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上輪投票得票率第二《縱橫四海》。為什麼不聊《霸王別姬》?太沉重,從《霸王別姬》到《春光乍洩》再到《異度空間》感覺一個連續性的脈絡就是「哥哥」選擇死亡的心路歷程。《縱橫四海》是他89年告別樂壇演唱會後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張國榮作品裡極少的風格輕鬆,喜劇收尾的作品。特此分享!
導演吳宇森,香港電影導演裡的翹楚,暴力美學的代表人物。當然也有很長時間不被認同,直到《英雄本色》,狄龍、周潤發、張國榮正式給吳宇森的槍戰片下了定義。吳宇森電影裡的幾個永恆的話題:
1.英雄人物
2.善惡有報
3.男性情義的塑造
4.女性意識弱化
5.以和平意象來宣揚反暴力
影片開頭,遠景鏡頭給到的是美好浪漫的法國,幾個標誌性建築物的交代,配上手風琴曲《Wenn Mademoiselle dich kt》給整部影片定下來基調,浪漫愉快的氣氛烘託恰到好處。
接著就是發哥登場了,嚼著口香糖,一副玩世不恭的的樣子。法國女郎給大家介紹說「一幅名畫被偷,館長在這守候,希望奇蹟會發生」,這給影片的結局埋下伏筆,也是吳宇森「善」的落腳點。
緊接著就是女神上場啦,從鏡頭裡慢慢走近,天生麗質、高貴大氣又不失俏皮可愛。看她留下香水你琢磨不透這到底是要幹嘛對嗎?
這裡要誇一誇法國的紳士,照顧受傷的美女,給美女修鞋無不展現出法國人對於女性的尊重與愛護。印證了徐志摩對在《巴黎的鱗爪》裡對美好巴黎的描寫。
OK!經典鏡頭上線。
我相信法國橋頭的這一段畫面是很多追念張國榮的夥伴們最不會忘記鏡頭了吧。單論長相也不算太過出眾,但就這臉部輪廓加上那雙眼睛就滿分,完全不怕他驕傲。陽光順著他的臉照過來,鏡頭一轉,素描在畫他的臉(這的的確確需要被銘刻下來的畫面)。
」你知道我是誰嗎「?
」不知道「。
」我的名字叫阿佔,我是通天大盜,明天看報紙吧「瀟灑倜儻,狂傲不羈有木有。
(音樂節奏開始變快,鋪墊結束了)
偷畫過程有點風趣愉悅,略帶點激動。此處省去一堆鏡頭。
偷畫結束。
這幅畫是旅居巴黎的義大利畫家莫迪裡阿尼(Amedeo Modigliani)的《讓娜•海布特畫像》
阿海埋怨紅豆不會開車,阿佔替紅豆出頭。
(吳宇森電影裡女性意識極度弱化,紅豆從小就需要保護,長大了也不能還擺脫不了依賴人的性格。)
紅豆喜歡阿海,阿海對朋友比對女人好,阿佔深愛這紅豆。
當阿佔開著車丟下「交水費」的阿海時,阿海祝他們春夢了無痕啊……
(這也是整部電影感情的寫照)
吳宇森導演有著最純正的傳統三觀,他是傳統文化土壤下孕育出的導演。
他電影裡常有對善惡的理解與刻畫。
電影插入三位主演小時候跟著曾江飾演的義父學著掙錢,偷竊本就是一種惡,但他們會把偷過來的麵包給年邁的老奶奶,並幫著做事。好在還有一個默默幫他們的乾爹,做警察,就是單純的善。對立的角色就是曾江飾演的義父,六親不認、唯利是圖清清楚楚的惡。
影片中在阿海在法國出事之後,阿佔幫著他義父偷畫的一段裡,在《風繼續吹》顯得平平淡淡了許多。但是,如果阿海沒回來,按照阿佔的套路走下去,善惡也終究難辨了。阿佔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我在看到這一段時,確實為他捏了一把汗,仿佛張國榮的幾部電影裡都有這樣一種感覺,《英雄本色》裡狄龍回來他已經變了純真模樣,《阿飛正傳》裡他本就是一個迷茫的青年。
影片有兩條主線:
一是三位主演之間的感情線。
另一條應該是那幅「邪門」的畫了。
原作《赫林的女僕》,創作於1874年,作者是法國巴比松派畫家Paul Desiré Trouillebert。現藏於法國尼斯的朱爾斯•謝雷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Beaux-Arts de Nice)。電影中出現的這幅畫只截取了上半身的部分。
這幅畫就是館長期待的「奇蹟」。
第一次是在古堡裡,阿佔為了紅豆的幸福去偷,阿海為了友誼去幫他。確實邪門阿佔不幸受傷,阿海也在隨後的槍戰中失蹤,三人的感情線就此發生質變。一段經典臺詞:
阿海:紅豆的幸福,也就是你的幸福,你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大家的幸福。
阿海:有時太顧人家感受會沒了自我,你知不知啊?其實你們兩個都知道我性格,我喜歡這走走,那走走,我喜歡流浪。愛一個人,不一定要她整世界跟著你。我喜歡一朵花,不一定要摘它下來;我喜歡風,難道叫風停啊,你讓我聞一聞呀?我喜歡雲,難道叫雲飄下來罩著我呀?我喜歡海,難道要我去跳海?
阿海:我知道結了婚之後,我會沒民主、沒自由。所以我追求的就是一霎那的光輝!
阿佔:瞬間的光輝並不代表永恆。
第二次出現其實也是影片裡的第三次偷畫了,此時三人的境遇大不一樣。紅豆為了阿佔的安全來求阿海幫他。阿海失去一條腿,卻不失積極的生活態度。(雖然這些都是套路)
終於到手,但是也是善與惡對話的時候了。於是他們約上了義父來取這幅畫。不可避免又是一場槍戰,槍戰鏡頭裡沒有紅豆的影子。一說吳宇森極盡地刻畫男性英雄主義,二來也確實是在他的腦海裡缺失的女性意識。
最後的最後,大惡的義父沒有死,大善的乾爹還是善。三位主角能共同生活,友誼的小船永遠不翻,浪漫的氣氛讓人陶醉。
吳宇森電影裡的元素該有的也都有了。
這是張國榮告別樂壇的第一部作品,直到《阿飛正傳》拿獎,他才真正地被定位成一名演員。相比較於《英雄本色》和期間的作品,這時候的他演技可以說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再到《霸王別姬》《春光乍洩》等,如程蝶衣一樣,不瘋魔不成活。
以此紀念張國榮!!!
第一次寫影評,其實也算不得影評,只是觀後感罷了。關於演技、故事背景都沒有詳述。《縱橫四海》、《阿飛正傳》等是在香港經濟上升期,社會整體都比較迷茫,需要被肯定的情緒裡誕生的作品。吳宇森作品跟王家衛的「愛情詩」作品大不一樣,有機會跟大家分享另一位愛用張國榮的導演王家衛的作品。
關於《縱橫四海》就分享到這裡,你對張國榮的這部作品有什麼想說的嗎?或著他的其它作品都可以給我留言。
每天一首愛情詩|國小境 微信ID:mtysa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