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島剛:誤解源於不足夠了解

2021-02-08 生活月刊


「我在朝日新聞國際部時,職責是向日本讀者傳遞中國的信息;在擔任朝日新聞中文網主編時,職責是向中國讀者傳遞日本的信息。」


在野島剛過往於朝日新聞工作的25年裡,有16年的報導中心是中國,並曾有超過10年先後工作在臺北及北京。幾年前,野島剛所著的《兩岸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讓我們看到及佩服其作為一個「外來者」對於中國、中國文化的熱情及態度的認真嚴謹,為了成就這兩部書,他跨越了大半個中國採訪超過百人,其中所呈現出的兩岸故宮歷史及「中國第一畫」的謎團解析,也為中國人自己加深了解這兩者,提供了史實和再認識的可能。早年即在朝日新聞作為外派記者駐留新加坡、特別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國的經驗,或許決定著野島剛觀察外部世界時會採取何種視角,這使得他在關注華人圈的文化、藝術等面向時,仍舊慣於透過它們來體察背後的政治和社會。


在野島剛過往於朝日新聞工作的25年裡,有16年的報導中心是中國,並曾有超過10年先後工作在臺北及北京




你最初因何原因對中國、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在18歲暑假來吉林大學交換之前,你通過書本對中國有哪些印象?切實地來到了中國之後,又有了何種印象?

野島剛:對我來說,中國是一個神秘而令人憧憬,並值得賭上自己未來的國家。少年時代,我很崇拜孫悟空、諸葛孔明、林衝等人,讀過很多中國的歷史漫畫和小說,很多日本的孩子都是以這種方式接觸到中國的,我也不例外。在漫長的歷史中,傳入日本社會的中國文化有了很深的積澱,因此日本存在著一個「內部的中國」,這就是我對中國產生興趣的原點。來中國之前,在我的印象裡中國是遼闊而貧窮的。吉林省一望無際的平原,成為了我對中國最初的親見印象。那是1987年,「改革開放」政策已經開始實施,我在長春的街頭並沒有看到貧苦的景象。當時,我把原子筆當作禮物送給在中國一起生活的朋友,他們並沒有多高興,這讓我略感吃驚。


《被誤解的日本人》

「中國和日本,文化交往持續了很長時間,

其歷史超過一千五百年。

政治和戰爭把中國和日本撕裂,發生在最近一百年裡。

而為了超越對立與紛爭,減少誤解,

我們應該重新回到文化交流的原點。

我想做承繼日中文化交流之歷史的渺小的一分子,

將本書獻給中國的各位讀者。」


你在去年出版了首部中文原創著作《被誤解的日本人》。我想誤解多半源於不足夠了解。以我不多的對日本人的採訪經驗來看,日本人在接受採訪時喜歡說四平八穩不出錯的話,因此我會覺得日本人比較難以打開心扉,這是否也是一種誤解?

野島剛:經常有人說,日本人不會敞開心扉,所以很難交往。的確,我們有時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但如果以此認定日本人真的「不會打開心扉」,那就真成為一種誤解了。日本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最初會說一些四平八穩的平淡之言,這只是日本社會的傳統社交習慣而已。在和不太熟悉的人交談時,把不傷害對方的感情作為第一要務,是日本人善解人意的地方,而不是因為冷淡。我也看到過很多中國人會根據場合說一些四平八穩的話,特別是身處於集體之中,或是和領導一起吃飯的時候,絕對不會說令人掃興的話,而是徹底成為傾聽者。這也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嚴格的上下關係,而日本的上下關係並未嚴格到如此程度,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宴會上,日本人時不時會對上司明確提出自己的主張。


你的著作《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出版後在臺灣宣傳時,你說道:「什麼都不確定的畫,怎麼會成為代表中國的名畫?」這是你寫這本書的緣起嗎?就個人而言,這本書的完成給你帶來了哪些收穫?

