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生活將每個人的思考空間壓榨到極致,沒有人有空去想,自己的人生問題到底出在哪。
取而代之的是「喪」,以及「放棄治療」的日常。
你可能會常常問自己,我還能變得更好嗎?
該怎麼做呢?
文章來源:鏡界樂享 / 圖:Baidu
轉載編輯:田藝苗的田
經常在後臺收到留言:
我今年30歲了,感覺自己還是不會做人……
工作5年,我果然還是無法適應職場生活……
生了二胎後,我依然和婆婆處不了關係……
拖延症又犯了,減肥的計劃一拖再拖……
就算人到30歲、40歲、50歲,未來依然有無數可能。不過這種可能,要靠自己來實現。
如果你不信,有一個曾經和我們一樣平凡的前輩非常值得學習,不妨和我一起看看「千古一完人」曾國藩的人生。
相信能對你有所啟發。
「放棄治療」是不可能的
修煉情商是最高級的人生智慧
曾國藩的「笨拙」,是出了名的。
參加6次科舉考試,6次都沒中,直到第7次,才終於考上了秀才。
他對自己的認知是「吾生平短於才」,我這輩子最缺的就是才幹。
這不是他謙虛,他還有充足的細節對此論證。
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
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讀書時,別人讀了兩三行,我一行還讀完;
做事時,別人馬上就辦完了,我思考幾個小時還沒完。
就是這樣的一個笨小子,憑什麼能成為一代名臣呢?
憑的就是他不斷打破對自己,對外界的認知,通過刻意練習,將自己的情商火速拔高。
曾國藩知道海量閱讀,以史為鑑,是學習做人做事的絕佳渠道。
於是乎,他將自己培養成「書痴」,孔孟之道,黃老之學,各類經史子集,都是滋養他成長的沃土。
曾國藩在36歲時,遭遇了人生一個大低谷。
當時,曾國藩臨危受命去剿滅太平天國,結果是三次戰敗,損失慘重。
在他內心倍感羞愧時,禍不單行,父親的去世,讓他不得不請辭回家守孝。
但好巧不巧,太平天國內亂時,他的同僚連打了幾次勝仗,這讓鹹豐皇帝愈發不再信任他,於是乾脆命他「在老家待業」。
「待業」期間,曾國藩抑鬱寡歡,他覺得自己有志難伸,心病引起身病。
他開始變得頹廢暴躁,典型的「抑鬱加狂躁症狀」。
曾國藩翻閱群書,但在此時不論是《左傳》《史記》,還是《漢書》《資治通鑑》都沒能解決他的心病。
直到他讀到《道德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時,才幡然醒悟,明白了在在工作和生活中該如何做人。並將「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八個大字寫在《道德經》扉頁上。
此後,曾國藩一改以往的鋒芒畢露,學會管理情緒,放低姿態做人。等到重回官場時,他已經改掉了以前鋒芒畢露,過於剛直的性格。
可以說,不是因為情商提高,根本不可能有他後來的種種成就:
43歲建湘軍
55歲建江南製造總局
61歲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 、武英殿大學士
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
曾國藩真正的智慧,是接納自己的普通和缺點,但從不會以此為藉口放棄人生,迎著逆境而上不斷修煉自己。
相反,他會用最笨的方式,通過堅持閱讀、寫日記,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最終成長為一代千古名臣。
曾國藩的人脈「搭建術」
憑「拙誠」盡收天下人心
有句話說:經商要學胡雪巖,做人要學曾國藩。
曾國藩是歷史上少有的官位極高,卻還能善始善終的人。很多官位過高的人,功高震主,往往晚景悽涼,下場很慘。
曾國藩能有一個好結局,離不開他的「高情商人脈經營法」。
在向上管理方面,曾國藩要維護的是和直屬上級,也就是和皇帝的關係。
在管理下屬方面,曾國藩遵循一個核心法則:拙誠。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曾國藩修煉領導力,靠的是對待自己的下屬的推心置腹,以及他的惜才之心。
左宗棠曾是曾國藩的手下,這個手下是曾國藩的得力助手,但是看到合適的職位空缺時,曾國藩並不會限制別人的發展,而是將人推舉出去。
單憑這一招,曾國藩盡收天下人心,他為自己造了一個局,叫「湘系文武錯落半天下」。
就像現在說的「騰訊系」、「阿里系」。
意思是天下各省市的文武百官,有一半都是從曾國藩這裡出去的。
在如此強大的朋友圈網絡下,曾國藩不論走到哪,都能一呼百應。
曾國藩連年寫家書
「扮演」家庭角色,他從不缺席
曾國藩身為國家重臣,可謂日理萬機,但他對家庭的關懷程度,卻是絲毫不減。
曾國藩留給後人很多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就是《曾國藩家書》。
為了營造和睦向上的家風,讓家族興旺發展,曾國藩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不忘給家人寫家書,把自己的人生視野、處世之道、學習方法、家庭原則分享給所有的家人。
▲曾文正公家書
而他寫家書的對象,除了父母、妻兒之外,還有弟弟們。
給夫人寫家書,他建立家庭興旺之道:
夫人率兒婦輩在家,須事事立個一定章程。
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
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之基業,則罷官之後,便覺氣象蕭索。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給弟弟們寫家書,他交代用人之道:
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手段要寬嚴相濟,「應寬者,名也,利也;應嚴者,禮也,義也。」
給孩子們寫家書,他傳授做人底線:
銀錢、田產最易長驕氣隱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斷不可買田,尓兄弟努力讀書,絕不怕沒飯吃。
曾家在他的影響下,家風嚴謹,氛圍和諧。
10代內出了200個人才,覆蓋數學家、藝術家、教育家林林種種,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人人可學
高情商靠刻意練習可得
歷屆聖人,屬曾國藩最為平凡,但他的成長之路,人人可複製。
曾國藩出身於普通的農民家庭,天資一般,像極了生活中的大多數人。
原標題:《曾國藩的36個人生大智慧,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