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七大人生智慧

2020-12-20 騰訊網

文 | 寒江雪

曾國藩七大智慧:

和,勤,恆,誠,恕,立志,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讀歷史的時候,總覺得清朝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朝代,尤其是晚清。風雨飄搖的時期,卻湧現出了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這樣的名臣。

而這晚清四大名臣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曾國藩。

很多人欣賞曾國藩,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驚人的才華,立下了多麼彪炳的功勳,而是在他身上,能夠看到許多普通人的影子。

是的,曾國藩並不是一個天才。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曾國藩小時候在家裡背書,小偷在梁上聽。小偷都會背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

科舉考試時,五次都名落孫山,直到道光十二年,才被以「佾生」(即半個秀才)註冊。好不容易中進士,點翰林,飛黃騰達了,在官場上卻又被同僚譏笑,被皇帝責罵。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不怎麼聰明的人,創造了任誰都無法忽視的功績,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的一生,並不是一部自帶主角光環一路開掛輕輕鬆鬆創立佳績的瑪麗蘇小說。而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受盡困厄仍咬牙堅持最終登上高峰的血淚奮鬥史。

比起錦上添花如虎添翼,草根逆襲的故事更能獲得人們的尊敬,而曾國藩受人敬佩的原因,也遠不止堅韌不拔這一個特質。

張宏傑所著《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書當中,用非常詳細的筆墨描寫了曾國藩的生平,尤其著重道出他在做人,治家及領導方面的智慧。

而這些智慧,可以凝結為以下幾點。

作為一個儒者,曾國藩的一生立身行事,是按《大學》的邏輯架構展開的,因此他的一生只做了四件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其中,「齊家」這一項,則佔了曾國藩生活中很大部分的比重。

曾國藩的一生中有兩個核心焦慮:一個是自己能不能成為聖賢,挽救國家,另一個則是曾氏家族能不能光大和永久。

可見,在曾國藩的心中,家族的興衰不亞於朝廷的興亡。

曾國藩一生寫過無數家書,其中內容有分享詩文寫作、理學修煉,也有關於人生的感悟,與上下級相處的心得,以及領兵作戰的方法。

濃縮一下,曾國藩在家書中對兄弟子侄們不厭其煩地反覆教導的內容,主要為以下五點:

第一是和。儒家兄弟倫理中,首重「和」字,最怕的是「不和」。曾國藩曾在家書中說過:「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仕宦家族必敗。」因此,兄弟之間不能有妒忌和心機。

第二是立志。也就是說要確立一個終身奮鬥的目標,有這樣一個目標,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立志,擁有了奮鬥的目標,才能調動人的巨大潛力。

第三是勤。「勤如天地之陽氣,凡立身、居家、為官、治軍,皆賴陽氣動蕩。勤則興旺,惰則衰頹。」勤可以磨鍊精神,也可以補救愚拙,所以要想在世界上站得住,首先要勤勞。

第四是恆。恆,即為堅持,有規律。曾國藩曾說:「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每天只有踏踏實實做幾件事,而不是虛度,才不會有愧於心。

第五是誠。鹹豐八年,曾國藩在給弟弟曾國荃的家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意思是說,縱使別人都對你使心眼,你也要一直以真誠來回應他、時間長了,他也不好意思跟你耍心眼了。

人民大學歷史系主任,清史研究所所長戴逸先生曾提到,在人大清史所曾經與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的玄孫女曾憲楷共事過。據戴老回憶,曾憲楷的待人接物有一股大家風範,為人修養極好,特別謙和。這其中,也應與曾國藩對家人們的教導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除了嚴明的一家之長外,曾國藩還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一手創立,管理整個湘軍隊伍,讓部署聽從自己的號令,靠的絕不是權勢與武力,而是智慧。

曾國藩對待部下,除了做到了上文中所說的「誠」之外,還做到了「恕」,即用寬廣的胸懷容納他人,這也是曾國藩的第六點智慧。

在人際關係方面,曾國藩也一直主張退讓一步,就像他常說的那樣「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在湘軍內部,涉及到處理名與利的問題時,曾國藩非常注意把握平衡。凡涉及到利益,一定會注意與他人共分;凡涉及名聲,一定會注意與人共享。有了功勞,分給別人;有了問題,則自己承擔起來。

