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煙暮蟬 | 從大陸臺灣之間的經濟關係看中美經濟未來

2021-02-10 讀網參考

點擊右上角分享給朋友們吧  長按二維碼關注支持公眾號:孤煙暮蟬

儘管臺灣蔡當局的種種挑釁和「臺獨」勢力幾十年來的倒行逆施,但我們中國大陸對於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非常自信的。這種自信來源於具體的實力。

從政治治理能力到軍事能力,從文化影響力到經濟影響力,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快速不斷地高增長與快速發展,對比於臺灣地區自從「民主化」以來的政治亂象、經濟停滯、兩黨惡鬥的局面,我們中國大陸沒有理由不自信。

如今我們面臨到中美競爭加劇,事實上卻是我們大陸民間關於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焦慮感在上升。

那麼同樣經貿關係密切,產業鏈依存度較高的中美是否能夠從過去的大陸、臺灣兩岸間的經濟關係的發展史找到一些雷同點與啟發?

臺灣內部關於兩岸經濟合作的看法與發展歷程

我們知道臺灣內部的藍綠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個歷史階段,關於兩岸經濟貿易合作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

最早期,臺灣藍營視90年代大陸為臺灣經濟發展的第二個歷史機遇,僅次於歷史上的亞洲四小龍時代。藍營的主張就是經濟上、貿易上、產業鏈分工合作上與大陸進行深度的捆綁與合作。

政治上藍營的盤算就是大陸與臺灣進行深度捆綁之後,大陸未來對武力統一臺灣一定會心存顧忌和畏首畏尾,大陸經受不了因為武統帶來的對大陸本身的經濟衝擊。

綠營最早的盤算是從根本上認為臺灣不應該與大陸進行深度的兩岸經濟貿易合作。綠營認為如果兩岸完成經濟、貿易、產業鏈上的整合合作之後,大陸將影響臺灣的政治,影響綠營做夢都想完成的「臺獨」夢想,因為參與大陸經濟的臺灣資本將更希望看到兩岸和平穩定。

而之後的歷史發展過程,我們大家都已經知道。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藍綠兩個陣營的盤算都算是失敗的。

藍營錯誤估計了中國大陸的整體實力的發展速度與全方位崛起的廣度,兩岸間的經濟、貿易、產業鏈合作從臺灣方面作為半個上遊逐漸走到了競爭,甚至是半個下遊,乃至於成為可替代的元器件提供商的身份,而規模也只是大陸經貿體系中的一個部分,臺灣省GDP從中國第一,現在排名20開外。

綠營的盤算嚴格來說也是錯的,臺灣實際上是越來越獨,但也確實有一絲經濟捆綁影響其「臺獨」夢想的因素。但其「臺獨」夢想的破滅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大陸的實力增長、中美關係、國際環境等綜合因素導致。

從這個簡單的歷史回顧來看,從大陸、臺灣兩岸間的彼此的經濟戰略的發展過程來看今天的中美關係,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發呢?

關於中美的經濟關係,我們中國的主流看法是要做面貼面,最好是能撲上去進行深度捆綁。

這個策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機遇與快速發展的大環境。甚至有一些過頭,曾經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想法到處都是。

然而我們看到了川普崛起,以及川普崛起背後的川普主義。川普實際上在執行美國全政府體系的對中國的打壓與遏制。甚至於川普有很多舉動是直接類似強盜搶劫,背棄了西方核心價值觀中的「契約精神」。這使得中美未來的經濟關係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我們中國還有一派看法是在中美經濟合作的同時,要自建新體系。

這一派有一個觀點是,在現有的體系下,我們要完成對美經濟上,甚至是整體實力上的超越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說中美經濟競爭,在東亞製造業出口,換取美元作為外匯存底,發行對等的增發貨幣的事實基礎上,邏輯上我們是不可能完成對美國的經濟超越的。我們製造產品的速度,不可能超過美國印錢的速度。

除了經濟貿易領域外,類似的情況還有。對於要完成對美國的超越,比如說美元霸權,全球金融工具,美國科技霸權、石油美元等等,我們要另想辦法。

還是主要說說中美間的經濟競爭。

雖然不是很恰當,但面貼面與另想辦法這兩種思路是不是和兩岸間的彼此經濟戰略有一些相似點?

