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智慧:「越是困境中,越是開悟時」,若能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2020-12-20 鄧朝芬說歷史

古有"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今有"人生難免起起落落落落"。人活在世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坎。困境之中,如何擺脫?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自渡的心。

生而為人,曾國藩也同樣如此,他的一生幾經波折,經歷數次大敗,甚至三次自殺未果。但是被救起來的曾國藩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屢敗屢戰,終究走出了困境,越戰越勇,最終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他早年信奉的是孔孟之道,晚年信奉的則是老莊之道。俗話說:欲成大事,先了心病。曾國藩大悟老子之道,改變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脾性,助他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而他也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誡後世:越是遇到困境,越是開悟的契機。

年少輕狂的曾國藩

當初曾國藩少年得志,才40來歲,就順風順水地做到了五個部的副部長(侍郎)職位。後來以書生身份帶兵打仗,平定太平天國,興辦洋務運動,成為晚清的中興重臣,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可缺少、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那時的曾國藩做事有稜有角,不夠圓滑,所以辦個事處處碰壁,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後來遭遇母親去世回鄉守孝,在親戚族人的幫助下建立湘軍。無耐他性子太烈,遭到了地方官和綠營軍的阻撓,後來還招致很多官員的忌恨。

在"江西長毛氣焰仍舊囂張,軍事毫無進展,銀錢陷於困境"的最艱難時刻,曾國藩病了,其父親又去世。曾國藩無奈只好回家奔喪。回到家後,皇帝革了曾國藩兵部侍郎的官職,曾國藩只好在籍守制,在家裡呆了起來。

事業上的出師不利本就對他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再加上父母去世的悲痛,曾國藩算是落得了個狼狽的境地。這個時候的曾國藩所承受的痛苦就像天上的烏雲一樣的厚重沉,於是他又從頭至尾讀了《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鑑》,希望從這些史學名著中窺測前人處世行事的訣竅,從中獲取借鑑。

但是這些前史並沒有讓他鬱結的心胸茅塞頓開,反而讓他看的憋氣憤怒,陷入更加孤獨的痛苦之中:書中的歷史人物都有著輝煌顯赫的成就,怎我曾國藩就是個爛尾樓!因此更加鬱憤成疾。

在二弟曾國潢的陪同下,曾國藩來到碧雲觀拜訪醜道長,為他開了一紙治其心病的藥方。這個藥方,正是《道德經》

讀《道德經》後幡然醒悟

人總是要經歷夠了世事、到了一定時候,才能真正體悟一些高深的道理。在此之前,哪怕再熟也難解其中真意。曾國藩大悟《道德經》,他終於意識到:

"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退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

自此開始了自己以及整個人生的脫胎換骨,此後,曾國藩甚至努力包容那些醜陋的官場生存者,設身處地體諒他們的難處,交往時極盡拉攏撫慰之能事,必要時還"啖之以厚利"。

誰的人生不是一邊跌倒,一邊自己爬起來奔跑。遇到坎坷,最好的人生狀態莫過於,在等待中順其自然,在安靜中超越自我。人生真正的修行重在明自真心、見己真性,而非隨波逐流或仰賴他人。求人不如求己,困境中能渡你的,唯有你自己。

曾國藩的成功不是不能復刻的,一定要學會為人處世還有面對人生險境時的智慧,曾國藩能有此成就,還靠著一本書,名叫《智囊全集》,他曾經把這本智囊全集,"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可以說是夜夜品讀,從中獲取智慧,從而成了"古今第一完人"

而且裡面關於謀略,智慧的道理,不是用晦澀難懂的語句,反而,都是用非常好理解的"故事"講給你聽,裡面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而是讓你哈哈大笑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清代大才子紀曉嵐,都說他是"鐵齒銅牙",在與貪官和珅的鬥爭中,絲毫不落下風,就是因為他已經將這本《智囊全集》倒背如流!而到了現在,我們熟知的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也將這本智囊列為書單,給萬達高層,看中的就是這本書中蘊含的職場智慧!

