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光:從出口數據上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大陸鋁合金輪轂行業的影響

2020-12-23 世鋁網

  王巨光 / 文

  新春伊始,一隻不期而至的黑天鵝出乎意料的撲來,衝淡了中美貿易戰還未散盡的硝煙,當下人們對這個不速之客的恐懼早已取代了曾經對貿易摩擦的不安。毫無疑問,這隻黑天鵝對我們乃至全球經濟的打擊會遠遠超過國家間貿易紛爭所造成的那一點點損耗,其影響之深遠也有可能會超出我們現在所有的想像。但我們也不必因此而過分恐慌,恐慌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如果從歲月的角度回眸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再大的瘟疫早晚都會過去,再冷的嚴冬也終會迎來春天,當然你首先要保證自己不能倒在冬天裡。所以待單純的「天災」(我們姑且認為這只是個意外的天災)過後,全世界面對的問題一定是經濟的問題,如何啟動熄火的經濟引擎、調整已經失衡的經濟姿態,肯定是未來大家思考的重中之重。

  我們都知道,長期以來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而對於我們鋁合金汽車輪轂行業來說,最重要的也是投資(需要規模化高效生產)、消費(國內OEM和售後改裝市場)和出口。那麼我們行業一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這個「出口」其具體情況到底如何呢?下面我們就用歷史數據來回顧一下過去八年中國大陸鋁合金輪轂行業的出口實績。

  2012年至2019年中國大陸鋁合金車輪產品出口在遭受國際市場各種圍追堵截的大環境下,依然保持著比較平穩的發展趨勢,只是在2019年出口量有了一個較大的下滑,與前一年相比減少了90,300噸。在出口美國市場方面,走勢與整體出口情況相似,也是在2019年有一個明顯下滑,與前一年相比減少了110,724噸(從此數據上來看,2019年整體出口數量的下滑完完全全是由於同期出口美國產品數量的減少造成的);在上述數據中我們同時還可以看到,過去八年中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無論是在金額上還是在數量上,都佔了大陸總出口量的一半左右,美國的的確確是撐起了我們出口市場的半邊天,單從這一點來看,美國市場對我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另外,美國市場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平均價格明顯高於其他海外市場,在這八年統計期內,出口到美國產品的平均單價為5美元/公斤,出口到非美國海外市場的平均單價為4.52美元/公斤,相差超過10%,如果每隻輪子單重平均按10公斤計算的話,同樣一隻輪子出口到美國能多賣4.8美元,由於這個價差的存在,這八年間產品出口美國讓我們額外多賺了15億美元!平均每年多賺1.87億美元!這就是為什麼平時無論多麼仇美反美的人,一旦有機會能夠產品出口美國就會立刻捐棄前嫌義無反顧去接單的原因。

  以上是我們鋁合金輪轂產品出口市場的一個概況,這也是在過去正常國際貿易秩序下的一個基本狀態,但大家都知道,從2018年開始中美雙方在相互貿易的問題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協商未果後摩擦加劇,進而雙方大打出手,都對對方進行了多輪眼花繚亂的貿易制裁與反制裁,其中美方對我們制裁措施中與鋁合金輪轂行業直接相關的有兩個,首先是自2018年9月24日起對包括鋁合金輪轂在內的2000億美元來自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隨後又在2019年6月15日開始對前述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這兩輪制裁措施對我們已經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從已掌握的直接可見的信息來看,結果就是前面提到的2019年輸美鋁合金輪轂與上一年相比減少了11萬噸,出口額減少了6.47億美元。結論雖然已經明了,但我個人覺得,一些細節的東西還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也許我們順著時間的脈絡透過這些有限的數據能夠悟出些許道理,總結出一些經驗,這對我們今後少走彎路至少沒有壞處。

  下面我們就看一下2018年出口美國合金輪轂產品的數據圖表,結合第一個加稅時間節點前後出口量的變化來分析下美國制裁對我們的影響:

  從上圖中我們沒有看到2018年的10、11、12這三個月也就是第一個加稅節點後我們出口美國的鋁合金車輪數量比前9個月有明顯的減少,相反,在11月份居然還出現了一個全年出口的高潮,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分析,這主要是拜託當時人民幣的迅速貶值抵消了美國加稅的部分影響;其次就是由於大部分出口商那個時候都相信中美貿易爭端總會有辦法解決,所以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繼續」,而且還出現了短暫「搶出口」的壯觀景象;再有最關鍵的就是當時出口美國產品的總體利潤水平原本就是高於國內OEM產品,同時也是高於其他海外市場的,所以按照美國的這個加徵10%的關稅稅率我們還是能承受的起的,況且當時國內市場已經萎縮,放著這麼大的美國市場不做又能做什麼呢?(摘自《王巨光:回顧2018 中國大陸鋁合金輪轂項目投資增速放緩 冷中有熱》)但是這一切在2019年開始慢慢有了變化,從2019年2月起出口美國市場的產品數量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最終導致2019年出口美國的產品數量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23.18%,絕對數量減少了110,724噸,相當於11,072,400隻鋁合金輪轂!下面我們就看一下2019年出口美國的具體數據圖表:

  在上圖中請留意兩個要點:第一,整體下滑的走勢是從年初就開始了,而不是從第二個加稅時間節點的6月份;第二,在第二個加稅時間節點之後並沒有看到明顯的斷崖式下跌。事實似乎與我們事前想像的不太一樣,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首先,由於第一個加稅時間節點後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非常不順利,我們官方媒體對美國每日一罵的口誅筆伐著實影響了出口商對中美貿易關係正常化的信心(當然美方媒體也沒閒著,只不過因為語言的關係我們大多數人想去關心而卻無能為力),因此大家都有計劃的逐步減少了一些非優質訂單的數量,例如付款條件不好的售後市場訂單和信譽不好的劣質客戶的訂單,所以形成了2019年開始的出口美國市場產品數量逐步下滑的趨勢;第二,在供需關係上,這次是由於供方成本上升的原因造成了出口意願的下降,而非市場需求有了什麼變化,所以只要供給方面還有人願意賣,出口量就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相反,如果是需求方面出現了惡性問題,就一定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的情況,例如2008年的那場經濟危機時的情形,相信大家還都記憶猶新,特別是那幾個曾經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大陸輪轂企業應該永世難忘。另外,還有一個指標也能從側面表明輸美產品量萎縮的態勢,那就美國市場的份額,下圖中那條蜿蜒向下的折線就是每月出口美國鋁合金輪轂的數量佔總出口量比例的連線。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現在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第一、對於我們來說出口很重要,美國市場更重要。目前來看海外市場正常情況下每年能夠為我們行業提供平均1億隻左右的產品訂單,其中美國市場佔了一半,而且美國市場的價格相對較好。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得到的這一切真應該「且行且珍惜」。

  第二、貿易戰沒有贏家。由於市場惡性競爭的結果,導致我們這個行業現行的出口價格條款大部分已從30年前普遍採用的CIF轉變成現在類似於DDP的條款;付款條件也從早年間的L/C簡化成了T/T,所以美國加徵的關稅按照DDP價格條款,毫無疑問的都是由我方負責;即使不是DDP條款的,在這樣一個買方市場裡,進口方所支付的關稅也會通過產品降價的方式轉嫁到我們頭上,因此單從鋁合金輪轂產品上來說,貿易戰的受害者是我們,當然美方消費者由於市場供需失衡引發產品漲價也有可能受到一點點損失。

