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的野心終究敗給了《八佰》這個時代

2020-08-28 祝老師說



管虎終於將他野心勃勃的《八佰》帶進影院。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八佰》的上映可謂是一波三折

這也是疫情以來第一步走進電影院大熒幕的電影,選擇這個時間上映,管虎覺得他相信影片的質量,相信觀眾的審美,相信他的選擇。

他覺得它能打得響頭炮!

管虎並沒有讓大多數觀眾失望。

觀影感受或許用「痛苦」二字形容更為貼切——疼痛、震撼

《八佰》呈現的八百壯士英勇形象和戰爭的殘酷,無不提醒著我們珍惜當下和平時代、敬重那些為新中國浴血奮戰的抗戰老兵。

無論是令人驚豔的布景還是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無論是每一個演員還是電影的配樂,可以看出管虎這次在賭

賭《八佰》能青史留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管虎的野心:讓《八佰》留名中國影史。


在劇情悲壯的電影中,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鄭愷等,簡直奉獻了他們從影以來脫胎換骨般整容式的演技

在觀看影片時,一度忘記了他們是誰,只記得他們是老葫蘆、端午、羊拐、老鐵、老算盤、謝團副,記住的還有那句「來生再見」。

《八佰》戰爭場面側重寫實,以幾個戰場逃兵的內心轉變為故事主線,輔以整個部隊的戰鬥全過程。

以逃兵為視角切入能夠給和我一樣怕死的普通人很強的代入感。

湖北調來的安保隊,他們是近乎「烏合之眾」、毫無戰鬥力、意志薄弱的逃兵,他們更是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可憐懦弱人。

這幫逃兵進入倉庫作為他們的防禦陣地,他們中有端午、小湖北、老算盤、羊拐等幾個角色,性格軟弱、逃跑、憤慨,刻畫非常鮮明。

戰場上視死如歸、捨生取義是常態,但貪生怕死更是常態

在家國存亡之際,什麼最重要?活下去最重要,好死不如賴活著。

為國捐軀?省省吧

老算盤自始至終都是如此,他的人生信念沒有發生轉變,從一個自私自利的懦夫繼續做逃兵,

他留著長發,戴著眼鏡,最終甚至假扮成女性逃跑至對岸,看到對岸的人群為其歡呼時,他仿佛剎那間獲得了某種使命感,看著地獄般的對岸,臉上的表情五味雜陳。

但歐豪飾演的士兵端午在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其他戰士的英勇無畏之後,完成了內心的成長。

黃曉明飾演的軍官,他來到四行倉庫,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戰爭背後都是政治」。

影片中對血腥鏡頭沒有太多忌諱,有時採用遠鏡頭,有時又對著屍體特寫。

其中陳樹生和一眾士兵捆著炸藥排隊跳樓,瓦解了日軍炸毀倉庫的意圖,抱著炸藥縱身跳下的鏡頭,有人喊著自己的出生地和名字,有人喊著」娘……孩兒不孝「,確實賺足了的淚水和同情。

還有影片強烈的對比:蘇州河南北兩岸,群眾與士兵隔岸相望:

一邊明亮、一邊暗淡;一邊燈紅酒綠、一邊槍林彈雨;一邊歌舞昇平、一邊生靈塗炭,一邊為對面的舞女著迷、一邊喊著「穿軍裝的人不許過來」。


管虎完全可以把這部電影拍成一部反思性的戰爭電影。

可惜管虎還是欠缺一點功力,反思是有所反思,但反思的內容有點偏差,甚至可以說有點朦朧、曖昧,讓人捉摸不透。

這是影片遲遲不上映的原因之一,也是影響影片青史留名的原因之一。

《八佰》並不是對歷史的深度還原,而是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架空。

比如,戰爭的背後是政治。

管虎可以把重點放在某一個點上。是為八百壯士的英勇犧牲鼓掌喝彩,還是為國民政府造成的悲劇而同情?

很顯然管虎沒有說清楚。

管虎為了突出這場戰役是「人民」的勝利,而不是某個英雄人物的勝利,他選擇用群像的方式,帶觀眾去接近那個時代的人間百態,寫就一曲小人物在時代中的悲歌。

好的戰爭片,一定是在回望歷史的基礎上,加以少許藝術化的渲染,用纖毫畢現的戰場視聽去喚醒觀眾的一種針砭,一種警示,一種反思

這一點可以這麼說:《八佰》做到了。

但沒做到的是,反思什麼?

