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人生智慧 半滿 求缺 三不鬥

2020-12-20 家傳承

【半滿】

曾國藩說:「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意思是說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必定沒有什麼比人強的本事,相反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不會到處炫耀自己。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學會沉澱,低調做人做事,頻繁賣弄只會讓人更加看不起。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聾半啞半心安!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定數,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醺初,人生亦是如此。若凡事總是求全求美,到頭來只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顯擺自己所謂的「完美」人生,男人曬車子房子,曬事業;女人則偏愛分享名牌包包、大牌香水……可人生就像一段路,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有頂峰就必然有谷底,什麼都想追求完美,就必會被完美所累。

豔陽高照,終會日落西山;

皎潔明月,終會虧缺如鉤;

草木蔥蘢,終會花殘葉落。

為人處世其實並沒有什麼訣竅,最重要的就是半滿。人生有尺,過則為災。炫耀是人之本能,這無可厚非。但人到中年再去顯擺,非但不能為自己增光添彩,反而會討人嫌、惹人厭、招人煩,甚至為自己帶來禍端。人生就像一杯水,滿瓶水不蕩,半瓶水才亂晃。中年以後的人生,應該懂得該說的時候就說,該沉默的時候就沉默。因為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大聲喧譁,更不會隨意炫耀。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曾國藩說:「吾常見誇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曾國藩告訴我們,做人要低調,不要總是誇耀自己。你自以為是的那些成績,在別人看來,根本不算什麼。你到處炫耀,別人嘴上雖然不說,但會在心裡鄙視你的為人。做人,學會保持低調,低調之人,皆成功者。

【求缺】

古話說:「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人,最難的不是登高,最難的是登高后,如何還能揮灑自如,秘訣便是「求缺」。曾國藩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求缺齋」,他常說自己最崇尚的一句話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以此時刻提醒自己「守缺」。大成若缺的哲學思想,蘊含著我國先哲的人生大智慧,體現了對天地萬物演變發展的規律性把握。真正的智者,看得清形勢,懂得為自己,為他人留餘地。處處讓步,時時謙卑,看似吃虧,實則大智若愚。人鋒芒畢露、出盡風頭,帶來的是大家的忌憚。高調、炫耀,引來的是眾人的嫉妒。

正所謂

地低成海

人低成王

【人生三不鬥】

曾國藩說:「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不與君子鬥名:與真君子鬥,往往只會讓自己無地自容。曾國藩以誠待人,以身作則,寬容謙遜,廉潔自持,為自己的好名聲註解了一生。

不與小人鬥利:打交道時,「寧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是高明的處世方式。古人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曾國藩認為: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不與天地鬥巧:曾國藩說過: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我爭者,人必爭之,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順天而為是智慧,逆天而行是偏執。所以遵循好的為人處世原則,可以更好的立足於世間!

