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與嬉皮

2021-02-15 格林威治嬉皮研究公社

1.

極少有青年文化/亞文化能兀自繁榮。如果沒有宗教元素,重金屬中許多流派要麼根本不存在,要麼黯然失色;朋克的誕生要追溯到馬爾科姆·麥克拉倫和薇薇安·威斯特伍德經營的那家名叫「SEX」的店鋪,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在於馬爾科姆與情境主義的相遇,他曾說朋克是他炮製的一場「馬基雅維利主義-情境主義式的藝術鬧劇」;垮掉派脫離了東方佛禪,若干經典則不會問世,比如傑克·凱魯亞克的《達摩流浪者》,比如加裡·斯奈德的諸多禪詩。當然也別忘了,金斯堡就被叫做「達摩之獅」。

文學正典或嚴肅主義或他者信仰對歐美青年文化/亞文化的影響,不常被正面、完整地敘述,在文化被窄化為符號狂歡和商品消費傳播向世界的二手敘述中甚至不再被提及。畢竟,一代又一代青年面對隸屬於自己的流行文化,不經思考便趨附永遠佔大多數,只有極少數會對文化背後的形成機理感興趣。

而歷數五六十年代以降青年文化/亞文化與嚴肅的、正統的、主流的乃至乍看之下毫不相關的其他文本/文化的耦合,最冷門也最奇特,就不能不提「中土」與嬉皮。

2.

「中土」也譯「中洲」,既是「現代奇幻文學」之父J·R·R·託爾金創作的《魔戒》(電影譯作《指環王》)三部曲、前傳《霍比特人》以及《精靈寶鑽》的背景世界,也常代指其架構的龐大奇幻史詩本身。

從一如創世、眾維拉降臨世界到雙樹倒坍、精靈寶鑽出世,再到漫長的高等精靈與遠古人類對抗第一代黑暗魔君米爾寇的歷史,又及人類王國努門諾爾的建立與覆滅——期間索隆誆騙精靈,打造了至尊魔戒,以七戒腐蝕矮人,九戒統馭人類——最終人類與精靈的最後聯軍出徵,魔戒落入伊熙爾杜之手,但不久失落,蟄伏於大河安都因。

近三千年過去,咕嚕殺死同伴獲得魔戒,矮人們遠走孤山奪取阿肯寶石,隨行的比爾博意外獲得魔戒,索隆再度崛起,掀起了第三紀元終結的序章,故事最終來到魔戒三部曲。當然,儘管這段被改編成電影後風靡全球的奇幻史詩,也只是《精靈寶鑽》尾章點到即止的部分。

如今幾乎所有現代奇幻(體裁上尤指「嚴肅奇幻」,類別上主要針對「史詩奇幻」)小說,都或多或少受到《魔戒》的影響,無數奇幻魔幻類遊戲大作,以「中土」作為構思基底。與「魔戒」同時期的「納尼亞傳奇」,古早的「龍槍」系列、「冰風谷」系列「和一眾經典史詩奇幻;「魔獸」與「戰錘」;史蒂芬·金曾說,「感謝託爾金先生,二十世紀享有了它所需要的所有精靈和魔法師。」;冰與火之歌」系列青出於藍,也照舊歸屬《魔戒》開創的「史詩奇幻」之列(喬治·馬丁說過,「我從來沒有想過去追趕託爾金,他是真正的大師。」);《哈利·波特》常被認為是偏向青少年的奇幻文學,但在運用諸多奇幻元素上,卻是《魔戒》的英倫嫡系。

