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杏紅,筆名幸福,小學數學老師,酷愛文學,喜歡創作,五華作家協會會員,微網絡《文學沙龍》作家。 祖籍廣東梅州,現居深圳。
五華華城福壽庵奇緣記
文圖 / 幸福
2016年的今天,我和紅梅姐姐從深圳回五華二姐家,偶遇姐姐的鄰居戴居士,閒聊中她告訴我:她經常去的華城福壽庵有倆個老出家比丘尼,她每天下午都去那兒跟兩個師父做晚課。
在我的鼓動下從沒做個早課的她,竟然答應四點起床帶我們去參觀福壽庵順便去參加五點的早課。
天還沒有亮,外面的景物像披著一層白紗,若隱若現,戴居士帶著我們穿過喧囂嘈雜的鬧市,來到了藏身在拐角處的福壽庵,朦朧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水塘,三面環水像個島國。那麼單純靜美,像極了一個獨自在水邊刺繡的女子,這塵世的汙濁及偽善與她無關,她在這裡獨守著盡善淨潔的、現實與心靈的後花園。
踏入福壽庵裡面,第一眼看到的是蓮池上高高站著的滴水觀世音菩薩。因為已經到了做課時間,我沒有細看便進寶殿跟師父做課去了。
做完課後,兩個師父熱情地招呼我吃早餐。
不知道為什麼,脾氣有點古怪七十多歲的當應師父,第一眼看到我就非常喜歡,一坐下來就抄著聽不太明白的普通話以空和不空來考查我的佛學知識。據說她是從來不搭理人的。那些居士也聽不懂她的普通話,她也聽不懂居士們的客家話。所以從不和人溝通。
而六十多歲的當月師父不單經文法器好,連廚藝也是一流。吃早餐過程中,她告訴我:她們兩個人來自太原的「慈航淨苑」,並把來這兒的經歷一一告訴了我。
「太原的慈航淨苑?」當我正在琢磨這是怎麼一種緣分,會讓她們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到梅州時,從門外進來一個高大的中年婦女,那些居士們都圍上去和她說話。
從她們的交談中,我知道了她就是前一任主任的女兒。
據說自從她媽媽過世後她們家的人就再沒有來過福壽庵。看著她傲氣的樣子感覺得出,她應該過得比較順。
「前一任主任是誰?」不喜歡湊熱鬧的我,竟然好奇地問了一句。
「鍾惠齡。」其中一個居士搶著告訴我。
「鍾惠齡,鍾惠齡……」這個名字我竟然那麼熟悉!
我突然想起這個人曾經多次在我的夢裡出現過。
「你媽媽讓我告訴你,不要把她的相片放這裡,而是要把她的舍利子放回來聽經聞法。」我沒頭沒腦地對那個高大的中年婦女說道。
剛才還很傲氣的她,竟然轉過身來跟我握手。
「昨天晚上我夢見我媽媽說,要我來福壽庵,她說讓我告訴那些居士們,這兩個出家師父是她找了十年才找到的,要我們善待師父。沒想到還有這個交代。」惠齡主任的女兒說道。
「舍利子?」
「什麼舍利子?劉老師。」那些居士們好奇地問道。
「是的,我媽媽過世時確實燒出了不少舍利子。讓我兄妹分了,供養在家裡。」惠齡主任的女兒說道, 「記得我媽媽火化那天,突然出現一個出家師父,問誰是主事的人?站他最近的從千佛塔來的林居士跟他答上了話。才知道原來那師父讓我們火化後不要急著走,說我媽媽有舍利子,要我們記得要收回去。當林居士找到我大哥再回去找那個師父時,竟然找不到了,誰也不知道他是啥時候走,又是怎麼離開的?」
那些居士們都很奇怪連她們在這裡這麼久都不知道的事情,而我這個第一次來的竟然全懂,聽了惠齡主任女兒的講述,心裡也不再糾結兩位師父怎麼會從山西太原來到廣東梅州弘法了。
今天再次站在這尊滴水觀音面前,看著她在玲瓏寶蓋下那莊嚴,淺笑中帶著慈祥的面龐,想著她與芸芸眾生的願不由地讚嘆道:
《觀音菩薩贊》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淨莊嚴累劫修
浩浩紅蓮安足下
彎彎秋月鎖眉頭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裡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度人舟
觀音大士悉號圓通
十二大願誓弘深
苦海渡迷津
救苦尋聲
無剎不現身
淨瓶裡的甘露還在緩緩地,一滴一滴落在蓮臺下的一池碧水裡,漣漪一圈一圈的散著,一尾紅魚悠悠然在漾著漣漪的水,追逐著剛掉落下來的一片花……
名譽顧問:楊 煉
總 編:木 子(相思楓葉丹)
主 編:王躍強
編 委: 雪 兒 河漢女
總編微信:tiantian19890902
作家名錄:文學沙龍作家詩人名錄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簡介+照片+微信號,所有投稿均視為「原創獨家授權文學沙龍」(不同意原創授權,請勿投稿)。兩周未刊發,可自行處理。謝絕抄襲、一稿多投、違法及侵害他人權益內容,文責自負,與本平臺無關。
2、「讚賞」金額少於10元不結算(含10元);超過10元,2/3為作者稿費,1/3用於平臺運轉和發展,無讚賞則無稿費,發表後第四天結算,後續讚賞不再發放,不同意此規則者請勿投稿。稿費紅包24小時不領取,視為自願贊助平臺。
3、編輯部有文稿編排、版面設計權利,不負責校閱修改文稿、不提供製作預覽。發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請製作個人微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