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36個人生大智慧,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2020-12-20 澎湃新聞

忙碌的生活將每個人的思考空間壓榨到極致,沒有人有空去想,自己的人生問題到底出在哪。

取而代之的是「喪」,以及「放棄治療」的日常。

你可能會常常問自己,我還能變得更好嗎?

該怎麼做呢?

文章來源:鏡界樂享 / 圖:Baidu

轉載編輯:田藝苗的田

經常在後臺收到留言:

我今年30歲了,感覺自己還是不會做人……

工作5年,我果然還是無法適應職場生活……

生了二胎後,我依然和婆婆處不了關係……

拖延症又犯了,減肥的計劃一拖再拖……

就算人到30歲、40歲、50歲,未來依然有無數可能。不過這種可能,要靠自己來實現。

如果你不信,有一個曾經和我們一樣平凡的前輩非常值得學習,不妨和我一起看看「千古一完人」曾國藩的人生。

相信能對你有所啟發。

「放棄治療」是不可能的

修煉情商是最高級的人生智慧

曾國藩的「笨拙」,是出了名的。

參加6次科舉考試,6次都沒中,直到第7次,才終於考上了秀才。

他對自己的認知是「吾生平短於才」,我這輩子最缺的就是才幹。

這不是他謙虛,他還有充足的細節對此論證。

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

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讀書時,別人讀了兩三行,我一行還讀完;

做事時,別人馬上就辦完了,我思考幾個小時還沒完。

就是這樣的一個笨小子,憑什麼能成為一代名臣呢?

憑的就是他不斷打破對自己,對外界的認知,通過刻意練習,將自己的情商火速拔高。

曾國藩知道海量閱讀,以史為鑑,是學習做人做事的絕佳渠道。

於是乎,他將自己培養成「書痴」,孔孟之道,黃老之學,各類經史子集,都是滋養他成長的沃土。

曾國藩在36歲時,遭遇了人生一個大低谷。

當時,曾國藩臨危受命去剿滅太平天國,結果是三次戰敗,損失慘重。

在他內心倍感羞愧時,禍不單行,父親的去世,讓他不得不請辭回家守孝。

但好巧不巧,太平天國內亂時,他的同僚連打了幾次勝仗,這讓鹹豐皇帝愈發不再信任他,於是乾脆命他「在老家待業」。

「待業」期間,曾國藩抑鬱寡歡,他覺得自己有志難伸,心病引起身病。

他開始變得頹廢暴躁,典型的「抑鬱加狂躁症狀」。

曾國藩翻閱群書,但在此時不論是《左傳》《史記》,還是《漢書》《資治通鑑》都沒能解決他的心病。

直到他讀到《道德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時,才幡然醒悟,明白了在在工作和生活中該如何做人。並將「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八個大字寫在《道德經》扉頁上。

此後,曾國藩一改以往的鋒芒畢露,學會管理情緒,放低姿態做人。等到重回官場時,他已經改掉了以前鋒芒畢露,過於剛直的性格。

可以說,不是因為情商提高,根本不可能有他後來的種種成就:

43歲建湘軍

55歲建江南製造總局

61歲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 、武英殿大學士

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

曾國藩真正的智慧,是接納自己的普通和缺點,但從不會以此為藉口放棄人生,迎著逆境而上不斷修煉自己。

相反,他會用最笨的方式,通過堅持閱讀、寫日記,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最終成長為一代千古名臣。

曾國藩的人脈「搭建術」

憑「拙誠」盡收天下人心

有句話說:經商要學胡雪巖,做人要學曾國藩。

曾國藩是歷史上少有的官位極高,卻還能善始善終的人。很多官位過高的人,功高震主,往往晚景悽涼,下場很慘。

曾國藩能有一個好結局,離不開他的「高情商人脈經營法」。

在向上管理方面,曾國藩要維護的是和直屬上級,也就是和皇帝的關係。

在管理下屬方面,曾國藩遵循一個核心法則:拙誠。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曾國藩修煉領導力,靠的是對待自己的下屬的推心置腹,以及他的惜才之心。