芬國昐大戰魔苟斯但如果憑此認為託爾金本人大概是一個酷潮怪老頭,那就大錯特錯了。託爾金是典型的英國紳士,出身中產,年輕時報效國家投身一戰,戰後繼以學術研究,是牛津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之一。他從27歲開始先後擔任盎格魯-薩克遜語和英國語言與文學教授,任職長達34年。終其一生,託爾金創造了包括精靈語在內的十幾種語言,「中土」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說是雄心勃勃的嚴肅文學創作,不如說是支撐他語言學研究和錘鍊昆雅語及其他自創語言的架空素材。也就是說,不出意外,「中土」的世界,本該是純粹作為研究輔助的私人趣味。照理說,託爾金最不可能和嬉皮士扯上關係,《魔戒》描繪的「中土」世界和嬉皮士的烏託邦,貌似也相隔遙遠。
1937年,《霍比特人》出版,1954年8月,《魔戒》第一部出版,當年11月,第二部出版,次年10月第三部問世。同年10月7號,舊金山六畫廊,艾倫·金斯堡當眾朗誦了《嚎叫》,彼時「垮掉派」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那時候,「中土」的故事還默默無聞。
但進入六十年代,尤其是在平裝本《魔戒》出版以後,非常奇妙也異常迅速,只是毫無邏輯,「中土」突然風靡,而這種風靡,首先以一個詞組起始: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但弗羅多在短時間內被奉為了某類邪典式的英雄,「弗羅多萬歲!」這句話開始遍布街頭塗鴉、酒吧、地鐵站、海報、貼紙、胸針、店鋪裝飾甚至保險槓,變成了一個極為流行的meme。不過模因僅僅是模因,流行到一定程度便會自複製,為了存在而存在,內容本身反倒次之。「中土」世界得以在六十年代與嬉皮士運動貫穿交織,並進而廣泛影響了六七十年代多種反主流文化形貌,還是依靠文本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是第一批真正廣泛接受了《魔戒》的青年群體,他們當時在做什麼?
投身反戰運動、性解放運動、婦女解放運動、環保運動以及多種多樣廣義上的反文化運動,而這些運動,有許多都可以在《魔戒》中找到足夠的徵引。「愛與和平」是嬉皮士們的信仰中心,儘管託爾金本人沒有指明,但在嬉皮士們看來,「中土」世界是反戰的世界。魔戒同盟的目的即在於此,整個西方世界盼望也在於此,精靈、西方人類、矮人和其餘嚮往和平的種族,目的都在於結束戰爭。如果把索隆和末日火山比作自由之敵,把魔戒比作導致戰爭的權力和誘發的對權力的貪慾,似乎再恰切不過。
也別忘了《魔戒》倒數第二章,「夏爾平亂」。面對薩茹曼的作惡,弗羅多卻儼然一位和平主義者,到處制止霍比特人不要殺戮,似乎相當符合嬉皮士自身的投射。同時,嬉皮士以「花之子」的姿態投身互助的集體,手工建造房屋,種植蔬菜,建立嬉皮公社,又與霍比特人田園式的簡單生活高度一致。實際上託爾金質疑技術,反唯物主義,書中對自然生靈的讚美俯拾皆是。當範貢森林的樹須帶領恩特們前往艾森加德搗毀薩茹曼的大本營時,自然力量摧毀工業機器,植物的枝丫和根須撬動金屬和機械的景象中,其實深植託爾金心向自然的本心。嬉皮士們藉以批判工業社會的烏煙瘴氣,並壯大環保運動之名。他們還從伊奧溫身上找到了婦女解放的影子。當洛汗公主始終不甘於留在戰爭後方照顧婦孺時,希奧頓國王和哥哥伊奧梅爾其實被還原為了傳統的、壓制性的父權形象。但最終,不能被「man」(人類/男人,託爾金在此用了一個巧妙的雙關)殺死的戒靈之首被「no man」(非人類/男人,可理解為女人)的伊奧溫殺死,意味一位過去不曾出現過的人類女英雄形象的初次崛起。無怪乎「中土」世界在彼時主流文學界之外,在一位古板的、信仰天主教的語言學教授的意料之外,成為一代青年及其產出反文化的養分和工具。

