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虎|理髮記

2021-02-08 縣功一家人

  

文|楊廣虎


今年過年,時刻惦念著理髮;一不小心,因為閒雜事情耽誤,錯過了時間,待去理髮,疫情盛行,大街上空無一人,真有點「空城」之感,理髮店大門緊閉,平時誇海口吹大牛有日天的本領,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沒有人敢冒著生命胡亂遊蕩,只能窩在家中「禁足」,任頭髮肆意生長。

「人閒長指甲,心閒長頭髮」。平時不注意則罷,現在窩在家中,都成「宅男「,廢人一個;」病毒盛行,心裡不安,心情煩躁,撓著亂糟糟的頭髮,頭腦裡亂渾渾的,不小心看見鏡子自己「醜惡的嘴臉」,這幅尊容實在不太雅觀,年輕尚輕,自己都彈嫌、不愛自己了。人到一定年紀,還是應堅守一些內心的東西,自己又不是什麼藝術家,靠著一頭長髮,彰顯個性或者招搖路人,在日益嘈雜的社會裡,只圖個清清爽爽,安安靜靜。再說了,留個長發,做個「標貼」,別人也不定記住你;記住你又能怎樣?多少英雄豪傑、偉人名家,一縷青煙之後,在十年、百年能讓人記住?多少經典名著,被人束之高閣或者很快遺忘?追求不朽,很快就朽,一廂情願而已。

《孝經》中寫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古人把「發」看成「頭等大事」,從披髮、束髮到辮髮,認為剃髮是最可恥的事情。髡[kūn]刑可是《周禮》定的上古五刑之一,指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它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對犯者所實施的懲罰,剃光了是對他的一種精神羞辱。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流行,因為佛教徒是剃光頭的,而且又不結婚,世俗社會認為是大不孝行為,所以當時的人蔑稱他們為「髡人」。清朝頒布「剃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對漢人實施髡刑,剃去頭髮,僅留腦後銅錢大小的頭髮編成辮子,又叫「金錢鼠尾」,並削去華夏衣冠改成滿人「長袍馬褂」裝束,多少漢人,寧肯斷頭,也不剃髮易服。歷史上,還發生過給人理「陰陽頭」做賤人的事情。古時男女都留長髮,只是盤發的方式不同。到了漢代,就有以理髮為職業的工匠。南北朝時代,南朝梁的貴族子弟都削髮剃面,那時的理髮業已經很發達,出現了專職的理髮師。宋朝理髮業已比較發達,有了專門製造理髮工具的作坊。明末清初,逐漸發展成一種技藝,一個行業。無論皇帝百官,還是普通百姓,誰都需要理髮,和吃飯喝水吸空氣一樣,人人離不開。「發」已經不是簡單的「頭髮」問題,涉及到了民族文化和思想觀念。「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jī]」。古人夫妻成親之時,有「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的說法,意為新婚的夫妻結髮為一體,永遠不能分割。「發」是自己的,不能隨便處理,在中國,有一定的文化淵源。好在現在社會文明,寬容許多,沒有過去「騎木驢」的酷刑,各種奇裝異服讓人眼花繚亂,「中性人」打扮的人較多,有時候雄雌難辨,男女不分。

在老家關中西府農村,把「頭」叫「sa」(顙,或撒)。你可以日娘罵老子,胡亂日噘祖上先人,但不可用指頭動人「sa」,包括摸一下頭髮,哪怕是小孩子,人家會和你「玩命」,打個死活。「頭可斷、血可流,『sa』不可摸!」。這就是冒犯,對人的極大侮辱。我在生產隊見過,有的小夥子自恃血氣方剛,趁人不注意,隨便摸一下平時不吭氣的「蔫驢」,挑釁的結果,最後是自己被日娘噘老子痛罵一頓,有可能血流滿面,有時候還被菜刀相見,只能對天發誓,跪地求饒了。

