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天命

2021-03-05 繼續冒號

知天命,本質上講是一種感覺。孔子說自己已經知天命了,這意味著他老人家似乎把人世間的名堂都掰扯明白,也把玄學神鬼,天地的大事小情弄清楚了,否則不會放出這種狠話。

按說孔聖人是個天才,懂得的事,肯定出乎俗人想像之外,沒事不會閒著吹大牛。但一定讓人們相信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天上地下通吃,還是有些勉強。當一個作為導師的人,比其他人強出很多,就有資格天馬行空,可以演繹些超出自己認知之外的暢想。可孔子不應該是這樣的人,他能說出五十知天命,一定有我們沒有讀出來的話外之音。

費了好大勁,累得腦仁子疼,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所謂知天命,就是你看到了結局,仍為之。

看到的要是良好清晰的結局,一直順風順水走到底,沒任何毛病,大不了多繞幾個彎罷了。這屬於好上加好,說成是公益行善做好事,一般人都可以勝任,只要願意做就行。

倘若是艱難不確定的結局,過程有危險,結果有風險,你還要豁出去堅持幹到盡頭,冥冥之中感受到神性的指引,不拿下對不起列宗列祖,那知天命解釋成知道自己擔負的上天的使命,也挺順溜的。

可要是辦這麼大的事,就不是說說就行了的。既需要克服自己、又得克服自然和社會,有實力糾正大錯誤,撥亂反正,力挽狂瀾。整成了名垂千古,搞砸了則遺臭萬年,或後人在這兩者之間來回搬弄著,一會兒香,一會兒臭。

從字面上來看,知天命,理應知道自然界重要的大事,人生大道理。大事上,哪個都超不過生死。大道理,排序最靠前的,應該是愛。那往下就從愛與生死這兩個方面,試圖詮釋一下知天命的內在含義。 

現實告訴我們,人類也許並沒有懂得愛的真意與偉大。或明白愛是怎麼回事,有些人就是不願意那麼做,有些人想做做不成。

不懂愛,必然無節制滋生各種欲望與奢求。沒滿足的大部分,相應會生成程度不一的嫉恨與仇視。最常見的,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也就有了君子遠庖廚,欲望是毒瘤的說法。

人們都需要愛,以致愛成了口頭語,聽的說的都很受用。沒有誰會拒絕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奉獻愛。特別是應用不當時,愛就不間斷地被嚴重濫用。

為了深愛自己族群,人們可以理直氣壯施行暴力。年輕人被訓練去殺戮,所有將軍都在興奮地準備著消滅敵人生命的手段。圍觀者把殘酷的戰爭描繪成暴力美學,並劃入文明進程重要一部分。文人們把這些作為重大的題材,寫成小說劇本,拍成影視,高調地唱出時代最強音。百姓們對此津津樂道,像打了雞血似的,跟古羅馬角鬥場的歡呼聲有一拼。

要滿足人類溫飽,也是以愛的名義,肆無忌憚地屠宰其他生靈,光明正大地把殺害做成了各種產業,以此來餵養人類。為了更大程度活得舒適便捷,不惜成本地汙染環境,把地球糟蹋得千瘡百孔,不忍細看。

為了讓心愛的女人們可以穿上毛皮,拎名貴的包包,以無數動物的生命來兌換小小的虛榮。為了激發出孩子的好奇和歡笑,動物們要遭受痛苦極限的馴化,方有馬戲舞臺上各種表演。為了愛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家園,可以唯我獨尊,忽視他人價值,蔑視其他的存在,以至對周邊不和諧關係造成侵犯。

由此看來,愛並不是單純的美好,是雙刃劍。它是個定量,不可能供你盡情揮霍,這個分配多了,其他別的就會相對少。它也有自私的特性,你因為愛可以豁出一切,可以搭上性命,也意味著你因為同樣的愛,會傷害與愛對立的那件事或那個人。 

知天命這事是否真實,有沒有可操作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宜做肯定的結論。但由此引發的偏見和經驗性的誤導,倒是需要小心拿捏。它像中醫開出的一付藥,吃的好能治病,吃猛了也能要命。

