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拿下奧斯卡之後,她去做妓女了……

2021-03-04 塔木德富豪會

由於男女比例失調,

印度發達的性服務業已為世界所知。

亞洲最大紅燈區就在印度的

加爾各答的索納加奇紅燈區。

2005年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獲獎影片

《生於妓院》就拍攝於此。

這裡的孩子在童年時期就從事性服務謀生,

目前大約有12000名未成年人從事這項工作,

每人每天的收入不超過2美元。


對於我個人而言,與《生於妓院》相比,

我更喜歡《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這個譯名。

至少聽上去輕鬆些,陽光些,飽含希望;

而以紀錄片的片名來看,

《生於妓院》這個名字好像更有衝擊力,

即使它無力、無奈、並且絕望。

紀錄片的本能是記錄,

本意在於揭露,

目標在於創造希望,

而衍生絕望是副作用。

命運最坎坷的人不是妓女,

而是他們的子女
面對赤貧、虐待、絕望。

這些孩子無法避免步上母親的後塵,

在那樣的環境下,

他們也難以創造另一種生活形態。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

澤娜•布裡斯基(Zana Briski)

是一個記者,

她最開始的願望就是解救這些生活在紅燈區的小女孩。

影片的開頭,就是對孩子的眼睛的特寫,

然後是紅燈區的場景——

做生意的妓女、數錢的男人、

奔跑的孩子、抽菸、喝酒、吵鬧、打罵……


孩子眼中的世界,

你無法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同情,

因為你看到孩子的眼睛是麻木和不知所措。

然後金色的光打在孩子的臉上,

影片名稱出現——《Born Into Brothels》。

這是一部描寫在紅燈區出生的孩子們的生活的紀錄片。


她來到加爾各答的紅燈區開始她的攝影專題,

但是當地人對她是充滿戒備和不屑的,

只有孩子們對她的攝像機感興趣,

所以她開了一個攝影班,

來讓這些小孩幫她完成拍攝。


希望藉助他們的眼睛來看更真實的紅燈區生活,

於是她經過挑選之後發給8個妓女的孩子每人一個相機,

教他們攝影,記錄周遭的世界。

這一臺臺小巧精密的機器點燃了孩子們的藝術天分,

在陰霾的街區呈現出一片純潔無邪的天地。

孩子們好奇地使用著手裡的相機,

記錄的卻不全是也許我們期待看到的醜陋和骯髒,

而是周圍的朋友和快樂的生活。

這臺小小的照相機在點亮了孩子們的生活,

他們拍著穿著美麗裙子嬉戲的夥伴、

奶奶褶皺的臉、路邊躺著的狗、狹窄擁擠的街道、

路邊佝僂的老人、自己即將要刷洗的碗筷……

暗色調的現實生活和孩子們的彩色照片,

孩子們眼中的希望和現實生活環境的絕望。

這部片子的好,

在於沒有主題先行地把貧民窟的紅燈區

往我們既定的印象方面靠,

也沒平鋪直敘地描繪孩子拍照這件事情,

而是時常插進孩子自己的解讀。

她願意傾聽孩子的內心,

雖然他們的片子是純淨的,

但他們的內心也許比自小嬌生慣養的孩童存儲了更多東西。

 

阿吉(Avijit)


"我以前想當醫生,後來想當藝術家。

現在我要當攝影師..."

琪琪(Kochi)


"我不敢在外面照相,大人會數落我們;

會說:「相機從哪帶來的?!」"

麻吉(Manik)


"我們去海邊照相,我從來沒看過海,

我覺得好驚奇!"

小妮(Shanti)


"澤娜阿姨教得很好,我們都牢記在心。

我們太喜歡拍照,喜歡到忘了工作!"

酷哥(Gour)


"我要在相片中展現這裡人民的生活,

我想表達人的行為。"


塔塔(Tapasi)


"第一次拿到相機的時候,感覺真棒。

以前我們絕不可能碰相機...

