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皇帝為什麼被稱為官家,而其他朝代沒有?

2020-12-23 炒米視角

「官家」源自於「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湘山野錄》」。

用「官家」指代皇帝出現得很早,早在東漢就有了,在魏晉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其實「官家」和「聖人」、「至尊」、「天子」一樣,原本都是私下對皇帝的尊稱,而非與皇帝直面時的稱呼。原來在皇帝面前直接稱呼皇帝的時候還是應該用「陛下」、「聖上」、「皇上」、「萬歲」等等。

影視劇中,不同朝代對皇帝的稱呼還都比較特別。

比如在《漢武大帝》裡,大臣們私底下稱呼漢武帝就是「天子」;在《長安十二時辰》裡,稱呼玄宗就是「聖人」,《清平樂》裡稱呼趙禎就是「官家」等等。

但是把官家拿來直接稱呼皇帝的第一人是十六國後趙武帝石虎,但「官家」成為皇帝獨有的專稱的確始於宋朝。

這裡有個關於「官家」故事。在王鞏的筆記《聞見近錄》裡,記載了宋太祖趙匡胤敲打陳橋兵變的老兄弟們的故事。

說趙匡胤和這幫老兄弟們一起去遊玩時說:「此處無人,爾輩要做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這句話就是說,「這裡沒有其他人,你們要想當皇帝,可以把我殺了,取而代之。」眾兄弟們都嚇壞了,以後再也不敢亂跟他親兄道弟了,這才明白趙匡胤已經是皇帝來了,不再是以前的兄弟了。

其實歷朝歷代,更奇怪的關於「皇帝」稱呼,多了去了,特別是漢朝。

可能是因為秦始皇剛定下規矩,結果傳到二世結束了,所以在漢朝的對皇帝的稱呼,真的很複雜。比如「巨公」、「大家」、「天家」,這些大家可能還多少覺得有點靠譜。

那「縣官」,可能就覺得無法理解,其實你如果知道「上古曾把帝王所居之地稱為』縣』」,這麼個叫法你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到了東漢,光武帝就還被稱呼過「國家」,似乎也比較好理解。

唐朝對天子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宅家」,那是因為「蓋以至尊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亦猶陛下之義。」

如此一來,以後再拍漢唐劇時,真的可以不用再「皇上」、「陛下」,那麼單調且沒特色的稱呼了。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相關焦點