當然了,男人的頭髮不能摸,女人的秀髮更不敢隨便動。

在老家,孩子滿月,不管男女,均要足月理髮,軟軟的胎毛被剃掉,露出紛嘟嘟的嫩肉。生下的小孩子軟不邋遢,很難理髮,還愛哭鬧,在鄉村,左鄰右舍,人人都是理髮師,技藝高超,膽大心細,哄著孩子睡覺,拿著剃刀,在自己的衣服上bi(關中方言,摩擦一下之意)一下,三下五除二,乾脆利落乾脆利落,理個光頭,不會劃破嫩頭皮,也不要什麼報酬。有的人家會讓給孩子後腦勺留上一撮「氣死毛」。一直到死去,身體發硬,也要理髮,理完髮,淨完面,然後換上壽衣,等待入殮,全是「光禿禿」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生光明磊落;有「了卻塵緣」之意,也就是無牽無掛的走好的寓意。民間的「入殮師」,「禮敬尊體」,專門負責為去世之人清理身體,頭髮,鬍鬚和鏡面。在生死之間,可以說,人的一生,成長過程,在平庸、瑣碎,悲歡離合的日常生活裡,都伴隨著理髮。

我們小時候,一般留的頭叫「碟碟頭」、「蓋蓋頭」、「茶蓋頭」。幾乎是一個髮型,頭頂留一個圓片。大家基本一樣,誰也不笑話誰,大家沒有一個人覺得難為情,也沒有「出類拔萃」的一丁點想法。為了省幾分錢的理髮錢,由父母拿起大剪刀,先在頭上蓋個小瓷碗,欻欻欻,把周邊的頭髮剪短,再去掉碗,把上面的長髮剪短,基本不會超過二公分。燒上一大黑鍋滾水,跟「殺豬」類似,在太陽底下,脫得光溜溜,洗澡、洗頭一併進行,省去很多事情。洗頭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洗髮水」、「洗髮露」、「護髮素」等等,從村頭帶刺的老皂角樹上,用竹竿打下幾個皂莢,在頭上刺啦刺啦(摩擦聲)幾下,讓人頓感神清氣爽,頭髮也直直的,跟打了「營養針」一樣,精神抖擻。一頭黝黑而有茂盛的頭髮成了健康的象徵,充滿「英氣」!。西府關中,古時處在漢人夷狄交匯之地。我這頭髮,油性大,比較細,還有點蜷曲,好像有「胡人」血統,不好洗,洗的時間長,還浪費水,害得我經常要從塬下幾裡外的溝裡泉水眼裡多擔幾桶水,勒得肩膀發紅、發疼。

也有小孩子不願意不喜歡理髮、剪髮,野慣了,見了理髮師,好似「受刑」,殺豬一樣嚎叫,嘴裡還喊著:「剃頭鋪,手藝高,剃頭刮臉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薅得滿頭淨血泡……」父母大人連忙捂住孩子的嘴,硬按住身子和頭,強行理掉。

後來,用上了豬胰子洗,我不喜歡,嫌不夠清爽,黏黏糊糊,還有一股「豬的味道」。這可能是一種心裡感覺,有些「強迫症」。從小養豬,一看到豬肉,我就想到豬圈,臭氣燻天的豬圈,所以不吃肉至今。

上了小學,有些虛榮心,就不讓家裡人拿剪刀「剪髮」了。母親買個糖或者給上貳分錢,哄著「逮咬咬」(關中方言,咬咬,蝨子,虼蚤等蟲之意),我才肯讓動頭。父親花了十幾塊錢,買了一把手工的剪頭推子,自學成才,給我「推頭」,我的頭成了他的試驗田,中分、偏分,各種髮型都嘗試,最後還是「小平頭」,越推越好,精緻好看。以至於我的同學,經常拿些書「賄賂」我看,趁機讓父親為他們免費「推發」,我也熱衷做此好事。可惜,我頭上有一個旋兒,不偏不正,長在頭頂,比較難處理,怎麼推,都是咋呼呼的,不肯屈服。老人講:「一旋兒橫,二旋兒寧,三旋兒打架不要命。」我性格溫和,和綿羊差不多。最後,母親想了個辦法,把旋用繡花剪,圍著一圈,再旋大一點,層層收拾,漸次剪去,也看不出來,頭髮順和了許多。這樣的「小平頭」,再穿上四個兜兜的「中山裝」,胸前別支「英雄牌」鋼筆,學著公社的幹部走路,得意忘形,還真以為自己是國家培養的「小幹部」呢。有時候,大人若不在,跨上「二八自行車」,穿梭在田野,風一樣的感覺,只覺得頭髮被吹得能直起來,翻到田埂裡摔得鼻孔流血小腿掉皮,心裡也不痛。