我們看別人拍照,希望自己也有相機。"

小奇拉(Suchitra)


"手上有相機,我就很開心。

我覺得我在學習...可以成為有用的人。"

寶貝(Puja)

"有天我打開相機,整卷底片全曝光了,

我以後不這麼做了。"

Mathilda在《殺手萊昂》中問Leon,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

小女孩得到的答案是「Always like this」。

這或者已經是被仁慈化的答案,

我們都知道那個著名的悲劇:

從前有一個小孩,後來他長大了。


總是有一些人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重要過客,

他們停留短暫卻令我們印象深刻,

你可以說他改變了我的人生或者說,

他改變的只是他停留瞬間我的回憶。

我不知道如何測量女導演Zana Briski

給紅燈區的8個孩子帶來了多少美夢,

不過這只是些易碎的美夢,

我們都在被時代的車輪碾壓著,

Zana Briski的涼薄之力,

終究是無法阻擋紅燈區的運轉規則

▲ 被嫖客各種暴打的妓女

▲ 擁擠的住所,狹窄的床鋪

▲ 等待著客戶上門的性工作者

▲ 骯髒惡劣的生活環境

這裡的性工作者超過了1w名,

其中不乏未成年少女,

最小的不到12周歲。

這裡的女性生了女兒之後,

大多都會「女承母業」,

繼續做性工作者。


那些所謂的顧客幾乎都是酒鬼,

大吵大鬧,有時候還會動手打人。

大人們每天給小孩灌輸的理念就是

「你很快就要去拉客了。」


為了一個顧客就髒話滿天飛,

甚至打人的大人們。

貧窮,謾罵,毆打,屈辱,

構成了紅燈區的一切。

本片女主普瑞蒂就住在這裡,

她家裡幾乎所有的女性都是性工作者。

她和這部片子裡別的小孩一樣,

渴望上學,渴望生活。


但是幾乎沒有學校願意收她們,

因為她們的母親有一個不光榮的職業。

所以她們每天的工作就是,

白天幹活,晚上幫媽媽跑腿,

這樣可以方便客戶上門。

如果實在不出門的話,

就拉一個帘子擋住自己和客人的交易。

一群年齡不過十歲左右的小孩,

對生活的感悟是痛苦和難過


對自己的感知是:我們很賤。


影片拍了5年,播出之後,

大獲成功,獲得了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導演幫助這些孩子挑選照片,

開攝影展,幫助他們上電視、

走進學校、走出紅燈區。

影片中,導演這樣努力著。

現實也這樣努力著。


無數社會人士關注到了這部電影裡面的孩子,

他們選擇資助他們上學,

幫他們安排去美國的事項。

這群孩子受到了前有未有的關注,

歡呼聲不絕於耳。

人生的悲哀不是歷經坎坷,

而是在奮力拼搏之後卻發現命運早已註定。 
印度加爾各答市某個紅燈區,

這裡貧窮和疾病蔓延,

人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希望。

然而最令人不忍的是那些妓女的孩子,

他們不僅要承受他人歧視的目光,

還要過早去面對自己那早已被註定的黑暗命運。

紀錄片和導演努力的渴望能創造希望,

但是衍生出的絕望,讓人顫抖。

「不同的人,幸福是不同的。」

影片裡8個孩子,

有成功走出紅燈區,

到紐約上大學;

有的卻在十年後走上了母親的老路。

有人在享受大學生活的時候,

也有人在遊蕩在昏黃狹窄的街道。

紀錄片是希望和絕望的共同體。

普瑞蒂因為這個影片,聲名大噪,

原本她可以留在美國學習,生活,

追逐夢想,奔向光明的生活,

擺脫家族「祖傳」的性工作者命運。

她自己也開始幻想自己

當上一名真正的電影演員的生活。

但是最後,她放棄了。

 


當時幾乎所有的孩子父母都同意了導演的話,

把孩子安排到美國上學,除了普瑞蒂的媽媽。

普瑞蒂的母親打電話說自己生了重病,

希望普瑞蒂回來照顧她,

她還承諾一定會讓孩子回學校讀書。

一邊是人間地獄,一邊是美好的新生活,

年輕的普瑞蒂選擇了回到紅燈區。

從此開始了墮落的生活。

她的確兌現承諾去上學了,

或許是看著自己曾經瞧不起的人

有了「奧斯卡大獎女主」的光環,

她被同學們排斥的更厲害了。

不到兩個月她就輟學了。

後來她遇到一個富家子弟,

很快就跟他陷入了愛河,

就在她覺得自己很有可能嫁給他的時候,

他說,「你家裡是做妓女的,我怎麼會娶你?」

學習愛情雙雙崩潰的時候,

她媽媽也染上了賭癮,家裡欠債無數。

她為了還債,不得不走上了母親的老路。

從此,她家門口就充斥著

各種各樣的小轎車來接她去往各種場所,

她變成了她們那塊最紅的妓女。

那個時候她不過16歲。

一個獲得了奧斯卡大獎的妓女,

聽起來多風光,多諷刺。

紙醉金迷的生活很快席捲了她,

她已經不願意再回到自己的家,

只願意呆在妓院,成為了當地最大妓院的頭牌。

Preeti聳聳肩,輕輕地說道:

