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前祝大家中秋快樂喲!
哎呀,要開口請假啦!
本人要回家休養生息一陣子啦。
就是睡睡吃吃,到處逛逛的那種休息。
臨行前工作交接,因此有點忙。
但還是抽空,給大家寫一篇好玩的文章。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鼓勵。
咱們十一後見喲!
比心心!
段子新編
我表妹今年大一,是個娃娃臉,閒著沒事就愛拉我陪她去逛街。
一天在商場遇到分手兩年的前女友,前女友說:「我去年嫁人了,你呢?估計還單著吧?」
我用求救的眼神看著小表妹,她甜笑的過來拉住我的手:「人家想買那個5克拉的鑽戒嘛,好不好,乾爹!
前女友冷笑:「這個商場兩間珠寶商行都是我老公開的,裡面最大的鑽戒是1克拉的。」
一女生問男友:「範冰冰和楊冪,誰較漂亮?」
男友看著她:「選項裡沒有你嗎?」
女生低下頭,嬌羞地問:「範冰冰,楊冪,還有我,誰較漂亮?」
男友說:「不談氣味的話。楊冪。」
晚上和閨蜜看完恐怖片,步行回家。
經過一家舊醫院,我想嚇一下閨蜜,指著醫院門口說 : 「你看見那個白衣女子了嗎?」
閨蜜立刻緊張起來 : 「難道我奶奶說的是真的?」
她這一說,我倒有點害怕了: 「你奶奶說啥了?」
閨蜜 : 「狗能看到人類看不到的東西!」
閨密奶奶從旁邊飄過來,說:「我沒說過,我又不是狗,怎麼會知道?」
我一哥們,練過幾年散打,後來娶了個媳婦,很心疼他媳婦,每次被他媳婦打啊罵的,從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實在委屈了就一個人去火車站,故意把錢露出來,有賊來偷,抓住就是一頓暴打。時間久了,火車站的小偷都知道他了,看到他來,議論紛紛:「這孫zei又在家受氣,跑這兒撒氣來了!」
等他撒了氣,要回家時,當班小偷就打電話:「老王,快完事出來,他要回去了。」
刀功
老武漢人都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武漢最出名的兩家國營飯店,一家叫作晴川閣,一家叫作近江樓。
兩家飯店裡,高手如雲,常有名廚,各爭一時長短。
其時正是改革開放之初,社會氣象大變,人心生攀比之意。事事總要爭個你先我後才行。
一九八七年秋,湖北廚藝協會,在漢口舉行了停辦十八年之久的湖北名廚評比大賽。
一時間,全湖北的名廚聞聲而動,欲將那所學身手,一一展於人前,替自己掙下面子榮光,替飯店攬下名聲資本。
若說起比賽中群廚的手段心思,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此處單說說刀功菜比賽決賽的兩位名廚,一個是晴川閣的劉師父,一個是近江樓的周師父。
這兩個師父都是武漢本地人,巧的是還是鄰居。算是從小玩到大的玩伴。
那劉師父當初是進了武鋼工廠食堂,因手藝不錯,於是專門負責給領導小灶,後來做出名聲,被市裡直調給了晴川閣,因他的刀功紮實,人又機靈,被當時武漢食雕大師張老爹爹收為關門弟子。
八十年代初,美食風格偏紮實,遠不如現在這般浮華,除了招待上級的擺盤食雕,劉師父的手藝更體現在食材處理上。
他的拿手名菜是「鳳尾香茄」。
取材是本地一種長圓形的青茄子,而且要是籽沒成形變硬的青嫩茄子。這種茄子有一點不好,就是一切開就易氧化變黑,這樣一來,無論是形味,都要大打折扣了。
劉師父的處理方法是把茄子浸在淡鹽水裡,盲切。
一刀去蒂,兩刀削成尖嘴形,手腕橫轉,將尖嘴後一圈茄子皮剔下。其後豎刀拉片,於水中展開,在茄子片上隨意切花,幾個呼吸間,茄子拿出水來,吸飽淡鹽水的尾部茄片自然展開,片片呈尾羽之形,青皮如碧,白肉凝脂。切好幾個茄子後,高湯鋪底入鍋蒸一分鐘。另取一鍋香油炒蒜米青紅椒圈勾芡,出鍋後淋在「鳳尾」。羽上青紅白相間,茄子肉入口即化,最難得是那青嫩的一口氣兒,於豐富味道中長留唇舌間,極有鄉間野趣。
