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蕭邦夜曲的藝術特色?

2021-02-08 每晚一張音樂CD



蕭邦夜曲的藝術特色

導讀:蕭邦以鋼琴音樂著稱於世。蕭邦的鋼琴音樂體裁豐富,幾乎無所不包。這些作品大都流露出蕭邦對故國家園的深切懷念,對波蘭民族獨立的熱切期望,同時也反映出他對生活的感受和情致。蕭邦的夜曲在他的創作中可謂獨樹一幟,其音樂詩意連綿,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裝飾性,強調聲樂性和器樂性的相互融合,他的和聲大膽新穎,鋼琴織體獨特。他的創作手法體現了獨特的浪漫主義特色的創作風格。某種意義上,正是夜曲使蕭邦獲得了「鋼琴詩人」的讚譽。蕭邦一生共創作了21首夜曲,幾乎貫穿他的一生。這些作品可以說是他音樂創作中最精緻的一組珍品。


 蕭邦1810年出生于波蘭華沙近郊的熱拉估瓦・沃拉,父親是法國農民的兒子,年輕時遷居波蘭,母親是波蘭人,愛好音樂並擅長彈奏鋼琴和歌唱。蕭邦的童年時代深受母親的音樂薰陶,這使得他從小就熱愛波蘭的民歌和民間音樂。蕭邦6歲學習鋼琴,7歲出版了第一首作品《g小調波蘭舞曲》,8歲時因卓越地演奏捷克作曲家吉羅維茲的鋼琴協奏曲而震驚樂壇,被譽為「第二個莫扎特」。16歲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在1816―1819年期間,蕭邦無論在鋼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已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逐漸成為波蘭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1829年,19歲的蕭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華沙音樂學院,學院院長愛斯涅爾在蕭邦的畢業鑑定上稱其為「音樂天才」。

 蕭邦自幼接受愛國思想的薰陶,十分崇拜領導波蘭起義的民族英雄柯斯丘什科。他對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波蘭被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有著強烈的印象,尤其對當時沙皇尼吉拉一世加緊殘酷鎮壓波蘭極為不滿。1826年他親自參加了華沙反抗沙俄統治的愛國示威遊行。

 1830年3月10日,蕭邦在華沙舉行了兩次音樂會,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此時正值波蘭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之際,華沙正醞釀著反抗沙俄的武裝起義,而反動統治的鎮壓也愈加殘暴,他被迫流亡國外。1831年9月11日,蕭邦到巴黎,從此也定居法國。在僑居國外的19年中,蕭邦創作了大量內容深刻、感情奔放的作品,抒發了他的抑鬱悲憤的亡國之痛,傾注著對祖國和故鄉親人的無限愛戀和深切思念。1849年10月17日蕭邦因患肺病不治在巴黎病故,終年39歲,遵照蕭邦的遺囑,他的心臟被運回祖國,保存在故鄉華沙的聖十字教堂內。

蕭邦豐富了夜曲的表現力

 蕭邦創作的夜曲極其富有歌唱性,低聲部以和聲形式組成伴奏織體,高聲部奏出優美抒情的主旋律。他的夜曲與向情人表示愛慕的小夜曲不同,多為作曲家在夜深人靜時以音樂表達的內心獨白。格調高雅,感情真摯,氣氛寧靜、安逸,一掃那種矯揉造作的貴族沙龍氣息而富含濃鬱的詩情畫意。那月影花叢中的情侶幽會,夏夜裡情人溫存的懷抱,星星眨眼的嫵媚,以及夜間的狂風暴雨拍打著門窗,夜幕中的冥想等等都折射出蕭邦人生經歷中的浪漫情懷。在他那優美的樂曲旋律中還會插入充滿激情的、憤怒的爆發和悲劇性的片段。這種激越的爆發與寧靜優雅的基調之間形成了令人驚怵的衝突性對比,將蕭邦的浪漫、內向、孤高、優雅、恬淡、平和的天性和他那因國難家恨、世事紛擾、被迫離鄉背井、亡命天涯的經歷而產生的內心憂憤盡現無遺。他的創作在感情的充實、思想的豐富、織體形式的多樣化、結構的擴展、音樂的多樣性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

