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夜曲的悲劇性

2021-03-01 西方音樂評論

蕭邦的音樂作品帶給了世人巨大的精神享受,其中他的夜曲是最令人震驚的優秀作品之一,這得益於作品所透露出來的高超的藝術性,還有那讓人回味無窮的悲劇性。因此,本文從蕭邦夜曲中的悲劇性這個主題出發,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試論蕭邦夜曲中的悲劇性

夜曲是蕭邦諸多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共有21首曲子組成。在這著名的夜曲作品集中,人們感受到的是音樂的巨大力量以及特殊魅力,其旋律和曲調的轉變總是靈活自如。但是真正懂得蕭邦,懂得蕭邦夜曲的人還總是可以從中品出一些悲劇性的意味,這些悲劇色彩雖然隱藏得極為隱秘,卻仍舊可以被有心人所發現。

「悲劇性」的意義

 悲劇只是諸多故事結局中最不願意被人所接受的一種,在作品的現實與讀者的理想中交織矛盾,從而在讀者的心靈中撞開一道裂痕,戳中讀者的痛點,這樣的故事由此被人稱之為「悲劇」。如果說悲劇是人們要欣賞一部作品所必須要經歷的痛苦和折磨,那悲劇性所涵蓋的內容就會遠超於此。悲劇性在文學中被定義為悲劇藝術特性,要把悲劇性這個定義加在蕭邦夜曲的身上時,可能還會有屬於它的特殊含義。

蕭邦夜曲中的悲劇性解析

(一)早期的夜曲作品

 據統計,蕭邦夜曲中最早的一支曲子是在1832年創作的,共有3首,編為Op.9號作品。在Op.9號作品中最為大眾歡迎的一支曲子是N0.2,因為這首曲子還是充滿了一定的生活歡樂色彩的。從蕭邦創作No.2作品的背景來看,蕭邦此時剛到法國的巴黎,從整體的生活狀態上來看,他還是較為快樂的。但這種快樂大概不是一種真正的快樂,因為狂轟濫炸的炮火使得他難以正常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因此他在享受巴黎美好生活的同時,還在心底藏著對祖國、對家鄉的懷念以及對朋友親人的擔憂。因此,說此時蕭邦的夜曲作品是歡快的是極為不妥的,它們還暗含著悲劇性的色彩和意味。例如,在Op.9作品中的No.3曲子中有一B大調三段式曲子,在第一段中曲子聽起來是輕鬆明快的,但要從演奏者的手法上來看,它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在這段曲子中左手的重音並不是在傳統的第1拍和第4拍位置上的,而是落在了第2拍和第5拍上,右手同時配合以大量的附點音,這樣就將蕭邦不安的情緒巧妙地融入了其中。再如,蕭邦的Op.15中的No.3作品,他是在看完哈姆雷特這個人物的所有故事後才有的創作靈感,由此可見他的創作動機是來自於哈姆雷特這個悲劇人物,但他又不想直白地將內心的感觸說給身邊的人聽,就完完全全地訴說在了音樂作品中。他在第一樂段中平緩且傷感地訴說,但到了第二樂段就快速地改變手法,由左手奏低音,右手演和弦,使得情緒驟然轉變,與第一樂段形成一個強烈而且鮮明的反差。

(二)成熟期的蕭邦作品

 成熟期的蕭邦作品主要是以他1836年創作的Op.27為代表,題獻給達伯尼伯爵夫人。這一階段的夜曲是最具有悲劇性和戲劇性的作品了,悲劇性特徵較為明顯和突出,即使是普通的聽眾都能品出其中的悲劇意味。蕭邦在這些作品中最先採用的是左手六連音、右手小幅度跳動旋律的指法,並隨著音樂的繼續不斷地加快節奏,從而使得整個作品的音樂節奏都呈現著由弱到強,再到特強的階梯式變化,從而使得聽眾的心也被緊緊地揪在一起。但這並不是所有的旋律,蕭邦會突然之間就由這種緊湊的小調轉為相對輕快的大調,一直到音樂的後半部分慢慢調節為均勻的節奏。音樂節奏在慢慢地平復,聽眾的心理起伏也在慢慢地平復,整個作品流露的都是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這跟他的生平經歷也是有一定聯繫的,因為此時的蕭邦剛好處於一種報國無門、鬱郁不得志的狀態。所以,他的愛國之心無法用在戰場上,只能通過音樂來表達,這樣的思想感情在第三段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第三段的節奏是在一種舒緩的弱奏中實現結尾。

