨,疑惑,怨氣和痛苦。
青年時期的蕭邦
巴黎,1831年,歐洲藝術文化的中心。「你不會見到比這裡更多的鋼琴家和下三濫。更多的塵土。」蕭邦感嘆著,沐浴著巴黎的生活。他在這裡結識了李斯特,舒曼,海涅,雨果等一系列在歷史的衝刷下沉澱下的傑出人物。但當霍亂席捲整個巴黎,蕭邦又開始為他的生計擔憂。他很快發現自己的性格不適合開大型的音樂會。「噢!在我的音樂會開始的前三天,對於我,是多麼大的折磨!」幸運的是,友人把他介紹給了巴黎的上層社交圈。他按李斯特所說,儼然把他當作一名王子般的相貌舉止一下擁得了許多貴族太太小姐們的青睞,她們紛紛成為了蕭邦的學生。
23歲王子般的蕭邦
「我好像是在這條蒸汽船上的蒸汽——我在空中逐漸消失……而且我感覺我的一部分去了巴黎,另一部分遊蕩到了我遙遠的故土,我的親人身邊。」就像蕭邦的遺願是讓他的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樣。蕭邦始終一邊過著有男僕、私人馬車、白手套等巴黎最精緻,優雅的生活;另一邊卻飄向他夢裡,心裡,深深惦記的美好的波蘭,甚至是比波蘭這個形象更美好的,屬於他的國度。
可惜巴黎時期的大部分信件毀於戰爭、動亂。僅剩的殘枝敗葉不足以向我們展開他完整的心裡感受和思想。
蕭邦的巴黎時期的信件
大概在蕭邦二十幾歲時,他外出度假,遇到了童年的多才多藝的老好友瑪麗亞小姐,兩人一起彈琴,散步。蕭邦終於打破沉默,向瑪麗亞求婚了。瑪麗亞的母親親切地把蕭邦稱為自己的「親愛的弗雷德裡克兒子」,但她說結婚的事需與丈夫商議。於是雙方達成一致,蕭邦注意控制作息時間,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同時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蕭邦的未婚妻,瑪麗亞小姐
瑪麗亞所畫的蕭邦
這段姻緣的失敗至今還是個謎,只知道,蕭邦把所有關於瑪麗亞的信件,連同瑪麗亞給他的玫瑰,綑紮好,上面寫道「我的憂愁」(又作「我的悲劇」),再系上一條淡紫色的帶子。
「我的憂愁」
如果沒有這件事帶來的衝擊和打擊。蕭邦,這樣一位仿如簡奧斯丁筆下的達西一般的高貴,講究的青年,也許永遠不會走進喬治桑這樣一個風流、矮小、出格的女子,並相伴她近十年。
喬治桑畫像
喬治桑在她把蕭邦寫進去的小說中說過。卡羅爾王子在遇到盧克萊西亞之前,曾有一位未婚妻,露西公主。但公主不幸死了。王子終日沉浸在對露西公主的甜蜜哀傷的回憶和憂傷中。
28歲,蕭邦在彈琴
這大概是喬遇見蕭邦時他的狀態吧。
還有,瑪麗亞小姐很快結婚,又很快離婚,並且終身沒有再碰鋼琴。她和蕭邦的感情,熱烈、真摯、純潔的愛情從這裡可以看到。
接著,便是蕭邦與喬治桑和蕭邦與孤獨相伴的時間了……(未完待續)
德拉克洛瓦所畫的蕭邦與喬治桑
往期蕭邦:1、旅德舞蹈家邱思婷演繹「足尖上的蕭邦」;2、一位初一男生給蕭邦的信丨"《波蘭主題幻想曲》會令我想躺在大地上,然後靜靜地凝視著夜空中那輪金色的月亮和不計其數的閃亮星星。"3、魯賓斯坦、郎朗、季古諾娃演繹蕭邦第二諧謔曲;4、來聽三位老人演繹的二十歲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是何種滋味!