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大半個北京,去看VR電影《家在蘭若寺》

2021-02-10 品玩

VR和恐怖片真的是絕配。

穿過大半個北京,家住通州梨園的我來到地壇公園北門附近。從地鐵5號線和平裡北街D口出來,是北京知名觀光地東單菜市場,門口貼著最新的蔬菜價格。這一片基本上屬於居民區,來往行人中老頭兒老太太的比重非常可觀。如果偶爾出現一兩個衣著入時的年輕人,你基本能夠判斷,他們是來參加這次北影節VR影片展映的觀眾。

這也是我此行的目的,來看臺灣導演蔡明亮拍攝的VR電影《家在蘭若寺》。放映場地「VR北京」離地鐵很近,步行5分鐘就可以到達。

如果這只是一部可以在普通影院觀賞的電影,我可能也不會這麼積極。對它的好奇更多來自於VR這種媒介會如何承載導演鮮明的個人風格。很多學者和影評人把蔡明亮的電影歸為「緩慢電影」,和他一起被討論的還有另一個導演賈樟柯。當然這僅僅是就影像風格而言,比起賈樟柯的縣城情懷,蔡明亮看上去要更「都市」。

至於被大家談論了這麼久的VR,似乎一提起就常常離不開刺激的遊戲。

和平裡北街D出口旁邊就是著名的東單菜市場

放映場地「VR北京」外馬路邊的路牌

如果直接在高德地圖搜「VR北京」恐怕到不了目的地,興許是第一次在這個地方辦影展,還沒來得及錄入地圖;也可能那只是臨時借用的場地。辦法只能是複製粘貼取票信息上的那一長串地址導航走。

位置並不難找,不過也要多加留意,周圍過於生活化的場景可能會迷惑你,一不注意就在一排口腔醫院、照相館和修腳店中間迷失了方向。它的入口是路邊一扇半開的鐵門,門上會有一小塊牌子提示「VR北京院內直行」,進去之後一路都會有貼在地上的指路牌指引。大約再走200米、爬上一段斜坡就到了。

我到的時間比較早,不到上午10點,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都在組織籤到分配工作。一臺取票機被擺放在院子裡,以至於一直慣性思維、認為取票機就應該在室內的我一開始都沒發現這個巨大顯眼的物體。

取完票,找到陰涼處的一把椅子坐下,聽隔壁東城老年大學的大爺大媽唱歌打發時間。北京剛上30度的氣溫已經開始讓人出汗了,我對面一個打扮中性穿著黑色短袖的姑娘坐在太陽下,一邊往嘴裡塞著三明治,一邊喝幾口農夫山泉。

整個場地一共分成兩個區域,分別是VR影院和交互裝置區,前者僅做單純的電影觀看,後者則可以和影片裡的人物互動。所有影廳都安排在外表古色古香的平房裡,人字形瓦片屋頂,屋外還有幾根立柱,傳統和現代相融合的味道撲面而來。

「VR北京」其實就是這一整個院子

交互裝置區門外的兩根立柱之間懸掛著策展人的一席話

太陽已經曬到了我三分之一的身體,我告別了那位吃三明治的姑娘,準備進場。在來之前,豆瓣評論裡有人說《家在蘭若寺》56分鐘的片長比一般的VR電影長得多,我已經做好了頭昏腦漲的心理準備。

走進VR影院,我才發現裡面又分成了兩個影廳,其中一個是有光線的,可以容納30個人同時觀看;另一個則是一間暗室,可以容納20人。這間暗室也是放映《家在蘭若寺》的影廳,如果不是工作人員的引導,我開始還以為這個房間是工作人員專屬。

《家在蘭若寺》影廳門口

雖然在購票時有明確的座位圖供選擇,但進去之後工作人員和我說了一句「隨便坐」。所以再一次證明,在看VR電影的時候坐哪裡並不重要。

不同於傳統電影院的固定座椅,VR影院裡擺放的都是可以360度轉動的旋轉椅,且椅子和椅子之間隔有一定距離。進門的觀眾一次又一次被工作人員提醒,「您最好把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靠牆的位置,觀影過程中可能會踢到。」

