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的戰略圍堵不能光靠「解放思想」一句空話

2021-01-20 醉後的千裡巖

最近有位我很尊敬的著名學者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在面對美國戰略圍堵時候「不能以戰術的思維去解決戰略問題」,最後他給出的藥方是——「應當解放思想『』,好像我們八十年代轉變思維搞起改革開放一樣,尋求新的局面突破。

這個問題的設定確實有道理,從戰略和戰術的關係來看,如果戰略方向錯誤那麼不但無法用戰術的勝利去彌補,反而還可能掉進陷阱裡導致最終的失敗。

不過,戰略和戰術的關係還有另一面,那就是只有戰略方向的正確,而不能通過一系列的戰術勝利去落實,就基本等於扯犢子了……

這約等於,一個正常人面對一個身強力壯的惡棍時候,只要策略得當還是可能打敗之,但是一個全身癱瘓手指頭沒法動,嘴也沒法說話的的病人不管策略如何高明,註定沒指望打贏。


這位學者在論述中提出了他的擔憂,覺得目前中國國內的知識界許多人把美國圍堵中國的每一個策略都看作了「決戰」,貿易戰,晶片還有可能重臨的核武庫對峙等等,認為中國可能掉進三個「陷阱」。一個是被美國拽著搞軍備競賽去了,最後好像蘇聯一樣在經濟上被拉胯了;另一個是我們面臨美國在科技和創新領域裡被美國圍堵之後,某些人可能頭腦不清醒片面誇大「自力更生」,最後一個他命名為「選擇性陷阱」,說到底其實就是因為雙方對抗造成了思想方面的意識形態激烈對撞。

最後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解放思想」。

中國確實面臨著這三個「陷阱」,這一點是正確的。網絡上的某些言論也確實體現出來了這種傾向,但是從政治學的角度考慮,公眾的思考往往會傾向於簡單和直觀,而政治精英們則不會。

美國確實現在憑藉著國力要跟我們玩「陽謀」這點沒錯,但是需要想清楚的是,即便是實力強大的國家他的「陽謀」也並非不能見招拆招。而見招拆招的根本就在於做強自身。

這位學者舉例的關於「晶片之戰」的問題,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可能確實存在自力更生的需要,也確實需要從其他地方擠出錢來投資晶片製造能力。但是未來晶片真的會好像他擔心的那樣,因為「雲計算」就成為無用之物了嗎?這恐怕就錯了。

雖然本人也不是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員,甚至也不是搞通訊的,可是最基本的道理還是明白的。

「雲計算」,需要數據傳輸吧?本地數據如果不能上傳到那朵「雲」裡,說啥都沒用。高速率的傳輸能力肯定比低速率的傳輸能力在雲計算方面有用,這個是可以想明白的。還有,那朵「雲」的構成是什麼?當然是分布在各地的計算機嘛,總不成是一堆拿著算盤的人吧?

高速率的數據傳輸,分布在各處的計算機都是需要晶片的!如果你說,分布計算了那麼對每臺計算機的運算能力要求沒有那麼高了。可是反過來想一下呢??如果你在各處的計算機運算能力更加強大,是不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以前最多算卡通圖形或者天貓上買家的整體喜好傾向,現在可以把天氣預報算的更加精準,算太空梭怎麼造,算原子彈去……就是一個手機,能有虛擬實境場景功能好不好呢?

晶片什麼時候都是越強大越好,只要你看對了方向能夠確保自己領先,別走進技術死胡同,那錢不會白花了的。更重要的是,造完了晶片可不光自己用吧,還可以滿街去賣呢,把前面投資的錢賺回來啦。

這學者提出來我們面對美國的「陽謀」時候要「不是應對,而是破解」,這個確實是有見地的提法。但是也正如上面那個晶片的例子一樣,自己發力搞晶片算是「應對」,可是我們要是造成來更好的,然後擠垮對手的晶片產業,那不就成了最好的「破解」嗎?