左宗棠曾是曾國藩的手下,這個手下是曾國藩的得力助手,但是看到合適的職位空缺時,曾國藩並不會限制別人的發展,而是將人推舉出去。

單憑這一招,曾國藩盡收天下人心,他為自己造了一個局,叫「湘系文武錯落半天下」。

就像現在說的「騰訊系」、「阿里系」。

意思是天下各省市的文武百官,有一半都是從曾國藩這裡出去的。

在如此強大的朋友圈網絡下,曾國藩不論走到哪,都能一呼百應。

曾國藩連年寫家書

「扮演」家庭角色,他從不缺席

曾國藩身為國家重臣,可謂日理萬機,但他對家庭的關懷程度,卻是絲毫不減。

曾國藩留給後人很多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就是《曾國藩家書》。

為了營造和睦向上的家風,讓家族興旺發展,曾國藩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不忘給家人寫家書,把自己的人生視野、處世之道、學習方法、家庭原則分享給所有的家人。

▲曾文正公家書

而他寫家書的對象,除了父母、妻兒之外,還有弟弟們。

給夫人寫家書,他建立家庭興旺之道:

夫人率兒婦輩在家,須事事立個一定章程。

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

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之基業,則罷官之後,便覺氣象蕭索。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給弟弟們寫家書,他交代用人之道:

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手段要寬嚴相濟,「應寬者,名也,利也;應嚴者,禮也,義也。」

給孩子們寫家書,他傳授做人底線:

銀錢、田產最易長驕氣隱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斷不可買田,尓兄弟努力讀書,絕不怕沒飯吃。

曾家在他的影響下,家風嚴謹,氛圍和諧。

10代內出了200個人才,覆蓋數學家、藝術家、教育家林林種種,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人人可學