等候觀影的觀眾

等觀眾都坐定,一名工作人員開始向大家介紹VR頭盔的使用方法——普及VR的必經步驟。

《家在蘭若寺》是這次北影節展映的VR電影裡技術規格最高的一個,因而所配備的VR頭盔也和另外幾部不同。直觀感受是佩戴方式更複雜,觀眾首先需要戴上一次性眼罩,然後順時針旋轉後腦勺位置的旋鈕固定頭盔大致位置,接著調節頭頂的魔術貼綁帶,以及右眼斜下方調節視距的旋鈕。當然了,另一個深切感受是,更重了。

一名工作人員在介紹VR頭盔的使用方法

《家在蘭若寺》講的是一個奇幻故事,一個詞概括就是人魚之戀,全片沒有一句臺詞。蔡明亮的風格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延續:標準的長鏡頭,用空間拉長觀眾心理時間的方法,甚至包括「水」的意象。

「蘭若寺」名字的由來一說出自張國榮和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自那之後都被認為是鬼寺的代名詞。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也有提到「蘭若」,用來比喻荒郊野寺。

一場電影下來,我感覺VR給電影帶來的最大改變在於,觀眾可以置身其中,並由此獲得一種參與感(儘管那並不是交互電影)。比如當主角李康生在田裡挖菜時,覺得自己伸手就能碰到他;當房間外下暴雨時,濺起的水滴也好像落在了自己身上。

我也第一次發現VR帶給人的震撼可以是內在的,這種體驗不同於你通過交互給眼前的老鼠餵了一塊奶酪,也不同於鏡頭裡讓人目眩的一連串動畫效果。震撼可以發生在當我們和李康生一同待在塑料魚缸裡時,感受他對愛的渴望;也可以發生在當他的鄰居白衣女坐在我們面前時,感受她求之不得的絕望。

工作人員告知我不可以截屏,所以只好看劇照了(圖源豆瓣)

蔡明亮曾在2017年憑藉這部電影入圍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VR電影單元最佳VR電影。曾經有媒體質疑過他「不適合拍VR電影」,但他說,「誰能說VR 該怎麼拍呢?每個人面對的方式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腦袋不一樣。我的腦袋就是,我還是在拍我的李康生,在拍我的慢電影,還在拍我的空間的概念;我甚至都希望,還可以再手工一點。」

56分鐘並不像想像中漫長,雖然頭盔並不輕,但好在靜態長鏡頭也不會帶來過多能量消耗。大家在摘下頭盔的那一刻,表情都好像如夢初醒,坐在椅子上恍神兒。

如果要挑問題,我很想吐槽工作人員發的一次性眼罩,我旁邊的一個姑娘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因為它真的太鬆了,以至於當在套上VR頭盔的時候,眼罩會不受控制地往下出溜,遮擋視線。

現場可以領取到這種小的宣傳冊

看完《家在蘭若寺》還有一點意猶未盡,我決定再體驗一下其他幾部不同的VR電影。VR影院的其他五部電影出售的是套票,索性一齊都買了。

五部電影分別是:《廢墟中的肖像》(澳大利亞)、《原爆之木》(美國)、《血盡無痕》(韓國/美國)、《亦真亦幻》(法國)和《追夢少女》(印度)。每部的時間都不長,不過加起來也得近1小時才能看完。

檢票的時候我看到門口擺著一個紅底黑色手寫字的長方體投票箱,工作人員告訴我看完之後可以給自己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投票。

儘管有30個座位,看的人卻只有4、5個。不同於《家在蘭若寺》是由工作人員安排統一放映,這五部電影的播放進度是由觀眾自己決定的。

依然會有志願者提前告知VR頭盔的使用方法。相比於《家在蘭若寺》,這五部電影的頭盔要更易於佩戴,也更輕便,不過它的耳機不像前者那樣和頭盔是一體的,需要單獨連接。

我旁邊的一位大哥在向工作人員詢問後,被告知眼睛近視的人也可以配戴眼鏡觀看這幾部電影。聽到他們的對話,弱視的我覺得當下非常需要一副眼鏡。

想了想還是不劇透了,因為目前仍有大量餘票。總之最後我把票投給了《血盡無痕》,一部恐怖片。VR和恐怖片真的是絕配,看恐怖片用VR,恐怖效果加倍。

走出「VR北京」已經臨近中午,前面的一對情侶還在意猶未盡地討論剛剛的電影。30度的天氣讓人昏昏欲睡,加上一個上午都待在VR製造的夢境裡,更覺得眼皮在打架。

我決定先去吃個飯。在地鐵站旁邊的快餐店,我遇到幾個和我拼桌的時尚大媽,她們談論著各自的子女和家長裡短,我突然覺得沒那麼困了。

(題圖來自豆瓣)