野島剛:謎團,反而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我也是因此對《清明上河圖》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此畫於2011年在日本展出,這是它首次走出中國國門,所以我當時想查一查相關資料,過程中我發現即使是中國的專家,也對這幅畫有很多不確定之處,例如,史書中沒有任何關於作者張擇端的記載;對於一般認為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時宋朝首都開封的景象,也沒有明確的證據;而「清明」指的是清明節還是其他意思,也不得而知;此外,此畫在宋朝時並非名作,沒有官方記錄。那麼它為何還能夠成為「中國第一畫」,並作為故宮博物院的秘寶,獲得極高的知名度呢?這是它最大的謎。我寫過很多藝術品背後的故事,但《清明上河圖》以其背景之豐富、身世之神秘讓我充滿興趣,以致於專門創作出版了這本書。對我來說,《清明上河圖》教給了我一種研究中國文化的方法,即通過文物了解一個國家的社會與政治。在我之後出版的幾本書中,都用到了這種有效的研究手段。


這正是我接下來想問的問題。在《兩岸故宮的離合》序章裡,你寫道:「我撰寫本書的目的,並非要論述故宮的藝術價值,也不會深入探討收藏品的優越性等問題。我的專長不在於文化、藝術,而在於政治、外交。」包括你剛才提到的《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也是以社會、政治視角來「解謎」藝術作品,我想專長是由興趣演化而來,你對於政治的興趣在於哪裡?這背後包含著你對政治在社會運轉中所起作用的何種認知?

野島剛:我很喜歡歷史,小時候就愛看中國的《三國志》、《水滸傳》和日本的歷史故事。讀著讀著我就發現,其實歷史就是過去的政治,今人如何評價過去的政治,也是歷史給出的課題。政治必須吸收當前社會、也就是民眾所需要的東西,才能持續存在。觀察政治就是理解社會的過程。民眾是靠經濟發展而生存的,所以政治若不能良好地運營經濟,就會被民眾厭惡。因此,政治是一切的出發點,對我來說,這就是政治最重要的一面。然而單純地學習政治會很枯燥,透過藝術來觀看、理解政治,就成為了我在寫很多書時的一種嘗試。


野島剛著有《兩岸故宮的離合》一書,講述了北京、臺北兩座故宮由來、變遷等歷史

(圖為臺北故宮)


你曾表示很想追隨日本著名的漢學家內藤湖南的腳步走完自己的一生。我們知道內藤先生創始了「京都學派」,其人及其提出的「天運螺旋循環說」、「文化中心移動說」和「唐宋變革論」等對日本學界關於中國的研究影響很大。

野島剛:日本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深入學習了其中的漢學、儒學等,並將其作為本國重要的學問基礎,內藤湖南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者。明治維新以來,歐美思想傳入日本,看到清朝逐步沒落的日本人面臨著思想上的抉擇:是脫離亞洲、完全西化、成為歐美的一員,還是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的領袖、並與西方對抗?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終結,日本基本上一直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內藤湖南贊成第二種想法。他提出了「文化中心移動說」,認為中國文化的中心已從北方移至南方,並將在今後移至日本,這種觀點建立在「日本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基礎上,從此意義上講,他是絕對的親華派。但在幾次實地訪問中國之後,他意識到當時的中國已經和自己過去理想中的不一樣了,於是提出了彼時的文化中心已經轉移到了日本的理論。文化幾乎可以與政治畫上等號。因此他很自負地認為,中國文化的正當繼承者是日本。


其實,在對中國的古代文化及思想的理解方面,日本也有勝過中國的地方,因為日本有著長期積累下來的豐富而貴重的相關文獻,而中國則因戰亂與王朝更迭損失了不少,其中還有很多流入了日本。內藤的「文化中心移動說」的失敗,最終被日本的戰敗所證明。但是這並不能推翻他作為學者應當獲得的評價,而他關於中國美術方面的著作水平之高更是毋庸置疑。


「唐宋變革論」至今仍是有效的論斷,過去在中國的歷史上,常有一種說法叫做「唐宋」,將唐代和宋代綁在一起,把兩個時代看成連續性的王朝。可是內藤認為,唐和宋應該區分清楚,因為基本上唐代的中國屬於貴族政治的中世,社會最大的力量是貴族,政治、文化、經濟等所有的社會資源都屬於貴族;可是在宋代時,貴族已經沒落,變為絕對君主政治的近世。宋代開始,中國人民享受生活,發展庶民文化,也實施科舉制度把官僚升官的機會交給廣大社會。內藤的這個提法影響了中日兩國歷史界對「唐宋」這兩個世代區分的看法。


