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先鋒運動:《家在蘭若寺》等影片亮相北影節VR單元|專訪劉思銘

2021-02-08 娛樂產業

作者 / 曹樂溪

摘下HTC VIVE的頭顯,娛sir第一反應是有點恍惚與時空錯亂。

 

經過兩年的準備與技術升級,由蔡明亮執導的VR長片《家在蘭若寺》與其他12部電影亮相今年北影節VR單元。55分鐘對VR電影而言是此前不可思議的長度,但在緩慢穩定的鏡頭語言下體驗者並不感到暈眩,而是被360度的空間探索與亦真亦幻的情節所吸引。

 

蔡導似乎喜歡將機位架在牆角,這讓觀眾成為懸浮的幽靈,窺視著電影中發生的一切——浴缸裡人魚之歡的場面尤為驚豔,夾雜著窗外瓢潑大雨的真切,潮溼感撲面而來。這讓摘下頭顯的那一刻,面對窗外燦爛的陽光時有些錯愕。

 

除了《家在蘭若寺》和5部VR紀錄片,在交互裝置區有一部名為《Gloomy Eyes》的VR動畫令人驚豔,觀眾可以沉浸在魔法世界中,近距離接觸到片中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影片背後的出品方均有HTC的身影,據HTC VIVE ORIGINALS總經理劉思銘介紹,《Gloomy Eyes》後續兩部作品會加入東方元素,華語版邀請了知名歌手蕭敬騰來獻聲配音。

他向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表示,HTC將持續在全球推出自製VR內容,培育海內外人才,「打造全球化的在地原創」。

 

而娛sir更感到好奇的是,從幾年前概念爆發到逐漸沉寂,再到去年《頭號玩家》橫空出世,2019年的VR產業會走向何方?

「發行一兩部VR影片,

根本不可能驅動商業模式」

 

一些熟悉VR電影的觀眾會感到疑惑:為何《家在蘭若寺》從亮相威尼斯到國內首映,花了將近2年的時間?

 

「2年前我們是用8k拍攝的這部影片,但當時是以4k輸出的方式,表現力並不盡如人意,只是滿足大家探索空間的新鮮與好奇,」劉思銘告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我們花了快一年時間,把設備、技術包括人員全部進行技術升級,做到後制是8k輸出,觀眾可以看到演員的表情細節,震撼力更強。」

(觀眾現場體驗《家在蘭若寺》)

 

體驗完善後,今年HTC才將《家在蘭若寺》面向各類影展開放以及接受商業化運作。VR電影到底能不能盈利?這也許已經不再是問題。

 

2018年曾獲得威尼斯電影節VR最高獎的《星球》(SPHERES)三部曲,此次也在北影節VR單元展映。這部影片去年被VR分發機構CityLights以140萬美元收購,其全球發行總監表示,電影在北美票價高達50美元,這樣的價格相當於在北上廣看一場《復聯4》首映,但仍被搶售一空。

 

而在北影節上,所有VR影片統一定價為50元人民幣,這樣的價格比多數線下VR影院還要優惠。作為全世界最長的8K stereo影片,《家在蘭若寺》投資成本超過5000萬,是否存在回收壓力?

 

「單一發行一兩部VR影片,根本不可能驅動商業模式,必須到達一定量才能驅動起來。」劉思銘坦言相較於傳統院線電影投資是一錘子買賣,VR電影會隨著技術研發升級而不斷投入。「科技越進步你就越燒錢,我們不太從單一內容來看收入回收的事,而是要看整個生態能不能起來,內容是其中一環,還有線上線下的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平臺渠道等。」

 

但內容顯然是關鍵一環,因此HTC成立VR內容品牌HTC VIVE ORIGINALS,面向全球VR內容創作者,打造全球化的在地原創。

(HTC VIVE ORIGINALS總經理劉思銘)

 

「任何投入都不可能是拍腦門決定的,我們有自己的評估規則與標準化工具。」談到對於VR人才和內容的扶持,劉思銘形容HTC在打「兩棲戰爭」:為具有創意的傳統導演提供技術支持,為VR開發的科技團隊提供藝術團隊協作,從而帶動整個VR內容生態鏈的搭建。

 