理髮,成了讓人眼紅的「職業」,人們開始關注起自己的頭髮了。我的幾個同學,初中沒畢業,就去縣城創業,學理髮、美發去了,當幾年學徒工,再單幹、開店。

上了中學,父親不願意給我理髮了,可能嫌自己手藝太老,就給我「五毛錢」,讓去鄉鎮上的「理髮店」去。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錄像在農村一時盛行,錄像廳、歌舞廳如同雨後春筍,布滿街道。女人們留起了「雞窩頭」,男人們也愛留長髮、戴著墨鏡,學著香港的「四大天王」和黑社會老大,晚上村裡也不安寧,提著錄音機,男男女女跳起了「迪斯科」。老人們連連搖頭說,這社會變瞎(音讀ha,陝西關中方言,壞的意思)了。

「剃頭挑子一頭熱」。剃頭挑子一頭挑著剃頭工具(圍布、梳子、剃刀、篦子等)和馬扎凳子,為之「涼」;另一頭挑著用來燒水洗頭的小火爐,就是「熱」了。每逢農村跟會、過集,唱大戲,就有剃頭匠戴著石頭眼鏡野外「現場服務」,價格便宜,老人們喜愛。扯一面白布,不用吆喝,這就是招牌、「活廣告」。農村老人們懷舊,經常勞動,講衛生、圖簡單,缺水好收拾,愛剃個「光sa」。「雖是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剃頭師傅必備十六般技藝,即梳(發)、編(辮)、剃(頭)、刮(臉)、捏、捶、拿、掰、按、掏(耳)、剪(鼻毛)、染(發)、接(骨)、活(血)、舒(筋)、(梳)補。」剃頭匠先在盆裡兌好熱水,把客人頭髮泡得軟和一些,稍待一會,不慌不忙,取出賊亮賊亮的老式剃頭刀,在蕩刀布(土布,也稱「磨刀布」)上刷刷磨幾下,開始剃頭了。一陣陣欻欻聲,輕輕鬆鬆,眨眼間,不到五分鐘,一個大光頭就剃出來了。剃完頭,老人躺好,眯縫著眼兒,曬著暖暖,剃頭匠開始刮臉,滿嘴的肥皂泡,捂著熱毛巾,刀子在手中舞動,變魔術一般,看也不看,一張乾淨的「新面孔」就出來了。再掏耳朵、修鼻毛、按摩腰肩。幾毛錢,除了剪頭修面,還能說農事、諞閒傳,給娃說媒,老人們都很「受用」。

