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八佰》票房節節攀升,某專業票房軟體發出海報,內容為歐豪主演電影累計票房破100億。而這也是繼張譯之後,第二位藉助《八佰》高票房而累計票房過百億的演員。
至此,隨著《八佰》票房突飛猛進,歐豪將緊隨張譯之後,很快超過沈騰和鄧超,位列內地男演員累計票房第五名,排在前三位的是吳京、黃渤和杜江。
而歐豪100億票房的構成,海報列出了幾部高票房的作品,除了正在上映的《八佰》外,《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悟空傳》《妖貓傳》和《左耳》均在列。
然而,和張譯個人累計票房過百億時網友一片支持、讚美聲不同,歐豪的海報發出後,迎來的卻是不少質疑和嘲諷的聲音。
以該專業票房軟體的社交平臺為例,在粉絲的一片叫好聲中,不時會看到質疑的內容。有網友發問:「所以他演過哪幾部電影?」
還有網友直接嘲諷道:「這100億又不都是主角,有些電影只露個臉就不用吹了吧。這也能吹的話,那戰狼2片尾彩蛋裡的那條狗票房都56億了。」
也有粉絲提出質疑,評論道:「謝謝肯定,但建議平臺改計算方法,或者列兩種票房。我是粉絲的一員,但我個人覺得這種計算方法不太妥。」還有網友問到:「歐豪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演了誰?」
而在某論壇中,網友評論的用詞更「毒」,被點讚至首位的熱評是「這男n號也太會吹了吧……」排在第二的網友評論為:「每次把我和我的祖國加上我都想問,這得多大臉,把單元劇N番吹自己票房。」也有比較客觀的網友認為,這是票務軟體統計的,目前還沒看到有粉絲吹,以後這種統計方法破百億的人估計會越來越多。
通過網友們的評論能找到大家質疑和嘲諷歐豪這次票房過百億的原因。
一方面,同樣是累計票房過百億,張譯被贊,但歐豪卻被嘲,是因為在網友的普遍認知裡,歐豪和張譯的演技不在一條水平線上,所以張譯是實至名歸,但歐豪卻缺乏一定說服力。
從海報上列出的幾部作品來說,《八佰》歐豪不算是絕對男一號,電影聚焦四行倉庫保衛戰,導演生動的勾勒出了守衛倉庫的將士,以及對岸租界部分角色的群像,將《八佰》的票房完全加在歐豪的頭上缺少說服力。
這一點也出現在其他幾部歐豪參演的電影中,比如《我和我的祖國》是幾個單元短片的集合,即便是歐豪參演的《前夜》,主角也是黃渤,而並非歐豪,張譯出演的《相遇》至少還算是單元故事中的主角,但歐豪只能算是《前夜》中的配角。
《中國機長》從番位來說,男一號是飾演劉長健的張涵予,歐豪飾演的徐奕辰也算是配角,當然不能否認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而《妖貓傳》就更缺乏說服力了,在這部鴻篇巨製中,演員番位是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劉昊然,歐豪排在第七,嚴格來說連男配角都算不上,他飾演的丹龍戲份很少。
這樣來看,歐豪這個「百億票房」確實水分不小。但是平心而論,用票房來定義演員的成就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引導,反倒不如飾演了多少個經典角色、拿多少個獎更有說服力。
那麼說回到歐豪的表演,作為90後小生,高顏值的他出道時難免會被網友貼上偶像的標籤。但從最近幾部作品來看,28歲的歐豪確實拿出了想成為實力派的那股勁兒。
《中國機長》裡歐豪的戲份不是最多的,但還是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駕駛艙玻璃破碎,他被吸出窗外的那場戲表演的非常出色。這場戲的拍攝過程對他來說是極大的挑戰,飛機模型很難模擬真實高空中的狀態,所以導演劉偉強在現場準備了超大功率的吹風機,用來模擬被吸出機艙後被狂風侵襲的狀態,當時歐豪被風吹的難以呼吸。
這一次在《八佰》中他帶給觀眾更多驚喜,他在電影中戲份很多,從最初一心想要逃跑,到後面意識到守衛四行倉庫的光榮,角色的成長以及心態的變化被歐豪詮釋的入木三分。因此,網友可以質疑他的百億票房,但不能質疑他的演技。
另外,作為一個專業和嚴謹理應是基本功的票務軟體,為什麼會給出如此不嚴謹的數據呢?這背後是極為微妙的關係。該票務軟體背後有四大股東,分別為光線影業、微影時代、騰訊和美團,其中光線影業的老闆王長田是法人代表,而該軟體CEO鄭志昊僅擁有公司2%的股份。
我們再看一下《八佰》的出品方,排在前兩位的是華誼兄弟和導演管虎的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另外兩家大的出品方則為騰訊影業和光線影業。看到這裡應該懂了吧?
很顯然,不夠嚴謹、水分不小的演員票房榜不具說服力,也不需要有說服力。這一次對張譯、歐豪百億票房不遺餘力的宣傳,更多的目的是為電影《八佰》宣傳啊!畢竟背後兩家公司是利益關聯方,因此,張譯和歐豪的百億票房海報,根本就是電影的宣傳物料。
最後想說的是,票房百億的統計,看起來像是給演員搖旗吶喊,其實細想一下,只是藉助演員來宣傳影片,但這種做法反倒引來了網友的質疑和非議,對演員本身沒有任何好處,難怪百億海報做出來,張譯和歐豪都沒有在社交平臺轉發,很可能他們自己並不認可這種做法,但又無可奈何吧!希望電影宣傳能有點底線,不要一味的消耗演員,專注於宣傳電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