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打/實」就是「120樣實體載體」的意思。
在這個系列裡,我會(儘可能)寫出120款有關音樂的實體載體(包括但不限於唱片),每一款說一到兩個相關話題——一切,都為了在這涼薄虛無的數字世界中心呼喚愛。
這是第17期,說一樣叫「press kit」的東西。
所謂press kit,簡單來說就是公司、品牌、活動或者演出等等各種場合的公關宣傳時發給媒體的新聞稿件和資料之類的東西。如果把範圍收縮到音樂行業,這個行業裡的press kit,主要就是為了宣傳歌手/樂隊/樂手、唱片錄音或者演出分發的資料。
之所以突然會談press kit,是因為昨天收到這份周董的杰威爾音樂旗下的創作型歌手曹楊全新單曲《微光》的宣傳品:
這其實是一份典型的唱片行業的press kit。印刷小冊子裡的文案,有對曹楊本人的介紹,描述他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入行,後來因為演出周杰倫的Jukebox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的葉湘倫而最終籤約周杰倫的杰威爾音樂成為歌手的經歷:
當然也有對全新單曲《微光》的介紹文字,描述創作動機和理念:
不過這份press kit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其最後一頁有一個迷你的播音系統,按一下play,能聽到曹楊錄的一段聲音,是他關於新歌的心情獨白:
這個新穎的設計還蠻吸引我的,我很好奇地按了好幾遍那個play鍵,也就聽了好幾遍曹楊的獨白,後來才意識到,之所以這份press kit這麼吸引我,是因為在這個萬物皆網絡的時代,這份press kit其實是以某種全新的方式回歸了實體。
回過頭來看音樂行業的press kit,在沒有電腦和網絡的時代,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宣傳版的唱片/磁帶加一份列印的宣傳文字和評論文字,有些會再附上照片等等資料:
這套1993年的press kit,我記得當年在ebay上是花了100多刀買的
而唱片業因為本身最多使用的載體是實體聲音載體,因此press kit裡還會有一種所謂的commentary碟/帶,由藝人歌手以說話(或對談)的形式對出品做介紹,錄成碟或磁帶分發給媒體,比如:
「Commentary by XXX」都是非賣品,也只能ebay上見了
曹楊的這份《微光》press kit從內容上來說就是典型的commentary碟,只不過在2020年,它用了一種全新的形式出現。
其實我之前就已經聽過曹楊的這首《微光》,但可能因為我聽音樂的「閾值」已經非常高,當時聽的時候這首歌並沒有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當我收到這份特別的press kit,按下play鍵,仔細聽過曹楊自己的commentary之後再去聽《微光》,的確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曹楊在這段commentary裡說,當他剛畢業進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做演員,演的基本都是「龍套中的龍套」,在一部兩三個小時的戲裡可能只有五分鐘的戲份,但為了這微不足道的五分鐘,他還是要每天提早兩小時進劇場做準備,去等待,去完成。《微光》鼓勵的就是每一個像當時的他那樣剛剛起步的人,每個人的開始都是微光。
我突然想起自己前幾年在媒體跑文化演出條線的時候,其實是見證過曹楊的「微光」時刻的:那時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的戲大多數我都會參與報導,曹楊參演的話劇/音樂劇自然看過,只是我的注意力和大家一樣都在主角身上,從來沒有想過要知道這個戲份只有五分鐘的青年演員名字叫什麼;2016年12月15日,我和一大群上海的媒體朋友一起被拉去太倉參加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的新聞發布會和媒體預演場,曹楊在這個劇中雖然已經擔綱男主角葉湘倫,可是我當時的目光都集中在周杰倫和女主角扮演者汪小敏身上:
記得當天我的朋友圈完全被周董刷屏
——這就是「微光」的意思,就是歌詞中「微小的光,照不亮一米的地方」講述的最初。而這一切,我也參與其中,我可以說也是《微光》中的一份子,此時回過頭去再聽《微光》,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這樣的微光下,曹楊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努力,最終被周杰倫認可,被這位華語流行音樂巨星籤入麾下,開始了把「微光」聚集成更耀眼光芒的演藝之路,或許這才是《微光》真正升華的主題——在按下這份《微光》特別的press kit上的play 鍵後,我get到了。
唱片公司製作press kit給媒體,想要的無非就是這樣的get。不過於我個人而言,這樣的get可能非要在類似這份《微光》press kit的實體載體上才能得到。
再回過頭去講press kit。當電腦數字媒介興起後,press kit進化成了EPK(Electronic press kit),比如把以前的列印稿件、照片圖片和音樂內容改以數字文件的形式放在刻錄盤裡或者U盤裡分發給媒體,便於媒體直接複製使用。而當網際網路深入到全世界每個角落後,press kit便可以擺脫實體載體的束縛,以更方便的網絡傳輸的方式給到媒體,比如通過email實時傳輸,而這兩年PR們更是直接把媒體老師們拉在一個微信群裡然後在群裡扔一個網盤連結就OK了。
前兩年當我從媒體離開,在最後整理物品交接工作的時候,那些epk,比如通過email和網盤收到的press kit幾秒鐘就毫不憐惜地一鍵刪除了,裝著press kit的媒體U盤除了幾個容量大的可以留作他用,其他的也處理掉了。而實體的press kit卻讓我非常不舍,我花了一個小時左右才最終選定了一些我很喜歡的歌手/樂隊/藝人/演出/展覽的press kit作為紀念,雖然它們可能是紙質的或者CD的之類不太好保存或者比較佔地方,我還是把它們小心地收藏了起來。
對於我來說,實體的press kit和實體的音樂一樣,因為它是有形的,我才倍加重視它。
這一份《微光》的press kit,就是這樣。
今天的話題就說到這裡。咱們《十打/實 018》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