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五十知天命的感悟:求缺惜福;最好境界是:花未全開月待圓

2021-01-10 文學漫談

都說祖輩積功累德,後代人才輩出。曾國藩是宗聖曾子的七十世孫,是名副其實的聖人之後,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及戰略家,他與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曾任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在太平天國運動時,力挽狂瀾,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

曾國藩的一生嚴於律己,勤勞簡樸,以德求官,以忠謀政,是官場上人們效仿的榜樣。在他的倡議下和領導下,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不凡的成就,其中建立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成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和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稿,還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一點不為過。

早年的曾國藩也曾在「二十弱冠」時苦讀詩書,並多次落榜;「三十而立」時,年輕氣盛,做官鋒芒畢露,打仗敗北,受到同僚的譏諷;四十不惑,立下戰功無數,聲名遠揚,但幾次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坎坷不斷;直到「五十知天命」時,曾國藩的年齡大了,知道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對於「天道忌盈,業不求滿」這樣的哲學思想,曾國藩有了深刻體會。

曾國藩在五十歲知天命的年齡時,放棄了手中是兵權。《道德經》中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曾國藩位高權重,難免受到上面的猜疑防備,有人勸他更進一步發展,曾國藩看到危機,及時交出軍隊,功曾國藩認為,人生不需要太圓滿,要留有缺憾才完美。

就像欣賞鮮花一樣,花沒有全開之時是最令人心醉的,月亮在慢慢要變圓的時候,是最令人期待的,人生的境界不求最好,只求剛好,留有對未來的希望。百花盛開固然好看,但離凋謝也不遠了;月有陰晴圓缺,當月亮即將全圓之時,是最有希望的時刻,當人們見證由月牙慢慢補全缺憾,變成圓滿的月亮時,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人生也在變得圓滿了。

古人說「求缺惜福」,人生也是如此,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遺憾的,但人們珍惜的是人生的路上追求圓滿的過程。萬事不要求滿,保持正好的狀態就行了。就像人吃飯,不要吃太飽,特別是晚上吃太飽會積食傷胃,還會越來越胖;說話不要說滿,給自己留有迴旋的餘地;做事不要做絕,走極端只會把自己逼到牆角。總之,言行舉止要想行雲流水一樣,做人要留一線,日後才好相見。

花開花落,月圓則缺,物極必反,事情一旦圓滿就意味著該結束了。所以白巖松講人在三十歲以後要多做減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成功的機率要大些,如果什麼都帶在身上,一個都捨不得丟,那麼你負重前行,別人就捷足先登超越你。適合自己的事情才做,卸下不屬於你的東西,專注一件事情,不求太滿,反而事情能做成功。

人到了五十歲,在古代已經步入老年了,可現在時代卻還是中年。五十知天命,是說人已經不是像年輕時那麼衝動了,幹勁也減弱了,該經受的挫折和痛苦都嘗遍了,此時不能逞強了,要穩住內心,腳踏實地地做實事,用自己的經驗教訓,來換取成功的機會。所以要低調,謙虛。常言說「謙受益,滿招損」,這是老祖宗在提醒人們,要最一個謙虛的君子,不斷完善自己,一旦達到一個階段的頂峰,就要實現華麗轉身,給自己和他人都留有充分的退路。

曾國藩五十知天命感悟到:求缺惜福;最好境界是:花未全開月待圓。我們的生活會遇到很多不圓滿的現象,但是我們有信心向著充滿陽光的路前行!

