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很羨慕過目不忘這種技能。
想想我第一次見到擁有這種技能的人,是小時候看《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
她看了一本九陰真經,一遍過後,便能一字不落的,把書中的全部內容複述下來。
一直以來,我認為過目不忘這種技能,只是存在於電視劇中。
《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
但當《最強大腦》這個綜藝在2014年播出的時候,我才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擁有過目不忘技能的人!
他們為什麼都能擁有這麼高強的記憶力?,每個人都擁有大腦,為什麼我和他們之間的大腦就差距這麼大?
看綜藝的時候,我的心理充滿了疑惑、不解和好奇。
記憶力並不是智慧;但沒有記憶力還成什麼智慧呢?—— 哈柏
《最強大腦》中,年紀最小的參賽選手只有十二歲,還有一對父子一起參賽的。
導師王峰身為全球記憶冠軍,24秒便能記住一副全部打亂的撲克牌。
當所有人都認為普通人不可能擁有這麼好的記憶力的時候,《如何高效記憶》這本書,打破了所有人的固有思維。
曾經在最強大腦裡參賽的選手餘彬晶用時一年翻譯了肯尼思•希格比教授的這本書。
《如何高效記憶》
肯尼思•希格比--美國楊百翰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教授有關記憶的各種課程。專業期刊常刊登他的文章,他也幫不同對象舉辦各種工作坊,包括商業和專業人士、記憶研究人員、兒童、學生和老年人。
世界腦力錦標賽總冠軍王峰
《如何高效記憶》這本書總結的記憶體系,不僅適用於學生、工作者、商業人士。
甚至,包括老人,都能在有效的記憶技巧的練習下,獲得記憶力的改善和提升。
最強大腦第一季腦王,世界腦力錦標賽總冠軍--王峰說道:「 凡事皆有方法,記憶也不例外,彬晶在最強大腦中的表現並不是因為他天賦異稟,而是他有自己的方法和竅門,我想這也是他想在《如何高效記憶》一書裡告訴大家的。」。
可見,每個人只要掌握合適的記憶方法和竅門,都可以擁有一臺攝像機一般的記憶力,擁有這個新的記憶系統,你將永遠不再忘記任何事情。
下面我們先來正確的了解一下「記憶」。
記憶力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幼兒時期我們學走路,跳舞,遊泳,大到成年了,我們學習打字,修理,編寫程序,駕駛汽車。
不論我們從事哪一個行業,各行各業都需要我們將專業能力不斷提升,而這時候,一個人的記憶能力,便決定了他的學習能力提升速度。
如果我們記不清楚或者一學就忘,那麼所有的學習都是無用功。
科學研究證明人類的記憶,用途和容量是驚人的,一個大腦可以儲存數10億的信息在記憶中。
兩磅重的大腦,甚至可以儲存超過當今最先進電腦的信息內容。
02:記憶的三個階段肯尼思•希格比通過大量論據發現記憶的三個階段,我們可以將它稱為記憶3R:
即:recording讀取、retaining儲存和retrieval檢索
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將其比喻成一個文件櫃裡的內存。
我們先在一張紙上輸入所需要的信息,這便是讀取過程。
然後把信息放在文件櫃的抽屜裡,這邊是儲存。
過一段時間,我們去文件櫃裡查找,這張紙上的信息,這便是檢索過程。
03:記憶的兩個過程而記憶除了三個階段以外,肯尼思•希格比發現還可以被分為兩個不同的過程: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被稱作初次記憶和工作記憶,長期記憶被稱為二次記憶。
然短期記憶很容易被快速遺忘,甚至不到30秒,有時候遺忘速度會更快。
你可能會疑惑,短期記憶容量不僅小,而且遺忘速度快,我們為什麼要將它歸為記憶系統的一部分呢?