第七點智慧來自曾國藩對待部下的第二個特點,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你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站得住,也要幫助別人站得住;你想有所發展,也要給別人製造發展的良機。

李鴻章曾經說,曾國藩的幕府像一所大學校。除了帶兵打仗之外,曾國藩還兼當這些幕僚和將領的老師,教他們怎麼做官,怎麼打仗。

寬容,幫持他人,不貪慕名利,這也是曾國藩能夠吸引一大批人為之所用,並最終成就自己事業的根本原因。也是當今社會,我們每個人所應該學習的智慧。

在這個普遍浮躁,焦慮的時代,曾國藩像是一劑良方,值得我們每個人一讀。了解一下「拙誠」之道,學習待人接物的技巧,學習生活和職場中的生存法則,更重要的是,學習他身上堅韌不拔,永不服輸的韌勁。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 半滿 求缺 三不鬥
    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聾半啞半心安!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定數,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醺初,人生亦是如此。若凡事總是求全求美,到頭來只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人生有尺,過則為災。炫耀是人之本能,這無可厚非。但人到中年再去顯擺,非但不能為自己增光添彩,反而會討人嫌、惹人厭、招人煩,甚至為自己帶來禍端。人生就像一杯水,滿瓶水不蕩,半瓶水才亂晃。中年以後的人生,應該懂得該說的時候就說,該沉默的時候就沉默。因為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大聲喧譁,更不會隨意炫耀。
  • 曾國藩的36個人生大智慧,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如果你不信,有一個曾經和我們一樣平凡的前輩非常值得學習,不妨和我一起看看「千古一完人」曾國藩的人生。相信能對你有所啟發。「放棄治療」是不可能的修煉情商是最高級的人生智慧曾國藩的「笨拙」,是出了名的。曾國藩知道海量閱讀,以史為鑑,是學習做人做事的絕佳渠道。於是乎,他將自己培養成「書痴」,孔孟之道,黃老之學,各類經史子集,都是滋養他成長的沃土。曾國藩在36歲時,遭遇了人生一個大低谷。當時,曾國藩臨危受命去剿滅太平天國,結果是三次戰敗,損失慘重。
  • 曾國藩:人生智慧,藏在一張一弛之中
    要說把人論到極致,「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則是一個典型,中國的「兩個半聖人」中,曾國藩就在其一。曾國藩在論及人生地鬆緩之道時是這樣說的:「事緩乃圓,好從慢的;從緩待變,應對自如。」創辦湘軍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一個朋友給曾國藩提出建議,讓他多讀一下老莊思想。曾國藩聽信朋友的建議開始研讀,當他細細品味,慢慢咀嚼之後,才發現自己曾經路上栽過的跟頭,都是因為太過於剛直,如果能稍加收斂自己的鋒芒,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
  • 曾國藩智慧:做人,學會這8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人生都有所不同,但是對於成功的追求卻是每個人都極為注重的,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學習關於為人處世的學問,只有掌握了這樣的學問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所不一樣,也能夠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曾國藩身為清朝最為顯赫的漢臣之一,在他的人生中經歷了非常多的挫折後才迎來了成功,因此曾國藩對於人生的感悟是非常的精到的,在曾國藩看來,每個人只要能夠做到八個字。
  • 曾國藩:人生三不鬥
    作者 | 一翁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順天而為是智慧,逆天而行是偏執。 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或是大環境使然,或是心理作祟,總想爭一爭,鬥一鬥,以此來彰顯自己人生的意義,沾沾自喜」吾乃有勇有謀之大丈夫」。 然而,曾國藩曾言,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 曾國藩:自律的人生,從「早起」開始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歡迎大家免費訂閱專欄,學習更多精品文章。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麼呢?一個人連早起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未來?
  • 看看曾國藩總結的智慧是什麼?最頂級的智慧: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出生於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就特別努力學習。8歲時,他就可以熟讀四書五經。雖然科舉之路走得不太順利,可他並沒有放棄,最終金榜題名進入官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他負責組建湘軍,幫助清政府力挽狂瀾,穩定了整個國家的局勢。
  • 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
    難和易不是由別人決定,而是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應對,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曾國藩的一生是傳奇的,可以說他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人生,而他的不少著作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所創造總結的智慧,足以讓很多人在迷茫時找到方向。