上了大學,感覺自己長大了,不受父母管理,自己做主,我直接不理頭髮了,任憑「自然生長」。九十年代初期,搖滾樂在中國掀起流行高潮,眼鏡蛇、七合板、1989樂隊、唐朝樂隊、黑豹樂隊、零點樂隊、瘦人、二手玫瑰等樂隊盛行,「中國搖滾之父」崔健、竇唯、張楚、何勇、鄭鈞等成了年輕人的偶像,《一無所有》、《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黑夢》、《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垃圾場》、《回到拉薩》、《赤裸裸》、《極樂世界》、《灰姑娘》等等這些歌曲流行校園。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同學留著長發,懷抱吉他,滿懷理想和激情,瘋癲地高唱:「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再來一段憂傷動人的:「怎麼會迷上你,我在問自己,我什麼都能放棄,居然今天難離去,你並不美麗,但是你可愛至極!」身後追隨的是小姑娘羨慕不已的目光,愛情故事誕生,如此簡單和神奇,成雙成對,摟摟抱抱,一時成為大學校園的風景線,每天晚上辛苦了保衛人員,半夜了,還拿著手電筒在校園的小樹林花園、草坪、宿舍等陰暗角落裡突擊抓「談情說愛的大學生」。光頭也有,不多,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大家畢業後,紛紛南下,打工掙錢,殘酷的現實一下子擊潰了遠大的目標,搖滾萎縮,長發也成了「髒辮」,有的幾天幾個月不洗髮不理髮,有的狠心一下,直接剃成光頭,標誌著自己的成熟、孤傲、反叛和個性。我也留髮、蓄鬍、明志,現在看看照片,四五十歲的樣子,有點可笑。「看背影想摟,看正臉想跑」。明明一個年輕帥氣的小夥子,非要整成一個老氣橫秋的成熟男,這不是自己作踐自己麼!?年輕時候想老,老的時候想年輕,到手不值得珍惜,失去了才知道珍貴,這或許是人自私的本性和弱點,隱藏在最深處。

工作上班,頭髮不能「顯山露水」,按部就班,混同大眾。拿單位工資,就需要老老實實遵守各種制度個規定。我理髮很簡單,一次二三塊錢,稍微修剪一下而已,打短、打薄,省錢清新,夾著尾巴做人,給人留個「好印象」,自己本身就懶,不愛收拾。但「暴發戶」私人老闆不一樣,戴個超大金戒指(不知真假),留個大背頭,「偉人」一樣,塗上頭油能把蚊子蒼蠅摔成殘疾,後面跟個妖豔的紅嘴唇「秘書」。成家後,更是省事,常年板寸。慢慢也懂得,這個世界很無奈,沒有人會時刻關注你,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儘量活好自己都不易。「如果,你陪我從齊肩短髮到腰際長發;那麼,我陪你從純真青澀到沉穩篤定。」剪個發,還要徵求一下「掌柜的」(關中方言,媳婦、老婆之意)的意見。人活著,其實很悲苦,做牛做馬東打西拼,表面風光內心苦痛,多半要為別人活,即使演戲,也要演的真實些。想自己一個人活的自在,最好離別社會、家庭、朋友,隱居到一個無人知道的地方,譬如秦嶺終南山的一個天然石洞,遠離紅塵,不懂情感。但,有幾個人能做到?就是剃髮為僧的和尚,有時候還要關心寺廟的布施和香錢。就是長發飄飄仙氣十足的「道士」,也要為道觀的生計而奔忙。

這時候,也就是千禧年世紀之交,「理髮店」已經變成「髮廊」、「髮屋」、「美發廳」、「美容院」、「按摩院」以及各種男性、女性美容沙龍連鎖店了,以後還出現了「洗浴廣場」、「美容按摩」、「洗腳休閒」這些店名了,催生了更多的服務職業。主刀(剪刀)的,也從古時候稱作待詔、剃工、鑷工,俗呼剃頭匠、剃頭師、整容匠、理髮師,到了修面師、美容師,專業髮型設計師等等。理髮不是關鍵,護髮才是核心,讓你掏錢才是最真。在火車站、吉祥村、北郊等一些地方的街道上,開著美容美髮店,其實幹著罪惡的勾當,小姐按摩、強迫交易,我的同學曾經在小寨被誘騙進去,簡單理個髮,說是「精修」,花了幾百塊,還躲不了身。理髮店不理髮,理髮師不會理髮,「髮廊妹」變成了「三陪小姐」,成了社會上一大「笑聞」。更有甚者,在網上冒充女性招攬顧客,誘騙消費,還通過言語威脅等方式迫使被害人支付高額費用。許多人敢怒不敢言,選擇沉默。一些農村人進城,圖個新鮮,想順便消費一下,享受一下城裡人理髮按摩的滋味,最終被騙的一無所有,有時候碰上「仙人跳」,花錢不說,還要受血肉之苦。