除了《家在蘭若寺》和《Gloomy Eyes》,HTC VIVE ORIGINALS去年與金馬執委會合作《5×1》VR電影系列,由侯孝賢擔任總監製,來自大陸與臺灣的5位親年導演執導5部風格迥異的VR短片。

(邱陽執導的VR電影《O》)

 

今年HTC計劃推出兩部VR動畫,同時在實拍VR方面著力於技術提升,將傳統360°全景與沉浸式體驗技術疊加,實現觀眾能夠直接近距離多角度觀察角色的體驗。

 

劉思銘表示目前市面上VR動畫更多是因為其轉化率更快,就像VR領域最先商業化的是遊戲一樣。「但到後面就不盡然了,」他透露HTC正在籌備一部新的實拍VR影片,「讓女生拍VR去探索女性世界,這是我們今年定的主題」。

VR行業像接力賽跑,

「下一棒還不知道有誰能接」

 

就在前幾天,北影節官方推送了一條微信,題名為「一年後,這仍是北影節最神秘的單元」。去年北影節在北京地壇首設VR單元展映,今年移居到地壇北的先鋒運動場——巧合中似乎又頗具玩味:從2016年VR概念爆發到一年後的冷卻,進入第4年的VR產業在電影領域仍是一場「先鋒運動」:觀望者居多,涉足者寥寥。

 

正如此次北影節的VR展映片單,除了《家在蘭若寺》沒有一部是華語地區作品。「我們已經很努力地在找國內內容方,但真的太少了,」北影節VR單元展映合作夥伴、砂之盒創始人樓彥昕向娛樂產業(ID:yulechanye)感嘆。

 

從去年開始,砂之盒每年6月在青島舉辦砂之盒沉浸影像展,展映來自世界各國50部左右的VR作品,但其中中國團隊鮮見——2017年4部華語VR電影入圍威尼斯影展,幾年後活躍在這個領域的似乎還是這幾家。樓彥昕認為資金不足是阻礙內容發展的重要原因,比起海外團隊受到政府、基金、平臺等多方扶持,國內願意資助VR電影的並不多見。

內容匱乏同樣也會影響產業鏈下遊。一周前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去位於北京合生匯地下的數字王國VR體驗店探查,發現展映的VR影片基本上還是一兩年前上線的作品。娛sir花69元體驗了的愛奇藝出品的VR影片《無主之城》,感覺內容更偏向是弱情節的遊戲,配合著座椅劇烈晃動體驗著過山車般的空中大戰,恍惚以為來到了環球影城。

 

談到目前VR產業發展的問題,劉思銘認為是整個產業鏈尚未搭建完善,對內容而言就像是接力賽跑,下一棒還不知道有誰能接。「我以前是音樂人,只需要在家寫完歌,後面所有人該做什麼做什麼,這是非常成熟的產業鏈。但一部VR影片做好,你得拿出去告訴人家怎麼播映,怎麼賣票,商業規則是什麼,從產業鏈上遊、中遊、下遊都得想辦法打通渠道。」

 

至於行業人才與市場的培育,「藝術家的膽子比較大,」他笑言。「當然要改變一個形態的創作非常困難,蔡明亮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去研究VR。不過總體來看,創作媒介的改變對藝術家而言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他們本身就勇於嘗試。」

 

「反倒是商業片導演,可能會考慮得比較多,他們通常要把手上最大的案子先弄了,因為底下還有一幫人要養活,」劉思銘表示。

 

所以HTC剛開始做VR電影並沒有直接瞄準商業化,而是與導演合作更加藝術性的作品,這也比較符合當下VR觀影人群的審美——這批人通常是新中產階級或高知群體,更樂意嘗試新事物,有為優質內容付費的習慣,對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更感興趣。

 

同時,也要有意識地通過更多流行元素來吸引消費者。比如《Gloomy Eyes》全球版找來知名影星柯林·法洛配音,而中文版則邀請蕭敬騰參與,也是希望通過潮流文化與科技的有機結合,讓更多大眾切身體驗到VR電影的魅力。

到2020年,

VR產業鏈有望初步搭建完成

 

