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很多人說學習快速記憶方法沒有效果,或者覺得自己的想像力和聯想能力不夠,不適合使用這種記憶方法,或者有的人覺得有的人天生記憶力好死記硬背的速度比自己快好多倍,那事實真的是這個樣子嘛?
中國從1983年成立錦州市記憶研究所開始,對於記憶方法的探索到現在也有近40年的時間了,記憶法在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利瑪竇寫的《西國記法》。記憶方法其實屬於心理學的範疇,在《普通心理學》中也提到只有機械的複述並不能加強記憶。
快速記憶法作為一種技能,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見到效果的,但是很多家長和學過快速記憶方法的人,覺得記憶方法無非就是藉助記憶宮殿來記憶信息或者利用聯想和想像來記憶信息的方法,其實這個就進入到了誤區當中了。
快速記憶方法往往能夠調動我們整個大腦,而不是在用大腦的一部分區域思考問題,有的時候我們為了記憶信息用調動我的長期記憶,把所有能利用起來幫助我們記憶的過往經歷全部調動起來,這種思考方式跟我們平常的學習有很大的區別。
我們平時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往往考慮的是英語的語言環境、英語的語法、英語的音標,很難想到中文的漢字或者拼音能不能利用起來幫助我們記憶英語單詞,在學習記憶方法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要堅信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繫的,只要抓住這種聯繫我們就能夠把這兩者結合起來。
之前我在記憶《滕王閣序》的時候,想用《海綿寶寶》中的派大星來記憶「星分翼軫」這句話,我就在思考這個派大星和這句話有沒有聯繫,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發現派大星身體是粉紅色的,「星分翼軫」中的分可以諧音成粉紅色的粉,這樣找到了共同點,這句話很快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遺忘。
所以記憶方法學習過程中最難的一點就是轉變人的思維和掌握這種尋找共同點的能力,這要你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尋找出你記憶的內容和之前學習內容的共同點,那你就能迅速記憶你想要記憶的新知識,而且不需要過多回憶就能達到長久記憶的效果。
但是市面上很多記憶法培訓機構往往只會教一些記憶方法中比較淺顯的內容,到了真正實用記憶或者對接到課本內容記憶的時候很難落地,包括線上的很多快速記憶方法課程也是如此,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認真辨別,不要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只要你相信記憶方法是有效的,那就用心去感受這些方法,感受這些方法的核心技巧,當你覺得你的聯想能力不夠的時候,那你就去專門訓練自己的聯想能力,覺得自己想像力不夠的時候,那就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想像力,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死記硬背的能力確實比較強的話,就沒有必要學習快速記憶方法了,跟其他人留一條活路吧。
如果你覺得你身邊的人記憶力確實很好,但是他從來沒用過什麼快速記憶方法,那你就卻虛心請教,不過我相信這些記憶力好的人一定在不知不覺的使用記憶方法去記憶,只不過他們自己也沒辦法清楚表述出來自己是怎麼記住的而已,他們通常都會把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結合起來,從而使短期記憶迅速變成長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