 在內容上,蕭邦夜曲中的那種沉思、思念和憂傷的情緒逐步脫離了早期夜曲中感傷主義多愁善感情調的陰影,一方面融入了柔情似水的表白和對大自然中謎一般夜幕景色的描繪,藉助優美動人的旋律呈現作曲家內心豐富而洶湧的感情,如詩一樣得到了流露與傾瀉;另一方面,隨著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和蕭邦創作個性的進一步成熟,一種新的情感因素逐漸滲透和反映到他的夜曲創作中來,即一種戲劇性力量的悲憤和反抗的音調的出現,在他的音樂內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並使夜曲獲得了更新的性質上的變化和發展。在這一點上,蕭邦的夜曲充分表現出氣勢磅礴和滴滴入微的戲劇性、悲劇性矛盾;中突的敘述,藝術形象既有火一樣的激情,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同時,在內心深處還含有複雜的惶恐不安和如歌如泣的表達,所有這些,都使得他的夜曲更加具有極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前所未有的細膩情感刻畫和雄偉壯闊的史詩性描寫,無疑把夜曲推向了頂峰。

蕭邦夜曲的創新音樂語言

 在形式上,蕭邦的夜曲在表現情感的音樂語言處理上更具特色。在他的大部分夜曲中,他選擇了慢板的速度來表現情與景的交融。因為這樣十分有利於表現舒展、悠長的旋律線條,能夠充分展示音樂語言的迴轉起伏,使人聽起來不禁產生出流連忘返的藝術效果,而在情感升華的樂段裡,他不惜用急風暴雨般的快板和華彩樂段來宣洩自己的情緒,讓聽者隨他一起去感覺靈魂上的震顫。

 在音樂的結構組織和技法上,蕭邦捨棄了以往純器樂表演中的難度技巧,為使作品情緒的需要來逐漸發展和推進結構和技巧。在旋律的創作方面,常用的手法是「加花變奏」,即在主旋律重複時常用裝飾性經過句或華彩,有時用雙音或和弦,也有時加進第二聲部,這使得旋律線更加優美,也大大增強了流動感和歌唱性。他的裝飾音很華麗,但並不妨礙基本旋律線的優美,而是對主要樂思的補充,並以快速靈活、激動奔放的音流,一直衝到鋼琴的盡頭,有些又重返起點,它們以大量極為豐富多彩的經過音群的形式出現,使得鋼琴這件並不善於歌唱的樂器發出了迷人的歌聲。在織體的形式上,蕭邦很重視復調音樂,他敬仰巴赫,可在他的創作中,尤其在夜曲中並沒有巴赫式的復調,只有主旋律和伴奏織體。在夜曲的創作中,使用了大量遠距離的伴奏織體,並巧妙地運用延音踏板使低音部相距甚遠的和弦持續,使旋律和伴奏統一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片音雲。

李斯蒂莎演奏《降E大調夜曲》


寫這首樂曲時,蕭邦年僅20歲,生活在波蘭,《降E大調夜曲》以其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描繪著大自然的景色,也傾訴著作者心靈的話語。恬靜優美的旋律和精雕細琢的鋼琴織體是主要的特點。另一特點是節奏上比較寬鬆、帶有船歌似的蕩漾感,加之獨特的Rubato用法,使作品張弛適度,又不散亂。本曲音樂形象較為單一,沒有戲劇性的衝突,是一首優美、明朗、樂觀、充滿詩意和春天氣息的作品。在織體結構上,右手始終保持優美的帶有裝飾性的歌唱旋律,左手是船歌似的和聲性的伴奏,像是一首寓意高雅、表情豐富的無詞歌。全曲有三個主題素材以行板速度呈示的第一主題,猶如表情豐富的花腔女高音般的歌調,這一主題在整首樂曲中反覆了三次,情緒連貫,但旋律的裝飾性變化很大,具有較強的即興色彩。在第二主題中則注重於速度的變化,接著再現的第一主題,其即興特點增強整個樂句的裝飾性變化,使旋律成為斬不斷的情絲,訴說著內心的甜蜜和辛酸。前兩個主題重複一遍後,出現了第三主題,形成臨近結束的氣氛,第三主題變化重複後,出現富於熱情的華彩段落,最後,樂曲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

