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滿】
曾國藩說:「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意思是說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必定沒有什麼比人強的本事,相反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不會到處炫耀自己。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學會沉澱,低調做人做事,頻繁賣弄只會讓人更加看不起。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聾半啞半心安!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定數,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醺初,人生亦是如此。若凡事總是求全求美,到頭來只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顯擺自己所謂的「完美」人生,男人曬車子房子,曬事業;女人則偏愛分享名牌包包、大牌香水……可人生就像一段路,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有頂峰就必然有谷底,什麼都想追求完美,就必會被完美所累。
豔陽高照,終會日落西山;
皎潔明月,終會虧缺如鉤;
草木蔥蘢,終會花殘葉落。
為人處世其實並沒有什麼訣竅,最重要的就是半滿。人生有尺,過則為災。炫耀是人之本能,這無可厚非。但人到中年再去顯擺,非但不能為自己增光添彩,反而會討人嫌、惹人厭、招人煩,甚至為自己帶來禍端。人生就像一杯水,滿瓶水不蕩,半瓶水才亂晃。中年以後的人生,應該懂得該說的時候就說,該沉默的時候就沉默。因為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大聲喧譁,更不會隨意炫耀。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曾國藩說:「吾常見誇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曾國藩告訴我們,做人要低調,不要總是誇耀自己。你自以為是的那些成績,在別人看來,根本不算什麼。你到處炫耀,別人嘴上雖然不說,但會在心裡鄙視你的為人。做人,學會保持低調,低調之人,皆成功者。
【求缺】
古話說:「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人,最難的不是登高,最難的是登高后,如何還能揮灑自如,秘訣便是「求缺」。曾國藩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求缺齋」,他常說自己最崇尚的一句話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以此時刻提醒自己「守缺」。大成若缺的哲學思想,蘊含著我國先哲的人生大智慧,體現了對天地萬物演變發展的規律性把握。真正的智者,看得清形勢,懂得為自己,為他人留餘地。處處讓步,時時謙卑,看似吃虧,實則大智若愚。人鋒芒畢露、出盡風頭,帶來的是大家的忌憚。高調、炫耀,引來的是眾人的嫉妒。
正所謂
地低成海
人低成王
【人生三不鬥】
曾國藩說:「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不與君子鬥名:與真君子鬥,往往只會讓自己無地自容。曾國藩以誠待人,以身作則,寬容謙遜,廉潔自持,為自己的好名聲註解了一生。
不與小人鬥利:打交道時,「寧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是高明的處世方式。古人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曾國藩認為: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不與天地鬥巧:曾國藩說過: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我爭者,人必爭之,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順天而為是智慧,逆天而行是偏執。所以遵循好的為人處世原則,可以更好的立足於世間!
跟君子共事,把名望讓給他,就能得到利益。跟小人共事,把利益讓給他,就能得到名望。不耍滑取巧,順勢而為,機緣自然就會來了。這就是曾國藩的智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