  第三、產品如果也有「韌性」的話,這個出口產品的「韌性」取決於產品的成本或者利潤水平,而絕不是其他。最近一年來不斷聽到「經濟韌性」這個新鮮的名詞,網上特意搜了搜,結果如下:「經濟韌性是指在面臨外部和內部各種環境的變化下,國家能及時靈活調整政策,有能力防範經濟出現大起大伏,避免硬著陸。」那麼根據這個解釋,2018年人民幣能迅速貶值10%的「能力」就應該屬於這個「韌性」的範疇了,如果這就是「韌性」之一的話,那麼這個「韌性」的範圍應該是有限度的,因為拿捏不好很容易被定義為「匯率操縱」,如果用力過猛經濟崩潰就不是夢了。所以個人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韌性」應該取決於其經濟結構,而一個產品的「韌性」應該取決於其利潤水平或者附加值,例如前面討論過的在美方第一個加稅時間節點後,我們鋁合金輪轂產品的出口沒受任何影響,一方面是第一種概念的「韌性」起了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出口美國的產品本身的利潤水平就高,所以當出口成本抬高利潤預期不斷下降時,雖然出現了外銷量下滑的走勢,但卻沒有斷崖式下跌,這才是真正的產品「韌性」在起作用!

  總之,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已經使得世界經濟活動超出了國界,使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經濟活動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形成了世界範圍內的有機整體,其中任何一國經濟領域的變動均會引起世界經濟整體的震蕩,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不可能有人能夠獨善其身。所以每個身處這個命運共同體之中的每一個經濟體都應該謹言慎行,與其他經濟體都應和睦共處、平等互利,各自負起各自應負的責任。

  無論我們現在願意相信或者接受與否,這場中美尚未終局的貿易戰已經讓我們苦心構築多年的產業鏈條鬆動了,部分外資已經溜走,就連本土製造業資本也都在加速流出,終其原因就是因為現在這種解決貿易分歧的方式傷害了投資者的信心。

  下面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場疫情,這也是我們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由於某一點的不慎而造成全球性災難的一個慘痛案例,目前從官方媒體的報導來看,境外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為應對疫情的快速蔓延,全球已經有數十個國家採取了「封國」或在國內局地「封城」的措施。我們中國身處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雖然抗疫取得了初步勝利,雖然我們國內的經濟具有「韌性」,但是我們的貿易夥伴倒下了,我們的經濟還能一枝獨秀嗎?二月份官方的經濟數據已經出爐,其他數據相信大家也有能力找到,我們在這裡就不再贅述,現僅轉述一條《中國經營報》3月21日發布的與我們行業密切相關的消息來感受下當前的經濟形勢:「在3月12~19日這周內,以大眾、奔馳、雷諾、標緻雪鐵龍、通用、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等為代表的多個汽車品牌宣布『停產避險』。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球範圍內,14家車企叫停了超100多家工廠。根據乘聯會研究,這是10年來最嚴重的生產中斷。」如果此消息屬實,那麼我們前面一直討論的鋁合金輪轂出口斷崖式下跌將真的可能再現!雖然此次疫情與中美貿易戰沒有任何的關聯,但我們通過對這個事件的討論也許能夠讓大家更深刻的體會到人類只有團結才能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才能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這場災難最終會給我們造成多大的傷害,現在誰都無法預測,因為這裡面還有太多未知的因素存在,但全球經濟的衰退肯定是毫無疑問的了,經濟危機的爆發也許只是差了一個引爆點。雪上加霜的全球經濟如何才能渡過當前這一生死劫呢?考驗我們智慧而不是激情的時候到了,請謹記:和為貴。

  中美關係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它的變動所產生的影響可不是南美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隨便煽動兩下翅膀所能比擬的。這裡引用一段我們最高領導人針對中美關係的著名論述來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中美兩國關係好,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對世界也有利。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真心祈盼暴風雨儘快過去,真心祝願彩虹再現的那一刻,現在地球村裡的每一位居民都能夠有機會見證到這美好的上帝之約,到那時一個人都不許少!