 蕭邦的每一首夜曲都是一首抒情詩,但請別忘了這些夜曲並非只是一味抒情而已,蕭邦的音樂中也是有英雄氣概的,舒曼曾經稱蕭邦的音樂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就是此意。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蕭邦的夜曲是蕭邦被譽為「鋼琴詩人」的最重要的原因。蕭邦的夜曲之所以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蕭邦用其畢生的精力去創作和歌頌人類所普遍追求的愛和美感,他超越了自我這個小我,而達到一個大我的境界,蕭邦用他那一顆純潔的心靈為我們留下了藝術聖地,這個聖地是一個淨化情感、升華靈魂的聖地。在這個聖地裡,只有愛和對美感的追求。



來免費加入蕭邦導賞群

系統帶領大家聆聽蕭邦

介紹蕭邦作品與演奏家

分享各類蕭邦研究資料

幫家長培養孩子聽蕭邦

帶動大家交流蕭邦音樂

【春天一起聽蕭邦】

導賞計劃簡介:2019年是蕭邦逝世170周年,2020年是蕭邦誕辰210周年。紀念蕭邦其實不需要這些逢十的年份,因為蕭邦是我們所有人都熱愛的作曲家。導賞計劃會努力滿足大家的差異化需求:1、不彈琴的普通樂迷:幫助大家了解不同體裁的蕭邦作品、蕭邦演奏家、蕭邦的故事與音樂理念;2、彈琴的朋友:幫助大家體會蕭邦作品的風格、帶動大家交流蕭邦作品的演奏技巧與蕭邦演奏家如何處理處理;分享蕭邦演奏的資料、樂譜;3、程度較高的專業音樂人:為大家分享、尋找優秀的蕭邦研究資料,也希望這類朋友能夠多指教大家;4、琴童家長:導賞計劃將推出孩子們的蕭邦、老人們的蕭邦以及全家一起聽蕭邦等等計劃,讓大家能夠與家人、朋友一起,在休息的時候,通過蕭邦,更深入溝通情感。5、歡迎大家積極獻計獻策。


偉大音樂家論音樂藝術

傅聰先生主題合輯

傅聰先生談斯卡拉蒂作品的精神

「演奏者的個性必然要滲入原作中去」

晚期蕭邦的音樂世界丨傅聰先生談蕭邦

如何把握演奏者的個性與音樂自身的風格

「我已不知有我,心中只有原作者的音樂」

蕭邦夜曲不能用優美的夜景和簡單的憂鬱來概括

傅聰先生解讀蕭邦馬祖卡;最好的鋼琴在二次大戰前

朱工一教授合輯

(1922-1986)

朱工一談鋼琴教學(一)

朱工一談鋼琴教學(二)

朱工一談鋼琴教學(三)

宓多裡談巴赫(上)

宓多裡談巴赫(中)

宓多裡談巴赫(下)

海菲茲丨我是怎樣拉琴的(上)

海菲茲丨我是怎樣拉琴的(中)

海菲茲丨我是怎樣拉琴的(下)

如何學習一首新的鋼琴作品(上)

如何學習一首新的鋼琴作品(下)


免費申請巴赫音樂導賞群

讓聆聽巴赫變成美好生活

為廣大巴赫樂迷尋找朋友

每天分享巴赫音樂與資料

掃描圖片二維碼即可申請

助手72小時內會通過申請

如果沒有通過可再次申請

通過微信後務必耐心等待


為何要加入巴赫音樂微信群?

巴赫創作音樂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每個人的成為孤獨聆聽者?還是通過音樂讓人們相互理解,幸福生活在一起?建立巴赫微信群的原因,並不複雜——那就是通過巴赫的音樂,讓古典音樂把人團聚在一起,然後一起慢慢成長,不斷學習古典音樂知識,讓每日聆聽變成一種習慣的美好生活方式。我們的巴赫群正在開設巴赫1000計劃,在未來1000天免費帶大家欣賞巴赫作品、分享相關研究資料!