披頭四曾設想將《魔戒》改編成電影——保羅·麥卡特尼飾演弗羅多,林戈·斯塔爾飾演山姆,喬治·哈裡森飾演甘道夫,約翰·列儂飾演咕嚕姆。齊柏林飛艇、黑色安息日樂隊和Genesis都創作過以《魔戒》為主題的歌曲:When magic filled the air
Just in the darkest depths of Mordor(魔多)
I met a girl so fair
But Gollum(咕嚕), and the evil one crept up
And slipped away with her her
(Led Zeppelin,《Ramble On》)Misty morning,clouds in the sky
Without warning,the wizard walks by
Casting his shadow,weaving his spell
Funny clothes,tinkling bell
Never talking
Just keeps walking

Spreading his magic

(Black Sabbath,《The Wizard》)

但奇怪的是,正是這位「中世紀怪人」吸引了大批現代崇拜者,儘管他對那些在閱讀《魔戒》時須同時服用迷幻藥才能獲得大享受的讀者表示悲嘆。託爾金說過,正是那些「使用迷幻藥,酷愛電子音樂及其他後工業時代魔術的激進分子」,「主張愛情、和平與美好的佩花嬉皮士」成了他的主要讀者。

如今《魔戒》的傳承者們數不清,後工業時代魔術也更加眼花繚亂,但有興趣閱讀《魔戒》的人卻更少了。中譯本三部曲1500頁,顯然並非每個國產嬉皮士或自以為蒙受嬉皮士精神感召的當代崇拜者都能忍受。「九指弗羅多和厄運魔戒」的故事已遠不如以往有吸引力,「比爾博勇鬥史矛革」相比更加遙遠,遑論上古傳說,而給中土投下陰影的「魔眼」仍在24小時不間斷巡視,它在當代復活了。叵測的薩茹曼們運用工業和技術的力量也在加深。只是你我卻再不能匹配弱小但堅毅的霍比特人。
中土當然永在,只是很多曾一同並生的美好早已衰落,典型如嬉皮。