物價再漲,理髮也在漲。我經常去老小區或者理髮師是老年人的地方理,老客戶了,也漲到了現在的每次二十元,算是便宜了。你給多少錢,人家都不刮鬍子,嫌浪費時間也麻煩,也害怕手藝不精刮破臉,你鬧事。我深知人家的艱難,租房、水電費、吃飯等等都在漲。我寧願排隊等候,也不願意去什麼精修店去,幹理,看似精細,一點都不爽。

「正月不剪頭,理頭死舅舅」。老家有這個習俗。可是現代社會,人思想觀念變了,計劃生育弄得人都不知道「舅舅」是何稱呼了?「思舊」就是追憶祖宗。要講良心,要講科學,也要講衛生,再說了,還要講所謂的「儀式感」。「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雖說年紀還不夠大,但也是華發早生,我不敢說是勞累過度,勞心勞肺,賴單位家人;年紀不饒人,活人艱難,居長安不易,人生的道路上,受些波折和作難還是有的,好在自己「抗打壓力」強一點,有時候想開一點,忍辱負重,苦中作樂,不至於把自己「作死」。防疫防控,窩在家裡,病毒不去,人心難安,看著長發,極不舒服。「二月二龍抬頭」。等不及了,也對不起「舅舅」了!掌柜的拿起剪刀,弄個塑膠袋鑽個孔套在頭上,在頭頂上蓋個塑料碗,就叭叭叭剪了起來,先剪掉兩個鬢角和後面,然後去掉碗,左看右看,在上面輕微剪幾下,保持頭型基本不亂,只做「微調」,謹防「大亂」。碎娃(關中方言,小孩子之意)樂了,拍著小手說:「妖媽給虎爸理了個唐僧頭,好看好看!要吃唐僧肉了!要吃唐僧肉了!」我照了鏡子,看看她弄的「處女頭」,第一次勇敢嘗試,還不夠大膽,不夠精細,總體不錯,能對得起我自己;就是剪的雜亂潦草,我拿起自動理髮剪機,照著鏡子,在鬢角就是一剪,沒有拿捏住深淺,弄個「豁口」,有點像「鬼剃頭」(斑禿)好在我雖然「杞人憂天」,神經衰弱過,但身體健康,各項功能尚可,身體機器還能正常運轉,頭髮一直很好,不太掉發,比較濃密,不仔細看不出來,就是有「鍾情者」,細眼慢瞧,還以為趕時髦,弄個小造型。

就是間雜一些白髮,看起來有些老相。理髮師幾次動員我染髮,我一怕染料有毒二怕亂花錢,最主要覺得這是人體正常生理變化,自然本色,何苦自作聰明掩耳盜鈴呢!和那些「禿頭」、「光頭」相比,自我滿足很。據說,剃頭削髮有很多門道規矩,此行中的高手甚至能看面斷脈,知人疾病生死。「相由心生」,應是有一定道理。現在,嬰兒胎毛紀念品很多,胎毛可製成毛筆、畫和吊墜,說明人對毛髮多麼重視和珍惜。古人束髮而冠,現代社會壓力大,經常可見禿頭,這是頭髮不正常脫落,可以是由荷爾蒙失調引起。營養不良、遺傳、疾病、心理壓力、情緒、內分泌失調、接受癌症治療均有可能因致禿頭。禿頭要治,需要大價錢,去植髮,還不一定成功。一些「油膩男」,索性專門每天把頭颳得賊亮賊亮的,泡著枸杞紅棗茶,健身養生,也是一種閒適的生活。

理髮店,包括理髮、剃頭、刮臉、陶耳、按摩等手藝,俗稱「全活」。隨著社會發展和外來文化影響,人們剪辮子、剃光頭、理髮、修面、洗髮、按摩到現代的燙髮、染髮、焗油、護髮、定型、吹風、美甲、整形。從剃頭棚、理髮店演變到髮廊、美容院,消失的是傳統文化和「手藝人」,帶來的是新潮、時髦和顏面的「變化」。社會總要發展,我們不能墨守成規,一味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苛責別人;對頭髮的形狀、粗細、稀疏、軟硬、色澤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設計出適合自己特性的髮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