相關焦點

  • 花未全開月未圓,最好人生是小滿!
    花未全開月未圓,最好人生是小滿! 北宋名臣蔡襄有詩云: 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
  • 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1、人生最好的境界:花未全開月未圓2018年7月24日晚,白巖松做了一個主題演講:光陰的故事。裡面說到:「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什麼?曾國藩給自己的書房題名「求闕廳」,闕是缺少,花未全開月未圓,花沒有全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月亮還沒有全圓的時候是最好的。」「花未全開月未圓」可以從《曾國藩家書·同治元年致曾國荃》裡找到。
  • 白巖松: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白巖松說: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追求完美。我們總是認為,完美才是最好的。可是事實上,對於我們普通人,追求完美,恰恰毀掉了我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讀《曾國藩全集》的時候,他看到一句話:花未全開月未圓,一下子恍然大悟。「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什麼?花還沒有全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月亮還沒有全 圓的時候,是最好的。因為花一旦全開的時候,離落花就很近了;月亮一旦開始全 圓,離慢慢地變成殘月就很近了。」
  •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那些走心的期貨感悟
    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五十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最大的特徵在於一種轉變。意思就是把交易的主戰場從現實的市場轉移到自己的內心環境。
  • 曾國藩:花未全開月未圓,這句點醒了白巖松的話,究竟是何玄機?
    這些書籍影響了很多人,就連著名的主持人白巖松說過:那個時候他喜歡閱讀《曾國藩全集》,有一天他讀到裡面有一句話叫「花未全開月未圓」,突然茅塞頓開!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表層意思是花沒有全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月亮還沒有全圓的時候是最好的,有時殘缺也是一種美,因為當你到達了極致後,往往才是災難的開始。說這句話的時候,曾國藩正處於人生的低潮期。
  • 曾國藩一天道求缺,不可求全
    天道求缺 不可求全[原文] 兄嘗觀《易》之道,察盈虛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無缺陷也。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有孤虛,地闕東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剝」也者,復之幾也,君子以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漸也君子以為可危也。
  • 曾國藩被擊敗後,一氣之下欲自殺?曾國藩:「花未全開月未圓」
    在《曾國藩全集》中有這樣一句話:"花未全開月未圓",它的意思是花沒有全開的時候最好,月沒有全圓的時候最好。這句話就是想告訴我們殘缺也是一種美,而當你達到了自己的極致後,真正的災難就會到來。而曾國藩自己領悟這個道理也是在悲觀消沉之後,甚至一度想要自殺,未果後領悟了"花未全開月未圓"的道理。曾國藩是誰?
  • 賞讀| 花未全開月未圓,最是人生好境界
    明知花月無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憐。這是禪宗推崇的人間最美的境界。花兒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亮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花未全開、月未全圓,仍使人們的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曾國藩的一生,把做人的意境發揮到了最佳,真可謂是「花未全開月未圓」的最美呈現。
  •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導讀: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
  •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 半滿 求缺 三不鬥
    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定數,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醺初,人生亦是如此。若凡事總是求全求美,到頭來只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顯擺自己所謂的「完美」人生,男人曬車子房子,曬事業;女人則偏愛分享名牌包包、大牌香水……可人生就像一段路,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有頂峰就必然有谷底,什麼都想追求完美,就必會被完美所累。
  • 花未全開月未全圓,也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禪宗推崇的人間最美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憐。雖然人們看到的事物大多是不完美的,但還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都一心追求完美。其實,人生中的許多事,都不能隨心所欲。我們不如知足就好,莫讓自己增添煩惱。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孔子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知道的是什麼天命?這種理解和答案因人而異,而且見解多且不同。有人說是知道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該怎麼過?也就是說知道了上天給自己是怎樣安排了?五十歲了,你這一輩子能幹得了什麼?有多大的能力幹什麼?別人可以不清楚,自己不能裝不明白。八十歲得志的姜子牙,肯定有,那得兩千年出上一個,還有誰誰,六十歲創年成了億萬富翁,歷史上還有誰誰,五十歲由一介書生變成拯救整個國家的大英雄,最後光宗耀祖,這種小概率的事情,五十歲的人最好就要太執著了,這碗雞湯還是不喝的好。
  • 五十知天命,什麼是天命?
    五十知天命,那些使你欲罷不能的事就是你的天命。是老天安排你這輩子要幹的事,也知道這輩子的局限了。 一 五十歲做事就需要濃縮了。五十歲不再有所謂的社交了。見了很多人,見了很多事,回頭想想,不過是過眼煙雲,沉澱下來的才是最好的,最真實的還是親人、家人。 五十歲可以好好的總結經驗和教訓了。為下半生的生活打下一些好的基礎也是有必要的。
  • 五十知天命
    可孔子不應該是這樣的人,他能說出五十知天命,一定有我們沒有讀出來的話外之音。費了好大勁,累得腦仁子疼,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所謂知天命,就是你看到了結局,仍為之。知天命這事是否真實,有沒有可操作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宜做肯定的結論。但由此引發的偏見和經驗性的誤導,倒是需要小心拿捏。它像中醫開出的一付藥,吃的好能治病,吃猛了也能要命。真想要達到知天命的境界,不能做到尊重各種群的自然特性,根本沒戲。真正的愛是無法企及的,徹底的忘我也僅限於美麗的期待。
  • 曾國藩的厚黑智慧: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
    曾國藩悟透了這個字,他認為所謂的「敬」就是不怠慢。看官們不妨這樣去做一做,你對人不怠慢,你對事情不怠慢,那麼你就基本上能夠做到「敬」了,你的境界馬上就提高了。其三是「謹」,就是謹言慎行,說話要謹慎,不能隨便亂說、道聽途說、誇誇其談、巧言令色,假話、反話和欺騙的話更不能說。
  • 五十知天命,知道的是自己的難堪
    這幾年先先後後的,身邊曾經的髮小、同學、朋友、同事,越來越多的都堆在了五十歲的門檻裡外。沒喝過一杯誰的五十歲生日酒,沒聽過一句誰的五十歲的感慨。到了這個年紀,都閉了嘴。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實實在在的就是一句安慰人的話,五十歲了,知道了理想實現的艱難,那就不要頑固的奢求什麼結果了,一切順著走就是了。智者如孔子,也不過是把人生最尷尬的年紀一語帶過。沒方法,沒借鑑,全看自己是不是看得開。鬼扯啊,哪個五十歲的人沒在一些睡不著的夜裡輾轉反側。
  • 曾國藩最厲害的幾個成功秘訣,越讀越震撼!
    這個人的名字叫曾國藩,就連毛澤東都說在中國近代史上,他只服曾國藩這個老鄉。毫無疑問,曾國藩是中國歷史極少數能夠參透大道的人之一,他身上一定深藏了很多玄機與秘密。宋朝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認為曾國藩的半部家書也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五十知天命,知的「天命」究竟是什麼?這點你也應該知道
    五十歲,已年過半百,這個歲數,在民間有種說法叫知天命。知的是自己的人生軌跡,早已不怨天不尤人。五十歲,也是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子女要照顧的關鍵年齡,不敢有絲毫鬆懈。五十歲,還未退休,該盡的社會責任還要堅持下去,甚至更加的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