相關焦點

  • 無懈可擊「嬉皮卷」!
    嬉皮卷顧名思義就是借嬉皮士造型來設計的滿頭小卷類型了,對乖巧柔弱的小女生形象大反轉簡直無懈可擊。這種嬉皮卷在現今的卻是特深受韓流女星的青睞,流行起來的嬉皮卷絕對不是像那種鳥窩般的。更誇張的嬉皮卷就是外側大卷,月考理髮卷越小,這樣出來的嬉皮卷造型嬉皮風更為明顯,俏皮靈動,很有活潑少女味,那麼嬉皮卷下的扎發魅力就更勝一籌了。
  • 宋昰昀在《三流之路》和《河伯的新娘》嬉皮捲髮,型捲髮中的戰鬥機
    宋昰昀在《三流之路》裡演技棒棒,加上可愛的嬉皮捲髮,乖巧柔弱的小女生形象簡直無懈可擊!對比她之前的直發造型,嬉皮卷是不是更具有「看點」?是的!要給大家帶來髮型界新潮、捲髮中的戰鬥機——嬉皮捲髮型。嬉皮卷顧名思義就是模仿嬉皮士造型的滿頭小卷了,但是在女星中流行起來的嬉皮卷絕對不是這種——鳥窩般的髮型。被女星們青睞的嬉皮卷是這樣:卷得更大一些的!
  • 時尚遺留——嬉皮的自由年代
    Jenny是典型的嬉皮士女孩,波西米亞主義似的長裙作為嬉皮的元素之一被凸顯,延續至今。電影《阿甘正傳》裡Jenny和她的嬉皮裝扮Vince Camuto印花及地長裙時尚演變中,印花長裙越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及生活,成為居家或假日出遊的必備裝扮之一。
  • Mad Hippie瘋狂嬉皮,精華界的平價小清新
    明星名模背後的護膚神器  承襲美國自由奔放的反傳統嬉皮文化,Mad Hippie瘋狂嬉皮無論是黑科技的抗老成分還是跳躍大色塊的清新包裝設計都雙雙打破傳統,從2009年品牌成立至今,Mad Hippie瘋狂嬉皮擁有著眾多女星擁躉,諸如美國2座金球獎得主的莉娜·鄧納姆Lena Dunham、被好萊塢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波姬·
  • 大啊啊啊科普 嬉皮文化與搖滾
    六零年代中期,美國西海岸成了嬉皮運動的大本營。
  • 徐小平對話「伍德斯託克」創始人,用「嬉皮」重新定義科技創新
    他認為,只要有合理的定價,並承諾帶給人們好的音樂產品,從中賺取收益是沒有過錯的。 李宏傑(左)徐小平(中)Michael Lang(右)【本文為鈦媒體為 MTA天漠音樂節 x T-EDGE Music品牌論壇 系列報導】
  • 舊金山「挖掘者」:預演「嬉皮之死」的先鋒團體
    不過真正體現「挖掘者」精神的,是他們的先鋒行為藝術/偶發藝術/即興表演。這場表演被稱為「金錢之死」遊行(The Death of Money Parade)。 戴面具的參與者們同樣抬著一口棺材,上面寫著「Hippie——Son of Media」,以此揭示嬉皮士運動(包括「異皮士」運動)已經淪為誇張的作秀,只為獲得媒體關注的事實。很多人認為,這場遊行標誌著海特-阿什伯利社區嬉皮年代的終結。 「嬉皮之死」被稱作「挖掘者」們「創造你所描述的狀況」理念的成功實踐。媒體們在六十年代之後,常常借這一事件概括「嬉皮士運動」為「媒體事件」。
  • 搖滾樂的服飾風潮,嬉皮風格的服裝成為60年代年輕人的一種時尚
    他們厭倦了父輩們經常欣賞的那些輕鬆、緩和,表達單純愛情的音樂,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式來宣洩青春,展現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的特性,於是他們在搖滾樂中找到了自己的感覺。搖滾樂脫胎於黑人音樂節奏布魯斯,它的主要特點就是簡單、有力、直白,表演形式無拘無束,這也正符合了這批青年人的逆反心理,於是在這個龐大社會團體的推動下,搖滾樂成為那個時代最為流行的一種音樂。
  • 《十萬嬉皮》來自一支風靡臺灣的大陸樂隊——萬能青年旅店
    《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大石碎胸口》、《不萬能的喜劇》、《十萬嬉皮》,你可以在任何一句歌詞中找到共鳴,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它所描述的東西遠比你能聯想到的要大得多。2015年,田馥甄在臺北小巨蛋翻唱了來自「萬能青年旅店」的歌曲——《十萬嬉皮》。一支被人們稱作「萬青」的樂隊,開始在「灣灣」受到追捧,也在大陸被大眾「重新發現」。
  • Coachella音樂節嬉皮女神攻略
    怎麼從素人一秒變嬉皮女神騙火包,咳咳,不對,是去拍大片……來,牽起小編的手,一起走進新時代吧~!如果你平常都只能跑到什麼見面會啊、酒店門口去圍堵心儀的明星的話,在Coachella你就說不定憑著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就能在live現場活捉幾個呢。比如說:正在開懷大笑馬上要來中國撈金的"水果姐"Katy Perry