(三)晚期的夜曲作品

   Op.62是蕭邦最後的夜曲作品,因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即將接近尾聲了,就在這最後的作品裡收起了自己之前所流露出來的種種鋒芒,作品所傳達的感情也開始轉向坦然和豁達。這些情感的轉變並不代表蕭邦夜曲作品的藝術成就及其悲劇性就會降低,反而會因為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而變得悲劇性色彩更加濃厚,因為這裡蘊含著他對人生的思考,充滿了各種希望、期待、平和、坦然等各種複雜的情愫。就像他在Op.62中No.2作品裡的E大調,在第一大音節中採用的是左右手交替彈奏,傳遞柔和的感情的音樂結構,從而給人一種溫柔、平靜的感觸。而到了第二大音節中,蕭邦的指法開始改變,音樂的節奏也開始變得激烈,在視覺的聽宴中人們仿佛能看到一場和命運鬥爭的精彩人生大戲,從而突出光明和希望這個主題。到了第三大段中,作品的旋律又與第一段中的旋律相呼應,從激烈的音樂節奏慢慢轉向平和,就像作者蕭邦在自己生命的盡頭開始坦然、樂觀一樣,最終走向結尾。

結束語

 悲劇通常分為社會悲劇、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縱觀蕭邦的一生,這三種悲劇方式都在他的身上有所體現。也許這種悲劇性並不明顯,也並不被所有人所接受,但是他夜曲裡的悲劇性總是可以教會我們很多的人生道理,這就是他夜曲作品的偉大之處。

   鋼琴教學相關推薦:1、寫給初學鋼琴的孩子家長;2、每周的鋼琴課真的不要隨意請假!3、家長陪孩子練琴應該注意的細節;4、在孩子學琴的事情上家長該怎麼做?5、苦逼孩子學鋼琴,家長不要走極端;6、學習彈鋼琴的理想條件有哪些?7、怎樣培養孩子的音樂感?8、怎樣判斷鋼琴音色的好壞?9、鋼琴教學視頻資料丨車爾尼740;10、世界著名鋼琴家談練琴方法;11、學習彈鋼琴的理想條件有哪些?12、初學鋼琴分為哪幾個教學階段為好? 13、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練琴時間?14、彈琴拇指關節內凹怎麼辦?15、怎樣提高節奏感?

   作曲家相關推薦:1、鋼琴家古爾德的故事被人畫成了漫畫書;2、巴赫造就了高智商罪犯嗎?3、在我心情煩雜時,我就會拿出巴赫的CD……;4、貝多芬至死還沒有明白這個道理?5、「貝多芬是從人間升入天堂,而莫扎特是從天堂降臨人間。」6、貝多芬的永恆是什麼?8、楊燕迪丨六個層面解讀莫扎特;9、他的《柴科夫斯基主題變奏曲》你居然沒聽過?10、如何聽貝多芬的音樂?11、《貝多芬傳》那麼多,這本很不錯!12、如何欣賞古典音樂?13、我們離古典音樂一天比一天遙遠

