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熔爐》(2011) 劇照
故事情節以2000年至2005發生在韓國光州仁和聾啞特殊教育學校虐待和性侵害殘障學生的真實事件為藍本。因為當時的法律條例、地方性保護等原因,對施暴者的處罰很輕,施暴者甚至在判決後沒有接受實質性的懲罰,仍繼續在學校擔任職務。作家孔枝泳在看到新聞報導後被「被告判處輕刑,並得以緩刑,在宣布的瞬間,法庭內充滿了聽覺障礙人士發出的驚呼聲」的文字擊中,放下那期間原本準備中的作品,開始為從未聽到過的喊叫聲書寫、記錄。在小說連載的短短半年間,點擊率即超過1600萬人次,創下網絡文學連載點擊記錄。2009年6月30日,《熔爐》單行本出版。旋即登上2009年圖書熱銷榜,備受關注。小說電影背後的真實案件震動整個韓國社會,數百萬人在網上發起希望重啟調查的請願活動。
2011年9月28日,電影《熔爐》上映6天後,在韓國民眾的持續關注和輿論壓力之下,案件得以重審,同時韓國國會陸續修改和通過了一系列法案,這裡面就包括最為知名的「熔爐法」,即《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如今,距離事件發生的2000年已經過去了20年,距離小說《熔爐》出版的2009年也已經過去了10年。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清華大學與LoveMatters共同發起了「中國性與生殖健康大數據研究計劃」,其中包含「中國涉性犯罪司法文書大數據分析」。去年8月,武大新視點從OpenLaw裁判文書網及各大媒體收集了兒童性侵案數據。
微博@梁鈺Stacey 在3月發起了4.5萬人參與的投票。
然而,我們仍在面對那些痛心的事件。
3月韓國爆出N號房事件,上海爆出幼兒園性侵事件,4月國內爆出高管性侵養女事件……遠一點呢?2017年的三色幼兒園事件,2019年上財、央美性侵事件……
這個時代仍然有著被人視而不見的謊言與暴力,有被淹沒在水下無從發聲的傷痛,有曝光後引起軒然大波而又被掩埋真相的無助。
「血淋淋地挖掘這個時代企圖視而不見的謊言與暴力,是不該遺忘的信念。雖然我們仍身處熔爐中,但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人開始發聲,越來越多人呼喊「不要讓這件事掉出熱搜」,越來越多人關心事件的進度與結果,越來越多人參與到這個事件的討論中來。」發聲的起點是我們的良心,終點是打破我們所處的熔爐去打造更好的世界。《熔爐》中的徐幼真對社會詰問:「為什麼什麼都不做?!學生遭到性侵了,你們打算坐視不管嗎?雖然只有一點點改變,雖然感覺不太明顯,可是為了打造出讓人類過著更像人類的世界,我會拼盡全力。」我們看到作家從詰問出發,以文學為武器,用作品記錄、書寫現實社會。除了孔枝泳之外,韓國亦有眾多讓「文學之美來自社會」的作家,蘇在沅就是一種一位,他用文字為弱者發聲,用文字為他們填補血肉,道出委屈。
蘇作家的《為愛重生:尋找希望的翅膀》(2013年)是電影《素媛》的原著,取材自2008年的兒童性侵案「趙鬥淳案」。
2008年12月,趙鬥淳在韓國京畿道綁架了當時只有8歲的受害人,並對受害人進行了殘忍的性暴力,造成受害女童80%生殖系統及肛門永久破損、內臟嚴重破裂,致其終身殘疾。而因聲稱在醉酒情況下犯罪,且案發時間早於之後的加重量刑的新法時間,2009年,趙鬥淳僅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事件受害者父親說參與蘇作家作品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能夠為與他有同樣痛苦經歷的人發聲,給予他們希望,最重要的是希望不會再有其他孩子像他的孩子一樣承受這樣的痛苦,更希望政府政策能夠更周全,並要求更重的處罰。
我們也看到普通民眾的持續發聲請願,韓國青瓦臺網站上與趙鬥淳相關的請願貼目前已超過6000條,多以「公開身份」、「禁止出獄」、「化學閹割」為主。
在民眾不斷發聲的環境中,2018年年底韓國政府出臺了《對特定犯罪者進行保護觀察及佩戴電子裝置等相關法律》,即「趙鬥淳法」。
根據該法案,曾性侵未成年人的罪犯在刑滿出獄後將被繼續一對一監視。2019年4月,韓國MBC《真是探索隊》節目首次公開趙鬥淳的清晰長相。
今年N號房事件曝光後,在青瓦臺「國民請願」上要求公開主犯身份的參與者人數超過了271萬,創下了歷史最多的記錄。
要求嚴厲處罰N號房案加害者並且公開身份信息的地鐵廣告,也從5月20日開始在首爾地鐵2號線、3號線的教大站進行懸掛。
韓國教育界也為防止性犯罪增添新舉措,如京畿道教育廳將審核新版小學保健課本,網絡性犯罪等內容大幅增加。韓國政府於4月23日以國務協調室和教育部、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法務部、國防部、行政安全部、女性家庭部等相關9部門聯合名義,發表了「根除網絡性犯罪對策」。對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只要準備、圖謀強姦未成年人應立即收到處罰,未成年人強姦罪基準年齡定為16歲,新設購買兒童青少年性剝削物罪。4月29日,韓國國會法制司法委員會(法司委)召開全體會議,通過了《Telegram 「N號房」事件防治法》。
從民間到官方,從小小的個人的聲音到整個國家的法律的出臺;從為弱者發聲到為每個人提供一個更好的社會保障,十年前的《熔爐》對現在的我們說:「一定要發聲。」如今重新回顧仁和學校熔爐案這一事件,每個人在其中的發聲都至關重要。首先將事件曝光的全英燮(音)老師,代表不能發聲的受害殘障學生向學校和政府問責的人權組織團體,以整個事件為藍本書寫小說的孔枝泳作家,推進電影化的演員孔劉,在網上發起希望重啟調查的請願活動的民眾,支持《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的議員們……《熔爐:十周年紀念版》在這個仍舊像熔爐的現在進入我們的視線,仿佛是徐幼真帶著傷痛來擁抱我們此時此刻的傷痛,她說:「我們的戰鬥尚未結束。」傾聽那無聲的「我真的好痛」,讓我們成為他們的嘴,喊出正義的聲音;讓我們成為他們的手,抓住並嚴懲罪犯;讓我們成為他們的腳,走出良心的第一步;讓我們成為他們的眼,凝視真相直到最後。雖然,我們不能像作家、電影人們一樣創造出讓人感同身受的作品,但我們的發聲同樣可以擲地有聲。在這個我們共同參與的「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的確切任務中,我們要看到此時此刻的不義不公,我們要不停地對關於生命的基本問題發問,我們發聲,我們討論,我們匯聚力量能夠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現在,姜仁浩掙脫過去的猶豫來到我們身邊,與我們並肩作戰:「為了守護真相,你必須奮鬥,必須站起來發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