這周師父卻是走得另一條路子,他十六歲參軍,但因訓練成績不好,實在沒辦法,給安排到了炊事班。無奈這人有天生做菜的才華,沒多久就被領導注意上了,一層層往上提,幾年內就調到武漢軍區司令部這邊了。
據說當時有個老幹部十分欣賞他,退下來時,把他也退了,安排在近江樓,並十分照顧他。
周師父就是完全的自學成才,經過手的一本本講各地美食的書,特別是食雕方面的,他看到了就一定想方設法的把它現實中做出來。
他最有名的一個菜叫「瓊脂瓜燈」
有一年中秋,當初提攜他的那個老幹部胃口不好,他靈機一動,結合江南雕瓜燈的手法和西餐中開胃果盤的做法,給老幹部送去一個瓜。
諸位,那西瓜有四色,表皮的深碧,近皮處肉青,往內裡的玉白,最裡的紅瓤,這都是天生的色兒。
先以江南瓜燈的做法,在一個黑皮西瓜上,先揭蓋挖瓤,再內外雕出深度不同的刀來。碧葉浮雕於外,脈絡分明,花朵由內至外,顯出紅青之色,花心處紅蕊根根,晶瑩剔透。花上有蝶,通體青色透亮,葉後藏草,根根碧綠鮮潤。一個瓜上,層層疊疊,繁繁複復,每一刀都乾淨利落,無絲毫拖拉。每根線條,都清晰明了,無一點遲滯。
再以淡蜂蜜水勾稀瓊脂,浸上奶黃色哈密瓜塊,鮮紅的石榴籽,花形黃瓜片,去核桂圓乾,一齊裝入瓜雕中,蓋上蓋,送給這個老幹部。
據說老幹部還沒吃一口,光撫摸著瓜皮上的雕花,感受到其中這個青靈勁兒,立刻就來了胃口。
這劉師父走得是野趣的路子,周師父卻是走得官府的風格,我原本想,若純論刀功技法創意,應該是周師父勝出,劉師父這套本事,固然出眾,但離那種玄妙的「顛峰」,似乎還有段距離。
但一九八七年這次刀功菜比賽,卻狠狠打了我一耳光。
不出意外的,進入最後決賽的兩人,就是劉師父與周師父。
前面的初選複選菜,兩人都沒拿出真功夫,然而依然對別人形成碾壓似的優勢。
別人的拼盤雀子,要麼像懷了孕,要麼胖得沉重,唯獨這兩人擺的雀子,輕盈靈動,仿佛剛在枝間躍動,便被拓影到盤中。
諸位,這就是對「形」的把握,到了成竹在胸的地步。
到了決賽,共七名評委,最有權威性的是當時的某書記。
這兩個師父,到了這種場合,那是絕對不敢藏私了。
劉師父的菜叫「楚國八百裡河山」。
周師父的菜叫「黃鶴樓上觀帆船」。
光聽名字,就知道是足以史冊留名的驚世大菜。
七名評委光聽了名字,就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圍觀的那些廚師們,更是伸長了脖子。
所謂朝聞道,夕可死也。看下心中的「刀神」示道,脖子伸斷了又如何?
刀功菜一直是一個廚藝表現的難點,它既要展現刀功,又必須是一道美味的「菜」。
現代刀功展示,往往以「看」為主,有時為了處理食材的方便,或者為了美觀,甚至會加入些有毒害,不能使用的輔料。只圖最後擺盤效果漂亮。
我人微言輕,卻也不好說這是「邪路」還是「革命」……
眾人熱切期待中,劉周兩位師父,開始了。
周師父的「黃鶴樓上觀帆船」用得二尺淺盆圓盤,看樣子,最後成菜大小亦相當可觀。
他先取出了本地產的一種青皮蘿蔔,這種蘿蔔肉質緊密,且不易生蟲,是雕刻的好材料。蘿蔔肉有一種微微的透青之色,看來十分悅目。
周師父下刀如飛,去皮蘿蔔很快就變成一個船形,兩頭微翹,中間挖空成艙。只一支煙的功夫,四艘蘿蔔船擺在盤中。難得的是,這種青蘿蔔本身肉的紋理,倒真有幾分似木頭紋理,雕出來格外傳神,然後船上插上長短不一的幾支筷子,其上牙籤打橫,像是要掛什麼東西。
不多時,謎底便提曉:
助手拿了一大塊煮熟的裡脊白肉來。
光一看這煮白肉,懂行的就知道這裡面的機巧。
看這肉的厚度,必然是只有三百斤以上的大豬,才能剔出這麼厚的肉來。其上的筋膜,都剔得乾乾淨淨,卻不見一絲毛刺。
就光這給肉整形的手藝,已經不是一般師父能掌握的了。
再說這煮肉,若是不用心,沒有經驗,肉煮來上邊總會沾一些汙漬,有些地方顏色深,那是血水沒有瀝乾,有些地方發暗,那是粘液沒有搓淨。
非得好水幾洗幾浸,再加高湯一氽一洗一煮,才能煮出這般白粉粉,嫩生生的肉來,特別是肉的表面,若要說句晶瑩如玉,卻也不算誇張了。
周師父拿來菜刀,橫過來片肉。
幾個圍觀廚師和評委都「哦」了一聲,明白了,筷子牙籤上要掛白肉,如此立在船上,那不是帆麼?
