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13日訊 近日,山東臨沂一名叫大慶的鄉村理髮師「走紅」網絡,並獲網友點讚。讓大慶「走紅」的是一則他免費為農村老人理髮、拍照的視頻,這是他與老人之間的故事。
5個月的時間,大慶去到臨沂5個區縣40多個村子,行程一萬多公裡,為300多位農村老人免費理髮、拍照。老人樸實的容顏、慈祥的笑容,不僅溫暖和感動著大慶,也讓網友們感同身受。「看到老人們的笑容就很開心,我覺得自己學了十幾年的手藝也有了價值。」大慶如是說。
讓永慶在給老人理髮
三年前便萌生想法
大慶全名叫讓永慶,今年32歲的他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在「鄉村理髮師」的外衣下,他是一名專業理髮師,從事理髮行業17年,在臨沂市區一家理髮店工作。在理髮店內,他的名字叫「吉米」,而「大慶」是家人和長輩對他的稱呼。
「原來大家不知道我叫大慶,一般是我家裡人這麼叫,跟老人聊天時有老人問我叫什麼名字,我就說,叫我大慶就行了。所以,老人都叫我大慶,我覺得很親切。」大慶說道。
說起免費為鄉村老人理髮這件事,大慶說,大概是從今年4月份開始的。那時,理髮店恢復營業,他每周會抽出兩到三天,拿出手機地圖,隨機挑選臨沂市內各區縣的鄉村,確定後開車前往。
他告訴記者,這一想法並非突然出現,其實早在三年前他便萌生了為老人免費理髮的想法,「有老人來我們店裡理髮,當我給他們理髮的時候,我發現有些老人行動不方便,理一次頭髮對他們來說不容易。特別是農村的老人,所以我覺得可以去給他們免費理髮。」
大慶介紹,他所在的理髮店也經常給社區和福利院的老人免費剪髮。
大慶在理髮時非常專注
受家人啟發
大慶的老家在安徽蕪湖,15年前他為了跟隨師父學手藝,一個人拎著行李從上海來到臨沂,一轉眼15年過去了,大慶也成了家,娶了個臨沂媳婦。他說,做這些也離不開家人對他的影響和啟發。
大慶記得,小時候媽媽的身體不好,經常頭暈躺在床上。他很怕媽媽離開,所以,他會趴在床邊。在他8歲那年,父母做養殖失敗後去到外地打工,大慶便跟著爺爺生活。
「爺爺對我很好。」大慶說,上小學時,爺爺早晨6點就會起來給他煮粥,中午也會做好飯等他下課回家吃飯。但從初一開始,他發現爺爺隔三差五會塞給自己一塊錢,讓自己早上買個包子吃。這樣的頻率越來越高。等到初三那年,快70歲的爺爺幾乎每天早上都會睡到很晚,吃東西也吃得很少,最後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食道癌晚期。大慶說,爺爺生前對他比較嚴格,「從小就教我,做事情要認真,要學好一門手藝。」
初中畢業後,大慶在廚師和美發之間選擇了美發,「因為美發能讓人更好看。」2003年大慶去了上海學習美發,在那裡遇到了現在的師父。「我師父的妻子是臨沂人,後來他們回了臨沂,一開始我沒跟著他們一起去臨沂,但是我想繼續跟著師父學習,提升我的手藝,所以2005年我來了臨沂。」
8年前,大慶將父母接了過來。有一次大慶給父親理髮,理好之後,他用相機給父親照了一張照片,「我就問他剪完之後是不是精神多了,他跟我說『能不能把照片洗出來給我?』。」父親不經意的話語卻讓大慶很觸動。
「老人大都一輩子省吃儉用,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平時幾乎很少有老人來店裡理髮,甚至有些理髮師覺得為老人理髮不賺錢。」大慶說,為什麼他不能為這些老人做點什麼?
