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觀眾看見一個「萬萬沒想到」的湖南
——《航拍中國》第三季湖南篇導演手記
《航拍中國》湖南篇之新化紫鵲界梯田秋收。
《航拍中國》湖南篇之張家界。
《航拍中國》湖南篇之吉首矮寨大橋。
文丨趙晨伊
我想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湖南,愛上湖南。不等影片結束,就迫不及待訂票想要前往那個不可思議的地方。
——題記
1. 第一印象:舷窗下潮溼翠綠的湖南
2019年7月8日,我與《航拍中國》項目負責人李向東老師、製片主任梁棟老師、執行總導演李浩洋老師一行,從北京首都機場前往湖南長沙。目的是與湖南省委宣傳部及地質、氣象、水利、扶貧、農業、旅遊、交通等幾乎所有職能部門會面,核實我們已經拍攝和即將拍攝的所有點位,查漏補缺。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前往湖南,但湖南的拍攝進程在那時其實已經過半。
《航拍中國》的項目製作與一般紀錄片不太一樣。航拍這件事本身,導演們並非行家,身處地面的局限視角,讓我們失去最準確的判斷。我們藉助全國最優秀的飛手們的眼睛和技術,直上雲霄,精準飛行,回傳素材,反覆推敲,最終得到真正需要的影像。而拍攝從前期到項目播出的最後一刻,導演都在進行海量的調研、諮詢、聯絡工作。回想起來,我的工作更像一個樞紐,把千絲萬縷的信息和最優秀的工作者集中起來,做出最大程度的完美內容。
聽到飛機即將落地的那一刻,我就像一個網戀三年終得相見的網友一樣,期待、忐忑,甚至伴著莫名的緊張和興奮。我從舷窗望下去,看到了湖南長沙的郊外。那一刻,它煙雨瀰漫,雲團鬆軟地停留在半空,潮溼的翠綠被道路切割成大小的方格,白色鷺鳥穿行而過。那是我對湖南的第一印象。
在之後的6個月時間裡,我的拍攝團隊繼續轉戰湖南幾十座大小城鎮,行遍湖南的山川河流、密林原野。
2.我想讓人們看見一個非眾所周知的湖南
湖南是什麼樣的?這件事在正式拍攝之前,大概被我想像了一萬次以上。第一反應是芒果臺的熱火朝天,是塑料普通話的津津樂道,是長沙街頭的熱辣小吃……隨著前期調研的深入,我發現這個想法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
眾所周知的湖南,和它本身的氣質不太一樣。在地形圖上觀察它,會發現它就像一個小小的口袋,東南西三面被群山包圍,只在東北的洞庭湖打開了一面水域的缺口。湖南,天生封閉、特立獨行、與眾不同。與此同時,它藉機保護了一片難能可貴的淨土。山野、江湖、日月星辰、煙雨雲霧,它有人們歌頌的一切美好氣質。
它應該被人們看見它收藏已久的珍貴。所以,我想讓大家看見一個萬萬沒想到的、特別的湖南。
3.六十個萬萬沒想到和六十個理所當然
2018年末,湖南已經開始了一部分拍攝工作,導演組、拍攝團隊和湖南的天氣經歷了漫長的磨合期。對於航拍團隊來說,好的天氣,意味著空域廣袤,白雲朵朵,風速均勻,可見度達到20公裡。但在湖南,十天中有一天晴天已經十分難得,其餘時間要麼小雨,要麼大雨,要麼大小雨一起,再不然,就是連日不散的大霧。風時而向東,時而向西,轉著圈地跟航拍團隊開玩笑。
當時我們有兩種選擇,一是死等豔陽天,二是硬著頭皮拍。兩種選擇我們都嘗試了很多遍,翻看素材的時候,我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煙雨朦朧,潮溼溫潤,就是湖南該有的樣子。萬般磨人的天氣,正是湖南人大多數時候面對的氣候狀況。但煙雨飄搖中飛行,意味著拍攝困難程度指數級增加。記得當時參加了航拍中國三季拍攝的無人機攝影師張弢說,湖南的拍攝難度之大,三季省份中名列前茅。