巴赫音樂欣賞指南

論巴赫音樂的精髓

巴赫的理智與柔情

巴赫《馬太受難曲》

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

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

彈好巴赫的七個步驟

為何練巴赫很容易取暖

周海宏沒有聽到朱曉玫

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

如何演奏巴赫《英國組曲》

如何彈好巴赫《創意曲集》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淺談

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

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

「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如何體現巴赫演奏的「中庸」風格

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

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

演奏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有感

321巴赫生日快樂丨著名音樂家聊巴赫

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史懷哲與巴赫丨音樂中的詩人和畫家

從巴赫本身出發,表達作品內在情感;

席夫談巴赫丨我很少選擇偏激的速度

演奏巴赫復調鋼琴作品的八點要求;

《g小調無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鳴曲》詮釋

我為什麼不喜歡朱曉玫的《哥德堡》

聽周海宏、陸倍文談朱曉玫之後談朱曉玫

巴赫平均律最後一首(前奏曲的音樂美)

「巴赫的音樂就像永恆的和諧正與自己對話」

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

巴赫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

你也是從這兩首小步舞曲開始聽巴赫嗎?



免費申請古典音樂導賞群

古典樂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導賞群每日開設以下項目

從人文角度理解古典音樂

特適合親朋好友一起加入

原來古典樂還可以這樣聽

1、作曲家欣賞計劃

2、音樂資料分享計劃

3、音樂家紀念日計劃

4、唱片推薦計劃

5、電影推薦計劃

6、學術視頻推薦計劃

7、藝術史導賞計劃 

8、音樂人文圖書推薦計劃 

9、音樂名言與術語導讀計劃

10、非古典音樂導賞計劃

11、文史哲著作導讀計劃

12、音樂英語學習計劃

歡迎建議,陸續增加


歡迎關注以下原創古典譯文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蕭邦夜曲賞析
    本文站在鋼琴演奏的角度,從音樂特色和演奏特點兩個方面對蕭邦的夜曲做出具體分析 。蕭邦夜曲音樂特色演奏特點一、 蕭邦的音樂創作弗朗西斯克 ·蕭邦是波蘭作曲家、鋼琴家,從小在浪漫主義的氣氛中接受德國古典主義音樂教育,表現出了非凡的藝術天賦。
  • 蕭邦夜曲欣賞指南
    夜曲是蕭邦自己創新的一種鋼琴獨奏體裁,它具有衝淡平和,寂靜幽瀾的特點,輕緩中偶爾透著那麼一點點沉思。魯賓斯坦的演奏在良好的節奏把握中自然追求的一種完整性與統一性,你忘記了樂曲何時開始,而不經意之間在你的陶醉感消泯之前樂曲卻已悄然結束。就是這麼讓人充滿期待,卻又戀戀不捨。
  • 入夏聽蕭邦夜曲
    蕭邦認為只有通過鋼琴才能真正達到他所追求的藝術目標。再加上他敢於大膽突破傳統,進行創新,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被音樂界熟知的新穎獨特的「蕭邦風格」。11、著名鋼琴家談蕭邦(下)丨阿勞等丨除了蕭邦沒人能在兩分鐘裡表達那麼多東西丨除了蕭邦還有誰能在那麼短小篇幅內創造如此豐富的感情世界!12、繆勒丨和蕭邦學琴日記丨樸實無華最難求丨蕭邦的體內燃燒著一股藝術聖火。他所講的每句話都令人讚嘆、催人奮進。丨薦書《學生眼中的蕭邦》;13、張昊辰11歲在香港演奏蕭邦丨格拉夫曼的中國弟子演奏視頻丨張昊辰訪談丨舒曼音樂很掏心,李斯特則比較騷。
