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2》七大解惑 片尾藏聲音彩蛋 創作借鑑《教父》
看完影片後不少影迷都疑問科巴是不是沒死,凱撒的養父為什麼在這一集沒有出現?、猩猩在現實生活中能靠手語交流嗎?、本片是否有致敬老版《人猿星球》系列電影?,看完了《猩球崛起2》你是不是也有一樣的疑問?
提醒:本文部分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選擇閱讀。
中國內地公映版片頭有改動?
國外版《黎明之戰》片頭與內地版的純字幕不同,有畫面和畫外音。答案是肯定的。內地公映版的片頭只有純字幕,介紹了人類因自作孽而付出了幾乎讓人類滅絕的代價;而國外公映版則有畫面和畫外音,背景是病毒向世界擴撒的地圖(類似《猩球崛起》的片尾),夾雜著新聞播報的畫面和聲音,介紹了病毒爆發的慘狀和原因。相對來說,純字幕版顯得更為死寂,有一種「滅絕」的感受,但聲情並茂的畫面版更好的與上一集銜接,讓沒看過《猩球崛起》或者對第一部的劇情有些淡忘的觀眾不至於對影片中的末世景象、猿流感、猩猩會說話等場景感到莫名其妙。
反派猩猩「科巴」到底死了沒有?片尾字幕結束的猩猩叫聲是「彩蛋」麼?
在片尾演職員字幕臨近結束時,可以隱約聽到猩猩的叫聲,還有砂石的響動,這難道是決戰時掉下去的反派猩猩「科巴」還沒死?導演馬特·裡夫斯對此表示,在之前一版結局裡,「科巴」確實倖存了,但是為了保持整部影片聚焦在猩猩首領「凱撒」的身上,所以就把那個版本的結局給剪掉了。
但馬特·裡夫斯覺得飾演「科巴」的託比·凱貝爾表演太贊、太有力了,而且找到一個這麼有故事的反派可不容易。「科巴不是天生的反派,而是被人類虐成反派的,所以其實是個挺悲劇的角色。」所以他想留一絲科巴活下來的可能性。在片尾字幕聽到的聲音,正是導演有意留給觀眾的「彩蛋」。
第一集的人類主角威爾·羅曼(詹姆斯·弗蘭科 飾)為何在續集中沒出現?是死了嗎?
《黎明之戰》中「凱撒」的養父威爾僅透過DV畫面客串出鏡。 對於看過上一部《猩球崛起》的觀眾,這是普遍存在的疑問,威爾是死是活並沒有在電影中直接揭示。在第一集的結尾,猿流感病毒蔓延全球,第二集的故事已經是十年後,威爾可能是死於猿流感病毒,也有可能是死於社會秩序崩塌後的暴亂。不過,也許細心的觀眾可以注意到片中一個細節所透露的線索:當這一集裡凱撒返回威爾的家中時,你能看到門邊的小門廊上有「X」的標誌。通常這意味著住在裡面的人被感染了。
「科巴」算是個徹頭徹尾的反派嗎?「凱撒」又算是完美的英雄麼?
「科巴」其實在《猩球崛起》中便已亮相,它躺在人類的實驗臺上眼神絕望而無助。 影片中的人猿大戰,猿類和人類的敵對和傷亡,看似都是由於「科巴」的仇恨引起的。但影片的特別之處恰恰在於,並沒有明確的正、反派,科巴那些「可惡可恨」的行為,都是自己悲痛的經歷造成的,而凱撒的盲目信任也是造成這個結局的關鍵。導演馬特·裡夫斯對此也明確表示,科巴並不是徹頭徹尾的壞蛋,常年經受人類的實驗和折磨,在他的眼中只看到了人類的壞,對人類只有恨,雖然一開始對救命恩人凱撒言聽計從,但面對人類的打擾,科巴無法容忍,並最終釀成大禍。「如果你站在科巴的角度,如果你是科巴,或許也會作出同樣的決定,他是一個值得我們同情和深思的悲劇角色。」
導演還深度解讀了「凱撒」這個身為猩猩領袖的正面角色。對於凱撒來說,一開始人類開槍打傷他的同伴,他依然忍耐並聽由男主角訴說自己的苦難,人類差點傷了自己的幼子又違背約定私自藏槍,卻在主動為妻子治病後又一次原諒並主動給予幫助。凱撒這種「和平共處」的原則或多或少有他懦弱一面,「凱撒對人類還是有難以割捨的舊情,同時他天真的以為猿類比人類更單純,才盲目相信了科巴。」在馬特·裡夫斯看來,凱撒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英雄人物,「是他的放任促使科巴毫無顧忌,最終釀成這無法挽回的錯誤。」
如何設計構思猩猩的語言系統?現實中的猩猩也真的會手語麼?