撤退搞得像衝鋒,潰敗弄得像凱旋。正面衝鋒沒有軍事素養,一聲逃跑令行禁止。

戰爭中哪有那麼多大英雄,有的只不過是一群百折不撓、能屈能伸,被歷史推著走,被戰爭捲入洪流的小人物罷了。他們中經歷了人性中的殘酷、醜陋、混亂,甚至喪失了人性

「同伴的死是毫無意義的嗎?不。為那些士兵賦予意義的是活著的人,我們將會在這死去,將意義託付給下一個生存者,這正是唯一能夠對抗這殘酷世界的方法。」

加油管虎!加油《八佰》!加油中國電影!


相關焦點

  • 《八佰》的爭議背後,是導演管虎向歷史索取的想像和野心
    眾多影評人所口誅筆伐的不僅是電影的劇情展現,還有導演對歷史的解讀方向,甚至直言管虎是在篡改歷史,並將《八佰》歸類於神劇。四行倉庫的故事絕對可歌可泣,但管虎所拍出的《八佰》並沒有讓所有了解這段歷史的人滿意,因為這部電影並沒有在情節設定上忠於歷史,而是添加了導演的想像。
  • 《八佰》的爭議背後,是導演管虎向歷史索取的想像和野心
    眾多影評人所口誅筆伐的不僅是電影的劇情展現,還有導演對歷史的解讀方向,甚至直言管虎是在篡改歷史,並將《八佰》歸類於神劇。 《八佰》為什麼爭議不斷? 四行倉庫的故事絕對可歌可泣,但管虎所拍出的《八佰》並沒有讓所有了解這段歷史的人滿意,因為這部電影並沒有在情節設定上忠於歷史,而是添加了導演的想像。
  • 電影《八佰》爛尾了?姚晨這句話早就給出了管虎的野心
    看《八佰》的時候,許多人都被電影中出現的各種人物給吸引了,認為姜武、歐豪他們飾演的角色就是主角。可是如果我們細品,其實會發現,管虎這部電影裡人物絕對不是他想表達的重點,真正的主角,不是人,而是那匹從始至終都若隱若現的白馬!
  • 管虎的《八佰》,錯生在一個愛看屁股的時代
    在電影上映前,知乎就展開了熱烈討論,在話題《八佰》下面,無數的高贊在還沒有看過電影,就宣判了管虎的罪狀——屁股歪了。,後來管虎面試了這個發小,很快就通過了。可以說直到那時,人們談起管虎時多是聊他的作品,並沒有人關注管虎的屁股問題。直到《八佰》的出現。
  • 導演管虎,十年《八佰》一夢
    這樣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導演管虎拍出了戰爭的宏大與殘酷,也拍出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掙扎與血性。在8月14日的首映禮上,導演管虎說:「《八佰》已經超越了電影的意義——疫情對中國電影影響這麼大,我們第一個走上來面對了。」
  • 《八佰》無不體現了管虎 作為導演的出色能力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題為《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的文章,對近日上映的焦點電影《八佰》進行了解讀。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在淞滬會戰,後期作為最後堅守上海的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下死守四行倉庫的戰爭故事。八百壯士,實則只有452人,是由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第88師。
  • 管虎與《八佰》
    三度重啟、40次改稿、籌劃十年的《八佰》定檔上映。這個夏天,管虎帶我們溯回1937年冬,那一場人間煉獄。《八佰》籌劃了10年,拍攝230天,全程IMAX攝像機拍攝。時代的悲劇落在管虎身上,故事就成了12歲之前,他幾乎沒見過父母。小時候外號「管大棒」又高又瘦。日子和《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面的情節很像,穿喇叭褲,包裡背菜刀,隨時都準備打架。那個時候的管虎是整個學校裡最壞的孩子。現在管虎回憶起來都說:「那時候誰不打架都覺得丟人,我基本處於挨打的狀態,被圈兒踢,受夠了。我那時候瘦高條兒,打不過。」
  • 管虎,《八佰》背後的男人
    「快拍完時,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挺傷身體的事兒」,今年11月,在管虎北京的工作室,他對著記者說。但在拍攝時,管虎沒想這麼多。《八佰》他籌備了近10年,是一個「不把它做成了很難受」的故事,就像一個夙願。2020年8月14日,《八佰》終於上映。首映式上,在幾個主創的攛掇下,管虎抽了一根雪茄。《八佰》上映前,管虎跟自己較勁,讓自己不準再抽雪茄。
  • 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這樣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導演管虎拍出了戰爭的宏大與殘酷,也拍出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掙扎與血性。在電影之外,《八佰》本身的經歷也足夠曲折:電影去年臨時撤出暑期檔,如今成為影院復工後首部上映的華語大片。停滯半年的影院,正等待著這樣一部大片提振信心。
  • 逆流而上的管虎,拍出了最骨氣的《八佰》