一切的一切,其實就在於,執行戰術的過程中不要迷失戰略方向。美國對我們圍堵的策略,每一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能夠直接威脅我們的安全。如果不有效應對,安全都得不到保證,談什麼戰略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所謂「破解」必須是在能夠有效應對的基礎上,考慮別滿足於此而且能夠如何超越對手。想清楚這一點,那三個「陷阱」其實就不攻自破。

首先,軍備競賽問題。發展國防力量從來都是必須的,否則我們必『然會面臨更多的戰略擠壓,多了不說。你發展貿易,人家可以無處不在的玩弄「銀河號」的故事。想單純的發展經濟躲開是不可能的。先不說別的,所謂的「馬六甲困境」偽命題,總有人念叨我們如果在別的地方搞好港口和管線就可以避免云云。可是,還記得「銀河號」的發生地不?

來,我們複習一下國際關係學界公認的常識,什麼叫「國際關係格局」和「國際關係體系」?大家動手一搜索就能發現一大堆概念定義,還有轉門對此討論的論文;但是不管怎麼旁徵博引古今中外的說法,都逃不過這麼幾點——國家之間互相作用,這個作用是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決定其如何發展的。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沒有這個東西撐不起來一個強大的軍隊,可是只有經濟實力沒有軍事實力顯然很危險,這等於家財萬貫而不設防;沒有強大的軍隊想談政治影響力,近乎於冒險,不信去看看沙特怎麼修理卡達的吧。幸虧卡達命好,還能找到生存的夾縫,沙特也不是佔據絕對壓倒性的優勢。

中國現在上什麼地方去找上個世紀80年代的那種「夾縫」呢?蘇聯完蛋了很久了……別忘了,美蘇冷戰剛剛收場的時候,小布希上臺第一件事就定義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所幸拉登的「奮不顧身」才讓美國覺得還是需要跟中國合作而不是對抗。現在怎麼辦好呢?祈禱一下,拉登二世降臨嗎??

軍備競賽可怕不可怕,這個問題本身也很有趣。曾經蘇聯剛剛解體的時候,有人對比美蘇軍備競賽的模式,最後結論是,蘇聯用粗放式發展去搞軍備競賽,而美國則是集約型的,軍事技術花了大錢,但是同時還可以運用到民用領域,引發了新技術革命,比如做阿波羅飛船的注塑成型技術現在造了耐克鞋的氣墊,碳纖維不光用在宇宙飛船上還去造魚竿自行車等等,網際網路本來是個應對核大戰的指揮網絡現在成了信息革命的技術基礎……

現在我們面臨這個挑戰的時候,多來1000個核彈未必有用,但是比如好好搞搞高超音速技術,和平時候搞運輸,打仗時候嘛;好好搞搞通訊技術加密技術,和平時候搞物聯網,製造業3.0,4,0,發展數字貨幣發展網絡經濟,打仗時候讓對方變瞎子聾子……另外,軍民融合做到實處,就是對美國上面那個做法的最好借鑑,投進新技術的錢不光會在軍備競賽中燒掉,還可以用來賺錢滴!!

發展國防力量,在明確的戰略目標之下,不搞盲目擴張不傻乎乎的玩數量比拼,以科技導向完善自身機制建設,我們才不會走蘇聯的老路。

其次,自力更生其實從來都不意味著關起門來搞建設的。即便是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也是如此的,只是人家因為意識形態問題對我們搞封鎖,我們沒法子對外合作而已。說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吧,我們飛豹戰鬥轟炸機的發動機是來自於英國宇航的斯貝,這東西什麼時候開始引進的呢?可能很多人想不到,1973年英國同意出售,1975年中英籤合同的!!為什麼不是1963年和1965年呢?