真想要達到知天命的境界,不能做到尊重各種群的自然特性,根本沒戲。真正的愛是無法企及的,徹底的忘我也僅限於美麗的期待。能願意進入恩恩相報的良性循環,相信怨怨相報這事是靠譜的,儘量與萬物共生並存共振共性,也就算是知天命了。

從形而上角度去評價,想要知天命,若沒有生死作參照,根本摸不清其中的門道。為啥說好多時候抉擇比努力更重要,原因就在於此,我琢磨孔老先生也一定有這番用意在裡邊。

人開始不把死當回事,死亡已不構成讓你恐懼的因素,方有資格去攀爬知天命的門檻。你若是因為死神在你面前晃蕩一下就驚慌失措,神魂顛倒,那根本不可能淡然有定力地仰望星空。 

俺老媽今年101歲,她老人家一定不會知道還有知天命這回事。可每當她身體有所不適,呼吸急促時所表現出那種安靜漠然的神情,我能閱讀到老媽已經做好了所有的精神準備,把意外當成是必然來接受。能坦然安心地接納不確定的命數,也算是知天命的一種,不用學習,無需努力。

當你懂得,活是上半場的歡愉,死是下半場的宵夜,既有轉場的不確定憂慮,又有神秘未知的期待,享受流連忘返的虛榮,在推杯換盞中吟唱,把死亡看做是一件美好的禮物,無需提前預約,人人都會均等得到它,想不知天命都不行。