這個版本的還是白話文加注釋,不會讀不懂,每個故事短小精悍,學到的智慧能輕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職場上。

這本經典,僅需79元,現在無事可做不如多提升自己,點擊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是不說,就越能積德積福
    那曾國藩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才能使得後世的人對他有如此高的評價?曾國藩是晚清名臣,平時嚴以律己,善於識人,被後世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身居高位數十載,能夠一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的為官與做人的智慧,能夠在恰當的左右逢源,重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能夠拿捏好分寸,是具有大智慧的通透之人!
  • 曾國藩:聰明人,一輩子「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
    他不僅讓自己的一生都讓老百姓稱讚,就連教育後代,也是讓人津津樂道!他,被後世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厚,甚至時至今日,曾氏家族依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說:聰明人,一輩子「三不說」!
  • 曾國藩識人術:越是虛偽的人,越喜歡講3句「真心話」,趁早遠離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虛偽的人,總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一不小心別人就會掉入他的陷阱。泰戈爾也說過: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曾國藩也曾說過,越是虛偽的人,就越喜歡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和這樣的人待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只會讓自己變得墮落,趁早遠離,不要深交。
  • 曾國藩提醒:越是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兩個「惡習」
    年輕的曾國藩在修行上功夫不深。他到了京城後,面對繁華的北京城,內心受不住煎熬,常常在夜晚降臨時,與老鄉同學一起吃喝玩樂。他父親知道後,寫信勸導他。曾國藩提醒:越是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兩個「惡習」曾國藩在父親的指責下,開始反省自己,他把自己的惡習記在日記裡,並常常察看是否改掉了。他還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
  • 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
    難和易不是由別人決定,而是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應對,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曾國藩的一生是傳奇的,可以說他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人生,而他的不少著作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所創造總結的智慧,足以讓很多人在迷茫時找到方向。
  • 讀懂了老祖宗的這2句箴言,也就讀懂了「人道」
    如果是這樣,每次智慧的獲取都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然而生命只有一次,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那麼,有沒有其他獲取經驗教訓或智慧的好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不妨多向聰明的古人學習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看得更高,走得更遠。老祖宗總結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若能讀懂了老祖宗的以下這2句箴言,也就讀懂了「人道」。大道至簡,讀懂了老祖宗的這2句話,我們也就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 越是無能,越愛挑剔
    可現實中,我們總是習慣地掩飾自己的錯誤,不願面對。正如《法句經》中所言:「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當我們遇到失敗或挫折,假如能虛心地檢討自己,實時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那麼必定遠離災禍。一切諸果,皆從因起。毀掉你的,正是你的不自省。
  • 易經:人越是沒錢的時候,這三件事越是不能少!有錢沒錢都要看看
    更是一本排憂解難的書,當你遇到生活裡裡面的苦難、挫折時,根據《易經》所說,書中的卦辭就是解決你問題的最好方法。易經:人越是沒錢的時候,這三件事越是不能少!有錢沒錢都要看看小時候家裡窮,同學都有一點零花錢,而自己的卻沒用。長大之後,對窮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
  • 王陽明:越是深愛,越要溫柔.越是強大,越是從容
    我們身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脾氣和順。越是那些無能的膽小鬼,就越是容易火冒三丈。一個總是發怒的人,說到底,是在為自己的無能和自卑而生氣。當年寧王在濠州造反,王陽明只用了四十三天就結束了這場歷史的鬧劇,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他卻因此招致朝中奸佞們的嫉妒,有人懷疑他勾結寧王,見事不成,才賣掉寧王以求自保。而當朝的天子明武宗,更是出了名的性情乖張。
  • 聰明的人有3不說,越是不說,就越能積累福報,人生也順風順水!
    曾國藩曾寫了一本書,名叫《曾國藩家書》,裡面告訴我們,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是不說,這個人就越有內涵,人生就越順風順水。人生不說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歷經坎坷,在逆境中成長,人生才充滿了樂趣和鬥志。蘇軾一生仕途不順,他曾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但是蘇軾卻一直保持著樂觀曠達的心態,而他的這種精神,也被現代人稱為「蘇東坡精神」。