「我媽只有我一個孩子,

我沒有其他生存技能,

只能靠肉體來承擔家庭負擔。

就是這麼簡單。」

兒時最怕的現狀,卻成為了現實

她說她依然記得當初獲獎時和其他參演人員相擁的溫暖。

Preeti說她已經有了筆記本電腦、昂貴的手機、

很多錢,並租得起非常豪華的房子。

導演澤娜知道這件事以後,

瘋狂的想要把她勸回來,

還利用媒體把這件事炒大,

很快普瑞蒂所在的那家妓院就關門了,

普瑞蒂也回家了。

但是過了一個月,

普瑞蒂又重新回到了妓院。

自願。

她對現狀很滿足,

「雖然眼神還是流露出對自由的渴望」。

報導稱Preeti會成為性工作者的原因還不清楚,

但警方表示曾解救過Preeti並將她交還給母親。

警方還表示Preeti現在已經成為色情交易的一部分,

很多有權勢的人物都參與其中,

而且不允許Preeti重獲自由。

普瑞蒂的人生仿佛一個傳奇故事,

從妓院出生,拿過奧斯卡的獎,

懷揣一個做電影明星的夢,

結果又回到妓院當了頭牌。

為了生病的母親,為了還債,

為了搖搖欲墜的家庭,

她選擇了放棄未來,

回到那個自小就想離開的煉獄。

「 當我們其中的一個開始絕望,我們剩下的人的希望也都被剝奪了一點點。大概看與被看本來的界限就是模糊的。我們永遠都不可能祈求在觀望的同時全身而退。」 

令人振奮的是,Kids with Camera 

已經在加爾各答籌資建造一所學校,

它將容納150名來自紅燈區的孩子,

他們在那裡將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們不能喪失希望。

永遠都要抱著夢想和希望,

永遠都要認真的活著,

並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不在乎你取得了多少的成績,

是否實現了那個夢想,

只要你為那個夢想 完完全全的努力過。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生於妓院》(61分鐘)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網絡,轉載請註明來源塔木德富豪會

聲明:本文不代表塔木德富豪會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塔木德》(Talmud)是猶太智慧「聖經」,匯聚5000年文明智慧的基因寶庫。塔木德富豪會(微信號:tmdfhh)分享全球智慧,傳播積極情懷!與塔木德為伍,您將在生活、生意、生命方面「三生有幸」,幸會,幸運,幸福!