去年10月在工信部主辦的世界VR產業大會上,共有157個協議和項目達成意向,總投資額超過631億元。虛擬實境產業聯盟預測隨著國內產業規模呈指數級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VR市場會突破900億元,全球VR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不少行業人士認為,2020年將是VR產業鏈初步完成的關鍵之年。「目前產業是分散的點狀結構,產業鏈初步搭建後會形成線狀,各環節都有人接棒從而產生縱向效益,最終形成網狀結構,」劉思銘認為。

 

樓彥昕也對於VR行業的發展表示樂觀:「未來5-10年對所有人來說,媒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將共同見證這場媒介革命的開始。」

 

隨著微軟、Google、Facebook等相繼入局,以及5G通訊技術的大勢所趨,如今已經沒有人會質疑VR的前景。只是從目前的獵奇到未來變成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VR仍需要在內容儲備和技術積累等方面不斷向上爬坡攀越。

 

和人工智慧、區塊鏈、無人駕駛等新概念一樣,劉思銘認為VR的發展也呈現出倒S模型。「起步時上來很猛,因為前期投入和關注都高;但半年後你發現這個概念就冷掉了,因為沒有這麼快商用,無法讓民眾對概念有更多了解。看似風頭已過,其實網際網路巨頭以及很多公司都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只是不會這麼像電器下鄉一樣快速普及。」

 

去年史匹柏的《頭號玩家》讓很多普通觀眾也體會到VR應用的震撼力,作為《頭號玩家》的獨家 VR 合作夥伴,HTC提供了電影在拍攝過程中的相關VR產品,並授權獲得電影IP製作VR體驗內容。

「導演在寫劇本時需要很多VR方面的知識,來佐證這件事是可能發生的,所以我們involve的程度比較高,」劉思銘表示。「《頭號玩家》描述的故事在未來肯定會實現,因為VR最大的使用場景來自於溝通,而溝通正是人類的剛需。目前我們用直播、視頻電話,這都屬於平面的溝通,真正的三維遠距離溝通只能在VR世界裡。」

 

音樂人出身的劉思銘做過媒體,先後在土豆網和TVBS擔任內容負責高管,三年前轉向VR領域。「在新領域探索方面,我還是蠻有夢想的,」他笑道。談到VR與音樂產業的結合,他認為早期嘗試用VR轉播演唱會邁得步子有點早,以一兩年前網絡傳輸的速度和影像壓縮的技術,並不足以去做好VR演唱會的即時轉播,如今全方位捕捉更適用於演唱會,但依舊需要多重技術才能實現。

 

「不過應該很快,大概兩三年就可以解決掉諸多問題,」劉思銘認為。「VR行業欠缺的是創意而非技術,技術是會不斷突破的。」

近期熱文

虛擬偶像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358894069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爆料尋求報導加微信號:358894069

