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餘秀華示愛李健,是打擾還是對愛的吶喊?
飛天傳書人2020-09-02 21:07
01
餘秀華,她身上的標籤有三個:詩人、農婦、腦癱患者。
一個高二輟學回家即嫁給大她13歲農民的女人,因為身體的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她家徒四壁,最大的財富,是她床邊書櫃裡的書,有魯迅,也有巴金,還有她喜歡的很多詩歌,當然還有關於養殖的一些工具書。
她用詩句「泥水中匍匐前行」來形容她艱難的人生,身陷沒有愛情的婚姻裡的她,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寫詩,原以為只是對生活中悲喜感悟的發洩,沒想到在2014年她偶遇《詩刊》,偶遇伯樂。2015年1月份,民謠與詩發布了一篇名為《餘秀華——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文章,該文章在朋友圈被瘋狂轉發,那篇文章的閱讀量是67萬。之後,餘秀華被貼上「腦癱詩人」的標籤,迅速走紅。感謝萬能的微信朋友圈,一夜之間,把這位默默無名的農婦,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詩人。
成名後的她,被邀請參加各種訪談和節目,她的人生開始發光。
站在魯豫有約的舞臺上,她的身體有些搖晃,表情有些僵硬,讀起自己的詩時,面部表情甚至有些猙獰和扭曲。
她因為疾病,說話口齒有些不太清晰,無法很自如地控制表情和身體,但是她講話的邏輯很清晰,對主持人和記者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能對答如流,她的回答都顯示出了她的與眾不同,如果她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想,她是一個口才和思辨能力都非常棒的人。
關於人生,徐秀華這樣說:
我的不幸之處,在於我把人生看得很清晰。
記者:如果有下輩子,你願意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希望我是個正常人,如果一定要有殘疾,不要是腦癱。
記者:你覺得人怎樣最幸福?
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的人最幸福。
我不能象她們一樣,穿上高跟鞋,在明媚的陽光裡讀書
我只能在泥土裡爬行
——《我始終不能象她們一樣去愛》
https://www.iqiyi.com/v_19rrntvp3s.html
關於愛情,於秀華有自己的看法:
記者:你覺得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
婚姻只能有一個,愛情卻可以有許多個。
記者:你相信愛情嗎?
我不敢相信。不如說不相信比較乾脆。
記者:有人說日久生情。
生屁的情,是日久生怨。
「我一直很失敗啊。切膚之愛和靈魂之愛,我至今沒有體驗過。」
在波濤中屹立,在浪裡打滾她能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陷 寬納自己的欲望。
有網友用上面的這段話來評價餘秀華,她的不屈,她的堅韌,成就了她強大的生命力
魯豫問她:你喜歡別人稱呼你餘老師嗎?
她說:餘老師這個不好,我覺得老師這兩個字用得太濫了,它反而失去了對一個人內心的尊重,我覺得老師就是真正的老師,傳道授業的那種,當別人叫我老師,雖然是一種尊稱,但與真正的老師身份上有一種差距,我何以為師?我德不能為師,文不能為師,你憑什麼叫我老師?
餘秀華對自己,對他人都有一種非常冷靜的看法。她曾說,如果她的生活都是問題時,她不會考慮國家、民族和其他人。
她的很多感悟,正是有過苦難的人,才能切身體會的心情。
02
19歲那年,餘秀華受父母之命結婚了,她的丈夫是一位大她13歲的農村大齡男人,他不懂詩,也不懂她,餘秀華和丈夫之間在精神上有著無法跨越的鴻溝。
但這不是她的錯,也不是她老公的錯。
只能說是殘酷的命運把兩個可憐人捆綁在了婚姻的牢籠裡,好在餘秀華婚後生下了她最愛的兒子,她說兒子是她的玩伴,兒子書讀得也不錯,長大後考到武漢上大學。
2015年,餘秀華拿到了一筆詩集的稿籌,她第一次感覺到她的人生有了力量。
她開始與生活進行抗爭,因為她感覺她獲得了抗爭的能力。
餘秀華正式向丈夫提出離婚,而丈夫則提出跟她要一筆錢,他需要在村裡買個房子用來養老。
餘秀華支付了前夫十幾萬作為離婚的條件,她實現了多年來的願望,結束這段令她痛苦的婚姻。
也許,有人會說餘秀華有錢了,就不要原來養她的老公了,對此,記者曾深入到她生活的村莊進行過調查,從村民及親戚們的口中得知,餘秀華的丈夫是以入贅的形式走進婚姻的,也就是上門女婿。
一個身體正常的男人,三十多歲娶不到老婆,想必是有原因的,否則他一定會有更好的選擇,不會娶一個沒有勞動能力的腦癱女人。
男人的家境貧窮又多災,入贅也實在是迫於生活最無奈的選擇。
但這個男人對於他的選擇和餘秀華一樣是充滿怨言和不滿的,他和餘秀華沒有感情,說不了幾句就吵架,也因此常年在外地打工,但因為對妻子和家沒有多少感情,總是在家裡催促時才寄生活費回去,自己不怎麼主動對妻小負責。
他喝酒以洩心中之不滿,如餘秀華寫詩一般,有時會動手打餘秀華,但因為不經常回家,這種暴力也不是很多。
通過討價還價離婚,他得到了餘秀華十幾萬的賠償,有人可能會罵這個前夫,事實上,很多時候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事情關係到利益得失時,又有哪件不是討價還價的生意?