我想朝日新聞國際部和朝日新聞中文網主編這兩份任職的不同性質,會使你接觸到兩個不同面向的中國。

野島剛:我在朝日新聞國際部時,職責是向日本讀者傳遞中國的信息;在擔任朝日新聞中文網主編時,職責是向中國讀者傳遞日本的信息。在這兩者之間,我體驗到了很多的相同與不同。我擔任這些工作大概是在2000到2016年。在這段時期,日中關係始終在走向惡化。同時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於日本的市場價值也持續提高,因此日本社會上出現了將中國視為「威脅」,以及視為「機會」的兩種極端觀點。生意人一般都把中國看作是機會,先是把生產據點移至中國,後來又把中國市場當作其產品的重要客戶。豐田與資生堂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有意地忽視了中國與日本國情的不同,選擇了儘量適應中國社會的方法。另一方面,對於從事安全保障及政治相關的人群來說,中國並不是「朋友」,而是「威脅」。當然,主張改善兩國關係的人有很多,但他們的聲音相對較弱。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在日中關係的當下,對中國進行報導雖然是一件很有價值的工作,但同時也非常辛苦,經常會對兩國之間毫不妥協、背道而馳的狀況感到焦急煩躁。


《兩岸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

《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


野島剛(著)






* * *

以上 節選自《生活月刊》2017年5月號

"人" 欄目《在異鄉》


《野島剛 誤解源於不足夠了解》

採訪:於丹,本人照片提供:野島剛



文字和圖片版權均受到保護

任何未經允許的複製或轉換都將承擔相關責任。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野島剛的採訪內容,就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包郵訂閱《生活月刊》2017年5月刊