現在,就是手上片肉的功夫了。
裡脊肉有個好處,肉嫩不說,關鍵是裡面一點筋膜也無,肉麵看起來十分好看。但是如果手下勁力不均勻,橫握刀的手腕顫動,片下來的肉上邊容易有破孔。或者厚薄不一。雖然丟掉再片沒有問題,但眾人環視下,這確實是非常丟人的一件事……
周師父左手按著肉麵,右手斜下片來,左手手指如捻如按,輕輕的,一片漂亮均勻的長片形肉片了下來。
另一邊,劉師父的「楚國山河八百裡」也開始做了。
劉師父這道菜的主料是蝦,而且,是三種蝦。
一種是沿海地區流行,武漢剛興起的基圍蝦,一種是本地長江裡撈起的深黑色大江蝦,還有一種則是大湖水庫裡長尖爪子的灰色河蝦。
正當大家懷疑用蝦擺拼盤是不是有點不適合這個場合時,劉師父卻開始了片蝦。
眾人這才暗自點頭表示嘆服。
助手早將蝦分類一個個剝出蝦肉,放在案板上。劉師父拿著菜刀,輕輕用手按住蝦肉,一邊進刀,一邊捻動蝦肉退滾。
輕輕的,刀停時,一片薄得透明的蝦肉片出現在案板上,這一手就十分漂亮了,須知生鮮蝦肉極嫩,往往輕輕用力,就把它扯散了。劉師父這一手,「力」的掌握,可謂妙到毫顛了。
眾人驚嘆聲中,劉師父依舊不慌不忙一片片處理著蝦肉,身體在案板前,擺著腰馬合一的架子,胳肢窩夾得恰到好處,肩膀平和,只有手腕輕輕的轉動。
眾人感嘆於劉師父的臺型,卻對他用三種蝦的意義完全不明白。
從目前來看,基圍蝦的肉最透明,片出來如水晶般。尖爪河蝦的肉,雖然透明,卻有種淡淡的灰色在其中。江蝦的肉顏色最深,如透明肉中滲進了淺墨。
劉師父片完蝦,助手拿來了個尺五的圓圓盤,擦淨了放在劉師父面前。
劉師父看著圓盤,略一思索,馬上快速取拿案板上片好的蝦肉,層層疊疊往盤中碼去,有時用江蝦,有時用河蝦,有時又用基圍蝦,從擺放的位置看,似乎毫無規律。
漸漸的,疊上蝦肉的盤子上半部,有了一層鮮亮色。
突然圍觀的人驚呼議論紛紛,劉師父頭也不抬,繼續擺著。
原來,那邊的周師父,已經在掛「帆」了!
初時,肉片疊在案上,似乎不足為奇,等這一片片上起來,大家才知道厲害。
室內人呼吸帶起來的微風,似乎都將肉片吹得輕輕顫動。一片片肉薄如蟬翼,迎光透亮,似薄一分便斷,厚一分便暗的程度。
一片片肉掛在蘿蔔船的架子上,似船掛起了風帆,層次分明,起高伏低,前帆後帆,無不落落工整。
周師父又拿刀旋起了白蘿蔔,手中轉著,明明拿在手裡的是大菜刀,旋轉下來的蘿蔔條卻工工整整,如專門工具鏟下來一般。助手將蘿蔔條放在一邊高湯鍋中煮,周師父又切了些青瓜絲來。青瓜絲堆在船的一側,因為極嫩,仍透著可人的綠意。再撈出來的高湯蘿蔔條,已經煮得黃色透亮,被一一撈出來鋪在盤中。
只是這一鋪,卻鋪得很亂,有的地方蘿蔔條蜷在一起,有的頭碰著船頭,雜亂的翹了上來。盤子中另一頭,放了些黑色的牛肉鬆堆著個斜尖形。
這一下鋪陳應該是意象著江水,只是太亂了,實在沒什麼觀感可言。幾位評委都暗暗搖頭。
正當大家稍有失望之意時,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
蘿蔔船中挖空的船艙內放入了醃蒜碎,碎花生,還有深色的醬汁。這是吃片肉時的醮料。
周師父突然拿起一支幹淨的毛筆,醮了深色醬汁,在掛著的肉片上寫起字來……
剛才劉師父碼蝦時,聽到的驚呼議論,便是因此而起!