相比第一部《猩球崛起》,續集裡猩猩有了一定程度的進化,更像人類了,其中一個證明就是它們學會了手語和人類語言。讓猩猩進化到什麼程度才合適?如何設計猩猩的語言系統才合理?這些是導演馬特·裡夫斯需要考慮的。據馬特透露,他從小就是《人猿星球》系列的影迷,而等到他拍攝本片時,他已經有了個兒子。他說:「我的兒子剛過一歲,開始學著說第一批單詞。所以安迪·瑟金斯(猩猩「凱撒」飾演者)的表演讓我想起了我的兒子。我兒子能聽懂我的話,他想也用語言表達,但是不會說。我能想像他是多麼著急。所以當凱撒在第一集裡第一次說『不』的時候,才那麼動人心魄,因為他終於說話了!」導演馬特表示,為了顯示猩猩還在適應人類的語言,他想到了讓猩猩說英語時一頓一頓的,當然凱撒是說得最好的。
紅毛猩猩「莫裡斯」負責教授猩猩學習人類語言,片中甚至可以看到猩猩在石板上寫的英語單詞。 在影片中,除了猩猩的驚人的開口說話,他們還熟練的使用著手語。馬特覺得這一點很酷,會說手語並非因為那讓猩猩智商提高的抗衰老藥物。他透露最初會手語的猩猩不只有「凱撒」,另外一隻紅毛猩猩「莫裡斯」也會。「她在馬戲團待過,經受過人們的手語訓練,所以她負責教授猩猩們語言。」
馬特認為教猩猩手語是可行的,這樣人就可以通過手語和猩猩交流,就像第一集中威爾·羅曼(詹姆斯·弗蘭科 飾)教「凱撒」手語一樣,因此這並不是影片的誇張。現實中,早在1965年,美國內華達大學一對博士夫婦就收養了一隻名叫「沃肖」的黑猩猩,並且從1967年起教其手語。「沃肖」從1980年起住在華盛頓州埃倫斯堡市中央華盛頓大學校園,中央華盛頓大學發言人說,「沃肖」生前教它所在研究所裡的3隻青年猩猩學手語。2007年臨終前,它的詞彙量約為250個單詞。
如何設計猩猩社會的「猩際關係」?有哪些靈感來源和參考?
影片中的猩猩社會之所以能引起觀眾共鳴,總體上是因為它是人類社會的縮影,難怪有網友戲稱這是猩猩版的「宮鬥戲」。導演馬特·裡夫斯希望猩猩社會模擬人類的部落,但同時又保留猩猩獨有的特點,這樣就讓這些猩猩角色既像猩猩又像人。
馬特在談論創作思路時解釋道:「我真正想拍的是猩猩版《教父》,我想創建一個猩猩家族,凱撒是父親、族長和領袖的角色。這是一部莎士比亞式的黑幫電影。如果猩猩沒有遇到人類,他們會繼續發展,不知道進化成什麼樣。但他們確實遇到了人類,而這次相遇破壞了他們的家庭組織。」
影片對老版《人猿星球》系列電影有何致敬?
《猩球崛起》新三部曲可以看作是1968年《人猿星球》的前傳,第一部《猩球崛起》與1972年的《猩球徵服》故事梗概類似,作為第二部的 《黎明之戰》則與1973年的《決戰猩球》在故事上頗有類似。兩部影片都在結尾埋下了伏筆,《決戰猩球》雖然表面上取得了兩個種族的和平,但距離原本未來由猿族統治的世界還有幾百年的時間,一切還都不是定數;《黎明之戰》在最後凱撒留下來對抗即將來臨的軍隊,也預示著人猿大戰的來臨,和平與否暫時還未知。除了種種相似之處,《猩球崛起:黎明之戰》究竟是否有對老版系列電影的致敬呢?
導演馬特·裡夫斯(右)是《人猿星球》系列的忠實粉絲。 儘管如上文所述,導演馬特·裡夫斯表示自己是《人猿星球》系列的超級粉絲,「每部電影、電視劇我都看過,我搜集了幾乎所有的電影周邊產品。」但是他透露由於製作周期很緊,沒有時間研究老版,別說是致敬前作,連讀原著的時間都沒有。「影片開拍前上映日期就已經確定了,時間安排很緊張,我和團隊沒有時間去研究之前的作品,並不存在刻意致敬的說法。」所以該片的所有參考都來源於馬特小時候看片的記憶和與編劇的討論,因此在《黎明之戰》中並未刻意對一系列前作致敬。但馬特·裡夫斯同時表示他會為拍攝《猩球崛起3》而開始研究老版系列電影。
如果你喜歡電影,如果你喜歡分享,這是你不容錯過的地方!
——摳電影微信號:komovie
——新浪微博:摳電影網
摳電影官方QQ群: 291100657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3折起購買影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