歡迎轉載 敬請註明出處

微信號:tmdfhh

歡迎投稿:tmdfhh@163.com
投稿互動請聯繫微信:deyuxi666

商務合作請電話:18688821327
或加微信:wangfangdo

請註明企業/項目名稱

相關焦點

  • 她生於妓院,15歲拿下奧斯卡女主卻再次淪為妓女,背後的真相竟然是……
    2005年,已經15歲的普瑞蒂突然接到了澤娜的越洋電話,澤娜告訴她,她們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提名。雖然普瑞蒂並不知道奧斯卡意味著什麼,但能夠坐飛機出國還是讓她興奮莫名。於是,15歲的普瑞蒂和她的夥伴們第一次離開了加爾各答,夢遊一樣來到了美國洛杉磯柯達劇院——全世界矚目的奧斯卡大獎頒獎所在地。
  • 她生於妓院,9歲做雛妓,15歲拿奧斯卡女主角,然而長大後卻再次淪為妓女…
    ▼她來自於印度加爾各答——全亞洲最大的紅燈區她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不只一個十字路口,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來我們樓裡的男人都不好,醉醺醺地大吵大鬧,還滿口髒話,有人問我什麼時候會去站街拉客,妓院裡的人說快了。」說這話的人是女孩普瑞蒂·穆克吉,那年她才九歲。
  • 生於妓院,9歲做雛妓,15歲拿奧斯卡女主角,卻再次淪為妓女,不是所有灰姑娘都勵志!
    今天得這篇文章是我在上班的路上看完的是一個同事的分享本來買的美達對這種文章無感文中寫道,拿了奧斯卡後卻又做回妓女2005年,已經15歲的普瑞蒂突然接到了澤娜的越洋電話,澤娜告訴她,她們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提名。雖然普瑞蒂並不知道奧斯卡意味著什麼,但能夠坐飛機出國還是讓她興奮莫名。
  • 拿了奧斯卡後,她又回紅燈區當妓女了……生於妓院的孩子們,就該...
    但,「這裡到處都是孩子,他們在我身邊蹦來蹦去,他們想跟我學拍照。」紅燈區的孩子有很多,他們的母親大多數都是妓女,他們身上既保持著孩童時期的天真,又很早就被迫成熟起來。因為母親要做「生意」,年紀小一點的孩子,會被帶上腳鏈拴在家門口,防止亂跑。
  • 母親是妓女,她10歲登上奧斯卡領獎臺,20歲卻回到紅燈區:擺脫原生家庭有多難?
    美國導演&攝影師澤娜,在印度紅燈區生活好幾年了,吃住行,都和妓女融洽共處。她想拍攝底層人民身上,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但成年人警惕的迴避,讓她舉步維艱。妓女,老鴇,混混,流氓,毒販,毒癮患者……像一張蛛網,黏住所有命運共生體,供他們掙扎。異鄉人澤娜,被孤立在外。
  • 西部牛仔,妓女,以暴制暴,奧斯卡影片《不可饒恕》應有盡有!
    《騾子》的上映讓人再次開始關注一個九十歲高齡的導演、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騾子》作為小眾影片,在國內票房自然不會有多高,截至目前,票房不過280萬,但是這依然不能阻止觀眾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喜愛和崇拜。
  • 從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到奧斯卡影后,她用了16年《朱迪》
    芮妮·齊薇格是2004年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從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走到影后,她花了16年。 畢業前,蕾妮·齊薇格決定要做一個職業演員,於是她主動爭取各種演出或試鏡機會,終於在1993年在劇情片《惶惑》中獲得出鏡的機會,這時的芮妮·齊薇格24歲。
  • 她曾是好萊塢最火甜心,嫁年長16歲奧斯卡影帝,31歲幸福退圈
    這不是個虛擬名字,在劇集設定的1985年,菲比·凱茨年方22歲,是好萊塢完美女神形象代表,《怪奇物語》自然繞不開她。菲比·凱茨出道12年,拍了16部電影,在事業巔峰時選擇退圈結婚,如今年近六旬容顏依舊,成為人人豔慕的昨日傳奇。
  • 27歲捧得奧斯卡,拿下男神法鯊,她是從單親家庭走出的LV新繆斯
    Hi,智白嗲們,有一個很能吃苦的姑娘,她為了演員夢15歲就獨自闖蕩,27歲就拿下了奧斯卡小金人。
  • 她荒淫無度,為了性趣!竟從皇后改行做妓女!
    ,高湛便命和士教她,胡皇后與和士開眉來眼去,乘機調情,兩雙手摸來捏去,高湛只顧飲酒作樂,視而不見。577年的春末夏初,胡太后年齡剛過40歲,平時保養得好,用的是全國最先進的化妝品,看上去還不到30歲,而且更具有成熟的風韻,她又深諳男女之道,風情萬種,而穆黃花也才20多歲,長安的風月場中從天而降兩位皇后級的美女和資深美女,
  • 從東北到香港,她做了三個月妓女
    但我倒是更喜歡《榴槤飄飄》一點。 比起《香港有個好萊塢》,《榴槤飄飄》的故事要簡單一些,陳果講故事的手法,也更加平淡。在一同工作的女孩裡,她是最勤奮的一個。在回家前的那一天,她接了三十多個客人,據說破了記錄。
  • 她有中國血統,曾是好萊塢最火甜心,嫁年長16歲奧斯卡影帝,31歲幸福...
