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聰明人,一輩子「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

2020-12-25 布一定通古

都說「為人須看曾國藩」,那到底看他什麼呢?

我想,曾國藩在官場的智謀,做人做事的原則,都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在官場幹了一輩子,也曾經上過戰場,打過敵人,在那個唯利是圖的年代,曾國藩以德服人,直到現在,說到曾國藩,百姓們也是倍加愛戴!

他不僅讓自己的一生都讓老百姓稱讚,就連教育後代,也是讓人津津樂道!

他,被後世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厚,甚至時至今日,曾氏家族依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說:聰明人,一輩子「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

三不說

1、不說抱怨的話

古人云:「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想要自己有福氣,你必須對他人善良寬容。

因此,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說抱怨的話!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多次科舉未中,而曾國藩也並沒有暗中幫忙,曾國華就開始抱怨了,滿腹牢騷,不僅怪自己,還怪別人的不是!作為大哥的曾國藩看不下去了,於是,就寫了一封信,信中先是肯定了弟弟的才華,之後就嚴加批評,說他平時不愛讀書,有愛發牢騷,自然是考不中!

最後,還給弟弟一句驚醒夢中人的話:「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只可惜,曾國華沒有聽哥哥的話,依然是經常抱怨,1860年,湘軍在三河戰役中慘敗,曾國華的頭顱都沒有找到!

2、不說揭人短的話

古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護短是人的本能,因為短處就像人身上的瘡疤,人都有一種本能的掩飾,遮掩,怕被別人看見。

一個聰明的人,一定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孔子

子貢曾問孔子,「君子也有厭惡的事情嗎?」

孔子回答道,「有。君子厭惡宣揚別人缺點的人。」(有惡,惡稱人之惡者)

真正聰明的人,一定是不為譁眾取寵,也不為口舌之快,而去揭人短處。為自己留口德,為他人留面子。

3、不說廢話

曾國藩在寫給9歲兒子曾紀鴻的家信中說道

「吾有志學為聖賢,少時欠居敬工夫,

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

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曾國藩也經常反思自己,自己老是說別人,當局者迷,自己有什麼缺點呢?後來他知道自己有多言,愛開玩笑的缺點,於是就告誡自己的兒子不要向他學習。

曾國藩家書

言不妄發,入德之基;

有了深厚的德行,

才能厚德載物,福報多多。

我們都敬佩曾國藩的智慧,他的為人處世的智謀,在官場能站穩腳跟的智謀,還有對於後人的告誡!

我們都稱讚曾國藩的智慧,但殊不知,在曾國藩的背後有一個男人!

如果沒有這個男人,可能曾國藩也不會將官和人這兩方面做得這麼好!

這個人,他的名字罕為人知,但是他的作品卻家喻戶曉!

不知你是否知道,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賣油郎獨佔花魁」,「玉堂春落難逢夫」(京劇叫《蘇三起解》),「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的故事?

如果不知道這些,那肯定知道三言二拍吧?其中的三言:《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這些就是他的作品!

這個人和曹學金,施耐庵齊名,卻不曾被人們知曉過!

這人叫馮夢龍!

一生寫了很多文人故事,除了上面那些家喻戶曉的作品之外,他還寫了一本書——《智囊全集》

曾國藩「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

日夜捧讀,曾國藩的智慧就是從這本書中學來的!

於是,我們今天才能看到一個人人稱讚的曾國藩!

《智囊全集》被人們稱之為「千古第一奇書」,奇在哪裡呢?

智囊全集

這本書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

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

而康熙皇帝只允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而這本書一直流傳到現在,一些商業大佬也是非常崇拜這本書。

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看到這裡,不斷地感嘆,這本奇書,實則就是厚厚的智慧,難怪也有說,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大家想看這本奇書的,我會建議大家看白話文版本的,這本書迄今為止,翻譯過很多版本,但是由於古人是文言文,並且文章並沒有斷句,有的版本沒有白話文翻譯,更沒有詳細的注釋,一般人是看不懂的!

而這套白話文版本的《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全部紀錄進去,又加上了白話文翻譯,還有豐富的彩圖,還把陳夢龍的點評都完整的收納,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而是讓你哈哈大笑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裡面有讓人感嘆人性的官場故事,還有讓人哈哈大笑,又能感嘆人生的民間奇事,比如,裡面講到一個故事,兒子下海,家裡留下了漂亮的兒媳婦,照顧公公婆婆,婆婆竟然懷疑公公和兒媳有染,於是半夜爬到兒媳的床,假扮自己是兒媳公公,官人判案,公公拒不承認,婆婆不敢承認,直到最後兒媳上吊自殺,一切才水落石出!