跟君子共事,把名望讓給他,就能得到利益。跟小人共事,把利益讓給他,就能得到名望。不耍滑取巧,順勢而為,機緣自然就會來了。這就是曾國藩的智慧。

THE END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真正智慧的人都懂「三不鬥」,可避免災禍,福氣不請自來
    曾國藩從一介布衣到晚清重臣,後人稱他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和孔子、王陽明並稱「兩個半聖人」,如此看來,曾國藩的成就是相當輝煌的了。但是,他如此成就與他的為人處世有著極大的關係,在他看來,人有「三不鬥」,只要做到了這三點,便可避免災禍,福氣不請自來。一、不與君子鬥君子名聲在外,而你要弱於君子之下,方可與君子同名同流。
  • 曾國藩五十知天命的感悟:求缺惜福;最好境界是:花未全開月待圓
    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一點不為過。早年的曾國藩也曾在「二十弱冠」時苦讀詩書,並多次落榜;「三十而立」時,年輕氣盛,做官鋒芒畢露,打仗敗北,受到同僚的譏諷;四十不惑,立下戰功無數,聲名遠揚,但幾次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坎坷不斷;直到「五十知天命」時,曾國藩的年齡大了,知道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對於「天道忌盈,業不求滿」這樣的哲學思想,曾國藩有了深刻體會。
  • 曾國藩的七大人生智慧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曾國藩小時候在家裡背書,小偷在梁上聽。小偷都會背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 科舉考試時,五次都名落孫山,直到道光十二年,才被以「佾生」(即半個秀才)註冊。好不容易中進士,點翰林,飛黃騰達了,在官場上卻又被同僚譏笑,被皇帝責罵。
  • 曾國藩:人生三不鬥
    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或是大環境使然,或是心理作祟,總想爭一爭,鬥一鬥,以此來彰顯自己人生的意義,沾沾自喜」吾乃有勇有謀之大丈夫」。 然而,曾國藩曾言,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 曾國藩的厚黑智慧: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
    對於曾國藩此人,大家都不陌生,小時候課本裡但凡講到太平天國,肯定會提起曾國藩。教主君看來,曾國藩能以一個農家子弟封侯拜相,憑一介書生立軍功,權傾天下仍得善終,毫無疑問,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富有智慧的人物。智慧就是對事物一種認識、辨析、判斷、處理以及發明創造。前人的智慧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具有價值的文化遺產,教主君希望各位看官去深入學習曾國藩的人生智慧。
  • 曾國藩一天道求缺,不可求全
    天道求缺 不可求全[原文] 兄嘗觀《易》之道,察盈虛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無缺陷也。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有孤虛,地闕東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剝」也者,復之幾也,君子以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漸也君子以為可危也。
  • 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
    難和易不是由別人決定,而是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應對,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曾國藩的一生是傳奇的,可以說他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人生,而他的不少著作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所創造總結的智慧,足以讓很多人在迷茫時找到方向。
  • 曾國藩的36個人生大智慧,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如果你不信,有一個曾經和我們一樣平凡的前輩非常值得學習,不妨和我一起看看「千古一完人」曾國藩的人生。相信能對你有所啟發。「放棄治療」是不可能的修煉情商是最高級的人生智慧曾國藩的「笨拙」,是出了名的。他對自己的認知是「吾生平短於才」,我這輩子最缺的就是才幹。這不是他謙虛,他還有充足的細節對此論證。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 曾國藩:「謙虛為人、謙遜待人」是一種處世智慧
    若連最基本的讓他人產生好感都做不到,就像是蓋高樓而不打地基,那麼人脈大廈根本不可能建成。曾國藩,便是一個謙虛低調的有心人。可以說,他從毫無背景可言的讀書人,一步步昋鬥成為官場上的大人物,與他為人的謙虛密不可分,因為無論對誰,他都是「唯其謙虛也,故常以事理無盡,不致以才智自矜。其接物也,則小心翼翼,無一人之敢慢。
  • 曾國藩的20種人生智慧,讀書治學,修身齊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培育出來的標本式人物,人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生前身後,備受推崇。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珍視、學習和借鑑,今日摘選曾國藩20句語錄,與大家共享。勤 敬 1、諸弟在家,總宜教子侄守勤敬。
  • 半個聖人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人生中只有這兩件事靠得住
    有人說,按照立功、立德、立言這「三不朽」標準,中國5000年歷史,一共產生了2個半聖人。前面兩個聖人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而最後半個聖人則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他曾在給諸弟的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
    曾國藩半輩子絕大多數是隨處栽跟頭,寢食難安,但復出以後,他長袖善舞,均以結識「中堂大人」為榮,這兒把曾國藩人生智慧,歸納出五句話,祝您大器晚成!四十歲,是人生分水嶺,拼的絕對並不是能力,也不是經驗!唯一能拼的就是你的人生智慧,為人處世之道!
  • 老祖宗講:「落難不求三人」,祖宗的識人智慧,人在低谷不妨留意
    每個人不可能老是一帆風順,難免會有的人會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勞累,遭受磨難。在這些方面,前人留下來一段話:「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意思是如果你貧窮時,不必交這三類人;有困難時,不要求這三類人。這也是咱們老祖先對大家的勸誡。你也許會問,落難不求的是指哪種三個人?
  • 曾國藩人生智慧:人過30想要有成就,只有肚量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
    曾國藩人生智慧:人過30想要有成就,只有肚量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雲,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經典,蘊含上千年的智慧
    老人家在向後生宣揚自己的觀點時,常常喜歡帶上一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雖然是誇張,可這卻足以證明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其實,老人家向後生宣傳的思想,很多皆是提煉於古人之言。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而"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出自於古人之言,被一代代的有識之士記住,並視為指導人生的指路明燈。蘊含了上千年的智慧。
  • 曾國藩:「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12-24 05:34:39 來源: 熱點愛娛樂 舉報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 曾國藩智慧:做人,學會這8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文|新咖醉文化一個人想要在人生中獲得成就,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自省。不會自省的人是無法及時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那麼就很容易錯失掉人生的機遇。《論語》中說:「吾日三省吾身」,這是曾子對於自己的要求,我們普通人雖然不需要這麼嚴格的去要求自己,但是在生活中經常對自己做檢討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 曾國藩六副對聯,寫盡了一生智慧
    其中六副對聯,寫盡人生百態,道盡人間智慧。 01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不要怕錯,只怕不做。越挫越勇,才是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作為曾國藩最經典的對聯之一,馮唐將這句話當做自己的人生態度與行事指南,更是其打拼事業的重要原則。不要好高騖遠,但是要高瞻遠矚;不要錙銖必較,但是要腳踏實地。「大處難處看修養,小處細處看態度」,有時候決定成敗的,往往是細節。
  • 人生不順時怎麼辦?曾國藩三招輕鬆化解,每個人都可以試一試
    如果人生不順時怎麼辦?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晚清名臣曾國藩不僅是理論家,也是實踐者,他30歲入朝為官,從翰林院一名從七品檢討開始,一直做到封侯拜相的位置。靠什麼呢?除了他的學識和能力外,還和他善於應對人生不順有很大關係。在自己的人生中,曾國藩每次遇到不順的事情時,常常通過三招輕鬆化解,簡單、樸實,十分管用,每個人都可以試一試。第一招:靜法。
  • 曾國藩:人生智慧,藏在一張一弛之中
    要說把人論到極致,「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則是一個典型,中國的「兩個半聖人」中,曾國藩就在其一。曾國藩在論及人生地鬆緩之道時是這樣說的:「事緩乃圓,好從慢的;從緩待變,應對自如。」修身正道是人生立世的根本,對待自己的時候嚴格是必須的,但是在嚴格的同時,一定要做到張弛有度,如果過分偏激,最後反而物極必反。因為人性是需要放鬆的,如果時刻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就好像彈琴一樣,不但彈不出來好的聲音,琴弦反而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