  王巨光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 於瀋陽

相關焦點

  • 王巨光:回顧2019,中國鋁合金輪轂行業投資熱降溫 理性開始回歸
    受經濟下行及汽車銷售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大陸鋁合金輪轂項目的投資與前幾年相比,終於告別了喧囂回歸了理性。從媒體的公開報導來看,2019年中國大陸鋁(鎂)合金輪轂「新建」和正在「規劃」的項目共計11個,相對於2018年的18個減少了四成;「規劃」和「在建」的產能合計5320萬隻,單從數字上看與去年相比略有「反彈」。
  • 王巨光:新冠疫情對中國大陸汽車行業的影響
    疫情爆發之先,全球政治及經濟方面就本已問題多多,特別是中美貿易爭端給兩個當事國經濟都帶來了負面影響,疫情爆發之後又由於一些國家政府及民間自己處理疫情的方式方法沒有得到他國的理解,產生了或多或少的「誤會」,因此又激發出一些新的矛盾,這些新的矛盾最終一定會影響當事方的相互關係,甚至升級到激烈對抗,從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 王巨光:回顧2016,中國鋁合金輪轂項目投資熱再度升溫
    世鋁網訊 回眸2016的中國鋁合金輪轂行業,如果非要盤點出個年度熱點話題的話,那麼過去一年裡掀起的新一輪鋁合金輪轂項目投資熱,一定會榮登榜首。中國鋁合金輪轂行業在2016年迎來了空前的投資熱潮。
  • 日韓貿易戰對中國有多大影響?
    日本生產半導體和OLED材料出口至韓國,韓國出口半導體和OLED產品至中國,中國再加工成手機、電視等成品銷往全球。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近日報導稱,韓國三星是DRAM內存晶片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最大製造商,分別在全球市場上佔據40%和35%的份額。另一家韓國企業SK海力士則是全球第二大DRAM晶片製造商,市場佔有率達31%。
  • 中美貿易、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機電外貿。
    中美貿易、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機電外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到3.3%,儘管較2019年2.9%的過去10年最低有所回升,但仍較此前預測值下調0.1個百分點。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正在逐步顯現,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國別/地區政策等不確定性因素,2020年我國機電外貿增長仍面臨明顯壓力。
  • 中美貿易摩擦:本質、影響、進展與展望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美產業分工從互補走向競爭以及中美在價值觀、意識形態、國家治理上的差異愈發凸顯,美國政界對中國的看法發生重大轉變,鷹派言論不斷抬頭,部分美方人士認為中國是政治上的威權主義、經濟上的國家資本主義、貿易上的重商主義、國際關係上的新擴張主義,是對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戰。
  • 疫情期間臺灣對大陸出口增加,想「離開...
    民進黨當局所謂的「新南向政策」、中美衝突以及疫情爆發因素,進一步強化臺灣產業「全球多元化布局」的衝動。但臺灣最大工業行業組織臺灣工業總會近日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兩岸經濟深度融合使得臺灣已無法割捨大陸。尤其疫情以來,大陸對臺灣經濟模式的影響進一步凸顯。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也向《環球時報》表示,即使疫情期間,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也高達578億美元,並轉化為臺灣GDP拉動經濟增長。
  • RCEP和中國加入CPTPP將深刻影響世界貿易和中美貿易格局
    東亞及太平洋這十五國無論人口、經濟總量和出口總量,均超過歐盟和北美,但沒有全區域貿易一體化。因而影響了這個地區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整體地位和作用,也影響了全區域內部經濟貿易潛力的充分發揮。RCEP的達成,掃清了十五國之間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在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保護、貿易規則等廣泛領域打通了整個大市場,從而歐洲、北美、東亞太平洋三大經濟貿易板塊及一體化最終形成鼎足之勢。
  • 遼源市年產200萬套鋁合金汽車輪轂項目
    從車型看,高級轎車:奧迪A6;中級轎車:雅閣、帕薩特;低級轎車:普桑、捷達、夏利、富康;以及微面、皮卡、中面、吉普,都廣泛採用了鋁合金車輪。目前國內對鋁輪的認知已經不成問題,對它的優點也不容置疑。隨著我國汽車產量的提高,對鋁合金輪需求會越來越大。
  • 理性認識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