很簡單啊,大家回憶一下尼克森覺得需要搞「大三角戰略」然後來訪華是哪年來著?在此之前「巴統」這個東西真的不是鬧著玩的,其實就是幾天還有個「瓦森納」在等著我們呢!人家對你嚴密技術封鎖,甚至現在都只肯讓我們的留學生去「學莎士比亞」(真要學這玩意,為嘛不去英國呢?我沒想通……)「學聯邦黨人文集」(其實我還真的就讀了一遍,英語的呢!不過我沒出門,就是在網上看的PDF版,反正版權保護期限都過了……),對於我們的個工科生,人家要關門了!

你怎麼辦呢?不搞技術了嗎?

一說「自力更生」就覺得肯定是會閉關鎖國,那就是傻子。這種人確實很多,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不該這麼想啊,更不該去以己度人吧?

其實要想搞技術合作,還就得考慮自己搞出來點什麼先。想當初90年代前期,固定電話都是奢侈品,緊缺啊。為啥,因為我們沒有搞出來巨型程控交換機,國外肯賣給我們的都是天價。搞出來之後,人家來談合作了,某些技術可以轉讓了,反正他留著也馬上過時,不如再賺幾吊錢。我們掏錢了,但是省了自己去搞的時間。大家兩利,多好!其實這種例子還有一大堆呢。

想打破這個技術封鎖造成的陷阱,唯一的法子就是加倍的自力更生,同時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尋求合作夥伴。你自力更生的力度越大,肯跟你合作的夥伴越多,打破封鎖就不是問題了。

最後,這個「選擇性陷阱」更複雜一些。按照這位學者的說法,在對抗的氣氛下,兩種意識形態和兩種體系的對抗中,人們能做的選擇範圍會被極大的壓縮。最後導致一種「凡是你肯定的,我就要反對。凡是你這樣做的,我就要那樣做。」

這個確實不是虛言,就拿這次疫情來看,西方國家死活沒法「抄作業」,就連戴口罩這麼點事都成了政壇激鬥的制高點之一。難為了美國總統川普了……

川普:稍安勿躁,我馬上摘了……

應該說,「凡是敵人贊成的我就要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就要贊成」這個絕對化的邏輯是愚蠢到家的。敵人也還是人,吃飯不吃那啥,我們不可能反對吧?

在以前的某個階段,某些人因為自己的利益確實在我們國家營造過一種近乎於今天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這種氣氛。我們也曾經吃過苦了。所以在8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開始解放思想,改革開放。

但是切記一點,儘管搞上面說的那個絕對化很愚蠢,思想自由度高的情況下,人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會被激發的更好。可是,思想自由之後,人的想法必然是多元的,如果每個人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求目標,後果就是這個社會要麼陷入內耗,要麼乾脆分裂了。

作為一個社會,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是要追求統一性的,當然了,不同的社會歷史傳統可能造成的程度有所不同。西方政治學裡把統一思想叫做"尋求共識」。我們這裡因為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確實還在不少領域落後,因此仍然必須強調追趕。進而更講究效率習慣稱其為「統一思想」。

更多深入的細節這裡不做討論,只是想說明一點。不管是「尋求共識」也好「統一思想」也好,都會有成本代價和收益比的問題。

西方的模式到底好不好,現在這次疫情其實挺能說明問題了。不光一個口罩究竟要不要帶,那邊美國不少地方都有扛槍上街要「保衛自由」的了。這麼幹的結果呢?我們都看見了吧?

其實比起來今天的美國,我們的思想算是很解放了。當然,人類用有限的認知能力和生命去面對無限的世界,隨時都會遇到或者發現新事物,所以什麼時候都該解放思想。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不斷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系,是發展的「之道理所在」。

解放思想,算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但是它也必須有個明確的方向性問題——解放了思想之後「幹什麼,怎麼幹」還有「幹的對不對」,這才是解決美國戰略圍堵的關鍵所在!!

之所以強調一下「思想解放的對不對」很關鍵,那是因為擱在以前我們都反對軍備競賽,現在要是開始去搞1000個核彈,那也是解放思想嘛!

