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許多人常說「男女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這話點出了一定事實,一定程度說中了戀愛的特質。
戀愛是透過兩性的結合來完成生命的圓,但「以為」對方整個人或其中的某些特質是自己需要的,這「以為」,就常無視於對方「真實的存在」。不僅單相思如此,即便兩個互看中意的男女,最初階段,也常只惑於一種「來電」的感覺。
「來電」是混沌,所以有整體領受、深陷其中的興奮與甜蜜,待得常在一起,乃至共同過日子,真正的探索才算開始。而成熟的戀愛,即是從混沌到明白,逐漸走向真實的過程:
我自己要的是什麼?
對方實際又如何?
自己到底能為這種追求付出多少?
這些初期幾乎都不清楚,坦白說,只能等長期或親密相處問題逐漸顯現後,你才真正「有資格」決定:是結合還是分開?
2.
了解的結果原就有不同的選擇,這選擇是主觀意願與客觀情境交參的結果。合或者分,不代表一定的成敗,重點還在於:如果分,是否怨天尤人,傷害了對方,還是更了解自己的局限?如果合,是否能在兩者生命相同處之外,接納乃至欣賞彼此的「異」?
接納相異是人與人能否長久相處的關鍵,男女尤其如此。兩人在一起,既親密又長久,其間任何小異都可能因此而擴大,任何一個小摩擦都可能因時間而深化。在此,你不能只想避免摩擦,親密的接觸既使你不可能視而不見,心裡的壓抑總會爆發。所以,積極成熟的方式,應該是試著去欣賞對方屬於自己所沒有的那部分。這樣,結合既不至於變成只是「多一個與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也避免了因「了解」而導致遺憾的結果。
欣賞對方屬於自己所沒有的那部分——包含對方原有的,以及因與自己在一起而改變調適的,生活的摩擦就可能變成一種趣味乃至甜蜜。兩性世界的修行意義即在於此:彼此在其中逐漸發掘生命的「如實」,在一定差異下,體會生活的有機對應及超越之道。
所以說戀愛、生活、修行對一個能觀照生命的人來說,常就是同一件事。不如此,「戀愛的本質是浪漫,生活的真相在現實」,只有戀愛就會困於無明,只有生活就流於物化,必須有賴修行的心來統攝兩端。
3.
正因為觸覺全體直接,女人在此與其說是感性的,還不如說是混沌的。
這種混沌——說不上來卻又清清楚楚,是女人所以成為女人的根本。比諸男人,女人往往具有一種直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則不是感性一詞在一般用法下所能涵蓋的。愚昧的男人常只以為女人感性,卻忽略了她那不假學習卻能直取事物核心的能力……
除了直覺以外,混沌的另一特質是包容。女人固常為芝麻小事計較不休,但有天她若將你納入她的生命中,卻就能體現出男人永遠不及的包容。儘管這個包容在男人為尊的社會裡常成為縱容男人為惡的幫兇,但人類社會的繼續存在靠的恐怕也就是女性的這種特質。
在體會兩性關係上,男人永遠要記住:能尊重女人直覺的男人才是智慧,而能感激女人包容的男人才叫成熟。女人的混沌是男人永遠必須去參的生命公案。
——林谷芳《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