    7月6日,美國不顧多方面反對,對中國34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徵25%關稅。8月23日,美國對另外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中國政府為維護正當權益,及時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不僅嚴重威脅中美雙邊經貿關係,而且對世界經濟也有負面影響。如何認識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如何應對美國挑起貿易戰的行為?這些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 臺灣學者:臺灣對中國大陸貿易擁有巨大順差,說明其依賴高度臺灣
    2020年1至10月,中國大陸對臺灣出口482.12億美元,自臺灣進口1,613.43億美元。亦即今年前十個月,臺灣對中國大陸享有的貿易順差就高達1,131.31億美元。此前,中國國臺辦發言人稱「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程度卻越來越深。
  • 丁安華|讓他三尺又何妨:中美貿易協議的啟示
    近年來,中美在政治、經濟、科技和外交上摩擦不斷,脫鉤論甚囂塵上。不過,與人們的直覺相反,今年疫情爆發以來中美貿易關係呈現出乎意料的「韌性」。以中國出口看,今年2月至8月美國市場所佔份額由13.6%升至19.0%(圖1);以美國出口看,二季度對華出口率先回升(圖2),出口中國市場的份額由5.2%升至8.0%,而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出口仍處於負增長區間。中美雙邊貿易在疫情困難時期的互相依賴,說明兩國在過去三十年構建的經貿關係具備相當韌性。
  • 中美貿易摩擦,歐盟和日本為什麼既依賴美國,又選擇靠近中國?
    從2018年開始,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即便是2020年初全球遭遇新冠肺炎,中美兩國在各方面的摩擦依然持續。從製造業到科技業,中美兩國的政策和決定牽動著行業經濟,更影響了全球其他地區。一般媒體在報導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在中美兩國身上,實際上,第三方國家的態度同樣值得關注。
  • 陳子燁 李濱:中國擺脫依附式發展與中美貿易衝突根源
    先是對中興通訊公司實施出口禁令,後是夥同加拿大扣留華為公司高管,並將華為等一些高科技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雖然中國展現出很大誠意來解決雙邊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並採取相應措施回應美國關切,但美國在中美貿易磋商與談判中出爾反爾,不斷發難,引致貿易摩擦持續升級。
  • 中國日報網評:中美貿易增長強勁 「脫鉤」論不攻自破
    不過,中美兩國強勁的貿易增長勢頭表明,這些政客註定是徒勞的。  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3.65萬億元,增長6.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6%。其中,對美國出口2.82萬億元,增長6.9%;自美國進口8233.2億元,增長7.2%。
  • 汽車鋁合金輪轂生鏽怎麼清除?
    想必大家都知道實輪轂生鏽並不是說輪轂真的就生鏽了,而是因為汽車長時間處於潮溼的環境,再加上汽車長時間使用,肯定會磕磕碰碰的,輪轂表面難免會出現劃痕等的損傷,汽車鋁合金輪轂生鏽怎麼清除?和小編看一下最詳細的講解吧。
  • 明察秋毫|關於日韓貿易戰,你需要關注的事——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三、日韓貿易戰對日韓兩國影響日韓貿易戰對韓國的影響大韓商工會議所7月26日發表的《日本出口限制1年對韓國產業界影響及應對政策》報告顯示,日本採取出口管制措施後,韓國產業界整體對日進口比重呈曲折下降趨勢。具體來看, 2019年第一季度韓國對日進口在整體進口產業中所佔比重為9.8%,日本對韓實施出口限制後,同年第四季度,該比重下降至9.0%。
  • 國臺辦:大陸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對於這個數據,陸委會稱,就增長的品相觀察,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強調,第一,數字會說話。
  • 孤煙暮蟬 | 從大陸臺灣之間的經濟關係看中美經濟未來
    點擊右上角分享給朋友們吧  長按二維碼關注支持公眾號:孤煙暮蟬儘管臺灣蔡當局的種種挑釁和「臺獨」勢力幾十年來的倒行逆施,但我們中國大陸對於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非常自信的
  • ...發展、困境與中國方案——兼論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經兩國經貿高級別磋商十數輪後,2020年1月15日中美在華盛頓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兩國貿易談判取得階段性成果。多數文獻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的直接動因是兩國貿易失衡。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18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為8 913億美元,其中源於中國的逆差佔比將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