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高青,是齊魯大地上古代齊國靠近黃河邊的一座小城。因為有一個天鵝湖溼地並在這建了一系列生態保護區、度假村、溫泉村,從而被國際慢城聯盟吸納為其中一員。當我媽在微信上跟我匯報這個「喜大普奔」的好消息時,我才好奇地搜查了一下何為慢城。
所謂慢城,是源自義大利奧爾維耶託這個地區的一種城市模式,它對人口數、車輛時速、綠化水平、休閒空間、市民幸福指數之類的都有一定的數據要求。
首刊於《揚子晚報·三城》
慢城夏日食物非常吸引人。在高青,我們早餐的豐富程度不遜於國際過早之都的武漢。
面點就有蒸包,韭菜雞蛋餡、茴香豬肉餡、豆角豬肉餡、胡蘿蔔雞蛋粉絲餡。還有水煎包。上海的是生煎包,高青的是水煎包,顧名思義就是將發麵的小包加油和水一起煎熟了的。
水煎包,褶朝下,底部煎成一塊金黃色的鍋巴,脆而香。餡料也講究,不像生煎,一咬裡面只一包肉和油,膩得很!
高青水煎包用料多三鮮:韭菜、木耳、雞蛋為主,也有用茴香雞蛋的。也因此吃起來是非常熨帖的,略有點油的鍋巴底子,配著素淡的餡兒,剛好完成一種平衡。夏天吃七八個水煎包配一碗小米粥,就能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當然,不能免俗的,早餐也要有油條、蔥油餅、發麵餅之類,還有一種冬瓜豬肉燙麵蒸餃,面是死面,用開水燙熟後再包起來,一口一包不膩的湯汁,毫不遜色江南湯包。還有涼麵,牛肉麵,拌麵,都非常有滋有味。
高青人愛吃蒜泥涼麵,這種涼麵有點像武漢的熱乾麵,但是涼的。圓滾滾的麵條煮好過冷河,加蒜泥、麻汁(芝麻醬用水稀釋過)、醃過的白蘿蔔和胡蘿蔔丁、黃瓜絲兒,再澆一勺香醋,一點生抽,拌勻了就是一道解暑開胃又有菜的主食啦。
但這個面因為有大蒜,所以現在人們一般選擇晚餐的時候吃,廚房裡家庭主婦們人手一個大理石之類的老蒜臼子,像中藥房研磨藥材一樣,拿著個石錘把一大頭蒜給砸成蒜泥,蒜香解暑、清新,一家人誰也不嫌誰。
夏天時路邊攤會有大量的涼粉、豆腐腦供應,要想偷懶就能在下班的時候買一些帶回家吃。涼粉跟別處的製法無甚大區別,豆腐腦卻是獨一份。
高青的豆腐腦,是不澆厚滷的。用大骨頭熬製的高湯,取清澈的湯汁,覆在豆腐腦之上。再淋入麻汁、香油、生抽、鹹菜末、蝦皮,就是清而不膩,能聞到豆香的豆腐腦啦。高湯和麻汁是這道食物的靈魂,它們跟嫩白的豆腐腦共同產生了一種溫潤醇厚的口感。
華北平原一向多蟬。七八月,正是它們的黃金時代。我們小時候晚飯後消夏,會往小鎮的邊緣走,在郊外高大的樺樹楊樹上找到還沒有成蟬的幼蟲,當地人叫「肉蛋」或者「油」。
抓到幼蟲後,立刻放到鹽水桶裡,清洗乾淨,用鹽搓起來醃一天,下鍋油炸,就是一道夏日特有的時令菜品「油炸金蟬」。這也是城市大排檔裡,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拿來做宵夜下酒,十分應景。
還有一種蟲子,也是夏夜餐桌上配啤酒的好選擇,那就是蠶蛹。高青有繅絲廠,有絲綢的地方就有這種副產品。這裡的蠶是那種小小的桑蠶,蠶蛹抽過絲之後取出來的,多少會帶著一些繅絲時的鹼味,洗過之後用幹辣椒、薑絲、韭菜大火快速爆炒,把蠶蛹爆得略有乾脆,帶著香辛配菜的氣息端上桌來,美好的生活不過如此嘛。
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想起這些就走不動了。
關於家鄉:
在蘇州幹嘛跟包子過不去?
冬瓜豬肉燙麵餃,吃過簡直驚為天餃!
布穀,布穀,歌聲使我們快樂
生煎饅頭和水煎包,which one do you like?
就算要逃離北上廣,我也永遠不要回家鄉
夏食記
饅頭往事
西瓜
童年果實
捕蟬記
方言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