事實上肯尼思•希格比發現短期記憶,有以下幾種好處:
減輕大腦負荷、短暫保留任務、更新面前的場景變化、保持當下的狀態
長期記憶,是我們大多數人通常意義上的記憶。也是記憶力提高技巧所針對的方向。
肯尼思•希格認為長期記憶分為三種類型:程序記憶、語義記憶、情景記憶
程序記憶:我們記住怎樣做事情
語義記憶:記住與所學時間地點,沒有任何聯繫的實際信息。
情景記憶:記住私人事件,比如第一次約會,或者是學習了某一個特定的公式。
那麼哪些好的方法可以提升記憶力呢?肯尼思•希格通過大量研究,在《如何高效記憶》這本書中系統的講述了以下四大記憶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記憶體系二:四大方法,全面提升記憶力01:SQ3R記憶法SQ3R記憶法創建於1964年,這種讀書方法是由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羅賓森提出的。
該方法創用後,極受推崇。它包含5個步驟:概觀,提問,閱讀,背誦,複習。
SQ3R記憶法
概觀:比如我們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要先讀它的前言目錄和章節摘要。我們花費幾分鐘的時間大概的觀看一個章節,研究它的大綱並閱讀該章節,特別包括文章中的小標題。
「許多書籍每一章會有一個總結,我們在閱讀章節之前可以先看總結,有利於我們獲得一個總體的概念。」——肯尼思•希格
這種感覺就像我們在旅遊之前先看地圖,構建一個思維框架。
在這個框架內,我們可以下次更好的方式學習內容的各個部分,這樣更有利於各個部分被記住,也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
提問:再瀏覽一遍,在看到標題的基礎上問自己一些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快速的明白在閱讀的時候需要找什麼。
舉個例子,當我們拿起一本書,比如標題叫,「腦功能的各種學說」,我們就可以在心裡提一些小問題,比如,什麼叫腦功能?它的學說有可能包含幾部分?
提出問題可以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興趣,並且集中注意力積極的參與學習。
閱讀:在不記筆記的情況下,閱讀該章節,回顧一下。書中的內容有沒有,回答出自己提出的問題。
肯尼思•希格調查了一些學生,發現對大部分學生和工作者來言,很多時候,他們首先拿起資料的時候,用的方法只是讀,讀再讀。
這樣就會導致學習效率很低,工作效率很差。因為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
這裡提醒一個弊端:第一次閱讀,不要做下劃線,這會導致我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個小小的重點上,從而忽略了整個章節的知識。
背誦:在重新閱讀的時候,我們在回顧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得到解答。
複習:複習其實上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學習策略。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了她關於對4年半以內記錄在日記上內容的記憶。
對於沒有複習過的事情,只記得36%,而對於至少複習過4次的事情,記憶已上升到88%。
在複習的時候,我們再大概瀏覽一遍,複習那些你能夠背誦的部分,並且標記出不能夠背誦出的部分,再次對自己提問。
肯尼思•希格的許多學生提出一個節省學習精力的規則:「在沒有對剛剛閱讀過的內容進行主要觀點的大綱複習之前,永遠不要結束閱讀。」
常見的錯誤就是等到考試之前,才複習筆記。
那時筆記本已經失去了意義,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加固記憶,這樣才能鞏固知識。
02:記憶宮殿(定位記憶法)定位系統始於公元前500年左右,起源於西塞羅(古羅馬時期的政治家、雄辯家、著作家)所講的一個故事:
西塞羅
一位叫西蒙尼特斯的詩人,在宴會上收到消息,說有人等著見他。
當他到外面時,宴會頂突然坍塌,下面的人面目全非。而西蒙尼特斯,能夠從屍體存在的位置來辨別出死的人是誰。
由此推斷出,一個人可以通過將頭腦中圖像與其相應位置,建立聯繫的方式來提高記憶。
而BBC的英劇《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所使用的記憶方法,其實就成為定位記憶法,也叫做記憶宮殿。
夏洛克
如何運用定位系統呢?需要以下兩個步驟:
第1步,面對熟悉的場景,在腦海中記住一系列熟悉位置的圖像。
第2步,在要記憶的內容和設置的位置之間創造關聯。
場景示例
重要的是每一個內容和相應的位置要形成強大的關聯。
在上圖的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吊燈,綠色植物,沙發,枕頭,柜子,杯子,水果盤,相框,8個位置。