這麼幹對麼?相信提出這個說法的學者本身也不能同意。

所以僅有「解放思想」是不夠的,那也不是戰略思維,戰略思維都是有方向的。


相關焦點

  • 美國的「印太戰略」與臺灣地區的戰略選擇
    王衛星:美國的「印太戰略」與臺灣地區的戰略選擇川普上臺後,推出「印太戰略」,其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國崛起,維持美國始自冷戰後的唯一超級霸權地位。去年底以來,美國政府連續出臺《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核態勢評估報告》等三份頂層戰略文件,明確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特別是通過打「臺灣牌」,對華形成牽制效應。
  • 美軍印太「網兜圍堵」戰略如何有效破解?專家:要打就打橫須賀
    據中國青年網最新報導,近段時間以來,美國不斷在印太地區進行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最近的一次是美軍「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擅自闖入我國西沙領海。隨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其跟蹤監視,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 同樣都是大國崛起,美國為何不去圍堵遏制印度日本德國的崛起?
    同樣都是大國崛起,為何不去圍堵遏制印度日本德國的崛起?事有輕重緩急,說美國沒有圍堵遏制印度日本德國的崛起,是沒有看懂看透當今世界格局。當今的世界有點像「三國」,也有點像「戰國七雄」,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法國等都是主角,也是世界公認的大國,綜合實力排名靠前,其中美國實力最強,號稱全球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世界第一強國。
  • 繼美國獨佔日本之後,東京今喜迎新「爹」:允許澳軍進駐
    該協定的籤署,標誌著自1945年美國獨佔日本之後,東京方面再迎新「爹」。 日澳「互惠協議」看起來似乎平等,日本方面也可以根據協定派自衛隊進駐澳大利亞,但真正平等嗎?第一,日本有軍隊嗎?沒有!受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並沒有法律意義上的軍隊。第二,這個協定針對的是哪個國家,明眼人都清楚。所謂自衛隊進駐遙遠的澳大利亞,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 解放思想用幹部 三個擔當激活力
    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東融」優先開放戰略,打造「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關鍵要靠一支思想觀念、能力素質、擔當意識與發展要求相匹配的幹部隊伍。當前,全市解放思想再出發活動進入「第二篇」,能不能實現趕超目標和跨越戰略,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我們在選人用人上解放思想的程度。
  •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保護孩子,不能只是一句空話
    11965年美國印第安納州,人們在街角發現一具年輕女屍,女孩身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傷口,經過調查,發現女孩是被虐待致死,這件虐童案終於被暴露在陽光下。後來這起虐童案被改編成電影——《美國田園下的罪惡》,由湯米·奧·哈沃執導,電影拍攝素材來源於法庭真實記錄。
  • 為圍堵中國,美國海軍又出新招!
    同時,他又指出,美國在幫助新加坡、印度這些盟友的時候,這些盟友也可以幫助美國……說的冠冕堂皇,還不是想將新加坡和印度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多拉攏幾個亞太國家一起來圍堵中國?另外肯尼思·布雷斯韋特給組建第1艦隊還找了一個理由——應對中國「侵略性」。
  • 為快艇奪冠不是一句空話!揭幕戰贏球喬治當記首功
    為快艇奪冠不是一句空話!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喬治別無選擇,只能靠出色的表現來完成自我正名。於是在新賽季揭幕戰與湖人隊的交鋒當中,他貢獻了33分外加6個籃板。數據顯示,當喬治在場的時候,快艇隊淨勝湖人隊多達17分。
  • 肖磊: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哈斯是一個較為低調的戰略家,其對美國國際戰略的理解值得關注。哈斯曾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前國務卿克林·鮑威爾的幕僚,還是布魯金斯學會副主席,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會員,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教授,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 美國的「戰略煙幕彈」還能打多久?
    美國在全球範圍撒戰略煙幕彈,這是美國智庫的優勢所在,最成功的案例是對東歐策動的「顏色革命」,從世界性影響看,「顏色革命」的成功幾乎可以認為是冠絕歷史的戰略案例。美國戰略煙幕彈的第二大成功案例是「恐怖主義定義權」,打也好,放也好,全由美國說了算,不過,美國的這枚煙幕彈已經很難打下去了,因為全人類都看出了它的邪惡。
  • 中俄聯手將終結美國霸權
    12月14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美媒和韓國KBS以及緬甸《緬甸時報》等多國權威媒體近日針對當前國際大形勢紛紛發表文章稱,各種跡象顯示中俄兩國準備共同努力對抗美國主導的現行自由主義世界秩序!文章大多強調俄羅斯和中國對美國壟斷國際秩序中的所謂規則很不滿意,這是雙方重要共同利益。