這個民間奇事,讓我們知道千萬不要考驗人性!

我常常能沉浸在這本書中,一邊欣賞那有趣的官場,民間故事,合上書籍後,還能驚嘆於古人的智慧,還有那驚人的謀略。

這樣的書籍,怪不得會不斷被推崇!

這一本書看過之後受益終生!從書中學到的智慧,伴隨我們的一生,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珍藏版的人生智慧只需要75塊錢!卻能了解那古人的謀略,學到人生的智慧!

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是不說,就越能積德積福
    曾國藩在為人處世上是個非常通透的人,曾國藩就曾在家書中告誡家人說: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那這「三不說」到底是什麼?不說抱怨的話。你少說或者不說抱怨話,越是不說,多積口德,就是多積福報。不說揭人短的話。古人云:「天地間唯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皆驕也。」
  • 聰明的人有3不說,越是不說,就越能積累福報,人生也順風順水!
    聰明人往往都是有大智慧之人,他們知道為人處世的法則,不得罪人,才能明哲保身。歷史上也有很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例,比如明代大才子解縉,編撰《永樂大典》,深受朱棣的賞識,但最後卻因為「無人臣禮」下獄,年僅47歲,究其原因還是口無遮攔,才有此厄運。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一生有3不說,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說話方式和聊天技巧非常重要,但是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不善言辭的,與別人交談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經常是以冷場結尾;但還有人太能說了,讓人不想繼續聽下去,這兩種說話方式都不對,禍從口出。只有說話處理好了,我們才能混出一番模樣。那麼我們與人交談時,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呢?早在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就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建議。王陽明:與人交談時,少說三件事,福氣一天比一天多,聰明人早就知道。
  • 曾國藩提醒:越是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兩個「惡習」
    曾國藩提醒:越是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兩個「惡習」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提醒我們,有了過錯要及時改,不然就真成過錯了。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之所以每個人生來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惡習,就是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掉的。
  • 月嫂記住:三不說,三不做,三不交!
    不論是月嫂還是其他行業的從事者,有以下「三不說「、「三不做」、「三不交」需要遵循。
  • 曾國藩識人術:越是虛偽的人,越喜歡講3句「真心話」,趁早遠離
    曾國藩也曾說過,越是虛偽的人,就越喜歡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和這樣的人待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只會讓自己變得墮落,趁早遠離,不要深交。1、你真是太好了越是虛偽的人,就越喜歡說讚美的話。老實的人最笨,虛偽的人嘴甜。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但是生活中並不是一切人可以「巧舌如簧」的與人交談,反而更多人都是不善言辭的,與人交流經常形成冷場的為難局面,還有一種人更過火,由於「太過能說」,常常讓身邊覺得不耐煩。這兩種人在生活中都不招人待見,不會說話的人,很難混出一番容貌來。王陽明:與人交談時,少說3件事,福氣一天比一天多。
  • 感情裡,想讓男人離不開你,牢記這「三不說」
    導語:每個女人都希望可以徵服男人的心,想徵服男人的心,讓男人離不開你,一定要記住這三不說。一、不說男人沒本事的話。二、不說否定男人的話。有些女人,男人為什麼對她敬而遠之呢,因為她總在說一些否定男人的話,其實男人都很怕被否定。男人是很怕批評,面對批評,男人通常都會否認,會狡辯的。沒有一個男人,會喜歡總是否定他的女人。
  • 【夜讀】越是聰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嚴歌苓回答:「聰明人,用的都是笨辦法。」每天堅持寫作6到7個小時,堅持了30年,這樣的作家,怎能不高產?寫農村題材就跑去農村和老太太們同吃同住,寫學校題材就跑去中學和學生們一起上課。這樣的作品,怎能不精彩?我曾在一個寫作訓練營擔任點評老師,常有新進的同學說,一被拒稿就灰心,不想寫了。
  • 老人言: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你能做到幾個?
    對於聰明人來說,最大的智慧就是有些事不管,有些話不說,有些忙不幫,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老人言:真正的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看看你能做到幾個?聰明人的三不管1、不要管別人的閒事,遠離別人的生活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這樣才能給彼此留下一個成長的空間,有這個閒心管別人,不如管管自己,提升提升自己的能力。
  • 聰明人,從不說這兩種話,多積口德,多積福報