  • 魯賓斯坦與蕭邦夜曲
    《升F大調第5號夜曲》魯賓斯坦與蕭邦夜曲我是個地道的蕭邦迷, 說到個人最喜歡的蕭邦作品,那也許是敘事曲,諧謔曲,或者奏鳴曲,但應該不會是夜曲,而談及什麼作品體裁是蕭邦獨有並且創造了非凡的藝術造詣的,那一定是夜曲。
  • 蕭邦夜曲的悲劇性
    試論蕭邦夜曲中的悲劇性夜曲是蕭邦諸多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共有21首曲子組成。在這著名的夜曲作品集中,人們感受到的是音樂的巨大力量以及特殊魅力,其旋律和曲調的轉變總是靈活自如。但是真正懂得蕭邦,懂得蕭邦夜曲的人還總是可以從中品出一些悲劇性的意味,這些悲劇色彩雖然隱藏得極為隱秘,卻仍舊可以被有心人所發現。
  • 聽蕭邦夜曲
    夜曲形式的創始人,一般認為是克萊門蒂(Clementi,1752—1832)的學生、英國人約翰·菲爾德(Field,1782—1837),其夜曲名稱,可能取自天主教會的「夜禱」。費爾德一生作有21首夜曲,蕭邦也作有21首夜曲,其中明顯可見菲爾德的影響。但正如哈聶卡所說:「 蕭邦拓展和提高了費爾德形式,溶進戲劇氣息,熱情,使之更莊麗。
  • 解讀電影《鋼琴家》中的蕭邦《夜曲》
    (二)音樂家蕭邦的簡述。蕭邦是歷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和鋼琴家,也是當時歐洲浪漫主義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蕭邦最卓越的成就即是對鋼琴藝術的創作與演奏,這些都為鋼琴藝術的發展與人類音樂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蕭邦除了在鋼琴藝術上的貢獻外,他還是一位非常具有愛國主義情操的音樂家,在其作品中,國家與民族始終是永不磨滅的主題。在《鋼琴家》這部影片中,斯皮曼更是把蕭邦的作品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
  • 蕭邦與他的夜曲創作
    導讀:蕭邦的夜曲在他的創作生涯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Op.9 no.1是蕭邦最初創作的夜曲,屬於蕭邦夜曲早期作品中較能代表蕭邦夜曲風格的一首作品。因此,本文以《降b小調夜曲》為例來探究蕭邦的夜曲創作特徵。
  • 鋼琴詩人——蕭邦夜曲
    是音樂史上第一位專寫鋼琴音樂的音樂家,音樂作品除了少數室內樂和一部分歌曲外全部是鋼琴作品。在鋼琴領域裡達到了浪漫主義的最高成就,他賦予了前奏曲、練習曲、夜曲、諧謔曲、敘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音樂體裁以新的內涵,升華了其藝術表現力;並且深刻挖掘了民族民間音樂體裁波羅乃茲舞曲和瑪祖卡舞曲,再現了它們的神韻,從形式到內涵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蕭邦《夜曲》 星空下守望孤寂的月光
    ▲ 李雲迪    浪漫主義文學縈懷於斷簡殘篇、廢墟、風景,在其影響下,浪漫主義音樂家擴大了聲音在音樂構造裡的角色。音樂,就是因為其不精確和籠統,被視為最得浪漫主義藝術本質的代表。    蕭邦的音樂有時是最細膩的、最稍縱即逝的暗示,有時是固執、如鐵錘般重擊的暴力,也是最難詮釋的作曲家之一。
  • 【古典名曲】蕭邦夜曲
    夜曲一般指由愛爾蘭作曲家菲爾德(john·field,1782-1837)首創的一種鋼琴曲體裁。19世紀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於詩意的抒情特性曲,類似無詞歌,但內容較為深沉,常含有憂鬱的情緒,始作者為愛爾蘭作曲家J.菲爾德。F.F.蕭邦把它發展為一種形象豐富、情深意遠的鋼琴音樂體裁,他的21首夜曲是這一體裁的藝術珍品。C.德彪西的3首夜曲《雲》、《節日》和《海妖》則是管弦樂套曲,不屬於特性曲的範疇。        夜曲與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裁!
  • 蕭邦《夜曲》