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個人看了很多的經濟學家、金融學家的說法,各個流派之間彼此間差異很大,甚至有很多互相矛盾的點。

我個人認為我們該如何在經濟競爭中超越美國,這個問題可能是沒人知道的。因為歷史上全球用一個國家的貨幣作為全球大部分的支付工具以前沒有出現過,沒有任何的過去的經驗可以告訴我們應該怎麼辦。

面貼面似乎也擺脫不了美國的打壓遏制戰略,以前的日本比我們貼的更緊,美國要打壓挑戰者是不惜犧牲一些利益的。反正贏了之後還能拿回去。

而無法超越說也有個問題,因為歷史上也沒有我們中國這樣十億多人口的國家工業化的例子存在。如果無法超越說為真,那美國以前打壓德國日本,現在打壓我們中國是為了什麼呢?無法超越說也是有明顯的漏洞的。

不過,從兩岸間的經濟關係發展史來看,我們倒是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1.說到底還是比規模、比發展速度、比工業門類完整度和配套完整度。

2.比速度與總量之外,也要比質量,就是一定要力爭產業鏈的高技術源頭研發上的領先優勢。

川普卡我們的脖子,從某個角度來說,其實是給我們提了醒了。得感謝他。中美間既然是競爭為主的關係,我們中國就要不斷適應自己的新身份。過去我們曾經只是來料加工,提供半成品,過去我們曾經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過去我們曾經努力轉型成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成為終端產品製造商。