我承認,我有點保守。中國文化裡,頭髮是父母傳承給自己的,但不可「膽大妄為」,要珍惜自己的一頭黑髮,作為黃色人種,要喜歡自己的發色。我不喜歡一些孩子把頭髮染成亂七八糟的顏色,以此證明自己的「潮牌」,或者弄成動漫那種二次元造型,發色妖豔或者淺淡,妖精狐女一般。一些女明星理個「光頭」為了奪人眼球,西安還開過一家「光頭火鍋店」,故意製造噱頭和賣點,裡面的服務員全是光頭,我不知道是為了看「女光頭」還是吃火鍋,心機不純。最後,還是倒閉了。

「做天下頭等事業,用世間頂上功夫」。歷史記載,清順治年間,第一個理髮店奉天府建立。現在的的大街小巷,各種各樣的理髮店遍布,「理髮」的內容更豐富,剪髮不是重點,洗面推拿美容成了主業,主要掙女人的錢,當然一些男人也在溫柔夢中「甘願上鉤」。進了「理髮店」,不是推薦辦卡就是要買藥水,永遠不知道瓶子裡裝的是什麼,便宜的髮型師永遠都沒空。我看,還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家人理髮,或者乾脆「自理」。

昨晚在朋友微信圈中看到,西安一群年輕貌美、充滿青春氣息的女醫生女護士馳援武漢,為了防止感染,全剃成光頭,成了這個春天最美的「容顏」。——「待我歸來,看見彼此微笑」。致敬英雄,守望長安。災難面前,最需要我們認真反思。我希望春暖花開,疫情過後,看到她們長髮及腰,保持平靜生活中最健康最真實的本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麗人之中,就有她們。 

 

楊廣虎,男,74年生於陳倉,89年公開發表小說和詩歌。著有歷史長篇小說《黨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中短篇小說集《天子坡》、《南山·風景》,詩歌集《天籟南山》等。獲得西安文學獎、首屆中國校園詩歌大賽一等獎、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理論獎,第三屆陝西文藝評論獎、首屆陝西報告文學獎、全國徐霞客遊記散文大賽獎、中華寶石文學獎等。1996年—2016年在秦嶺終南山生活。