「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一首首描寫黃鶴樓的千古名句,便由周師父這麼毛筆醮醬汁,在片片白「帆」上一一書寫出來,周師父的書法雖不到大家的程度,但一行行寫下來,字跡工整,架構踏實,又這麼別具用心,看來當真賞心悅目。
評委們大是震驚,雖然周師父這菜對江水意象刻畫有些失敗以及黃鶴樓沒能表現出來。但光是這手片肉做帆,帆上題詩,已經把這道菜升華到藝術品高度,在藝術表現力上,可謂達到了刀功菜的頂峰!
眾人嘖嘖稱奇,覺得這場比試,如果劉師父再沒點驚人之舉出來,怕是最後第一名就是周師父的了。
然而此時,劉師父卻把擺了蝦肉片的盤子放入蒸箱。
在座的都是行家,對他這一舉動就大感奇怪了,須知蝦子的肉,一受熱便會收縮變形,劉師父不提前處理蝦子,卻擺盤了再蒸,一出來,那個形不就全亂了?
七位評委心中也是暗想:「這劉師父一手片蝦片,論刀功上的技術,是比周師父的片白肉要強許多,只是在菜品上,看樣子是落了下風了,別的不說,光這帆上寫字這手,就足以在全國比賽中傲視群雄,可謂驚世之作了!」
這時,圍觀周師父作品的人就多了,周師父卻也停了手,大概這菜也就做到這樣了。
蒸箱打開,白氣撲面。
等劉師父捧著盤出來,放在案板上,悄無聲息的切起鹽漬香韭菜時,盤中的白氣漸漸散去,漸漸露出真容來。
頓時便有人驚呼:「這是……這是……中國山水啊!」
大約是驚呼聲太響,許多人都看了過來。周師父擦著手,也慢慢走了過來觀看。
原來那盤中蝦肉片,受熱後確實收縮了,但劉師父妙到極致的刀功處理後,所謂的變形,卻是神來之筆!
一片片蝦肉都微微向上凸起,從原本的平面,變成了立體。這樣一看,劉師父用三色蝦的苦心,大家立刻就明白了!
中國山水畫中的三基色,留白,勾墨,塗灰,竟然用蝦肉的三種層次的顏色表現出來了!蝦肉的紋理,配合凸起的形狀,配著本身顏色,或如直壁陡峭,或如怪石嶙峋。有似峰間白壁,有似山陰灰巒。片片層層,形形色色,呈現出了一幅回味無窮的中國山水畫。
劉師父又以蒜白水淋在盤子下部做河,細細香韭菜排在河邊做草,這麼一排出來,眾人頓時都眼睛一亮。
兩個菜推到中間來,旁邊評委商量點評著。
有評委說:「劉師父的這道菜,深得中國山水畫的奧妙,就是顏色搭配,稍有點怪,上邊色太淡,下邊韭菜顏色又太過,稍有遺憾啊!」有評委說:「周師父這道菜,就是底盤處理得毛糙了些,帆船過江,本該是動景,這裡表現得太過安靜。」那個某書記連連點頭:「雖都有遺憾,但現場做成這樣,都是神仙手段了,劉師父用三色蝦片表現中國山水,周師父肉帆上題字,這兩個熱核,以後全國的廚師,不知道有多少要效仿的,畢竟是我們湖北廚師開了先河,我們跟著也有面子……」
評分還沒開始,眾人議論聲中,劉師父和周師父相視而笑,笑容中有一些欣賞,也有種挑戰的意味。
劉師父先開口:「你這就完了?」周師父搖頭:「我沒完,我看你完沒完?」
圍觀的人聽到他們說話,都驚了!
這菜,還沒完!