  • 《清平樂》裡為什麼皇帝被稱為官家,官家是何意思?有什麼寓意?
    《清平樂》的開播使得宋仁宗趙禎這位歷史上著名的仁皇帝重新走到了人們的視線中。在這部電視劇裡面,都稱呼皇帝為官家,這是為什麼呢?官家到底什麼意思?官家一詞最早來源於曹魏時期蔣濟的《萬機論》,書中寫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而最早用官家稱呼皇帝也不是從宋朝開始。《晉書.石季龍載記》就寫道:「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石勒的侄子石虎對石勒不滿,想要取而代之。所以稱呼皇帝為官家在魏晉南北朝就已經有了。
  • 宋代為什麼流行用「官家」來稱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卻不流行?
    我想,無疑就是由王凱、江疏影所主演的以北宋仁宗時期為背景的《清平樂》。而如若一直在追這部劇的,肯定對這麼一個畫面不陌生,就是在劇中,無論是宦官,還是百官,亦是百姓,稱呼仁宗皇帝,皆不是以「天子」或「皇上」來稱呼,而是一個讓人陌生的稱謂,這就是「官家」。  到這裡很多人就會問,臣子稱呼皇帝不應該是「皇上」、「天子」、亦或是「聖上」嗎?怎麼會稱「官家」呢?
  • 為什麼宋朝稱呼皇帝不叫天子陛下,而叫官家?
    隨著歷史劇清平樂地熱播,我們發現,劇中對皇帝的稱呼是有別於其他朝代的,雖然皇帝還是以朕自稱,但無論宮嬪臣子,王侯草民,都稱皇帝為官家,而非臣子,這究竟是為何呢?都說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皇帝名稱地由來就來自三皇五帝,而官家就取自官天下三字。
  • 官家,您為什麼叫宋仁宗
    官家,您為什麼叫宋仁宗王丹譽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主人公是大宋第四位皇帝趙禎
  • 電視劇《清平樂》|原來大宋天子被稱為「官家」
    為什麼第一集伊始鏡頭給到趙禎的時候,熒幕備註他是皇帝,但內廷宦官領著他的乳母覲見的時候卻叫他「官家」,難不成我們的皇帝沉浸在「微服私訪」的遊戲中不能自拔?當然不是,因為與中國其他歷朝歷代都不同的是,有宋一代,臣下稱皇帝為「官家」,而不是「陛下、皇上」。是不是非常有趣,那這個叫法是怎麼來的呢?且聽作者娓娓道來。
  • 皇帝的女人紅杏出牆,其他朝代都是殺無赦,唯獨宋朝處理最人性化
    其中,那些不能忍受孤獨的女人也將不可避免地紅杏出牆,給皇帝戴上一頂「綠色的帽子」。北宋的宋仁宗就戴過這樣的帽子,而且帽子不止一個。劉妃是給宋仁宗戴「綠色帽子」的第一人。為了度過寂寞難熬的日子,劉妃偷偷地與一個神秘的人勾搭在一起,這個人曾私下進入宮殿,向皇帝求助,具體讓皇帝幫他什麼事情不為人知。
  • 宋朝為什麼把皇帝稱為「官家」,而不是陛下?宋神宗:你想多了
    宋朝是很多人都憧憬的一個朝代,它不僅經濟發達,交通便利,而且夜生活豐富,娛樂業發達。毫不誇張的地說,現在人如果穿越到宋代,除了不能上網以外,其它方面基本都能滿足。喜歡看以宋朝為背景古裝劇的人,大多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臣子在稱呼皇帝的時候,叫的不是皇上或陛下,而是「官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為何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傳18帝,國禎319年,宋朝有一點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這又是為什麼呢?對於這個疑問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也很好奇,《國老談宛》中記載:「徐鈺為散騎常侍,太宗謂曰:官家之稱,其義安在?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蓋皇帝之謂也。」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哪個朝代?盛明蘭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發生在哪個朝代?盛明蘭等有沒有歷史原型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歷史背景:從劇集來看,此劇的背景偏向於北宋時期,可以從以下幾個部分看出來。第一點,當盛家大姐婚宴之時,顧廷燁無意中看到盛家少爺掉落的地圖,他十分關心國家大事,說道:「若不奪回燕雲十六州,我朝後患無窮。」
  •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哪個朝代?哪個皇帝?
    那麼看了這麼長時間電視劇了,很多朋友還不知道片中的歷史背景,當時是哪個皇帝當政的?今天就跟隨小編來一起看看吧。現在網上有很多文章已經指明了這部電視劇的朝代,那便是宋朝。宋朝又分為北宋和南宋,電視劇所處的是北宋時代,因為北宋的都城在開封,大家熟悉的包拯是開封府尹。南宋的都城是臨安也就是杭州,古詩云「只把杭州當汴州」。
  • 宋代皇帝為何被稱「官家」?
    此後, 「皇帝」與「天子」一詞並行,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獨有的尊號 。而「官家」起初一般多用來指代公家,即朝廷或政府,而非皇帝。把皇帝稱為「官家」 , 最早見載於《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但那時候, 「官家」一詞既不流行 ,也不是皇帝的專稱 。到唐代時,「官家」一詞還是主要指代政府。
  • 《知否》裡出現的皇帝原型是誰?歷史上真的那麼窩囊嗎?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更替期間,而故事的背景顯然是發生在北宋的中期,電視劇的改變去掉了小說中穿越的部分,講述了一個庶女盛明蘭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成長過程,是一部封建禮制下的女性奮鬥故事,《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這個名字就非常的貼切,即使是在封建禮制下,努力奮鬥不屈不撓的人也應該得到應有的生活。
  • 為何清宮戲層出不窮,其他朝代古裝劇卻無人問津?一切只因這2字
    中國2000餘年,有24個朝代,493位皇帝,清朝是最後一個朝代,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共持續276年,共12個皇帝。 清朝在中國封建王朝來說並不是壽命最長的朝代,也不是最讓國人擁有民族自豪感的時代,特別是晚清被外國人欺負的年代,讓國人根本愛不起來,但清宮劇總是喜歡拍清宮劇,還總拿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作為劇裡的主角,其他23個朝代難道不香嗎?
  • 劉娥為什麼會被稱為北宋時期的「武則天」?她為什麼沒有遭受清算?
    武則天是歷史唯一一個真正稱帝的」女皇「,在武則天67歲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皇帝夢,武則天把親生兒子李旦趕下了臺,如願以償的登上了皇帝寶座。在武則天之後,唐朝又出現了一個韋皇后,韋皇后也想要學習武則天做皇帝,只是她的陰謀還沒有得逞,李隆基便發動政變殺死了韋皇后。到了北宋王朝時期,宋真宗的老婆劉娥精明果斷,經常幫助宋真宗處理朝政,堪稱是北宋時期的」武則天「。
  • 清平樂:為什麼皇帝趙禎不穿龍袍?宋仁宗被稱為官家而不是陛下
    然而才看了幾集,就產生了一個莫大的疑惑,為什麼皇帝趙禎不穿龍袍?為什麼臣子百姓都稱呼皇帝為官家而不是陛下?這不符合我們正常的認知啊。抱著疑惑,小編查遍史料,發現了關於宋朝有趣的知識。原來在唐宋時期,「黃袍」的地位並不高。
  • 當北宋皇帝穿越成警察,這該怎麼選?
    劇中隱忍為民的官家深入人心,與皇后的虐戀令人捉摸不透,見一個愛一個的多情表現更是使大家感嘆其演技之精湛。而緊跟著《清平樂》之後,王凱的又一部刑偵劇《獵狐》又深深的抓住了觀眾的眼球。一個是北宋隱忍多情的皇帝趙禎,一個是陽光正義的刑偵捕手夏遠,你最愛的是哪一個呢?先說古裝《清平樂》,該劇講述的是北宋皇帝趙禎少年登基逐漸把控朝政後,禪精竭力愛民治國的故事。
  • 實拍臺北故宮北宋帝王畫像:圖2宋太祖最威武,圖8是宋朝最帥皇帝
    古代由於沒有照相機,許多帝王將相的容貌都不可知。但是唐朝之後,中國畫的繪畫技巧越來越成熟,到北宋時期專門設畫院繪製帝王將相容貌。現存最早最為真實的帝王畫像就是宋朝時期畫像,這批畫像一直在歷代皇宮內藏,到近現代帝制終結,這些寶貴的文物成為故宮博物院藏品,在1949年歸屬臺北故宮博物院搜藏。
  • 為什麼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其他皇帝服嗎?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和教訓,其他的皇帝不得不服。秦始皇的工作是開創性的,前無古人,後來者只有學習和模仿,並加以一定的變革。就歷史功績而言,秦始皇繼承了歷代祖先遺志,順應了潮流,統一中國,消滅其他六國,把分崩離析的中國再次統一起來,這樣的歷史功績是前無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