    因此,人們常言「多少不如少說,少說不如不說」,沉默是金!曾仕強先生也說過「做一個人,最難的就是說話。嘴巴是用來吃飯的,而不是用來說話的。我們一輩子要記住這句話,因為人太喜歡說話了,而所有的禍患都是從你說話印出來的。」大家都很敏感,你一說話,別人就會想很多很多。因此,與人相處時,做到慎言,講話謹慎是最要緊的!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 曾國藩的三字成事口訣:誠、勤、慎
    《曾國藩全集》不是一部「成功學」,而是一部「成事學」,是教大家如何做人做事的智慧書籍。正如作家馮唐在《成事》這本書中所寫:「曾國藩幾千萬字、滿紙背後都是兩個字:成事!成事!成事!」01讀完《曾國藩全集》,我總結了一個「成事」的公式,想分享給大家。曾國藩的這個成事秘訣,其實全都集中在三個字上,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曾國藩智慧:「越是困境中,越是開悟時」,若能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曾國藩大悟老子之道,改變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脾性,助他走上了人生的巔峰。而他也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誡後世:越是遇到困境,越是開悟的契機。年少輕狂的曾國藩當初曾國藩少年得志,才40來歲,就順風順水地做到了五個部的副部長(侍郎)職位。
  • 古訓:聰明人,三件事不問,五句話不說
    ,卻能殺人。 聰明人,不說假話。 你說了一個假話,就需要用千百個假話去圓它,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最後脫離你的掌控。 你說一次假話,就會給人留下一個不靠譜的標籤,標籤貼上容易,摘下來卻難。
  • 聰明人,三件事不問,五句話不說
    不說五句話言語輿論是最厲害的武器,瓜田李下,三人成虎,很多時候閒言閒語傳來傳去就被被當成真理。聰明人不說閒話,也不在意閒話。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聰明人會做時間的掌控者,把每一秒都用在刀刃上,不說廢話,不要說一句瞎一句。古語有云,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可能你的真心話反而成為別人捅向你的匕首。交淺言深是人生的大忌,不要把所有人都看成是你的朋友,不要把心裡話說給所有人聽。少說心裡話,你的心裡話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珍視,可能只會給別人增添笑料。亡羊補牢尤未晚,怨天尤人無意義。少說怨話、酸話,遇到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
  • 心理學:一個人越是固執,越會表現出這2種特徵
    固執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2個「死穴」,越是聰明,犯的錯誤越大。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越是固執,越會表現出這2種特徵,容易耽誤大事、吃大虧。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所以,對於認知水平低的人,我們就像是對牛彈琴,不在一個頻道上,越是爭執,越沒有結果,對方也會表現得越固執。小品演員郭德綱曾經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內行要是去和外行辯論,那就是外行。比如我對火箭科學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選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學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說「,越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會說話的人總能讓人如沐春風,可很多人卻是不善言談的,經常讓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那我們到底該如何與人交談呢?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早在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諫言。王陽明曾提到:與人交談時,少說三件事,越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 一個人越是大智若愚,越會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如果有誰能做到「大智若愚」,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臺上立於不敗之地了。大智若愚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身上有沒有!1、看問題更加透徹;為什麼說大智若愚的人看問題更加透徹呢?因為他們「不貪」,很難被各種「假象」遮蔽或者被利益驅使;因此看問題透徹,說話也是一針見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曾國藩:做人牢記三句話,家庭財運常興,福氣不衰
    曾國藩在歷史上稱不上「梟雄」,其所作所為,既有衛國禦敵,施策惠民的功勞;又有「賣國」之賊,弒殺良民的罪惡,稱之「奸雄」才不為過吧。曾國藩某些惡行或是為清朝效力,不得不為之。其在年紀越大,野心越小,對家庭的看重更為甚之。
  • 越是無能,越愛挑剔
    事實上,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內求,越是層次低的人越是外求。越是無能的人,越是喜歡挑剔別人的錯。最好的自省,就是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強者懂得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解決問題;弱者忽視問題,推開責任,抱怨不止。所謂自我反省,其實就是自我檢查,自知己短,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