*本文版權歸「PingWest品玩」公眾號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蔡明亮首部VR電影《家在蘭若寺》入圍威尼斯電影節,VR市場迎來「內容春天」?
    在空軍呆了八年多後,方淦去了微軟,時值微軟欲進軍中國市場階段。2007年,作為微軟中國董事總經理,方淦負責管理了微軟1.65億美元的在華股權投資基金,以及中國17個省份、32個城市的銷售與推廣業務。 「到中國來也是因為有一點冒險精神。」2007至2010年間,方淦擔任了NBA中國的董事總經理,負責競演場地及籃球聯賽開發業務。
  • 《家在蘭若寺》一票難求 風口期後的VR還好嗎?
    北影節《家在蘭若寺》備受追捧 看VR電影什麼感覺?時長:03:59 來源:電影網 北影節《家在蘭若寺》備受追捧 看VR電影什麼感覺?
  • 《家在蘭若寺》一票難求,風口期過後的VR還好嗎?
    VR電影觀影現場這並非某場大型「行為藝術」現場,而是本屆北影節VR單元電影《家在蘭若寺》的放映廳。這部由蔡明亮執導的頗具實驗性質的VR電影,曾入圍2017年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也成了本屆北影節上最炙手可熱的影片之一。雖然每天放映多達十餘場,依然一票難求。
  • 國產VR電影《家在蘭若寺》即將上線!
    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此前因「超不走心海報」獲得大量關注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已於4月13日-20日舉辦。去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次設置VR展映單元,在VR電影、VR立式VR和裝置VR三部分中共展映了8部作品,時長在7-17分鐘之間。而今年的數量略微上漲,全球有10部VR作品亮相電影節現場。
  • 《家在蘭若寺》:8KVR影片,聽說過沒有
    北京國際電影節從2018年開始設立VR單元,今年是第二屆。作為北影節一個年輕的展映單元,本屆VR影展的13部影片中,導演蔡明亮使用8K全景影像製作的《家在蘭若寺》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VR影片《家在蘭若寺》影片一經開票便售罄,在為期一周的放映中也是一票難求,在豆瓣上獲得近7分的不錯評價。
  • 三部女性電影三個錚錚女人,後一部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作者
    三部女性電影,三個錚錚女人,最後一部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作者鏽與骨,介紹殘疾詩人餘秀華的記錄電影,餘秀華是誰呢?她是自幼腦癱的殘疾人,她是自幼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她是曾寫過《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人。影片中餘秀華一邊在農村幹著力所能及的農活,一邊參加各種訪談、詩友會、記著見面會,兩種生活格格不入,但互不衝突,餘秀華顛顛倒倒的行走在她那搖搖晃晃的人間。
  • 【旅行】春天來了,想穿過大半個中國去【敏感詞】你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敏感詞你》/ 地球君不是暖男,也不是餘秀華對於沒有愛的人來說睡哪裡是不重要的
  • 一場先鋒運動:《家在蘭若寺》等影片亮相北影節VR單元|專訪劉思銘
    經過兩年的準備與技術升級,由蔡明亮執導的VR長片《家在蘭若寺》與其他12部電影亮相今年北影節VR單元。55分鐘對VR電影而言是此前不可思議的長度,但在緩慢穩定的鏡頭語言下體驗者並不感到暈眩,而是被360度的空間探索與亦真亦幻的情節所吸引。
  • 世界上最好的家,這個品牌穿過大半個地球找到了
    編輯_機靈鬼  來源_廣告常識(ID:adernous) 見過詩裡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一個人
  • 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丈夫:睡他一次也要錢
    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丈夫:睡她一次也要錢「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不錯,如此大膽的表白,只有腦癱詩人餘秀華才能說得出來以《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而成名的腦癱詩人餘秀華,2000多首詩裡有150多次提到愛。面對董卿的提問,餘秀華不掖不藏:「缺什麼,補什麼!」2、我願意讓你睡節目中,北大的一位女生說:「我是因為那首《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睡你》而來的。」