  • 曾國藩:為人處世3不信,老祖宗的智慧受教了!
    一次比一次驚險,曾國藩都挺了過來。他也成為了自唐朝郭子儀之後,功高震主有能安度晚年、全家榮華且全身而退的第二人。這是曾國藩天縱英才嗎?顯然不是。那麼又是什麼造就了曾國藩這樣的成就?或許在曾國藩留下的文字中才能窺得一二。如果說,逆境中求生靠勇氣,平凡時發跡靠貴人,順境自保靠智慧。那麼曾國藩的秘訣就是: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醫藥、不信僧巫。
  • 曾國藩: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曾國藩在寫給諸弟的一封信中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的住。 人生路漫漫,萬事需靠自己,錢權名利轉頭成空,唯有人品與努力才是真正靠得住的。 從長遠來看,人生路是靠人品是去打拼,我們常說「不忘初心」,初心就是人品。
  • 曾國藩人生智慧:人過30想要有成就,只有肚量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
    曾國藩人生智慧:人過30想要有成就,只有肚量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雲,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中國兩三千年來,能稱得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屈指可數,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梁啓超盛讚曾國藩:「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曾國藩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效法的「完人」。下面就讓我們從他做人、做事、養生、讀書、治家五個方面,來探究曾國藩成功人生的秘訣所在。
  • 曾國藩智慧:「越是困境中,越是開悟時」,若能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古有"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今有"人生難免起起落落落落"。人活在世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坎。困境之中,如何擺脫?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自渡的心。生而為人,曾國藩也同樣如此,他的一生幾經波折,經歷數次大敗,甚至三次自殺未果。
  • 曾國藩六副對聯,寫盡了一生智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曾有人評價曾國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眾人皆知曾國藩是晚清第一名臣,殊不知其也是大清金句大神。
  • 曾國藩:笨,是一種人品,更是一種智慧
    曾國藩還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人生路上有很多的捷徑,但都是以未來作代價的。胡適也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生活的饋贈,與付出成正比,天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是你不知道別人成功的背後隱藏著多少流淚流汗的日夜。
  • 曾國藩:「謙虛為人、謙遜待人」是一種處世智慧
    曾國藩,便是一個謙虛低調的有心人。可以說,他從毫無背景可言的讀書人,一步步昋鬥成為官場上的大人物,與他為人的謙虛密不可分,因為無論對誰,他都是「唯其謙虛也,故常以事理無盡,不致以才智自矜。其接物也,則小心翼翼,無一人之敢慢。
  •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用在曾國藩的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的!清朝人平均壽命在四十歲,可四十歲時才算是曾國藩人生轉折點,才真正意義上看懂這一社會發展,最後邁向聖賢之途!
  • 曾國藩的頂級智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曾國藩說:「唯有耐得千事煩,方能收得一心清。一耐字極有意味,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撐過去」。事實講明,人生在世,歷經事情萬千,又何曾沒有遇到過幾件煩心的事呢?這個時候,耐煩處事、耐煩做人、耐煩工作、耐煩讀書,就成了我們度過人生每道坎的必修課。
  • 曾國藩將周易渙卦智慧發揮到極致
    此人到底是功是過,博主不做多論,只是研究他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一些事跡,也以此希望各位博友不唯其人、唯其事,看他在易學運用中有何獨到之處,並從中汲取智慧,在現實世界裡對自身有所助益。要說曾國藩對易學的貢獻,主要源自於他的著作《冰鑑》和手稿《曾國藩家書》,前者是集「觀人學」研究之大成;後者則是對易理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的典範。今天所說的事例,就是出自這兩部經典之作。
  • 曾國藩:成大事者,與天資和努力無關!學會這3點,人生無限光明
    曾國藩憑藉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才擁有了如此傳奇的一生,雖然曾國藩的人生是我們沒有辦法複製的,但是他的智慧我們可以把握。從曾國藩的故事中,大致可以總結出能成大事者,與天資和努力無關,要學會這3點:善於識人、把握機會、懂得識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