高情商靠刻意練習可得

歷屆聖人,屬曾國藩最為平凡,但他的成長之路,人人可複製。

曾國藩出身於普通的農民家庭,天資一般,像極了生活中的大多數人。

原標題:《曾國藩的36個人生大智慧,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他曾在日記中反省自己「言不由衷」、說話「浮誇」,說自己「此病甚深」,正是孔子、孟子所批評的,反問自己「君子乎?女子小人乎? 自律的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這種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功夫,成就了曾國藩,讓他不斷蛻變成為千古完人,也是他成功的重要關鍵。
  • 曾國藩的七大人生智慧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曾國藩小時候在家裡背書,小偷在梁上聽。小偷都會背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 科舉考試時,五次都名落孫山,直到道光十二年,才被以「佾生」(即半個秀才)註冊。好不容易中進士,點翰林,飛黃騰達了,在官場上卻又被同僚譏笑,被皇帝責罵。
  • 曾國藩智慧:「越是困境中,越是開悟時」,若能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古有"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今有"人生難免起起落落落落"。人活在世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坎。困境之中,如何擺脫?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自渡的心。生而為人,曾國藩也同樣如此,他的一生幾經波折,經歷數次大敗,甚至三次自殺未果。
  • 曾國藩:人生這兩大兇德,一定要戒掉,太多人敗在這兩點上
    曾國藩是晚清舉足輕重的名臣,他用一生修身律己,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晚年的曾國藩,歷經世事滄桑,悟出人生致敗的兩大兇德:「曰長傲,曰多言」。項羽以一個傲字貫穿一生,不聽韓信勸諫,導致韓信棄楚從漢;不聽範增勸諫,範增發病而死;兵敗垓下,不思扭轉局勢,卻要來回衝殺證明自己的勇猛。一個傲字,讓一代霸王以悲劇收場。
  •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 半滿 求缺 三不鬥
    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學會沉澱,低調做人做事,頻繁賣弄只會讓人更加看不起。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聾半啞半心安!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定數,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醺初,人生亦是如此。若凡事總是求全求美,到頭來只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
  • 《三國》揭示的這個人生真相,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真正的三國,其實藏著每一個中國人必須要懂的生存格局。三國風流,就是人情百態。那些風雲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經歷的,就是我們現代人的職場、社交和婚姻境況。看懂了他們的處世之道、人情世故、計策謀略,以及在人生關鍵時刻的取捨,不僅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還能提高破局能力,看到解決問題的更多可能性。
  • 曾國藩智慧:做人,學會這8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人生都有所不同,但是對於成功的追求卻是每個人都極為注重的,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學習關於為人處世的學問,只有掌握了這樣的學問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所不一樣,也能夠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曾國藩身為清朝最為顯赫的漢臣之一,在他的人生中經歷了非常多的挫折後才迎來了成功,因此曾國藩對於人生的感悟是非常的精到的,在曾國藩看來,每個人只要能夠做到八個字。
  • 曾國藩:有事沒事都要借借錢!細品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
    曾國藩:有事沒事都要借借錢!細品之後,才發現其中有大智慧清朝晚期中興4大名臣曾國藩被後人稱為「千古完人」,是封建社會數千年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範,立德、立功、立言,達到了古代文臣的極致,不但一生都是官場不倒翁,更加是達到了封侯進爵,善始善終。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中國兩三千年來,能稱得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屈指可數,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梁啓超盛讚曾國藩:「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這個傲字要戒不掉,是要栽大跟頭的,甚至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所以,在晚年的歲月裡,他時時處處以謙字提醒自己、提醒子弟。曾國藩的這種謙虛,不只是刻意地為了持盈保泰,而是基於他對人生不斷的深入思考。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
  • 曾國藩:人生這2大「兇德」,一定要避免,很多人知道得太遲
    他就是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晚年的曾國藩,歷經世事滄桑,悟出人生致敗的兩大兇德:一、傲,敗亡之道曾國藩說「才人以傲致敗」,做人不能有傲氣,凡是狂傲之人,下場都不會太好。三國時期的項羽就是因為自己一生太過於高傲,不願聽從別人的勸諫,導致韓信棄楚從漢,範增發病而死,最終兵敗垓下,一個傲字,讓一代霸王以悲劇收場。二、多言,貽害無窮曾國藩認為,多言也是人生的一大惡德,於是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在日記中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 曾國藩大智慧:人生若想有好運,這4句話不可不知,讀後醍醐灌頂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交上好運,人生也能順風順水,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好運福氣,其實和一個人內在的修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古人向來很注重修身,而且認為自我的修行一旦功德圓滿,自然會趨吉避兇,福氣自來。晚清名臣曾國藩,可謂是修身養性的高手,而且精通易經的陰陽之道。
  • 曾國藩的心理操縱術:想讓別人主動幫助你,自己要先主動做兩件事
    第二件事:要不厭其煩地宣傳自己的主張曾國藩從王陽明、朱熹等人的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要成功,就必須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和目標,並義無反顧地去執行。曾國藩當時的信念就是做一個忠臣,服務皇帝,服務大清王朝。為了將他的主張宣傳出去,曾國藩開始大肆招攬門徒和幕僚。曾國藩的門生遍布天下,比如李鴻章、郭嵩燾等人,後來都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可以說,如果曾國藩沒有如此多的人才幫助,也就不能成就後來的「半個聖賢」。
  • 曾國藩:人生智慧,藏在一張一弛之中
    要說把人論到極致,「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則是一個典型,中國的「兩個半聖人」中,曾國藩就在其一。曾國藩在論及人生地鬆緩之道時是這樣說的:「事緩乃圓,好從慢的;從緩待變,應對自如。」修身正道是人生立世的根本,對待自己的時候嚴格是必須的,但是在嚴格的同時,一定要做到張弛有度,如果過分偏激,最後反而物極必反。因為人性是需要放鬆的,如果時刻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就好像彈琴一樣,不但彈不出來好的聲音,琴弦反而易斷。
  • 看看曾國藩總結的智慧是什麼?最頂級的智慧: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曾國藩這一生歷經風風雨雨,他的崛起對整個華夏,都有著極其特殊的歷史意義。有人甚至認為,他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之一。曾國藩不僅自己優秀,他還特別擅長教育子孫後代。
  • 曾國藩:欲成大器,憑藉不只是人脈金錢,或許還要通透人生六戒
    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 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
    這本《智囊全集》是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裡面有1000多個智慧故事,看完之後頗有啟發,適合反覆閱讀,增長人生的智慧,曾國藩把他當做「枕邊書」,大才子紀曉嵐也是日夜捧讀,感嘆不已。看是一本小冊子,其實包含了先秦到明代的官場智慧,被稱為幾千年前的奇書了。
  • 曾國藩人生智慧:人過30想要有成就,只有肚量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
    曾國藩人生智慧:人過30想要有成就,只有肚量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雲,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 《三國》揭示的這個人生真相,45歲前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真正的三國,其實藏著每一個中國人必須要懂的生存格局。三國風流,就是人情百態。那些風雲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經歷的,就是我們現代人的職場、社交和婚姻境況。看懂了他們的處世之道、人情世故、計策謀略,以及在人生關鍵時刻的取捨,不僅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還能提高破局能力,看到解決問題的更多可能性。
  • 做人|曾國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國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 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 曾國藩:自律的人生,從「早起」開始
    曾國藩就是「早起」的踐行者,幾十年日一日,他也是早起的受益者,但是他早起的好習慣,是從哪裡學來呢?他在家書中對兒子說:曾家從高曾祖父開始,就有早起的家風,曾祖父、祖父、你父親、你叔父都是天還沒亮就起床,自己為了傳承先人的家風,也堅持早起。還說「早晨要早起,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