▽掃碼加入免費樂譜群音樂資料群

相關焦點

  • 蕭邦21首夜曲通解
    他在1813年至1835間創作了18首供鋼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徵是低音部以波動的伴奏音形,襯託出右手所彈奏甜美的主題旋律。1814年,費爾德的三首夜曲在萊比錫出版,成為蕭邦創作夜曲的源頭。雖然在史料記載上,蕭邦在1833年之前並未親遇費爾德,但早在1818年蕭邦便開始在華沙演奏費爾德的作品。而到達巴黎之後,蕭邦更經常用費爾德的夜曲作為音樂會曲目或教授學生鋼琴的教材。
  • 如何把握蕭邦夜曲的藝術特色?
    蕭邦的鋼琴音樂體裁豐富,幾乎無所不包。這些作品大都流露出蕭邦對故國家園的深切懷念,對波蘭民族獨立的熱切期望,同時也反映出他對生活的感受和情致。蕭邦的夜曲在他的創作中可謂獨樹一幟,其音樂詩意連綿,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裝飾性,強調聲樂性和器樂性的相互融合,他的和聲大膽新穎,鋼琴織體獨特。他的創作手法體現了獨特的浪漫主義特色的創作風格。某種意義上,正是夜曲使蕭邦獲得了「鋼琴詩人」的讚譽。
  • 蕭邦《夜曲》
    ❤素材源自網絡:)【波利尼演奏全集】【阿勞演奏全集】【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演奏全集】「夜曲」的語緣系從拉丁語NOX演變,在羅馬時代,有「夜神」之意。夜曲與向情人表達愛慕的小夜曲不同,多為作曲家在夜深人靜時用音樂寫下的內心獨白。在蕭邦的鋼琴作品中,《夜曲》是最浪漫而悽美的,也是最能貼近蕭邦孤寂浪漫的內心世界的代表作品之一。《蕭邦夜曲全集》共21首作品,曲曲醉人,篇篇精彩。
  • 聽蕭邦夜曲
    夜曲形式的創始人,一般認為是克萊門蒂(Clementi,1752—1832)的學生、英國人約翰·菲爾德(Field,1782—1837),其夜曲名稱,可能取自天主教會的「夜禱」。費爾德一生作有21首夜曲,蕭邦也作有21首夜曲,其中明顯可見菲爾德的影響。但正如哈聶卡所說:「 蕭邦拓展和提高了費爾德形式,溶進戲劇氣息,熱情,使之更莊麗。
  • 魯賓斯坦與蕭邦夜曲
    《升F大調第5號夜曲》魯賓斯坦與蕭邦夜曲我是個地道的蕭邦迷, 說到個人最喜歡的蕭邦作品,那也許是敘事曲,諧謔曲,或者奏鳴曲,但應該不會是夜曲,而談及什麼作品體裁是蕭邦獨有並且創造了非凡的藝術造詣的,那一定是夜曲。
  • 蕭邦夜曲賞析
    本文站在鋼琴演奏的角度,從音樂特色和演奏特點兩個方面對蕭邦的夜曲做出具體分析 。蕭邦的鋼琴音樂優雅細膩、精緻獨特,具有典型的獨創性,在其所有的鋼琴作品之中,最能體現蕭邦「詩人氣質」的就是他的夜曲,他將這一體裁形式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了浪漫主義鋼琴體裁的典型代表。
  • 蕭邦與他的夜曲創作
    導讀:蕭邦的夜曲在他的創作生涯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Op.9 no.1是蕭邦最初創作的夜曲,屬於蕭邦夜曲早期作品中較能代表蕭邦夜曲風格的一首作品。因此,本文以《降b小調夜曲》為例來探究蕭邦的夜曲創作特徵。
  • 入夏聽蕭邦夜曲
    我最早熟悉蕭邦這個名字,是從聽到他所創作的夜曲時開始的。三十前,我與妻結婚後購置的第一個家電大件,就是落地式收音機,儘管還是單聲道,但比起以前的老臺式要深厚、保真得多。一次偶然的聽廣播,是有關蕭邦的音樂欣賞節目,正播放他的夜曲第9號之2。那如歌如詩的旋律深深打動了我。於是便對蕭邦有了最初的,但卻是很美好的印象。
  • 鋼琴詩人——蕭邦夜曲
    在鋼琴領域裡達到了浪漫主義的最高成就,他賦予了前奏曲、練習曲、夜曲、諧謔曲、敘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音樂體裁以新的內涵,升華了其藝術表現力;並且深刻挖掘了民族民間音樂體裁波羅乃茲舞曲和瑪祖卡舞曲,再現了它們的神韻,從形式到內涵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鋼琴音樂異常細膩、織體新穎,獨具魅力的旋律和色彩豐富的和聲語言,這些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蕭邦風格」。
  • 【古典名曲】蕭邦夜曲
    夜曲一般指由愛爾蘭作曲家菲爾德(john·field,1782-1837)首創的一種鋼琴曲體裁。19世紀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於詩意的抒情特性曲,類似無詞歌,但內容較為深沉,常含有憂鬱的情緒,始作者為愛爾蘭作曲家J.菲爾德。F.F.蕭邦把它發展為一種形象豐富、情深意遠的鋼琴音樂體裁,他的21首夜曲是這一體裁的藝術珍品。C.德彪西的3首夜曲《雲》、《節日》和《海妖》則是管弦樂套曲,不屬於特性曲的範疇。        夜曲與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裁!