  • The Beatles:開啟嬉皮之路的印度之旅
    The Beatles:開啟嬉皮之路的印度之旅 姜白 2015-04-1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
  • 《好萊塢往事》:一幅嬉皮時代的好萊塢風情畫
    加上六十年代末,反戰思潮及嬉皮運動的社會背景,創作者對電影藝術的創作表達,也發生了改變。新的一批以馬丁·西科塞斯為代表的年輕電影人,在歐洲各種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影響下,也開始對類型電影從形式到主題表達上,進行新的探討。
  • 刺蝟小札 | 在香港,嬉皮往事亦逍遙
    清晨在油麻地紅茶館22樓A座醒過來,今天已經是住在這裡第五天了,那是一間不足6平米的日式狹小房間,好在日日都會在紅茶的飄香中睡飽。迷迷糊糊翻著洗漱臺的牙膏,它早就被一堆整理袋和書店扛回來的「反烏託邦三部曲」掩蓋,對著雙面玻璃海景的明亮,最遠可以瞭望到尖沙咀的天星碼頭。
  • 嬉皮已死 海特街,舊金山的南鑼鼓巷OR田子坊
    而比我們更早意識到這一點的,是始終身處漩渦中心的海特街的居民們,他們將嬉皮的外衣美美地套在身上,享受它,利用它尋找自己的價值。居民:我們曾是「全宇宙的中心」金門公園東門口的海特街(Haight st),確切的說是上海特街(Upper Haight),在整個1960年代,曾是全世界渴望單純美好的年輕人們的夢想之地。
  • 周杰倫《說走就走》MV首播 印地安嬉皮風入鏡
    不只有西部牛仔、還有印地安嬉皮風!MV裡他拿著印地安傳說中的手工藝品「捕夢網」入鏡,率性走在荒野的沙漠中,周杰倫的《說走就走》,用音樂去流浪,充滿冒險精神!這支MV於今年4月底在美國西部公路拍攝,當時周杰倫才剛看完美國「Coachella音樂季」,帶著參加完音樂季的輕鬆心情拍攝這支MV,成品果然很有「Chill」(放鬆)的風格!
  • Vil:一個偽嬉皮的火人節之旅(四)
    前文:一個偽嬉皮的火人節之旅(三)五 BDSM與亞文化(中) 4.這就是火人節所倡導的十原則中的一條就是「社區性」,這條不僅包含了火人節這個大的社區,更是涵蓋了組成這個大社區中無數的小社區。 6. Brulee 這個營地位於黑石城的第一條街上,是黃金位置,再向前就是有著火人和神廟的playa,每到夜晚各種藝術車、狂歡的人群都會經過這裡,是所有大型表演、派對的聚集地。
  • 我聽《冀西南林路行》:從土搖神壇走下來的萬青
    比如《十萬嬉皮》,就只有A #Fm D三個和弦,《殺死那個石家莊人》,也是只有三個和弦。2)歌詞優美為什麼萬青能夠讓大家一起大合唱,朗朗上口是最重要的。而且他們很注重傳統的歌詞寫作方式,如駢句的方式。《萬能青年旅店》是一張土法煉鋼的專輯,是真的自己在家大煉鋼鐵然後造了火箭上了天的專輯。《萬能青年旅店》是土搖的巔峰。但是,在《冀西南林路行》裡,萬青背叛了土搖。去年我聽聞萬青新專輯「快要發了」的時候,就有人告訴我說,這是一張「後搖專輯」。
  • 《傲骨賢妻》: 生活就是在嚴肅中嬉皮,在冷峻中幽默
    一方面是因為《欲望都市》中Mr. Big一角讓我對Peter這個角色天然代入好感,所以作為對立角色出現的Will就承受了我更多的反感;另一方面是劇集前部分不斷出現角色聲張Will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所以我總是在暗戳戳地期待Will露出兇殘狡詐的小人本性。然而,一路看下來,卻逐漸被Will圈粉,以致猝不及防地面對他中槍身亡時,在圖書館的走廊痛哭失聲,將TGW擱置了整整半個月才敢繼續看下去。
  • 《在路上》:66號公路上的四次叛逆,演繹嬉皮文化的「離經叛道」
    美國的66號公路,被稱為「母親之路」,在這條路上承載著太多太多的人與事,其中便包括傑克·凱魯亞克,這條通往自由的道路,帶著他、帶著搖滾精神、帶著嬉皮文化一路向前。這條路上,不僅有海明威、鮑比·楚普、阿甘……也不僅有公路文學《在路上》、公路電影《逍遙騎士》,更有公路音樂以及嬉皮文化的全方位展現。在那時的美國,正處於動蕩的年代,標榜自由與民主的信仰崩塌後,美國的年輕人通過毒品與搖滾樂來不斷的麻痺自己,逃離現實,逐漸地形成了嬉皮士。
  • 黎耀祥爆女演員常遲到缺席,嬉皮笑臉無悔意
    黎耀祥爆女演員常遲到缺席,嬉皮笑臉無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