普萊斯勒、傅聰和電影《鋼琴家》的原型席皮爾曼;5、李雲迪「蕭邦傳奇音樂會」視頻丨用傳統文化彈蕭邦,學會委婉地去釋放,就像太極;6、致蕭邦的一封信丨「聽了您的樂曲,登時胸口發緊,感慨萬千,思了數日,僅有小悟,又參數日,雖沒徹悟,但也似心中一輪明月升空。 」7、蕭邦傳記電影《愛的渴望》;8、霍洛維茨談蕭邦丨「蕭邦的馬祖卡舞曲一首比一首好,是純金。」9、魯賓斯坦演繹《蕭邦第二鋼琴協奏曲》;10、每晚古典紀錄片丨傅聰蕭邦比賽真貴視頻丨獲蕭邦大賽第三名的內幕;11、每晚古典音樂會丨元傑鋼琴獨奏會丨「夢回巴黎」:一場邂逅蕭邦和舒曼的旅行;12、蕭邦的《f小調幻想曲》(Op.49)丨「此曲充滿了蠱惑、怪異,這是蕭邦的天才達到最高階段的產物。」13、一位高二女生寫給蕭邦的信丨「雖然時隔兩百多年,但我明白你的悔、你的恨、你的不甘、你那濃烈的愛國熱情和報答祖國的渴望。」
歡迎關注每晚一張音樂CD,講述音樂大師的故事
以及西方音樂評論,為您提供好玩的古典音樂研究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公眾號推薦書目
古典微信群聯繫微信179747611
北上廣音樂會轉票群開放
閱讀往期節目請點擊以下連結:
鋼琴作品:《「黃河」鋼琴協奏曲 》丨巴倫勃依姆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音樂會丨朱曉玫《哥德堡變奏曲》音樂會丨齊默爾曼的蕭邦與舒伯特鋼琴作品音樂會丨李赫特、奧伯林演繹「六月船歌」丨阿勞演繹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丨阿勞演奏莫扎特第八號鋼琴奏鳴曲丨貝多芬第32號鋼琴奏鳴曲丨王羽佳韋爾比耶音樂節鋼琴獨奏音樂會丨齊默爾曼與伯恩斯坦演繹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丨顧聖嬰彈奏舒曼歌曲《奉獻》丨王羽佳演繹舒曼丨沈文裕《時間都去哪兒了》丨陳薩演繹王西麟鋼琴協奏曲丨家裡的李雲迪丨王羽佳演繹蕭士塔高維奇《第一鋼琴協奏曲》丨但昭義學生王雅倫演奏卡巴列夫斯基《D大調鋼琴協奏曲》丨王雅倫與郎朗丨郎朗與巴倫博伊姆丨四手聯彈舒伯特《軍隊進行曲》丨元傑、王羽佳、白巖峰演奏《彼得魯什卡》丨卡蒂雅、魏森伯格和弗裡德爾演奏《彼得魯什卡》丨王雅倫、 郎朗以及吳樂懿演奏賀綠汀《牧童短笛》丨每晚古典單曲丨巴赫《西西里亞舞曲》丨元傑鋼琴獨奏會丨沈文裕全國巡演天津站音樂會丨沈文裕演奏張朝改編版《義勇軍進行曲》丨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丨魯賓斯坦演繹《蕭邦第二鋼琴協奏曲》丨魯賓斯坦、郎朗、季古諾娃演繹蕭邦第二諧謔曲丨魯賓斯坦、郎朗、格裡莫演繹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丨席夫演繹巴赫《英國組曲》丨張昊辰《百鳥朝鳳》丨霍洛維茨最後的音樂會丨霍洛維茨)、王羽佳演繹《卡門主題幻想曲》丨每晚古典單曲丨洪雪、白仁浩四手聯彈薩蒂最美的愛情歌曲《我需要你》丨古爾德為什麼能夠成為巴赫在20世紀的最佳代言人丨黎卓宇的柴可夫斯基比賽視頻丨每晚古典課堂丨郎朗大師課上黎卓宇彈奏《向陽花》丨米凱蘭傑利、郎朗、演奏德彪西《亞麻色頭髮的少女》丨夏天聽薩蒂會很涼快丨盛原《殘餘的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