相關焦點

  • 《家在蘭若寺》:8KVR影片,聽說過沒有
    北京國際電影節從2018年開始設立VR單元,今年是第二屆。作為北影節一個年輕的展映單元,本屆VR影展的13部影片中,導演蔡明亮使用8K全景影像製作的《家在蘭若寺》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VR影片《家在蘭若寺》影片一經開票便售罄,在為期一周的放映中也是一票難求,在豆瓣上獲得近7分的不錯評價。
  • 《家在蘭若寺》一票難求,風口期過後的VR還好嗎?
    VR電影觀影現場這並非某場大型「行為藝術」現場,而是本屆北影節VR單元電影《家在蘭若寺》的放映廳。這部由蔡明亮執導的頗具實驗性質的VR電影,曾入圍2017年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也成了本屆北影節上最炙手可熱的影片之一。雖然每天放映多達十餘場,依然一票難求。
  • 《家在蘭若寺》一票難求 風口期後的VR還好嗎?
    時長:03:59 來源:電影網 北影節《家在蘭若寺》備受追捧 看VR電影什麼感覺?
  • 第十屆北影節VR單元開幕 開啟影像敘事新篇章
    1905電影網訊 8月23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VR單元正式開幕。自2018年VR單元首次亮相北影節,VR技術及其與電影結合所帶來的全新感受開始逐漸顯露鋒芒。」,同時致敬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在場景轉換和時間流動中營造直擊人心的鄉愁感……「入目」中唯一片場超過半小時的《山行》將交通工具「汽車」作為影片敘事核心,導演曾威量用一場讓人驚心動魄的逃亡為觀眾製造極具壓迫感的主觀體驗。
  • 穿過大半個北京,去看VR電影《家在蘭若寺》
    穿過大半個北京,家住通州梨園的我來到地壇公園北門附近。從地鐵5號線和平裡北街D口出來,是北京知名觀光地東單菜市場,門口貼著最新的蔬菜價格。這一片基本上屬於居民區,來往行人中老頭兒老太太的比重非常可觀。如果偶爾出現一兩個衣著入時的年輕人,你基本能夠判斷,他們是來參加這次北影節VR影片展映的觀眾。
  • 這絕對是全網最快最全的北影節搶票攻略
    《猴子》大導演蔡明亮的《家在蘭若寺》首次亮相「VR單元」,這也是在國內的首次展映。值得關注的是,蔡明亮導演會帶著他的「繆斯」李康生亮相本屆北影節,他執導的最後一部劇情片《郊遊》也將進行展映。《家在蘭若寺》 此外,本屆電影節展映單元中,有四部IMAX影片絕對是「技術控」不能錯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地心引力》、《瘋狂的麥克斯4》以及《2001:太空漫遊》。
  • 蔡明亮《家在蘭若寺》領銜上影節VR單元_眼光_澎湃新聞-The Paper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在上海展映的作品無一不是近一年中入圍過威尼斯、聖丹斯、坎城、翠貝卡、西南偏南、香港等國際知名電視、電影節的載譽之作,這其中既有蔡明亮《家在蘭若寺》、趙德胤《幕後》這樣的名導作品,也有業內傳奇Google Spotlight Stories工作室諸如《航海歲月》的一系列動畫佳作;既有讓你靜心關注地球、思考人生的《希望旅程》,也有讓你親近自然、開懷大笑的《野獸來啦》。
  • 北影節推出IMAX鉅獻單元,影迷可大銀幕重溫經典
    在今年的北影節上,作為獻給影迷的大銀幕禮物,「北京展映」推出IMAX鉅獻單元,其中的影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特別適合在IMAX大銀幕觀看的經典「大」作。《北影節工作人員介紹,從某種程度上說,「阿甘」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他象徵著永不言棄,用行動告訴其他人不要把先天的缺陷當作不去努力生活的藉口。北影節工作人員說,在這裡,不得不提到電影創作者所使用的一個十足聰明的編劇技巧。
  • 入選威尼斯電影節的《家在蘭若寺》是怎樣煉成的?
    《家在蘭若寺》似乎為逐漸被看衰的國內VR影視打了一劑強心針,這部由蔡明亮導演執導的VR電影入選了威尼斯電影節VR影視單元。從如何用VR拍完一個故事到用VR拍好一個故事,《家在蘭若寺》的出品人劉思銘詳解了這部作品的前世今生。文創和科技是《家在蘭若寺》的製作團隊兼具的兩種屬性。
  • 北影節線上展映片單公布 部分影片線上只放映一場
    1905電影網訊 8月18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公布線上展映片單,線上展映單元將於8月21日至9月22日舉辦。在線上展映中,驚喜首映、官方推薦與北京民族電影展三個主題單元共匯聚包括《希望溝壑》《春江水暖》《海蓮娜:畫布人生》等多部佳作,其中更有不少影片,都是首次與觀眾在線上見面。