團隊裡的每個人手機裡都下載了七八個氣象預報、雲圖預報的APP,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氣,精確到每小時甚至每十五分鐘的天氣情況,見縫插針地拍攝。即便如此,航拍團隊還是在最初的拍攝中,因為突如其來的降雨摔了兩架無人機。
2019年7月,又趕上了湖南幾十年少見的特大暴雨,湘江數段水位告急,江面直逼堤岸。直接導致航拍工作停滯了整整一個月之久。拍攝點位中,有一座湘江上的小島,島上居民1150人,還有一座四個孩子的小學校。看到新聞報導說湘江水位暴漲,我第一時間聯繫當地宣傳部,詢問島上居民的情況。宣傳部回覆:島上居民全部轉移岸上,您這會可以打開央視新聞頻道,他們正在我們這裡做直播。就這樣,一個我們期待中安靜閒適的小島,一瞬間出現在央視新聞抗洪搶險的直播報導中。
居民安全沒有問題,但拍攝陷入了僵局。特大洪水下的江心島居民生活,拍還是不拍?和執行總導演反覆討論之後,我們決定不給抗洪搶險第一線添亂,拍攝居民返回島上時的狀態。所以觀眾們今天能夠在影片中看到的挽洲島,是洪水過後一個月,居民剛剛搬回家的狀況。我們想了很多方案,大多是居民如何堅強努力,重返家園。但萬萬沒想到,僅僅一個月,島上甚至還能看到幾汪洪水留下的水窪,島上的生活卻已經安靜愜意起來。甚至他們已經在極短的時間裡決定,新學期開始,把島上的四個孩子送到岸上的小學繼續念書,以免洪水再度席捲,影響孩子們的教育。緊趕慢趕,我們拍到了孩子們在島上小學最後一次的運動會,還有升旗儀式。我想有一天他們長大了,回頭看到這部分內容,也許會很想念那座紅色屋頂的島上小學。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很難想像世代居住在江心的生活。我不了解別的省份,但湖南人,和江湖打交道的態度,讓我莫名感動。他們和自然無爭,互相包容,默契十足。湖南全省,在我們的層層篩選下,留下了60個點位的拍攝,最終呈現在節目中的其實只有30多個。這60個點位,每一個,都充滿了意外驚喜,就像那座江心島一般,讓人覺得,萬萬沒想到,又那麼理所當然。
4.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湖南不容錯過
航拍設備在今天其實已經很輕易買到,經過短期訓練,大多數人都可以在高空一覽山河大川的美景。我總在想,除了拍得更美,我們還能告訴觀眾什麼。
一年半的製作時間,讓我有機會向湖南相關地質學家、氣象學家、鳥類學家、植物學家、農業專家、民俗專家……請教一切與湖南相關的話題。每一個話題的答案,我都迫不及待,想要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知道。
於是,觀眾可以在看到洞庭湖的時候,聽到有關人與動物難捨難分的鄰裡故事;可以在看到張家界地貌的時候,見證一場6500萬年前就開始的天地巨變;可以在湘西的密林深處,發現獼猴家族的生活軌跡;可以在湘江之上,看到古人留下的一間閣樓,如何照亮山河裡的生活;看到山的那邊,河的那頭,花瑤族如何在自然中脫穎而出,用一根聲勢浩大的紅線,牽起山兩邊的姻緣;看到湖南的今天,早已不僅僅是中國重要的魚米之鄉,湖南的水稻種子,已經播撒到世界所有種植水稻的地方,抽枝吐穗。
每一幀鏡頭,每一個字眼,每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嘗試了百次,千次,無數工作人員為了一切細節,反覆打磨,日以繼夜,其實都是為了一件簡單的事:明明白白告訴觀眾,湖南,值得期待。湖南,不容錯過。
我想,等疫情結束,節目播出,我要訂張機票,再好好看看湖南。
(作者系《航拍中國》第三季湖南篇導演)
(本文照片由《航拍中國》出品方中央電視臺影視紀錄片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