但餘秀華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她終於不必困頓於婚姻的牢籠中痛苦了。
03
從海子、顧城再到餘秀華,我們能感受到的一點共通之處就是,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無氣顧及的真實。
餘秀華最近在微博上對自己的夢中情人隔空示愛:
哦,李健!
賜我不會消失今生記憶的來生
第一個遇見的就是你
賜我美麗健康,賜我才華如初
賜我乾淨如玉,賜我沒有哀傷
這段文字從微博發表後,隨即招致諸多網友評論,認為餘秀華此舉打擾了李健的生活。隨後餘秀華爆粗回懟,掀起網絡熱議。
餘秀華也曾給李健寫過情詩,我們來看看她的詩作:
拋開李健是名人這一噱頭,單看餘秀華這首詩,寫得是非常動人的,語言生動流暢,意境唯美生動,韻律朗朗上口,不失為一首佳作。
但是有人認為餘秀華的出名,是沾了她是殘疾人的」光「。
對於這個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歷來一個人的成名因素不都很多嗎?才華、機遇、運氣都包含其中,餘秀華成名靠殘疾並不奇怪,但如果她只是殘疾,寫不出這樣好的詩來,她一樣也無法成名。
對此,餘秀華自然有話要說:
她對李健的隔空示愛是不是一種打擾呢?若李健和妻子不發聲,我想大眾是沒有權力對餘秀華指手畫腳的。
更何況,她對李健的隔空示愛,和一個粉絲對明星的示愛本無區別,只不過她作為一個殘疾詩人,很多人在內心認為她不配示愛李健。
愛這件事情,只有願不願意,沒有什麼配與不配。
古有詩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定青山見我應如是。
曾經看到過有人將此詩改為:我見諸君多裝逼,料諸君見我應如是。
如果按照配不配的觀點去評判此事,餘秀華作為殘疾農婦靠寫詩成為名人,得以因隔空示愛引發眾人關注,而那些個評論她不配示愛李健的人,你又如何配去評判餘秀華呢?
另外,對於餘秀華爆粗有很多人怒罵餘秀華作為一個詩人沒有教養,粗俗,事實上,餘秀華只是餘秀華,她是一個努力活下去的人,詩人也是大家給她貼上的標籤,你又有什麼理由去要求她必須用詞文明呢?
更何況餘秀華的詩從來都不是那些精雕細琢的雅致小詩,而是在文字中能感受到泥沙俱下的顆粒感和刀刀帶血的刺痛感,她的詩,是以文字為刀劍的抗爭和吶喊,她對於李健的示愛,更是因為身體殘疾愛而無力愛而無能的一個人的意淫和狂歡。
所以,對她的評判不必太過苛刻,把她當作一個李健的粉絲去看待就好。
餘秀華身上有種無所顧忌的從容,有著常人所沒有的睿智和果敢,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在有能力去做到的時候,便奮力一搏。
通過詩歌,她掌控了自己的命運。
「我身體裡的火車從來不會錯軌
所以允許大雪,風暴,泥石流和荒謬」
她的詩是絕望中開出的花朵,卻也可以如此驚世駭俗。
「你以為問幾個問題就能走進我內心深處啊?幼稚!」對記者的質問表現出她的傲氣。
關於對李健的感情,其實餘秀華有清醒的認識,是不用旁人來教育的:
我的那些愛情詩落實到實處全部是扯蛋——這是餘秀華的調侃式的悲涼。
從餘秀華的詩歌和經歷中,我們能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東西不是勵志,不是驚豔,而是活著的無奈。
一個孤獨而又堅強的靈魂,我們應當多給她一些讚美,而不是挑剔的目光,不要因為她的成名而去放大她的缺點,每個人都不完美!
最後,附上她的成名作《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睡你》,個人認為,矯揉造作,不忸怩作態,不堆砌無物,不故弄玄虛,真實而又暢快,可能你會覺得有些色情,但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她對愛對生活對生命的渴望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詩人:餘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