七位評委立刻如打了雞血般,興奮地看著二人。
劉師父做了個請的動作:「你年紀小,我讓你,你先!」
周師父微微一笑,也不謙託,轉身拿起一個大勺,揭開了高湯鍋蓋。舀起一大勺黃色發亮的高湯,從盤子一側倒入熱氣騰騰的高湯。
幾勺高湯落入,盤中氣象大變。
原本排列其中的蘿蔔條,那看似隨心的排列,竟然在湯底勾勒出江流的樣子來,盤在一起的,變成漩渦,衝撞在船頭的,變成了激起的波浪,熱氣在船帆般升起,仿佛太陽初升時,江上水霧團團。原本在一角的牛肉鬆斜尖,隱在湯下,變成了樓影之形。黃鶴樓的意象竟是以這般巧妙的手法表現了出來。
原本只是精緻的,匠心獨具的盆景式擺盤,竟然在高湯淋入後活了起來,仿佛在把江上一段,硬生生縮到這兩尺盤中。浪急湍湍,暗布漩渦,船行擊水,帆鼓激風!靜景一動,立刻生機無限!
眾人目眩神迷,一時震撼得心中空白一片,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只能張嘴瞪眼,一片迷離之色。
某書記興奮地說:「神了!神了!這是第一名,第一名!」
在如波浪般洶湧的掌聲中,周師父對劉師父示意:「等著看您啦!」
劉師父微笑著點頭,拿出一個看似普通的噴壺來。
大家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劉師父還有一後手,立刻都圍了過來。
劉師父拿起噴壺,在盤子上空往上輕輕一噴,一股看似淡綠色的水霧噴了出來,慢慢從空中降下,落到盤中。連噴幾下後,眾人嗅著氣味,說:「嗯,有姜的清香味,嗯,還有點青椒味兒……這是蔥香?」
終於有人眼光順著淡綠色霧氣落下,看向盤中……
有人驚叫:「哎喲,我的媽呀!」
「哎喲!」「這是……」驚嘆聲頓時此起彼伏。
原本淺色淡墨的山峰,灑上這層綠霧後,突然變了!
變成了黛色!
這是中國青綠山水的色!
原本的白盤,變成了青天一碧。
原本淡墨山峰,變成青黛相間。山峰層層暈染,凝重莊嚴中,透著青靈之氣。色彩華麗,卻豔而不俗。天寬地闊,湧出勃勃生機。蒼翠厚重,現出磅礴大氣。
一盤食品擺盤,竟隱隱有了《千裡江山圖》的風韻!
劉師父與周師父互相看著對方作品,眼中挑戰的意味盡去,微笑間,正是英雄惜英雄的心境。
評委開始品嘗,雖然菜品都極盡美味,但與它們的藝術表現力來看,這些美味,似乎又不值一提了。
評委們已經明顯失態了。
一個投了周師父,後一個必投劉師父,三比三平局後,剩下一人,某書記,這明擺著是把難題留給他了。
某書記一邊搖頭,一邊說出一番話來。
「各位都不願意做壞人,只有讓我來做這個壞人了!我今天算是服氣了,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周師父亮了幾手的絕活,劉師父玩了一套技巧,難分勝負啊!難得是,兩位菜的口味,也合著菜的意境,除去看,吃上面也是回味無窮。這個,我必須說實話,不說客套話,這個第一,我給了周師父,我自己晚上會睡不著覺,覺得對不起劉師父,我要是給了劉師父,我也會難受,覺得對不起周師父。我甚至可以說,這個第一,我不給兩位師父中的任何一個,都是讓我不能接受的!」
說到這,他停頓了一下,眾人都豎起耳朵聽著。
某書記接著說:「行嘛,我想著,母雞還有下雙黃蛋的時候,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有兩個第一哩?我建議,劉師父和周師父,並列第一,不分先後,大家有沒意見?」
掌聲如雷般響起,劉師父和周師父都激動得眼角含淚。
…………
可惜因為社會變革的原因,這個比賽之後再也沒舉辦過了。
後來在許多比賽中,劉師父與周師父都各有勝負,兩人卻都沒拿出過如這般的神作,那些比賽也沒有這次的「官味」,自然兩人也看不大上。
後來,兩人退休了,經常在一起玩,老是愛鬥嘴,互吹刀功強,誰也不服誰。
前陣子,兩人去醫院體檢,路上又為誰刀功厲害爭了起來。兩人因要體檢早上沒吃早飯,有點餓,就找了家蘭州拉麵館坐下來,點了兩碗牛肉拉麵,又吹自己當年如何如何。
店裡戴黑頭巾的女人端來兩碗面,面上碼的幾片牛肉片頓時吸引了兩老的注意。
正當兩人驚異地看著牛肉片時,店裡的搖頭風扇轉了過來,呼呼的輕風中,幾片牛肉飄然而起,被向店外吹去。
兩老面露駭色,相扶著跟了出去。
店外突然起了一陣小風,那幾片牛肉片如雪花般裹挾在輕風裡,浮搖直上,慢慢地不見了蹤影,
兩老面如土色,自此終身不敢再言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