  • 這一場漫長的「天堂電影院」之旅 |北影節展映幕後專訪
    相對於《黑客帝國》系列、《天堂電影院》等經典熱門影片,這幾部影片屬於「小片」,此次能夠脫穎而出,和北影節展映在大方向上的改變有以及後期的宣傳節奏有很大關係。 從體量上來看,今年北影節展映片單最大的不同就是數量少了,總共100來部影片,用策展團隊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小而美」,整體呈現出了一種輕巧和輕盈的氣質。
  • 陳赫鹿晗亮相北影節遊戲動漫電影單元展
    8月28日晚,演員陳赫和鹿晗一起亮相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首屆遊戲動漫電影單元展的紅毯現場及頒獎盛典,二人作為本單元展的聯合發起人&宣傳推廣大使,全力助力電影人的電競夢。陳赫一直對電競有很濃厚的興趣,也參與了很多電競相關的活動和綜藝,並且是天霸戰隊的老闆,這次北影節新增了遊戲動漫電影單元展,陳赫作為聯合發起人&宣傳推廣大使一定能做出更多助力電影電競事業的舉動,讓我們一起期待!
  • 國產VR電影《家在蘭若寺》即將上線!
    去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次設置VR展映單元,在VR電影、VR立式VR和裝置VR三部分中共展映了8部作品,時長在7-17分鐘之間。而今年的數量略微上漲,全球有10部VR作品亮相電影節現場。《Gloomy Eyes》國家:法國/阿根廷內容介紹:《Gloomy Eyes》由導演JorgeTereso、藝術家FernandoMaldonado共同創作而成,是一部運用遊戲引擎即時運算的VR運動電影。搭配HTC VIVE 6自由度、全方位自由移動功能,觀影者可以在動畫中隨意走動,猶如漫遊在動畫的世界中。
  • 北影節策展人談選片:今年邀請影片特別快
    今年北影節線下展映片單有近一百部,比往年數量有所下降,但資深策展人沙丹卻說,這是他從事北影節策展工作六年以來,自己最滿意最順溜的一次。他形容這次的片單「小而美」。在他看來,電影節不是給觀眾去看商業大片的一個平臺,而是新片為主,為青年導演和電影產業助力。
  • 西配構作 ︱ VR北京:北影節最炸裂新潮的單元來了!
    提取關鍵詞解讀2020北影節VR單元藝術家劉昕的《脫離》,是一場有趣的太空實驗,將藝術家的智齒放入特製盒子中,隨火箭進入太空軌道。觀眾化身一枚牙齒,感受失重,也體會另一種視角的太空體驗。導演Celine Tricart曾於2018年攜《太陽女兵》(Sun Ladies)來到北影節做首映,北影節觀眾也曾將手書的信件送達給遠在敘利亞的勇敢女兵們。
  • 北影節北京展映最快售罄的影片TOP10
    今年,法國新浪潮大師侯麥,憑藉強大的創作能力獨自撐起了一個展映單元——「侯麥之約」,囊括了他多部經典作品,六部影片《女收藏家》《午後之愛》《綠光》《慕德家一夜》《克萊爾的膝蓋》《雙姝奇緣》全部銷售一光。
  • 專訪|北影節策展人沙丹:如果說上影節是中國的坎城,那北影節就是TIFF
    從創辦以來,北影節的展映單元就是北京及周邊地區影迷翹首以待的電影慶典,500多部電影輪番上映,從歐美經典商業大片,到大師導演代表作品,到中國各個時期的電影作品應有盡有。對於平日難以在電影院接觸到這些電影的中國觀眾來說,著實是一場電影的饕餮盛宴。北影節取票都是排大隊
  • 北京文化出品的《你好,李煥英》等影片亮相北影節
    我們可以關注到,中影、華影及北京文化、英皇、阿里影業、華誼、保利影業等多家片方共計帶來57部即將公映或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重點項目,國產影片佔到43部,十分值得期待。最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文化的影片儲備十分豐富,定檔10月1日的《我和我的家鄉
  • 北影節展映影片10分鐘售罄72% 這類電影最受歡迎
    北影節線上展映部分排片看點一:250部線上影片 在家就能看今年北影節展映分為線上展映、電視展映、影院展映、露天放映四個部分,將放映300多部中外影片。其中,線上展映設置12個單元,上線約250部影片,一次性上線約50部境內外新片。五一期間,北影節就與愛奇藝合作舉辦春季在線影展,放映《婚姻故事》《朱迪》《春潮》《爆炸新聞》等多部影片。接下來,愛奇藝也將設置北影節專區,觀眾可線上購票觀看。
  • 北影節展映影片10分鐘售罄72%這類電影最受歡迎
    北影節線上展映部分排片看點一:250部線上影片在家就能看今年北影節展映分為線上展映、電視展映、影院展映、露天放映四個部分,將放映300多部中外影片。其中,線上展映設置12個單元,上線約250部影片,一次性上線約50部境內外新片。五一期間,北影節就與愛奇藝合作舉辦春季在線影展,放映《婚姻故事》《朱迪》《春潮》《爆炸新聞》等多部影片。接下來,愛奇藝也將設置北影節專區,觀眾可線上購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