也曾被拒絕
帶著這些想法,大慶每周抽出兩三天時間,開車去村裡給老人理髮。在去之前他會在地圖上找好地方,而地方是隨機挑選的。
在村裡看到老人後,大慶就上去表明來意。一開始,老人並不接受大慶的「好意」,還有人把他當做「騙子」。「我說可以免費給他們理髮,但是他們不相信,可能是我表達方式不對,再者因為都沒有見到過,大家不知道我是幹嘛的。」
大慶記得第一次進村時,他遭到了拒絕。「當時一位老爺爺就問你們哪裡來的?幹嗎的?我說從臨沂市裡來的,免費理髮,但是他有點質疑,就拒絕了。」遭到拒絕後,大慶想了其他辦法。
「開始時還會嘗試多溝通下,儘量能完成,但後來我父親也開導我,老人們會因為一些風俗習慣不願意理髮,照相的話可能上年紀後會有些忌諱,我也是慢慢能理解了。」
後來,大慶去之前會給準備一點禮物,「給老人買點衣服、鞋子,然後根據他們的需要給他們理髮。」漸漸地,大慶消除了和老人之間的「隔閡」,聊天順利了,老人也接受了免費理髮。
300位老人的笑容
有一次,在給村裡的一位老人拍完照片之後,老人主動提出能不能把照片給他。這位老人的想法和父親一樣。大慶當時有些意外,這是第一次有老人問自己要照片。「老人說出來我就答應了,村裡沒有列印的地方,我就跑到鎮上去找,最後把照片列印了出來,送給了老人。」看到老人開心的樣子,大慶自己也感到很滿足。
他買了相機、印表機、相框、相紙,拍照後將照片洗出來裝進相框內,送給老人。「沂蒙山裡有些老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一張照片,這些老人拿到自己的照片後,都開心地笑,我就覺得這些老人笑起來真好看。」
和老人的相處是快樂的,大慶決定拍攝視頻記錄這些故事,他註冊了快手帳號,並將視頻分享在該平臺上。在理髮拍照之餘,大慶也會幫老人做農活,下地收玉米、花生,「就跟自己家人一樣,老人也送我些東西表示感謝,但是我覺得我不能要。」
跑的時間長了,大慶也掌握了老人的作息規律,「老人起的早,常常早上五六點鐘從家出發,早上8點多開始工作,一直忙到10點多回家,下午兩點多再出來。來晚了,他們都回家吃飯了。」
5個月時間裡,大慶跑了近40個村子,記錄了大約300位老人的笑容,「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大慶說,很多時候都讓他想起去世的爺爺,「爺爺吃苦一輩子,遺憾的是沒能給他理一次頭髮。」
收穫了愛
「我收穫最多的是愛,老人和我談心,關心我,還送我他們自己種的東西,我很感動。」大慶說。
在接觸過的老人裡,有位80歲的老奶奶給大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記得,當時自己正收拾東西準備返程,看到遠處有位老奶奶往自己這邊走。在確認自己身後沒有別人時,大慶就覺得她一定是來找自己的。
「我就問她,是不是要理髮,然後奶奶說不是要照相嗎。」但奶奶之後的一句話讓自己差點掉了眼淚。「她說自己只想照一張像,以後就不用再照了,聽完之後我就立馬給她照了一張。」大慶記得,奶奶穿了一件花褂子,衣服很新,不像是平時常穿的。拿著照片,奶奶還自言自語了一句,「我這小花褂怪好看的」。
和老奶奶聊天后得知,她的老伴去年剛剛去世,自己現在一個人在村裡。看到老奶奶開心,大慶自己也非常開心。這樣的經歷也讓大慶想到了自己的爺爺,以及更多這樣的農村老人。
大慶告訴記者,下一步他也有了計劃,他準備在9月和10月抓緊時間給更多的老人理髮、拍照。因為眼下正是秋收時節,老人們在田間地頭忙碌,到村裡找人方便。但是等到天氣再冷一些,老人待在家裡,就不方便上門打擾了。(據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