  • 曾國藩智慧: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有這2種特點,可成大器
    生活中會遇到種種挫折、磨難,這些會使得一個人的內心變得強大,會讓一個人更加堅強。內心強大對於一個人真的很重要,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我們內心強大起來,克服焦躁,憂慮以及憤怒等一些不良情緒,我們才能夠活出我們自己,成為自己的主宰。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會有一個特有的思想準則,指引自己的言行決定,我國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是如此,曹德旺曾表示,自己的一生深受一本書的影響——《曾國藩全書》,尤其是書中的12個字,更是成為曹德旺一生信奉的真理,被掛在曹德旺的辦公室50年,也讓他一生都順風順水
  • 曾國藩的36個人生大智慧,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如果你不信,有一個曾經和我們一樣平凡的前輩非常值得學習,不妨和我一起看看「千古一完人」曾國藩的人生。相信能對你有所啟發。「放棄治療」是不可能的修煉情商是最高級的人生智慧曾國藩的「笨拙」,是出了名的。曾國藩翻閱群書,但在此時不論是《左傳》《史記》,還是《漢書》《資治通鑑》都沒能解決他的心病。直到他讀到《道德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時,才幡然醒悟,明白了在在工作和生活中該如何做人。並將「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八個大字寫在《道德經》扉頁上。此後,曾國藩一改以往的鋒芒畢露,學會管理情緒,放低姿態做人。
  • 一個人越是大智若愚,越會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老子也在《道德經》中也說:「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由此可見,為人處世中,保持謙虛低調,大智若愚,虛懷若谷,才會使得自己越來越好。大智若愚的人,因為智慧超出常人而不被理解,導致其言行被人看作是愚鈍的。但「大智若愚」濃縮了中國儒家和道家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它也被普遍認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如果有誰能做到「大智若愚」,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臺上立於不敗之地了。
  • 曾國藩識人術:身邊有些人看似低調,實則是陰險小人,不可小瞧
    小人容易混雜在人群中,讓人們難以辨別,哪怕是聖明的君主有時候也把「奸臣」當成了「忠臣」!那麼,「小人」都有哪些特徵呢?我們通過曾國藩的觀人術來探知一二!記住這四句口訣,遠離身邊的小人!2、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人而深思釋義:兩眼處於靜態的時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處於動態的時候,目光總是像驚鹿一樣惶惶不安。以上兩種目光,一則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則是深謀圖巧又怕別人窺見他的內心的神情。
  • 越是安靜的女人,越是迷人
    相反的,越是「安靜」的女人,言行中,多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分寸感,這種識趣,便是女人變得迷人的開始。不同的「安靜」,一樣的舒心女人的安靜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不諳世事的純真和深諳世事的瞭然。無論你處於多大年紀,這樣的女人都能讓你回想起難忘的少年時光。而能洞察世事的女人,更讓人欣賞的是她的智慧,那是歲月積累下的寶貴財富,不因容顏老去而凋零的美好。跟這樣的女人相處,讓人覺得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
  • 曾國藩:花未全開月未圓,這句點醒了白巖松的話,究竟是何玄機?
    曾國藩晚年將自己一生的過往和經驗寫成書籍,為的就是將他的經驗和智慧傳承下來,諸如《曾國藩家書》、《挺經》、《冰鑑》等等,現已成為傳世經典,是許多人成長路上的指路明燈!1992年,當時的白巖松天天夜不能寐,睡不著覺,緊接著發現自己後腦勺有塊斑禿,問家人,家人才告訴他其實他們早看見了,只是不敢告訴他,害怕他多想,而那時家人已經能夠感受到他內心中的抑鬱。
  • 越是成大事的人,無一例外,他們都秉持著這樣一種處世原則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世間萬事萬物皆起於低,成之於低,低是高的發端與緣起,高是低的嬋變與演繹。低調是終成其高,必成大器的哲學。低調謙遜的人,往往才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真正的低調,是內在心性的真實呈現,無論身處閭巷還是廟堂,絕不改變。低調,是在時機未到時,講究韜光養晦,隱而不發,有克制住自己言行的涵養。唯有這樣,才能在機遇來臨的某一天,某個瞬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真正有能力的人,越懂得謙遜低調。
  • 《易經》中隱藏的人生大智慧,讀懂受用一生(值得收藏)
    於是,她選擇厚積薄發,在困境中遇見老公梁朝偉,患難見真情;46歲復出,一舉拿下10項電影大獎,事業蒸蒸日上……時至今日,那場噩夢仍被眾人議論,但劉嘉玲早就看開,顯得雲淡風輕——「我原諒了,通通原諒」。在《易經》中都能找到答案。
  • 人生越是落魄時,守住易經3條天規,必成人中之龍
    越王勾踐周易第36卦,地火明夷卦,上坤下離,光明進入大地,人生進入黑暗。為什麼古老的周易智慧已經告訴我們這些規律,人還會一次次重複這悲劇幾千年?最關鍵的是,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很少有人能堅定地按照客觀規律去做。我們看看地火明夷這個卦象,坤卦三個陰爻在上,離火在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大環境?陰險的小人佔據上爻,有識之士屈居下三爻,就是小人當權,君子當隱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