相關焦點

  • 因誤解而相愛,因了解而分開
  • 《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許多人常說「男女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這話點出了一定事實,一定程度說中了戀愛的特質。戀愛是透過兩性的結合來完成生命的圓,但「以為」對方整個人或其中的某些特質是自己需要的,這「以為」,就常無視於對方「真實的存在」。不僅單相思如此,即便兩個互看中意的男女,最初階段,也常只惑於一種「來電」的感覺。
  • 《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最絕望的家庭關係是沒有誤解
    韓劇《了解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啊》(2020)是今年又一部五星預定的韓劇。這部家庭劇的主題就是誤解誤解再誤解。一切的錯誤都是因為誤解而起。 大姐誤會媽媽在她小時候想餵她喝毒藥與她一起死。其實那根本不是毒藥,只是她誤解了。 二妹誤會大姐不關心她諷刺她,其實那是大姐忠言逆耳加另有苦衷,只是她誤解了。
  • 野島剛:故宮系列,我還會繼續寫下去
    在談及這種變化時,野島剛指出:「作為一名作家,我希望在新作中嘗試新的寫作手法。《兩個故宮的離合》採用了純粹的報告文學的形式,進行了客觀的記述。而在《故宮物語》中,我強調了自己的觀察者身份,希望藉此意識到,自己也是故宮問題的一部分。在新作中,我使用了能把自己和故宮的距離進一步拉近的寫作風格。」
  • 人們對於抑鬱症的誤解主要來自哪些方面?心理學家帶你了解!
    >根據相關研究調查,全世界大約有將近3.5億的抑鬱症患者,在我們國家有將近9500萬,將近2.1%的患病率,可以說現在抑鬱症已經延續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以及老年人,作為發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這種疾病也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殺手了,由於大家對於抑鬱症認知的匱乏,導致很多人對於這種疾病存在很大的誤解
  • 深受國人「誤解」的日本藝妓,你了解多少真相?
    關於藝妓、舞妓、歌舞妓,我們的誤解通常都在一個「妓」字上面(日語寫作芸妓「げいぎ」,並非藝伎),
  • 一起了解下有關痔瘡的誤解
    今天,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有關痔瘡容易被大家誤解的話題: 一、痔瘡會傳染? 首先,我們解下什麼是傳染病。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或者動物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疾病。而痔瘡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及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並不是由病原體導致的。
  • 23歲的王一博,"一夜成名"是對他最大的誤解
    但如果你認真了解他之後,你會發現&34;是對他最大的誤解。我是《天天向上》的忠實粉絲,可以說每一期我都有在看。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他第一次上這個節目,靦腆害羞話不多的大男孩,在幾個老人面前很沒有存在感,但是幾位哥哥會照顧到他,會把話題引到他的身上,讓他來表達。
  • 面對誤解,要保持理智
    誤解是人際關係的絆腳石,在人際交往中經常出現。一般來說,誤解是在人們不了解、不理智、無耐心、缺乏思考、未能體諒對方、情感極為衝動的情況下產生的,且隨之而來的往往是痛苦、煩惱、難堪,甚至還會引發預料不到的後果。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家裡養有4頭黃牛。老人年事已高,別無所求,只求家裡的母黃牛每年能為他生一頭小牛犢,這樣他就可以每年賣一頭黃牛。
  • 人們對JK制服有哪些誤解?有些誤解是不該存在的
    不僅僅在家長身份的眼裡,外界人對jk制服的看法以及想法誤解都是有的,因為jk制服的樣子穿在女生的身上,給人的感覺不僅只是學生的樣子,也有制服誘惑的樣子。特別是在一些有色人的眼裡。對他們而言,jk制服就特別符合他們的口味,甚至也讓有些人認為jk制服就是涉及到黃色的東西,所以對jk制服的印象一直不好,特別是穿jk制服的女生,這也就是人們對jk制服的誤解之一處。
  • 孔明:誤解
    更遺憾的是誤解往往最容易發生在至愛親朋之間,不可思議,卻司空見慣。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現代漢語詞典》對誤解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動詞,指理解得不正確;二是作名詞,指不正確的理解。觀電視連續劇,一集接一集,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多半是「誤解」引起的。
  • 張萌6次道歉終被群嘲,被誤解要不要道歉,比道歉更重要的是什麼
    但有些問題源於誤會,這種誤會可能來自當事人,也可能源於他人的觀念。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人眼裡,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無論你做什麼,在他眼裡都是錯的。所以,是不是要道歉,要看具體的事情和情況。
  • 對哥斯大黎加的常見誤解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旅行/移民諮詢者,我總是建議大家至少對即將要去的國家做一些基本的調查,所以在您來之前,希望您能讀一讀這一篇文章:關於這些年,我們聽到的關於哥斯大黎加的一些誤解。哥斯大黎加是一個島嶼這是人們對哥斯大黎加最大的誤解。很多人把哥斯大黎加誤認為波多黎各(Puerto Rico),認為它是一個島嶼!
  • 《給我哭》:太多矛盾和誤會,都源於溝通
    相互了解,才有彼此信任;不斷溝通,才會消除誤解。語言應該是最直接表達情感的方式。有些事情就是需要去把它表達出來,別人懂了,才會有人去理解你。信任,尊重,真誠以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能讓人第一時間感受到。一個人學會溝通,善於溝通,坦誠溝通,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沒必要的繁雜的事。交流能釋放自己,提升自己,面對遇到的挫折和壓力,能夠舒緩心情。
  • 彭于晏:自律是外界對我最大的誤解,被誤解的自律能堅持多久
    彭于晏但在新一期《魯豫有約一日行》裡,彭于晏說自律是對他最大的誤解。自律只是外界的誤解前段時間網傳何炅每天只睡3小時。隨後何炅發文闢謠:「健康作息最重要!何炅不止睡三小時!另外熱搜裡那些「他就是年紀大了覺少」的評論請自覺刪除。」我們知道何老師很優秀,私下裡肯定付出很多,但真的不是每天只睡3個小時。
  • 赴美就醫:關於肺癌風險的誤解與事實
    事實:戒菸幾乎有立竿見影的好處。你的血液循環會改善,你的肺也會更好地工作。  事實:吸食大麻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許多吸食大麻的人也吸菸。一些研究表明,兩者兼有的人更有可能得肺癌。  誤解:滑石粉是誘因之一  事實:研究表明肺癌和吸入滑石粉之間沒有明顯的聯繫。工作中需要接觸其他化學物質,包括石棉和氯乙烯的人更容易得病。  誤解:如果你得了肺癌,戒菸是毫無意義的  事實:如果你停止吸菸,你的治療可能會更好,你的副作用可能會更輕。如果你需要手術,戒菸者比吸菸者的康復效果更好。
  • 巨大誤解?精算師都在保險公司工作!
    精算師作為一個小眾的職業,如今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精算師是做什麼的。精算科學是一個相對不為人知或被許多人誤解的領域,還有人以為是算命或算錢的職業,大部分人對它有一些常見的誤解。常見誤解二:所有的精算師都在保險公司工作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因為精算師在許多其他行業工作,比如諮詢、學術界、銀行、金融、投資、數據分析、商業分析和人工智慧等。精算技能並不局限於保險行業,因為它適用於許多其他行業。這種誤解來自一個事實,即傳統的精算角色屬於保險行業。
  • JK服、LO裝不等於COS,更非二次元,圈子不同,混淆的你真了解嗎
    對於二次元,諸位小可愛了解過多少呢?相信漫迷的話,了解會更多,路人的話或許會一知半解,但有時候雖然愛看動漫,但我們也可能對二次元會有一些誤解,畢竟如今隨著網絡的發達,太多元素充斥在一起,容易形成誤解。#二次元#最容易混淆和誤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