    但是,要小萬來說,《八佰》這個故事,由管虎來拍,那真的是再合適沒有了。 這個主題此後也在管虎的作品中不斷出現和變奏,在時代潮流之下「 據管虎說,這個劇本他構思了十年,除了改編歷史事件的複雜細節,如何呈現和表達這個故事也是重中之重。四行倉庫保衛戰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戰鬥,「八百壯士」也不僅僅是普通的抗日烈士。在歷史波瀾詭譎的潮流當中,一江之隔的南北兩岸,一群軍人守住的不僅是陣地,而且是民心。
  • 電影《八佰》:終究是小人物扛下了所有
    《八佰》從點映到正式上映,豆瓣評分從9.2回落到7.8分,作為戰爭片而言,《八佰》拍出了戰爭片的慘烈和管虎想要表達的內容,及格了。不足的地方在於你很難說清楚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誰,誰的臉在近3個小時的演繹後你能記住,這部電影可以看出管虎的野心
  • 導演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這樣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導演管虎拍出了戰爭的宏大與殘酷,也拍出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掙扎與血性。
  • 《八佰》的導演管虎:出自他手的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劇
    管虎的電影《八佰》終於要上映啦!由新片《八佰》我們再次認識導演管虎小編也是從《大家在《八佰》上映後也可追追!改革開放年代也是國劇最輝煌的時代!那時候反腐倡廉題材的電視劇質量都特別高!管虎的《黑洞》更優秀!
  • 終於,管虎《八佰》定檔了
    7月27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活動上,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透露,電影《八佰》或於近期上映。《八佰》由管虎執導,姜武、王千源、歐豪、杜淳等主演,該片曾經定檔於2019年7月5日公映,不過,在上映前夕宣布撤檔。
  • 電影《八佰》獲得無數好評,但你了解管虎嗎?
    隨著疫情在國內的狀況逐漸得到改善,管虎執導,備受期待的戰爭片——《八佰》在遭遇各種各樣的麻煩之後,終於得以上映。電影本身取材於史上著名戰役「淞滬會戰」,足夠深刻,再加上管虎本身優秀的導演能力,《八佰》上映以來,在大眾之中的評價還是非常中肯的。
  • 《八佰》被管虎剪掉的13分鐘才是精髓
    八月這個檔期電影爆款屬於《八佰》因為沒有對手,也成為院線復工第一部商業電影所以觀眾和影迷開始猛烈消費,從排片率就能看出來《八佰》佔61.4%壓倒性優勢。第二,電影《八佰》原名是《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八百啟示錄》。第三,電影時長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公映版127分鐘,另一個是上映140分鐘。第四,至於電影有沒有篡改歷史這個事情,我們說了不算,因為電影已經通過審核且上映說明沒有政治和歷史問題。所以請指責電影的網友列舉證據,誰指責,誰舉證。
  • 從《八佰》到《金剛川》,管虎只是想拍好那座「橋」
    在《八佰》中,這種「意象」是蘇州河上的一座鐵橋。當我們在《八佰》中看到戰士們從橋上撤離,我們不會歡呼這是一場勝利。為了完成這樣的敘述,管虎在《八佰》中首次展現了他的野心,但他並不滿足。如果說《八佰》是一部失橋撤退的電影,那麼《金剛川》就是一部架橋抗爭的電影。前者突出的是「悲」,而後者突出是「壯」。
  • 管虎:這個《八佰》背後的男人,憑一己之力拔高國產戰爭片新高度
    第六代導演中,數管虎最酷,《八佰》的熱映又讓管虎&34;了一把,他讓國產戰爭片走向了新的高度水準。但管虎卻仍然選擇講好一個故事,《八佰》的儀式感正在於故事。以戰士的視角切入,再賦予他們以血肉,用小人物的視角描寫大時代,最終落點在為家國奮勇抗敵的民族大義上。同時,影片也有蘇州河兩岸這一對比設定,一岸人間地獄,一岸歌舞昇平,隨著一場&34;似的戰役,南岸民眾們內心深處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整個故事完整而不落俗套,強烈的對比手法更是極大地調動了觀眾的情緒。
  • 「獨家專訪」導演管虎,十年《八佰》一夢
    從熱血少年到青澀導演再到影圈大咖,《八佰》一直是管虎的一個夢;從高中課本到歷史資料再到實地採訪,「只要跟它沾邊的我都看了」。二三十年的時間,這個故事在他心裡逐漸成形。直到2012年,「八百壯士」裡的最後一名老兵去世 ;2013年,醞釀劇本10年之久的管虎下定決心追夢。
  • 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恢弘敘事,為什麼管虎選擇了《八佰》?
    疫情過後,復工復產的電影行業,終於迎來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大片——《八佰》,電影截至目前票房已經接近18億,好評如潮,口碑一路飆升,是今年第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大片。《八佰》的成功,也讓該片的導演管虎,再一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