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等。

相關焦點

  • 小趙理髮記
    小趙理髮記暮春三月,大地回暖,城市與春天正在一起復甦。哈爾濱市南崗區衛健局在全面強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進「九小」公共場所和「五小」個體商戶安全復工,全區748家理髮店復工了。13時45分,小趙來到了理髮店,此時的阿輝正打掃著前一位顧客走後的「戰場」,並對室內所有理髮工具進行重新消毒。「好久不見,兄弟咋這麼頹廢。」「還說呢,這不是太想見你了嗎。」
  • 48號的理髮奇遇記
    在一個普通的上午,我決定去理髮。而且決定換一家理髮店。之所以要換,是因為上一次的理髮體驗極富人文意義,樓下理髮店的小姐姐在盡職地幫我剪完頭髮後,還附贈了母愛般淵博的人文關懷,對我說,「你的髮際線好像比上次來高了一些。」
  • 張家界:景軍義工隊赴急救室進行一次特殊理髮
    李景軍接到這通電話,放下手頭上工作,顧不上吃午飯,直奔醫院為老爺子解決理髮難的問題。理髮中,李景軍與他隊員一起來到了軍地醫院,他們從刮鬍子到剪頭髮都仔細地操作著手上的剪子與刮鬍刀,格外認真。李景軍說道:「能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是我的福氣,特殊是老人盡一些綿薄的力量,這是我應該做的。
  • 二月二理髮了嗎?分享在家給娃理髮的奇葩經歷,另附理髮注意事項
    也罷,看來我這理髮的手藝已無用武之地,等著寶爸休班的時候,看看他需不需要來修剪一下頭髮。在家中給孩子理髮,雖然技術上不夠專業,髮型可能也不是特別的美觀,但是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很多孩子在理髮店,因為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就會造成很大的恐懼,讓孩子對於理髮這件事十分抗拒。在家中可以緩解孩子對於理髮的恐懼感,不至於在理髮時哭鬧得太厲害。而且在家中理髮也更安全衛生,畢竟在理髮店理髮工具都是公用的。
  • 過年理髮
    那時理髮店除了每個區的幾家國營理髮店,就是集體的理髮店。一般都是門面不大,幾把椅子,兩三個理髮員,而且都很年長,估計是1949年前背著剃頭挑子走街串戶的,公私合營進了國營單位。小的理髮店一般都是生個爐子燒熱水,一個大鐵壺兌上溫水,從頭上澆下來……國營的則是比較新式的理髮座椅,可以起落、躺著,洗頭髮的熱水是鍋爐燒的,冷熱水可以自己調節,費用也分甲級和乙級,級別越高收費就越高,一分錢一分貨。人們平時捨不得花大鈔票理個精緻的頭髮,但過年了,說什麼也得捨得一次多花點鈔票犒勞自己一下。還沒有開門,就有人在門口排起長長的隊,尤其那些比較大的店,基本都是人滿為患。
  • 武漢熱心居民餘翠蘭12年來義務為街坊理髮
    12年來,餘翠蘭憑著自學的手藝義務為街坊們理髮,特別是為臥病在床的老人們提供貼心的志願服務,據統計,她為街坊們理髮的次數已經超過萬餘次。 武漢熱心居民餘翠蘭12年來義務為街坊理髮.mp31:48 近日,餘翠蘭走進湖北之聲《我和我的社區》節目,分享了她12年來幫人理髮背後的故事。
  • 昨天您為我理髮,今天我給您理髮
    看見父親滿頭的白髮有點長了,近日來天氣忽然變熱,昨天對父親說:「天氣熱了,我給您理髮吧?」沒想到父親欣然答應了。原本也是隨口說說,因為父親一般去周邊體育場的一個便民理髮攤去理髮,那裡師傅圍一塊布,就開始理髮了,理一次8元錢,理的也還不錯,挺實惠的。
  • 理髮了!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 「龍抬頭」的日子, 許多地方都有 在今天理髮的習俗有的顧客到店裡來,理髮師告訴他預約時間,顧客就回家等待,到預約時間到了再去店裡進行理髮。
  • 理髮廳的陷阱
    他說:「總監就是高級理髮師,我就是總監。」         我想了想,68 元可比38 元整整多出30 元,我又不是明星,不需要什麼特殊髮型,由普通理髮師打理打理就可以了,我便說:「就要38 元的吧!」      可以看在出,中年人很是失望。
  • 嬰兒需要理髮嗎?嬰兒什麼時候理髮好