那未來,我們要把我們的短板一一補齊。成為產業上的技術研發領頭羊。

我們的優勢在於人多,我們的優勢是在於上升速度快,基礎受教育程度好,我們的優勢是在於我們國家的治理能力強、社會安全穩定。

我們過去幾十年完成的產業升級的速度,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相關焦點

  • 孤煙暮蟬:做「自乾五」不要太過計較個人的得失
    編者按:12月16日,子午俠士、孤煙暮蟬、周成洋三位網絡大V做客「青年之聲」V故事第五期活動《為了信仰的捍衛》,現場講述了他們弘揚正能量的故事,並與網友進行了互動。「青年之聲」直播廳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文字直播。以下是孤煙暮蟬與青年觀眾和網友分享的內容全文。
  • 孤煙暮蟬能量真大,挖出中科院所聘外籍員工辱華的線索
    孤煙暮蟬在11月5日下午2點發布微博這特麼的哪裡來的蔥?揭露了Mark A. Kolars在中科院一邊賺中國人的錢,一邊在境外社交媒體上辱華。孤煙暮蟬所發微博不過好奇的是他如何獲得相關截圖,根據2017年工信部下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清理規範網際網路網絡接入服務市場的通知》,在我國未經電信主管部分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專線(含虛擬專用網絡)等其他信道開展跨境活動
  • 孤煙暮蟬:博爾頓事先知道孟晚舟被捕,並收受滙豐銀行高額出場費
    @孤煙暮蟬:【博爾頓事先知道孟晚舟被捕,並收受滙豐銀行高額出場費】據華盛頓郵報揭露,提前「獲知」孟晚舟會被捕的美國白宮顧問博爾頓曾分兩次收受來自滙豐銀行的出場費,公開報導的已知金額高達30多萬。與提前知情的博爾頓截然不同,包括華為公司在內的中方各界,直至孟晚舟被捕月餘,才從美國司法部的起訴中獲知,滙豐提供了關鍵證據,直接導致了孟晚舟被捕。
  • 孤煙暮蟬:說說香港學生會那點事
    @孤煙暮蟬:香港學生會曾經是很紅的,大家還記得1996年9月26日因為到釣魚島宣示主權而溺亡的陳毓祥先生嗎?他曾是香港大學學生會的會長,所以說那時大學的學生會都是紅得滴血的。這是在文化層面開始對中港情進行潛移默化地割裂,令新生代對大陸充滿歧視和牴觸,這就是造就出這幫黃屍學生的大背景。我們會發現在香港愛國的一般都上了年紀了,而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是在這樣一個文化氛圍下長大的,各種媒體影視劇裡都是充斥著貶低抹黑大陸和內地人的東西,他們能對內地有好感嗎?
  • 孤煙暮蟬 | 那些年我們花錢請來諷刺我們的TW名人
    而以上各種情況下,我們花錢請來交流、演講,甚至是工作的TW名人,其中絕大部分有個現象,要麼是演講交流的時候當場污衊栽贓,暗喻諷刺和陰陽怪氣,要麼是在我們大陸拼命說我們大陸好,回到TW立刻換了一張嘴臉,還是各種污衊栽贓,暗喻諷刺和陰陽怪氣。我們大陸之前的對臺工作,在這部分一定是有些什麼問題的,可問題是出在哪裡呢?我曾經也很糾結,思索了很久。
  • 【唐詩】臨風聽暮蟬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譯文黃昏時寒冷的山野變得更加蒼翠,秋水日夜緩緩流淌。我拄著拐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聽暮蟬:聆聽秋後的蟬兒的鳴叫。暮蟬:秋後的蟬,這裡是指蟬的叫聲。渡頭:渡口。餘:又作「餘」。墟裡:村落。孤煙:直升的炊煙,可以是倚門看到的第一縷村煙。值:遇到。接輿:陸通先生的字。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裡以接輿比裴迪。五柳:陶淵明。這裡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 不是取消ECFA,大陸對臺灣經濟的真正狠招
    受到疫情及反歧視示威兩個無預警變故處理失當的衝擊,美國總統選情變得詭譎難測,越來越多人看衰川普。為力挽狂瀾,今年美國對華政策恐怕都會以持續升高對抗性為基調。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不會引頸受戮,任美國擺布,除持續對美反擊外,也可能加大對臺灣的壓力作為牽制。
  • 中美經濟「脫鉤」給臺灣帶來機遇
    大陸多年來一直向臺灣釋放合作信號,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交往合作夥伴。而新冠疫情後,大陸經濟在二季度率先恢復正軌,大量進口原材料,為臺灣企業出口創造了良好機遇。加上兩岸之間分工密切、大陸市場巨大、以及各種惠企政策出臺等因素,這對支持臺灣出口貿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臺灣對大陸外貿出口額實現新一輪高增長的重要原因。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     2019年,在中美經貿對抗持續升級與國際政經形勢巨變形勢下,臺灣成為中美經貿對抗的意外「受益者」,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或紛紛下調經濟增長率之際,臺灣卻調升經濟增長率,最新預計全年經濟增長2.64 %,臺灣股市更是創下多項歷史新紀錄,加權指數全年漲幅高居亞洲第一。
  • 觀兩岸經濟40年,同大陸割裂的臺灣沒有未來