  • 蕭邦夜曲欣賞指南
    蕭邦夜曲欣賞指南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F.F.Chopin 1810─1849)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810年3月1日生於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僑居華沙任中學法文教員,母親是波蘭人。
  • 蕭邦像「林黛玉」?21首《夜曲》為你解謎
    近日,第18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公布了評委名單,鋼琴家陳薩是評委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中國籍評委。正在進行蕭邦《夜曲》全國巡演的陳薩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暢談心目中的蕭邦及鋼琴藝術。21首《夜曲》,21個謎上觀新聞:蕭邦的《夜曲》是人氣很高的作品,然而在一場音樂會上演奏全套《夜曲》卻很少見。您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挑戰?陳薩:這源自我之前的一些積累以及我個人的興趣。
  • 蕭邦《夜曲》全集, 收藏了慢慢品味
    鋼琴之王李斯特曾評價:蕭邦在所有《夜曲》所賦予的出類拔萃的靈感與形式,是我們永遠無法超越或與之並駕齊驅的。蕭邦有著「鋼琴詩人」的美譽, 他的作品詩意、哀愁、激蕩、理想… 他的風格是哀傷的、悲愁的、也有英雄主義的 蕭邦的21首《夜曲》音頻:三首夜曲op.9(1830-1831)蕭邦最早出版的夜曲1、Op.9 No.1
  • 皮蕾斯《蕭邦夜曲全集》| 眾多蕭邦夜曲名版中女性演繹的佳品
    「鋼琴詩人」蕭邦一生所創作的21首鋼琴《夜曲》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不同時期的創作特點
  • 蕭邦《夜曲》全集, 收藏了慢慢聽
    蕭邦《夜曲》全套21首鋼琴曲的音頻和幾位名家演奏的視頻:蕭邦《夜曲》 毛裡奇奧·波裡尼(Maurizio蕭邦有著「鋼琴詩人」的美譽, 他的作品詩意、哀愁、激蕩、理想… 他的風格是哀傷的、悲愁的、也有英雄主義的 蕭邦的21首《夜曲》音頻:三首夜曲op.9(1830-1831)蕭邦最早出版的夜曲1、Op.9 No.1
  • 公益領票|蕭邦的夜曲,好聽在哪裡?
    蕭邦有著「鋼琴詩人」的美譽, 他的作品詩意、哀愁、激蕩、理想… 他的風格是哀傷的、悲愁的、也有英雄主義的 蕭邦的21首《夜曲》音頻:三首夜曲op.9(1830-1831)蕭邦最早出版的夜曲2、Op.9 No.2 降E大調夜曲此夜曲節奏骨子裡是Mazurka,主旋律像一首義大利歌劇詠嘆調般富於優美的歌唱性,蕭邦在早期的教學階段已採用這首夜曲來教學生了。
  • 蕭邦夜曲為何不能用優美的夜景和簡單的憂鬱來概括?
    同時,蕭邦與喬治·桑的愛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蕭邦夜曲的靈感與激情。獨特的創作經歷使蕭邦夜曲具有了不為世俗塵染的深刻內省與豐富細膩的情感表現特徵。 在音樂形式上,蕭邦的夜曲雖然也在左手(聲部)採用分解和弦形式,但和聲語言極其豐富,旋律則修飾精美、發展自由,常常形成蕭邦所特有的華彩性裝飾。這些使得蕭邦夜曲在情感表達上也更加深邃和深刻,成為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理想形式」。夜曲這一體裁併不一定與夜晚密切聯繫,而是要捕捉一種「寂靜中的浪漫情懷,陰鬱裡的熱情」。
  • 蕭邦的夜曲,真的會浪漫整個夜空.
    大約在 1812 年左右,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菲爾德創造了夜曲,召示著蕭邦的到來。而蕭邦發揚光大了夜曲,把夜曲發揮到了極致,也成就了夜曲的雋永流芳。可以說,蕭邦的 21 首夜曲,包含了他短短 39 年生命中的全部。這裡面有他的愛情、他的思鄉、他的惆悵、他的快樂,甚至也有他的病態和他的蒼白。
  • 蕭邦《夜曲》 星空下守望孤寂的月光
    延綿數百公裡的雪山,一錯再錯的絕美,曠野凜冽的寒風,深夜的千秋北鬥,這樣的美景總讓我們流連忘返,而音樂則深藏人類所有感情與純粹激越的精神力量,既然如此豐茂如此醇美,亦無需跋山涉水,何不感受這高山之巔的莊嚴與溫柔,攜著數點寒梅,淡然穿越世情市井!
  • 【值得珍藏的鋼琴名曲】蕭邦《夜曲》
    蕭邦一生總共創作了21首《夜曲》(Nucturne)。「夜曲」這種體裁在傳統上主要用於表現深夜的寧靜,旋律通常如夢一般清幽、柔美。(波裡尼) 蕭邦的夜曲並不只是單純地繼承了傳統夜曲的表現風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趨向自由,內容也多樣化了,變得更加熱情、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