而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就可以想像,吊燈上掛著一個綠色植物,吊著一個杯子,吊著一個水果盤和吊著一個黃色的枕頭。
同樣的,我們還可以想像,沙發上擺放著一個柜子,沙發上還放著合影的相框。
很輕鬆的,我們通過想像,兩個位置:吊燈和沙發,就能系統的記憶8個內容。
肯尼思•希格敏銳的指出,我們可以在一個位置上,同時與4個學習內容進行關聯,這樣就可以通過10個定位,來學習40個內容。
03:限定記憶法限定記憶系統是一種大腦檔案系統,包含了一系列預先記憶好的具象名詞。
它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期,約翰•薩姆布魯克,在1879年將這個系統引入到了英國,從此風糜世界。
約翰•薩姆布魯克
用數字代表的言語名詞,很容易讓人記住每個數字代表什麼名字。
我們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來熟練的使用限定記憶系統:
第1步,記住思想,限定記憶系統可以用於直接要進行的任務。
比如,作者肯尼思•希格在教他的女兒背誦《十誡》的時候,先教她使用限定詞,再將限定詞,與10張圖像形成關聯。
最後一步,使用限定詞學習實踐。把每一個代表借條的限定詞,與相應的圖片連起來。
比如,5和父母的圖像聯繫起來,代表著第5條戒律是尊敬你的父母。
以此類推,肯尼思•希格的女兒很快在一個月內,學習並記住了所有戒律。
《十誡》
第2步,記住數字。
對於無規律的數字,我們很難記住,這時就需要把數字與想像中的圖像聯繫在一起。
例如,有10位數字,1639420574。
我們可以將其想像成麵包、棍子、樹、葡萄酒,果醬等等,將每一個數字賦予其具體的圖像與意義。
這會幫助我們很好的記住繁雜、無序的數字,與繁瑣枯燥的專業知識。
04:人名頭像記憶法在生活和職場中,有時候我們記不住別人的名字會十分尷尬。
而人名頭像記憶法,就是針對如何記憶人名和人臉的方法。
駐義大利前大使克萊爾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戴維•波比,很短的時間後她就忘記了波比的名字。
波比感受到她的尷尬,便輕輕的提醒說:「我是波比。」,克萊爾這才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表示自己的歉意。
義大利大使館
在職場中,當我們沒有記清楚,領導或者同事之間的名字,將會陷入非常尷尬的境遇。
肯尼思•希格建議道:「要想記住人名和頭像,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先看到頭像,然後會引起相應的人名,頭像比記住名字更加容易。」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被記憶者的名字。
其次,在獲得名字之後,我們需要讓名字變得有意義,更加具體。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電話本上的名字進行想像。
舉例一下,「孫紅雷」,我們可以想像成,紅色的地雷。
然後,我們需要聚焦於臉部,觀察這個人面部的顯著特徵。
比如有的人,嘴唇比較薄,有的人鼻子比較長,有的人眉毛比較稀薄。
我們還可以觀察頭髮的覆蓋面積,臉頰凹陷或者飽滿。
「人的面部,有超過近60個具體的特點,可以讓我們用來區別每個人的樣貌。」——肯尼思•希格
最後,將人臉和名字聯繫起來,形成有意識的視覺化的聯繫。
比如肯尼思•希格的朋友,鮑先生有一頭紅色的頭髮,他就可以想像無數的紅球,從他的頭髮裡冒出來。
當然,我們還需要進行複習,在需要記住的人物名單裡。我們需要隔幾個小時,或者隔上一兩天,再想像一下這些人的面貌和名字。
這樣我們便能更快更清晰的記憶,周圍的人,生活中遇到的人。
見到他人的第一時間能說出名字,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有利於我們在生活中,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愛。
現在,簡單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
我們首先談到了記憶的內容,包括記憶的三個階段,兩個過程。
其次,我們詳盡的介紹了SQ3R記憶法、定位記憶法、限定記憶法,最後還介紹了如何快速記住人名的方法。
嫻熟的運用記憶方法,會有效提高我們的記憶能力,在職場、學習中事半功倍。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任何事找到正確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我們常說博學多才,博學是多才的前提,然而記憶又是博學的先決條件。」——世界記憶大師,陳浩
V公號搜:大腦幫(Brainlearning)關注! 點亮「在看"
,給我鼓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