  • 「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專題調研現場會引發全省各界...
    「現場會讓樂城先行區廣大幹部和企業倍感振奮,進一步堅定了解放思想、敢闖敢試的信心和決心,也為樂城先行區改革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增添了強大動力。」他說。  解放思想的程度決定著工作的力度、改革創新的深度、發展的速度。在解放思想中實現突破,既要大膽探索又要腳踏實地。
  • 美國B-1B隱形轟炸機黑海秀肌肉,被俄雷達捕獲,俄戰機升空戲耍
    據美國《驅動》雜誌報導,近日,美國隱形轟炸機B1的最新改良版B-1B完成在黑海上空的飛行。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佩戴了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在土耳其空軍的護衛下完成了戰略巡航任務。俄羅斯軍官組織成員、功勳飛行員尤裡瑟特尼克表示,美空軍的行動盡在俄軍的掌握之中。他表示,美國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在尚未到達俄邊界前就已被俄防空雷達捕獲、鎖定。
  • 對涉民企案件要逐一掛牌督辦,不要讓公平正義成為一句空話
    我們不能讓公平這個詞打折扣,並不能對有些案子公平,而對另一些案子不公平,甚至是直接放棄,讓這些案子得到公平的機會都沒有。正是有了這種思想,才導致到現在仍然有不少的案件被部分工作人員束之高閣,導致有些民營企業家的案子始終得不到公平公正的處理。這也正是部分民營企業家一直對上面有不滿情緒的根源所在!為了消除民營企業家們對上面的誤解,更是為了讓公平正義照顧到每一個需要他的人。
  • 一張小卡片裡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 敢闖敢試 大膽創新·大家談  開欄的話  當前,海南肩負著黨中央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處於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階段,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需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
  • 【解放思想大討論】幽蘭鎮: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 展現幽蘭新作為
    【解放思想大討論】幽蘭鎮: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 展現幽蘭新作為 2020-06-04 0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知識改變命運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至理名言
    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些特例,我們不能用特例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應該用社會常態和普遍現象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這樣才更合適。 縱觀社會知名企業家,你會發現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再加上合適的機遇和優秀的品質,他們最後就創業成功了。這說明任何時代,知識都非常重要。
  • 中英雙語 | 沈曉明:解放思想 敢闖敢試 大膽創新 以思想破冰引領...
    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領會習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為什麼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目標是什麼、解放思想的原則是什麼,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注重實效,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起來,既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又借鑑國外有益經驗,既大膽探索又腳踏實地,堅決避免無用創新和「盆景式」創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私生不僅圍堵藝人小區,還能懟藝人:就你不能拍
    近期不斷能看到有明星出來針對私生和代拍的問題發聲,而大多數偶像和明星都深受粉絲私生困擾。在私人時間裡,很多明星都被跟車,甚至住的地方會被私生安上監控,私人手機號也被他們掌握在手裡,時不時發個信息騷擾一下,導致很多明星不得不換手機。
  • 界面海南晚6點丨聚焦海南:解放思想、敢闖敢試 、大膽創新
    聚焦海南:解放思想、敢闖敢試 、大膽創新12月14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海口召開「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專題調研現場會,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出席活動並講話,強調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奮力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