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2020初選提名,黨內三個「太陽」吳敦義、朱立倫、王金平相爭不讓,初選還未正式開打,2015年的「換柱」往事又被端上檯面,各說各話。但當年「換柱」風暴到底是誰負了誰?歷史會說話。
從2015年的「換柱」風暴,到今年的2020提名紛擾,劇中的要角,從當事人洪秀柱、馬英九、吳敦義、朱立倫、王金平,其實都是原班人馬,不同的是,當年曆經縣市長選舉大敗,國民黨前景無人看好,如今「九合一」選舉剛大勝,情勢一片大好,爭的、不爭的,演出來的戲碼,自然大不同。
從2014年12月12日開始到2015年5月18日,從副主席郝龍斌到當時的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乃至黨主席朱立倫,相繼宣布不參選2016。對照朱立倫、王金平近日說法及國民黨內參與核心回憶,朱立倫決定不選後,確實希望讓王金平選,還向王說,如果洪不選,就直接徵召王。
在洪秀柱要領表參選前,朱立倫還特別要洪去找王金平聊一聊,如同洪12日向媒體表示,她也去找了王金平,但王金平就「咿咿啊啊」,她才氣得自己去領表,「這我可以發誓」。
據洪秀柱幕僚表示,當時洪找王聊時,問王是不是決定參選了,王大意是說還沒決定,要選的不是只有他一人,誰要選都可以選,聽在洪耳裡,自然是「咿咿啊啊」。
2015年5月15日,王金平宣布不參選2016,原因是家人反對。5月17日,洪秀柱前往國民黨中央登記參選。
當時和洪秀柱一起完成登記的,還有楊志良,兩人原本協調,初選不辦黨員投票,用「全民調」就好。但楊志良後來聯署審查未過門坎,變成只剩洪秀柱,「全民調」未登場就夭折。
沒了「全民調」,國民黨中央改祭出30%的民調支持度,洪秀柱要通過門坎才能獲提名,媒體當時稱為「防磚條款」。其實最早設計者稱其為「肉桶條款」,這是過去國民黨與友黨合作提名時,一方面要把礙事的「肉腳」剔除,一方面又可「自肥」的條款,名字取得超寫實。
「肉桶條款」用到洪秀柱身上,可想而知是要對洪做什麼。但人算不如天算,黨內「天王」一個一個避戰,洪秀柱民調不降反升。黨內高層看到「男當家」們沒擔當,最後反而一再協調退讓護起洪秀柱來,讓原本要卡死洪的民調,變成網開一面,最終,洪秀柱過了三家民調公司的三道關卡。2015年7月19日,國民黨黨代會正式提名洪秀柱為2016候選人。
洪秀柱獲提名後,大難反而開始,在國民黨內「天王」全袖手旁觀,黨中央也不幫忙的情形下,2016「大選」之路已經十分難走。這時,洪秀柱又提出「一中同表」,從馬英九以下到「立委」候選人,「倒柱」、「換柱」聲浪四起,終至不可擋。
從8月底就已嗅出大勢不妙的洪秀柱,先去廟裡閉關,出關後決定續戰,但到了9月,「換柱」已成國民黨內共識,而且是非換不可。但黨內主事者當時反問,「每個都跑光光」,換了柱,誰要選?
原本國民黨中常會9月底就要發動「換柱」,但朱立倫兩度親自勸退洪秀柱,不僅正式向洪表明由他接受國民黨徵召,並保證洪退下後可以出任他的搭檔,但條件是洪要主動宣布退選。
「十月風暴」開戰前,「換柱」已勢不可擋。洪秀柱無力回天,只能向國民黨中央開出最後條件:她怎麼上來,就怎麼下去。
10月17日,國民黨召開臨時黨代會,廢止洪秀柱提名。洪在黨代會上一席「黨可以不要我,但我不會放棄黨」、「孤臣可棄,但絕不折節」演說,為她日後再起當選國民黨主席,寫出反敗為勝的另一段故事。
繼前半段初選提名最後「新郎不是我」,王金平12日再爆料,說當年啟動「換柱」程序時,他有表達願意參選,但朱立倫最後沒說不再需要他參選,「結局就變那樣」。
有國民黨內人士回憶,後半段朱立倫是怎麼和王金平說的,還有什麼內幕,恐真要朱、王兩人哪天說了外界才知道。但有一點應該可以確認,直到「換柱」臨時黨代會召開的前一天、甚至當天,「柱下了誰要上」都還有變數。
最後從國民黨中常委到黨內高層,明知道「換柱」結果誰選都是輸,但最後都認為,朱立倫身為黨主席,就須負起全責。「換柱」後,立即召開臨時中常會,通過徵召朱立倫參選2016,隨即送黨代會通過提名。
國民黨2016初選提名的結局,就是這樣,而2016「大選」的結果,也是一如預期「那樣」。至於今年國民黨2020初選提名和明年「大選」,幾位要角依舊在且壯志更勝當年,「大結局篇」肯定也更受期待。
本文原載於臺灣《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