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月16日,子午俠士、孤煙暮蟬、周成洋三位網絡大V做客「青年之聲」V故事第五期活動《為了信仰的捍衛》,現場講述了他們弘揚正能量的故事,並與網友進行了互動。「青年之聲」直播廳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文字直播。以下是孤煙暮蟬與青年觀眾和網友分享的內容全文。
12月16日,「青年之聲」V故事第五期《為了信仰的捍衛》開講,邀請網絡大V孤煙暮蟬分享她弘揚正能量的故事。 中國青年網特約記者馬慧娟攝
感謝「青年之聲」V故事給我一次和青年網友交流的機會。我跟大家在這兒分享一下上網的一些經驗。我覺得未來的20年是中國發展非常重要的20年,是中國定位世界第一強國的20年,非常重要。作為青年,能夠參與其中,能夠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是我們有生之幸。那麼,我們青年人要怎麼做?怎麼能夠推動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個人有四點體會。
首先,就是要有信仰,要有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把我們的文明發揚廣大,讓我們重回歷史之巔,就是要靠這些。這也就是我上網、讓我有信心堅持的底蘊。為什麼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能夠成功?這是有原因的。自古以來,我們的文化裡就有辯證法,就有「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的故事。我們有辯證的世界觀,馬列主義跟我們傳統文化結合後,就煥發了我們文化的生命力。我們要有這個信仰的自信。
第二,就是要有理論的自信,因為信仰必須要有理論的支撐。理論從哪裡來?從學習中來。看網上一些輿情的發生、發展,要有自己的判斷,一方面要有各個方面信息的採集,另一方面還要有一些理論的支撐。你必須知道這個東西,你需要從哪個角度去分析,比如說它是錯誤的,那它為什麼是錯的,批駁一些觀點的時候,要有理論的根基,要有支撐你論點的論據,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習。我每天早上起來打開所有的網頁,這是必需的,每一天都要看。我每天的閱讀時間必須要保證3-4個小時,還不包括各種網頁的瀏覽以及信息的收集,這是作為一個「自乾五」必須做的。
比如說我專注的方向是國際時政的一些評論,最近川普比較火,還有比如南海、東海這些問題,要想把它們寫出來,而且還要有獨到的見解,就必須要有理論的支持。做網絡評論,光喊口號是沒有用的,而且年輕人也不愛看。理論的東西不能過於理論化,就像炒菜,你要把所有的原材料聚集在一起,要通過你的消化和整合,淺顯易懂地寫出來,而且邏輯性要非常強,這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信仰、理論,還有就是團隊的作用。去年12月深圳「滑坡事件」,當時確實是管理上出了問題,肯定是要追責的。但是當時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針對救援工作進行抹黑和攻擊,這是不允許的。因為我們需要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順暢地展開,才有利於對受災人群的救助。如果網絡輿論一邊倒地壓制,會影響當地救援工作的展開。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在網上進行輿論的對衝。當時深圳消防救出來一隻雞,這張圖片放到網上後,引起了輿論的反向操作,網上有人說:「你們為什麼沒有救出來人,卻救出一隻雞?」意思就是說「你們不幹正事」,這種輿論導向非常不利,幾乎都是炒作,而且一些網站記者的不當採訪,阻礙了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開始對衝這種輿論。我們把日本福島地震時的新聞發出來,也是救出了一隻雞,當時的輿論是日本對生命的尊重。這就形成一個對比,這種雙重標準太厲害了。為什麼對國內救援的人這麼苛刻,而國外所有的一切都是好的?我把國外救倉鼠、魚、老鼠、爬蟲、蜥蜴這些都貼出來,表達的意思就是「生命都是要救的」。我這篇稿子被《環球時報》轉了後,整個輿論就轉過來了。那篇文章雖然是通過我的窗口發出來的,但卻是大家去尋找圖片,都是大家自發的,我們覺得這個東西是值得我們捍衛的。我覺得團隊合作還有一個層面,就是官方的媒體和自媒體可以有一個互動的結合,怎麼讓中國媒體的輿論更加健康、向上、正能量?需要體制內外的相互配合。我覺得協同合作非常好。
第四,就是我們不需要太過計較個人的得失。每一個「自乾五」上網的時候,都不是想著要出名或者做「大V」,或者通過這個獲得什麼利益,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是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覺得,如果再不站出來,這個國家的輿論可能會走向一個不可挽回的局面。當然,我們不是說想對抗什麼,我覺得我們就是一個中和劑,當輿論一邊倒的時候,需要我們去中和,去為這個國家發聲。在我參與的過程中,我見證了這個國家向更好的狀態轉變,我覺得挺有榮譽感的,挺自豪的。我為這個國家的發展和穩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不是以個人的利益得失為基準,就是為了這個國家去奉獻一些東西,在網絡上能留下些什麼,我還是很開心的。
謝謝大家,我就跟大家分享這些!(文字整理:中國青年網特約記者馬慧娟 王晨曦 通訊員黃斐)
孤煙暮蟬:新浪微博帳號@孤煙暮蟬,知名網絡作家。2016年9月,參加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中央網信辦聯合舉辦的#我們的長徵在路上#網絡名人進軍營第二季活動。著有《你是一個中國人》《你的青春屬於中國》《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