    「涪陵榨菜」還是大陸電影暫停赴金馬獎交流的通告,都在臺海之間的輿論場上接連激起了風波。▲1979.1.29─2.5,中國國家領導人應卡特總統之邀訪問美國,這次訪問,開啟了中美關係一個新的篇章經濟上的強勢及臺灣陸續進行的政治改革,給臺灣社會帶來了在面對大陸時幾乎全方位的心理優勢,臺灣文化不但在娛樂行業上席捲大陸,在思想領域也一樣對大陸形成了非常強烈的衝擊。
  • 張善政:兩岸關係非常不樂觀,不搭大陸市場便車,臺灣經濟復甦會很辛苦
    臺媒資料圖據臺灣中時報導,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13日晚主持未來沙龍,邀請到前「行政院長」張善政、臺北市議員戴錫欽,對談「新冠包機,如何化作產業轉機」。對於兩岸關係,張善政感到非常不樂觀,他預測蔡英文在五二○演講會講一些有彈性的話,但大陸不會買帳。張善政說,「兩岸關係,我們要面子,大陸更要面子,臺灣沒有本錢,像其他國家和地區在中美取一個平衡點。」張善政認為,民進黨的兩岸路線,會直接影響臺灣的經濟。現在受疫情影響,國際化倒退了幾十年,舒緩以後,大家一定先靠內需振興經濟,誰最有本錢?「中國大陸」。
  • 大陸是臺灣經濟的最大依靠
    十年來,臺灣從繁華富庶的「亞洲四小龍」之首,逐步陷入低迷與停滯,提振經濟,成為臺灣民眾最大的訴求。 臺灣的興起更多依靠與發達國家的互補,而在未來,臺灣的成長,更從根本上取決於大陸。其未來戰略中心,必然從美日體系,轉移到大陸體系。 大陸是臺灣經濟的最大依靠。
  • 約瑟夫·奈:中美經濟脫鉤成本太高,生態脫鉤根本不可能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會如何?中美經濟脫鉤有無可能?中美關係目前最大的危險是什麼?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他認為川普給拜登留下了一個「冷戰」作為遺產,但兩國之間未來的關係不會是冷戰型的,而是雙方在競爭同時又有合作的。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分析師指出,臺灣去年出口大陸大幅成長,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中美貿易戰,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也說,因為中國大陸從2019年就開始擴大採購半導體,也讓臺灣半導體的需求暴增。這波中美貿易戰也的確意外讓臺灣受惠,臺灣投信業者指出,臺灣電子業組成供應鏈短期難遭取代,臺、美兩方彼此減少技術依賴,卻仍需要電子零件,原先市場擔憂臺灣會夾縫中求生存,卻意外變成「左右逢源」,也讓相關廠商成為中美貿易戰下的受惠者。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國家及地區為防控疫情,紛紛採取封城、封閉邊境、限制人員活動等嚴格管制措施,致使全球需求近乎停擺,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重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中國臺灣地區亦未能例外。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
  • 這,才是現在臺灣經濟的真相
    臺灣經濟的重心到底維繫在哪裡?民進黨當局所謂的「新南向政策」、中美衝突以及疫情爆發因素,進一步強化臺灣產業「全球多元化布局」的衝動。但臺灣最大工業行業組織臺灣工業總會近日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兩岸經濟深度融合使得臺灣已無法割捨大陸。尤其疫情以來,大陸對臺灣經濟模式的影響進一步凸顯。
  • 不怕大陸經濟制裁?民進黨當局高官聲稱:大陸貿易更依賴臺灣
    對此,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詢時提及,兩岸關係緊張,若哪天台灣跟澳大利亞一樣被大陸制裁怎辦?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都講不出明確有效辦法,「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語出驚人的聲稱,大陸更依賴臺灣。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的經濟就會更好
    臺灣經濟之所以能在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發展那麼快,研究政治的學者經常講是由於冷戰的關係。因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陸是共產黨領導的,大陸、東歐和前蘇聯形成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在美國領導之下有一個資本主義陣營,臺灣、韓國、香港和新加坡等是在國際的冷戰的狀況之下,圍堵社會主義國家擴張的前沿。我們知道五六十年代,社會主義在世界上非常有吸引力,尤其對年輕人。
  • 全球經濟主要靠中美吃飯 未來將更加依賴中國
    明年的全球經濟能否復甦,主要看中美經濟能否穩定,畢竟美國與中國是全球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全球一些主要經濟體都要靠中美來吃飯,因此中美的經濟增長情況對全球經濟增速影響明顯。中美關係將決定著全球未來的經濟趨勢,但是從美國的情況來看,即便重新回歸WTO規則,也很難再度全身心地融入世界經濟,這是由美國的金融資本主義與民粹主義都處於上升階段所決定的,因此美國的內外矛盾將長期激化,這也決定了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