  • 她說:「只有愛,才能讓我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餘秀華2014年,餘秀華的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火爆網絡,僅僅十天之後,她的詩歌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便出版,此後在資本的推動,餘秀華陸陸續續參加了很多節目的錄製,並且發表了演講《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原文1974年,餘華出生在湖北橫店的一個農村家庭,可出生時卻因為倒產使臍帶纏繞了脖子,從而導致了她的腦癱。
  • 【嘉人】農民詩人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 穿過大半個中國 漂洋過海來看展
    如果南京的小夥伴是漂洋過海來看展而蘇州湖北等地風塵僕僕趕來的粉絲 應該叫做 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看展 當然到了南京後 他們還得漂洋過海溼噠噠的天氣裡連朱大師的作品也顯得嬌翠欲滴不信 你看
  • 蔡明亮《家在蘭若寺》領銜上影節VR單元_眼光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來這是世界範圍內首位嘗試製作VR影片的成名導演,二來《家在蘭若寺》長達55分鐘的時長也創造了VR電影的一個紀錄。影片延續蔡導長鏡頭的風格,演繹了一個魔幻的愛情故事。在山裡養病的小康無法吃到亡母做的飯,鄰居是一位無法走進他生活的白衣女,他唯一可以訴說心裡話的對象則是一條魚精,人與魚之間發生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愛情故事。
  • 入選威尼斯電影節的《家在蘭若寺》是怎樣煉成的?
    《家在蘭若寺》似乎為逐漸被看衰的國內VR影視打了一劑強心針,這部由蔡明亮導演執導的VR電影入選了威尼斯電影節VR影視單元。從如何用VR拍完一個故事到用VR拍好一個故事,《家在蘭若寺》的出品人劉思銘詳解了這部作品的前世今生。文創和科技是《家在蘭若寺》的製作團隊兼具的兩種屬性。
  • 87晚匯丨HTC Vive推出VR電影《家在蘭若寺》 醫療教學公司GIBLIB獲...
    Oculus推出有表情的虛擬化身,可模擬眼球運動並改進Lipsync;韓國SKT將為早期5G用戶提供免費VR、4K視頻及手遊流量;4月Feelreal將為氣味生成面具再次開啟Kickstarter眾籌;Steam公布3月份硬體調查報告,Rift/Vive差距縮小;VR遊戲《Dark Eclipse》將停止更新;醫療教學公司GIBLIB獲250萬美元投資;HTC Vive在臺灣電影節期間推出臺灣VR電影
  • 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有親人在身邊,在這個城市也不算是孤獨~剩下的兩天就是再家裡面學習了,聽一個中國現當代老師講課,挺有趣的。有提到一篇詩《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讓我們猜作者是誰?啞口無言!!你不知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她的作品很多,但是我只喜歡這一首,分享給大家《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搖搖晃晃的人間》深度解讀詩人餘秀華
    09年開始正式在寫詩歌,14年作品被《詩刊》發表,成名作《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被網友瘋狂轉載,預估已超百萬次,迅速爆紅大江南北,一夜成名。我要《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也只有她敢這麼說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餘秀華示愛李健,是打擾還是對愛的吶喊?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餘秀華示愛李健,是打擾還是對愛的吶喊?飛天傳書人2020-09-02 21:0701餘秀華,她身上的標籤有三個:詩人、農婦、腦癱患者。2015年1月份,民謠與詩發布了一篇名為《餘秀華——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文章,該文章在朋友圈被瘋狂轉發,那篇文章的閱讀量是67萬。之後,餘秀華被貼上「腦癱詩人」的標籤,迅速走紅。感謝萬能的微信朋友圈,一夜之間,把這位默默無名的農婦,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詩人。成名後的她,被邀請參加各種訪談和節目,她的人生開始發光。
  • 蘭若寺
    說書先生道:「出門左轉,公廁旁邊,有個擺連環畫書攤的,那裡有。」接著說書:話說北宋年間,金兵南下,十室九空,百姓流離失所,民生凋敝。浙江書生寧採臣,在蘭若寺讀書備考……臺下一人站起來道:「金兵都南下了,他還讀個屁書,考個毛線啊?還不去逃命?」說書先生大怒,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保安!把這小子拖出去!老子這是評書,不是對口相聲,不需要捧哏的!」立馬來了幾個保安,掐著脖子把那人叉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