    很多寶寶都存在「護頭」的情況,就是不願理髮。理髮的過程裡寶寶常常是哭得稀裡譁啦,嘴巴裡臉上都是頭髮渣,混合著口水和眼淚,看著不能更悽慘了。相比在髮廊,自己在家動手剪,對於寶寶來說,環境更加衛生,不用顧慮寶寶生病的風險,另外家裡的環境更熟悉,寶寶會更好地配合,因此操作起來還是挺簡單的。以下再分享一些實用小技巧。
  • 不能出門理髮的日子,這裡有一批專屬TONY免費「營業」……
    畢竟,如果理髮店再不開門,全國男生就要進入流星花園狀態了。疫情過後,「自理」一詞也將有了新解釋......#在家理髮大賽#加入了熱搜,垃圾袋有了新用法甚至有人擔心,剪刀、推子的命運,會不會像口罩、洗手液、消毒液、雙黃連一樣賣脫銷.....
  • 北京美妝博物館美發護髮藏品賞析:理髮推剪
    手動推剪  在電推剪未推廣之前所用的理髮工具。上下各有一排參差相間的牙狀鋼齒,用手將兩邊的把柄向中間合去,參差相見的牙狀鋼齒就來回移動將頭髮推掉。李和記理髮推剪理髮推剪(MAED IN JAPAN)
  • 理髮10分鐘,駕駛證扣12分!這種「方便」要不起
    在民警檢查過程中,駕駛員慌忙從理髮店內跑出來,肩上還披著理髮用的圍裙。據陳某介紹:當天上午,他駕車到附近理髮,由於車內放著海鮮,需要一直開著空調,他就將車輛就近停放在理髮店門口。店員告訴他車輛違法可能會被視頻抓拍,隨後就發生了陳某遮擋號牌的一幕。
  • 赤壁理髮師公益理髮獲贊 一把剪子傳遞正能量
    近日,在赤壁市,一位女理髮師的善舉被廣為傳誦。這名理髮師叫祝蘭秀,從今年6月起,她已連續3個月在赤壁市人民廣場設點,免費為環衛工人理髮。8月6日,星期天,赤壁市人民廣場的小樹林裡又拉起了「祝蘭秀義務為環衛工人理髮」的橫幅。「起初我們也不相信,現在大家都來這裡理髮。
  • 印度理髮師發明理髮新方法 不用剪刀用火燒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印度南部一家理髮店推出創新理髮方式,幫人理髮不用剪刀,,而是用一根蠟燭和一把小梳子。這種「火燒頭髮」的創新方式受到青睞,當地人紛紛跑來嘗試。28歲的理髮師庫瑪近來成為當地和附近城鎮最熱門的理髮師之一。
  • 今天「龍抬頭」,可以去理髮了嗎?理髮要注意什麼?
    民間有個習俗,龍抬頭的時候要理髮。相信疫情期間很多人也一直待在家中隔離沒有理髮。網上也傳著很多段子和視頻,過完疫情,估計全中國的人都變成長發魔女了。現在疫情的響應級別也降到二級了,可以有序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去理髮了。
  • 年底,我做出一個重要決定:買理髮推子「自己」理髮
    於是在網上挑選了一款銷量靠前的理髮工具買回了家。我真後悔買晚了,買回家後,媳婦左推右剪的,理出來的頭型竟然讓我感覺比他們理髮店理得還要好。不過媳婦把她的「得意之作」用手機拍了照片發給兒子看時,兒子卻給她潑了一盆冷水,說她的手藝就值5元錢的水平。5元就5元,我們歲數大了,也不會計較那麼多,頭型理得順眼就行。我為什麼要自己理髮呢?
  • 「金小說」李英利|理髮的快樂時光
    郭大偉記上「丁健」的名字,放下筆,對踴躍報名的男同學說:「大家靜一靜,我宣布一下理髮小組的名單。下午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議,我們的班主任趙老師還要講話哩!」郭大偉宣布了理髮小組的名單,同學們一下子散去。有名字的,手舞足蹈,喜形於色;沒有名字的,噘著嘴巴不高興。郭大偉又宣布道:「這套理髮工具不要大家掏腰包,昨天趙老師說了,她自己出錢自己買,以實際行動支持咱們理髮小組。」
  • 臨沂「鄉村理髮師」免費為300位老人理髮拍照
    魯網9月13日訊 近日,山東臨沂一名叫大慶的鄉村理髮師「走紅」網絡,並獲網友點讚。讓大慶「走紅」的是一則他免費為農村老人理髮、拍照的視頻,這是他與老人之間的故事。5個月的時間,大慶去到臨沂5個區縣40多個村子,行程一萬多公裡,為300多位農村老人免費理髮、拍照。
  • 第一屆男士理髮大賽
    2016年舉辦第一屆,年年舉行為中國男士髮型,尋找最強理髮師YC成都 CUTMAN男士理髮 最 佳 裁 剪 獎 小琴哥   YC   俊俊  剪 刀 俠 獎  頒給專注男士理髮行業的新人或者新團隊體現在提升行業影響,踐行公益,專研理髮技術,行業互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