反正到了知天命的生命階段,能想像一下種子撒入大地後,從零到一的神聖奇妙過程,還能跟著長出對造物者的信仰,知不知天命已經無所謂,那個時候,天命就是你,你就是天命。

相關焦點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孔子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知道的是什麼天命?這種理解和答案因人而異,而且見解多且不同。有人說是知道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該怎麼過?也就是說知道了上天給自己是怎樣安排了?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
  • 五十知天命,什麼是天命?
    五十知天命,那些使你欲罷不能的事就是你的天命。是老天安排你這輩子要幹的事,也知道這輩子的局限了。 一 五十歲做事就需要濃縮了。五十歲不再有所謂的社交了。見了很多人,見了很多事,回頭想想,不過是過眼煙雲,沉澱下來的才是最好的,最真實的還是親人、家人。 五十歲可以好好的總結經驗和教訓了。為下半生的生活打下一些好的基礎也是有必要的。
  •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
  • 孔子的五十知天命:應領略時代的使命
    原標題:孔子的五十知天命:應領略時代的使命  「天命」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用得最多的語彙之一。孔子說 「五十知天命」。對於天命一詞,多數人認為是上天賦予人的使命。但孔子的天命觀蘊含著更豐富的內涵。   《詩經》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即歌頌天命深遠不息,文王也勤於天命不息。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導讀: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
  • 「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繼續努力,在五十歲就達到了「知天命」。知天命就是開悟了,所以孔子是在五十歲開悟的。但是開悟之後還要繼續修啊,所以到六十歲就「耳順」了,無論你說他好還是壞,他都不在意,他安住在自己內在無比愉悅寧靜的心靈世界裡,不受外界的幹擾和影響。所以孔聖人也是修了幾十年,道業才穩定的。造化給了你健康的身體、聰明的頭腦,你就應該用它來為眾生服務。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含義
    所以需要窺得天命。而對於儒家來說,天命主要體現在社會學的價值取向上。一、知天命需要時間上的悟一個人從孩童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從家庭到社會,從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磨練經歷,不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是參悟不透的,孔子以人生經驗定在了50,也只是個虛數而已,古語有「老者如僧」,也是這個道理。
  • 五十知天命,知道的是自己的難堪
    這幾年先先後後的,身邊曾經的髮小、同學、朋友、同事,越來越多的都堆在了五十歲的門檻裡外。沒喝過一杯誰的五十歲生日酒,沒聽過一句誰的五十歲的感慨。到了這個年紀,都閉了嘴。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實實在在的就是一句安慰人的話,五十歲了,知道了理想實現的艱難,那就不要頑固的奢求什麼結果了,一切順著走就是了。智者如孔子,也不過是把人生最尷尬的年紀一語帶過。沒方法,沒借鑑,全看自己是不是看得開。鬼扯啊,哪個五十歲的人沒在一些睡不著的夜裡輾轉反側。
  • 五十知天命,何為知天命?
    「天命」,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人生使命。這個使命,因人而異,每個人都需要盡心盡力達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常言道,「盡人事,聽天命」。真正懂得「盡人事」,也就會「知天命」。或者,一個真正「知天命」的人,一定會「盡人事」。所以,「知天命」是一種非常積極的人生觀。一個「知天命」的人,有使命感,會竭盡全力做好分內之事。他有豁達的心態,能扛起該扛的責任,盡心盡力,不懈怠。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增智慧了!
    人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會事先和家裡人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這是因為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這個人的人生閱歷也會逐步增加,當人們到了一定年齡段,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事,孔子說五十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孔子當年求道於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了一句話:「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
  • 五十知天命,都知道了些啥?
    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也過半了,真正開始下半場了。「吃一塹,長一智」,酸甜苦辣都嘗過,就漸漸看透了人生,也看淡了人生。1、忙來忙去,忙啥?人生一輩子,幾十年,從跨出學校大門的那一天開始,忙著找工作,忙著結婚生孩子,後來,忙著房貸車貸,供養孩子讀書。
  • 五十知天命,知的「天命」究竟是什麼?這點你也應該知道
    五十歲,已年過半百,這個歲數,在民間有種說法叫知天命。知的是自己的人生軌跡,早已不怨天不尤人。五十歲,也是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子女要照顧的關鍵年齡,不敢有絲毫鬆懈。五十歲,還未退休,該盡的社會責任還要堅持下去,甚至更加的有建樹。
  •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那些走心的期貨感悟
    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五十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最大的特徵在於一種轉變。意思就是把交易的主戰場從現實的市場轉移到自己的內心環境。
  • 劉成庚解讀《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劉成庚解讀:孔子說: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就要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撐握的知識與經歷可以做到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歲明白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去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著心裡的想法去隨意去做事,不會不合理。
  • 五十知天命,我們都知道了些什麼?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往昔經歷,歷歷在目,猶如昨日。人到五十,身體在轉折,可是人生路卻一直要往前走,不可以隨便停止或者轉向,因為上有責任,下有義務,左右都是生活,不可以懈怠,不可以放棄,而是需要一直向前。人到五十,心累,但是心裡卻要明白人生的真諦,這就是生活,多帶幾分從容和淡然,也就感覺不會那麼累了。
  • 五十知天命,這3大生肖餘生幸福指數怎麼樣
    那麼這些生肖在五十知天命的年齡過後,生活是否會幸福呢?這裡就為各位做一個簡單介紹。1970年出生的生肖狗,在2020年剛剛進入五十知天命的年齡,對於自己接下來的生活,相信大多數屬狗人都比較迷茫。特別是1971年出生的生肖豬,今年已經是49歲,明年就進入到知天命的年齡,所以在未來生活中生肖豬的生活將會越過越好。
  • 「都說五十知天命,我是五十交好運」——李炎良脫貧記
    古話說的是「五十知天命」,但在這個坎之前,李炎良的「命」,一點都不好。李炎良一家三口,命運幾近相似。2010年,他的妻子周小安體弱多病,失去了勞動能力。隨後,他的兒子李勝東,讀書的費用日漸增高。這些費用開支,全靠李炎良一人在外務工來維持。巨大的壓力,壓得李炎良喘不過氣來。不到50歲的人,看上去滄桑得很,根本不曉得路在何方。2014年,他的家庭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五十知天命,也是對健康的解釋,30和50歲是健康分水嶺
    「三十而立」和「五十知天命」這兩句話一直被人認為是講解人的事業和家庭方面,其實這兩句話同樣也是對健康的解釋。無論男女,30歲和50歲是健康的兩個分水嶺。養生說白了就是為了身體健康長壽,所以這兩個年齡段需注意身體變化。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健康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