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傷人神器」: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2021-02-13 小十點
現在已經是步入冬天的節奏了,天氣逐漸冷冷冷冷起來了。

很多人趕緊把收藏起來的秋褲拿出來穿上,還在不停網購各種設備取暖過冬。

尤其是為了不讓孩子凍著,更是把他們武裝到牙齒,但有一種隱患我們當家長的必須要注意,那就是「低溫燙傷」

央視新聞之前就曝光過,冬季低溫燙傷頻發,熱水袋成罪魁禍首,有不少人被意外燙傷。

前幾天央視財經還提到,深圳市消費協會對十款熱銷家用美容儀做了測評,發現其中2款存在低溫燙傷風險。


除了熱水袋、美容儀,冬天家裡還隨處可見暖寶寶、小太陽、暖手寶這些防寒神器。

央視之前對暖寶寶做的測評,發現最高溫度已經達到可能低溫燙傷的程度,最高的甚至超過了安全範圍,有70℃!

貼著暖寶寶睡覺,一覺醒來發現被燙傷的孩子不計其數。

甚至有成年人帶手串聚光久了,都變成了燙傷。

我們身邊這些常用的物件都有燙傷隱患,家長們一定要慎之又慎。

什麼是低溫燙傷?

顧名思義,「低溫燙傷」就是由低溫度引起的燙傷。

說起燙傷,很多人以為就是燒開的水、滾燙的油,直接接觸到皮膚引起的創傷。

但其實,如果讓皮膚長時間接觸到高於體溫的物體,也能造成燙傷。

比如,正常人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會被燙傷;

但是,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

長時間接觸超過45℃的制熱源接觸,會引起深度燙傷。

這種燙傷,就是低溫燙傷。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燙傷!

它的可怕之處在於不易察覺;或者當你發現的時候,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

我們家中最常見的「暖寶寶」,孩子睡覺或者出去玩的時候,貼上一個,一會就會覺得暖暖的,但最近卻看到這樣一條扎心的新聞。

張媽媽擔心3歲多的兒子晚上睡覺受涼,隔著睡衣給孩子後背貼了3天的暖寶寶。

孩子早上醒來以後大哭不止,一直喊疼,還不停地用手抓後背。

媽媽這才發現兒子背上的皮膚特別紅,還長了許多小水泡。

趕緊送到醫院,醫生診斷說:

孩子是因為長時間接觸熱源導致的低溫燙傷,目前已發展為三級燙傷。

孩子的皮膚本來就稚嫩,長時間接觸一些高於體溫的物體,傷害是漸漸產生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

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遭受了傷害,而大人卻還渾然不知。

國家衛生部的一項調查顯示:

0~6歲的兒童燒燙傷比例佔燒燙傷患者的23%。

這種傷害很常見,家長一定要重視!

哪些東西會造成低溫燙傷?

除了暖寶寶外,寶寶身邊還有哪些低溫燙傷的「隱形殺手」?

1、「小太陽」

「小太陽」通常是我們對取暖器的暱稱,家長們都喜歡用它來給寶寶取暖。

但是,它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我們來看看消防員的實驗:

消防員把一條幹毛巾覆蓋在小太陽正前方,2分鐘後,毛巾就被烤焦了。

把打火機放在距離小太陽10釐米的地方,15分鐘後,打火機竟然爆炸了。

可見小太陽威力有多強大,如果讓寶寶細嫩的皮膚近距離接觸,那後果不堪設想。

2、暖手寶

暖手寶便於攜帶,操作方便,是很多家長給孩子防寒的首選,但它是否真的安全呢?