    不過,菲比從來都不喜歡做模特,用她自己的話說:「當模特不過是一件重複再重複的事情,我是為了錢才做的。」 1983年,在參加電影《大寒(The Big Chill)》試鏡時,年僅20歲的Phoebe認識了年長自己16歲的男演員凱文·克萊恩(Kevin Kline),電影獲得第5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女配角提名,儘管沒有獲得角色,菲比卻收穫了一段珍貴愛情。
  • Lady Gaga提名奧斯卡!還有什麼是她做不到的?
    全素顏出鏡!Lady Gaga帶著和奧斯卡男主Bradley Cooper共同出演的音樂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來了,在好萊塢引發不小的轟動。電影原聲帶也拿下了第76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實力霸氣。Gaga本人也拿下了第24屆評論家選擇獎影后,和Glenn Close成為本屆的雙黃蛋影后。評論家選擇獎也被稱為奧斯卡最大風向標,Gaga這次真的是火力全開了,下一步是不是就是奧斯卡影后了?
  • 可能是今年最驚心動魄的劇,從代孕妓女說起……
    它的導演簡·坎皮恩,是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拿下坎城金棕櫚的女導演;它的演員中,有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有憑藉《廣告狂人》、《使女的故事》兩次入圍艾美獎的伊莉莎白·莫斯,還有在《權力的遊戲》中演女騎士的Gwendoline Christie:
  • 達米恩·查澤雷:32歲拿下奧斯卡獎的天才導演
    最後熱熱鬧鬧的頒獎季會以重頭戲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頒布宣告終結。第76屆金球獎頒獎禮將於2019年1月6日頒布,而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於2019年2月24日頒布。這部18分鐘的短片最終拿下了2013年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短片單元的評審團大獎。聖丹斯電影節是非常受美國獨立電影界看重的,這也使得他之後的長片順利拿下了投資。
  • 102歲的她塗蔻丹戴珠寶,拍照拿下攝影奧斯卡獎,比20歲還美酷!
    就在前不久,這個102歲的姑娘還拿下了2016年露西獎「終身成就獎」(相當於攝影界的「奧斯卡」)。☟恆子說這是她一生中最安心的一段日子,他教會了她,該如何做一個好妻子。可隨著丈夫的去世,這樣平靜的幸福也戛然而止。她大哭了一場,然後便穿上自己縫製的連衣裙,依照丈夫的囑託,繼續笑對生活。這一年,恆子71歲了。她再一次拿起了陪她走過青春的相機。☟
  • 她有中國血統,曾是好萊塢最火甜心, 嫁年長16歲奧斯卡影帝,31歲幸福退圈
    不過,菲比從來都不喜歡做模特,用她自己的話說:「當模特不過是一件重複再重複的事情,我是為了錢才做的。」  1983年,在參加電影《大寒(The Big Chill)》試鏡時,年僅20歲的Phoebe認識了年長自己16歲的男演員凱文·克萊恩(Kevin Kline),電影獲得第5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女配角提名,儘管沒有獲得角色,菲比卻收穫了一段珍貴愛情。
  • 《花木蘭》之後,劉亦菲會是最接近奧斯卡的華人女星麼?
    她跟大導演史匹柏合作,出演A級製作《藝伎回憶錄》,成為了史上第一位好萊塢「大女主」。直到劉亦菲再度拿下花木蘭這一大女主角色。然而,劉亦菲躊躇滿志,本想憑藉這部電影實現飛升,但不料遇上疫情,在美國以及大多數國家都無緣上映,只能改網播。雖然9月11號《花木蘭》就要在中國上映,但網絡資源提前流出外加口碑不佳,票房前景也不容樂觀。而從獎項上看,如果劉亦菲想憑藉《花木蘭》這種商業爆米花片,入圍奧斯卡金球獎等北美主流獎項顯然不現實。
  • 陳果的妓女 香港的難題
    《謀殺似水年華》殺青之後,新浪娛樂採訪陳果,提到觀眾對 Angelababy 演技認可度低的問題。陳果回道:「當時我們選她的時候,不好不重要,她受歡迎就行了。這個不要強調好不好了,因為觀眾有時候是麻木的。」一句話能把演員和觀眾得罪個遍,北上之旅自然不會太順。
  • 蕾妮·齊薇格:不做朱迪卻靠她拿下小金人丨奧斯卡人物誌
    誰老了不變樣,她變了、而且很快樂50歲的時候,蕾妮·齊薇格憑藉傳記片《朱迪》獲得了包括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在內9個世界著名獎項的最佳女主角,還有數不過來的提名。我很感謝導演這樣做。」其實蕾妮·齊薇格也不是專業音樂劇演員出身,但是想必她當年在《芝加哥》裡的精彩表演也讓魯伯特對她現場真唱充滿了信心。在《芝加哥》之前,蕾妮是完全不懂音樂劇的,她第一次看到劇本就陷入了困惑,很難想像一個人走在街頭說一百遍「槍槍槍,他們倆都伸手去拿槍」是什麼效果,只覺得這個角色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