    ❤素材源自網絡:)【波利尼演奏全集】【阿勞演奏全集】【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演奏全集】「夜曲」的語緣系從拉丁語NOX演變,在羅馬時代,有「夜神」之意。夜曲與向情人表達愛慕的小夜曲不同,多為作曲家在夜深人靜時用音樂寫下的內心獨白。在蕭邦的鋼琴作品中,《夜曲》是最浪漫而悽美的,也是最能貼近蕭邦孤寂浪漫的內心世界的代表作品之一。《蕭邦夜曲全集》共21首作品,曲曲醉人,篇篇精彩。
  • 一首費爾德風格的蕭邦夜曲丨《降b小調夜曲》(Op.9 No.1)教學探微
    蕭邦夜曲主題閱讀:1、以四部作品為例丨談蕭邦《夜曲》的演奏技法;2、阿勞的「蕭邦圓舞曲氣勢宏大,夜曲幾乎像敘事曲!」 3、聆聽蕭邦的內心獨白丨略談幾首《夜曲》的演奏技法;4、練習觸鍵時,如何把蕭邦夜曲的音色特點發揮到極致?5、蕭邦夜曲為何不能用優美的夜景和簡單的憂鬱來概括?
  • 蕭邦21首夜曲通解
    他在1813年至1835間創作了18首供鋼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徵是低音部以波動的伴奏音形,襯託出右手所彈奏甜美的主題旋律。1814年,費爾德的三首夜曲在萊比錫出版,成為蕭邦創作夜曲的源頭。雖然在史料記載上,蕭邦在1833年之前並未親遇費爾德,但早在1818年蕭邦便開始在華沙演奏費爾德的作品。而到達巴黎之後,蕭邦更經常用費爾德的夜曲作為音樂會曲目或教授學生鋼琴的教材。
  • 公益領票|蕭邦的夜曲,好聽在哪裡?
    蕭邦有著「鋼琴詩人」的美譽, 他的作品詩意、哀愁、激蕩、理想… 他的風格是哀傷的、悲愁的、也有英雄主義的 蕭邦的21首《夜曲》音頻:三首夜曲op.9(1830-1831)蕭邦最早出版的夜曲-1831)蕭邦所作的夜曲中著名的一首。
  • 「為你彈奏蕭邦的夜曲」,是21首中的哪首?
    說到「夜曲」,許多朋友一定會想起周杰倫那首《夜曲》,「為你彈奏蕭邦的夜曲
  • 蕭邦像「林黛玉」?21首《夜曲》為你解謎
    近日,第18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公布了評委名單,鋼琴家陳薩是評委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中國籍評委。正在進行蕭邦《夜曲》全國巡演的陳薩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暢談心目中的蕭邦及鋼琴藝術。蕭邦中期的《夜曲》和他早期的音樂性格很不同,比如《夜曲》第48號之一,有一種悲劇性在裡面。第55號之二、第61號、第62號的兩首,是典型的蕭邦晚期作品。那時候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一種充滿自省的哲思在他的音樂中逐漸生長,並以復調的形式表現出來。我覺得第62號之一有特別超脫的美。
  • 不只是「小夜曲」——李雲迪的21首蕭邦夜曲鋼琴獨奏專輯
    《夜曲》可追溯至海登與莫扎特的作品,然而談到鋼琴獨奏演出形式的《夜曲》則不得不提及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菲爾德,他的十八首《夜曲》作品被認為是蕭邦創作《夜曲》的靈感來源。 然而,作為蕭邦特色的這種風格,除了受到菲爾德和貝裡尼的影響之外,還得益於其他人的影響。他華麗的裝飾音歸功於赫梅爾和杜塞克,而他們又是受到莫扎特表現形式的影響。
  • 蕭邦夜曲為何不能用優美的夜景和簡單的憂鬱來概括?
    作為一位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情結的作曲家,蕭邦在巴黎追求藝術人生並在此度過了他的後半生,他與柏遼茲、李斯特、梅耶貝爾、海涅、巴爾扎克等音樂家和詩人、文學家建立了友誼,與女作家喬治·桑有著多年的愛情生活,深受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的影響。蕭邦的大多數鋼琴夜曲(共21首)正是這一時期完成的。
  • 陳必先論如何彈好蕭邦
    ,整曲由流暢的十六分音符層層疊至高潮;第二首的特色則是右手的長樂句,左手扮演著支撐和聲與控制速度的角色,彈奏時要注意兩手的獨立。想要彈好蕭邦《夜曲》,必須理解蕭邦的創作理念以及演奏技巧,尤其是他特殊的觸鍵法,並時時做好面臨挑戰的準備,因為蕭邦的曲子裡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安排;至於如何彈出美妙的音色,除了學會仔細「聽」的能力以外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