實驗人員測試了暖手寶在使用過程中的溫度變化,15分鐘,三款暖手寶的溫度都在40度以上,有兩款超過了46度,摸起來有點燙手。

於是,實驗人員繼續測量內芯的溫度。

用兩片發熱內芯包住雞蛋,再整體包裹在棉布中,12個小時後,雞蛋基本上處於一種被烤熟的狀態。

它引發燙傷的原因和暖寶寶類似,都是因為長時間與皮膚接觸,最後可能導致危險。

3、熱水袋

之前就有一個新聞報導,5歲女孩在床上睡覺。

天氣很冷,家裡沒有空調,媽媽擔心女兒夜裡冷,就把熱水袋灌滿熱水放進女兒被窩。

十幾分鐘後,媽媽突然聽到女兒「哇哇哇」撕心裂肺的慘叫。

她趕緊飛奔到床前,被眼前的一幕嚇呆了:

女兒站在床上,全身溼漉漉的,腹部和雙腿被燙得通紅,當時就脫了一層皮。

媽媽掀開被子一看,發現放在被窩的熱水袋已經爆開了,熱水灑了一床,還冒著騰騰熱氣。

孩子被緊急送到醫院搶救,在ICU,醫護人員對彤彤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積極治療,孩子的病情才趨於平穩。

當然,這是不合規暖水袋的「鍋」。

雖然熱水袋能給人們帶來溫暖,但也很可能變成危險的「小炸彈」。

4、電熱毯

冬季天氣寒冷,1個2歲的男孩子在電熱毯上睡覺時候尿床,導致電熱毯漏電,燒出一個洞。

儘管燒傷面積不大,但「命根子」損傷嚴重,處於沒有溫度、乾性壞死的狀態,未來可能需要再造。

多麼扎心!相信那位媽媽一定欲哭無淚了。

如果非要使用電熱毯,那就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絕緣電阻完全合格的產品。

使用時建議:

提前通電半小時把被窩暖熱,進被窩後最好關閉電源。

其實,像這樣存在低溫燙傷風險的設備有很多,對於孩子來說,世界都是新鮮的,他們不清楚如何來防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悲劇。

家長們一定要學會規避風險,也要學會如何處理緊急情況。

怎麼預防「低溫燙傷」?

有家長可能會問,那這些取暖設備、暖寶寶之類的,就完全不能用了嗎?

不是。

低溫燙傷產生的原因主要就是溫度和時間沒有控制好,所以,家長們有必要記住這四個「不要」。

1、不要直接接觸皮膚

貼暖寶寶、用發熱貼時,一定要隔著衣物或者毛巾。

這樣能更好地隔熱,不至於傷害皮膚。

2、不要長時間使用

我們看到很多悲劇的發生,都是因為使用時間過長。

所以,在同一部位,使用這些取暖神器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


3、不要在睡覺時使用

熟睡之後,燙傷很難被感知,發現的時候就已經為時已晚。

可以在睡前加熱溫度,睡覺的時候就關掉這些取暖設備。

4、不要輕易給對溫度不敏感的人使用

這一類人,通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和低幼的兒童,輕易不要使用,如果使用的話,也要在有他人陪同的情況下。

通常來說,低溫燙傷後一般是不會自愈的。

因為低溫燙傷前期症狀表現不明顯,家長們不易發現,當發現時寶寶可能已經損傷了皮下組織。

所以,千萬不能馬虎大意,發現了就要第一時間處理。

不小心發生了燙傷怎麼辦?

家長們不要驚慌失措,牢記4字要訣:

衝、移、蓋、送。

1、衝:

先找冷水,在孩子燙傷的地方衝洗20分鐘以上,儘量不要直接使用冰塊冷敷,反而會讓皮膚再次受傷害。

之後可以在冷水中再泡10-30分鐘。

2、移:

用冷水衝洗的好處在於能夠緩解疼痛感,同時也能讓被燙傷處迅速降溫,穩定孩子的情緒,這時候還要把衣物移去。

如果傷口與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開,不要心急了就強撕,也不要隨便塗抹藥物。


3、蓋:

用無菌紗布或者清潔乾燥的毛巾蓋住燙傷的地方。

不要用有毛狀、絮狀的物品覆蓋,避免與傷口粘連,增加醫生處理傷口的難度。

4、送:

如果發現孩子燙傷處已經出現水泡,可用繃帶或乾淨的紗布鬆鬆地覆蓋在水泡上,到醫院找醫生幫忙處理。

千萬不要擅自挑破水泡。


遇到比較輕微的燙傷,可以自己處理,如果比較嚴重的情況,最好直接去就近的醫院治療,或者是到設有燙傷中心的醫院治療。

寶寶燙傷讓人看著真的超級心疼。

天氣越來越冷,寶媽們在給孩子加強保暖的同時一定要高度警覺,孩子的世界太需要守護了。

我們做家長的,一定不要有僥倖心理,幫孩子排除危險源,同時多學點必要的急救常識,便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為了寶寶安全,家長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上的安全知識,學會了點個「在看」吧。


-作者-

李戈,白天工作,閒暇讀書,夜晚寫作,一個既理想又務實的寫字人,一個肥而不膩的有趣靈魂。文章來源:凱叔育兒(ID:yuerjinhualun),專注0-6歲寶寶科學養育。小十點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央視曝光「奪命保溫杯」:熱水變「毒水」,卻有無數孩子正在用……
    央視曝光:保溫杯變 「索命杯」央視新聞曝光了19種不合格的保溫杯,使用這些保溫杯,可能會有致癌風險。工作人員以消費者的身份在北京的商場、超市及網購平臺隨機購買了50種不鏽鋼保溫杯樣品。1. 用這些保溫杯泡茶,密封存放三天。
  • 央視曝光19種重金屬超標的保溫杯,還有無數孩子正在用……
    1央視曝光保溫杯裡泡出重金屬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福建一女孩用保溫杯泡紅棗,10多天後擰開瓶蓋時發生「爆炸」,杯蓋彈起導致女孩右眼球破裂。之前,央視新聞就曝光過有問題的保溫杯,北京消費者協會在市場上隨機購買50種保溫杯進行檢測抽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有19種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重金屬超標。之前北京某大學化學實驗室,就孩子常用的8款保溫杯做測試。
  • 天氣寒冷,使用取暖「神器」當心燙傷
    伴隨一波又一波冷空氣來襲,各種取暖神器開始大顯身手,但「神器」使用不當,也會成「毀膚利器」。 日前,央視新聞報導一位來自杭州的年輕小夥兒一不小心竟被暖腳爐「燙」成Ⅲ度灼傷並進行了手術治療。
  • 央視曝光:熱水變「毒水」,卻有無數孩子正在用……
    不管是哪種不鏽鋼,都少不了3種金屬:鎳、鉻、錳。 一些劣質保溫杯,甚至還有汞、鉛等有害金屬,損傷腦細胞,導致孩子智力低下。 ▍其他配件 除了不鏽鋼內膽,像兒童保溫杯還會有吸管、密封圈這些配件,也要注意材質。
  • 央視曝光的「奪命保溫杯」:熱水變「毒水」,卻有無數孩子正在用……
    孩子的保溫杯並不是隨便買買就可以了,如若挑選不當,保溫杯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安全隱患。 小編提醒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央視新聞曾曝光「奪命保溫杯」,即北京消費者協會在市場上隨機購買50種保溫杯進行檢測抽查。
  • 汪清家長 央視曝光「奪命保溫杯」:熱水變「毒水」,卻有無數孩子...
    央視曝光:保溫杯變 「索命杯」 央視新聞曝光了19種不合格的保溫杯,使用這些保溫杯,可能會有致癌風險。 工作人員以消費者的身份在北京的商場、超市及網購平臺隨機購買了50種不鏽鋼保溫杯樣品。 1.
  • 「過冬神器」實為「定時炸彈」?熱水袋破裂燙傷女童
    過冬神器,暖片或者熱水袋!如今寒冬,很多人都喜歡用熱水袋來取暖,抱在懷裡溫暖無比。又或者說是貼上暖寶寶,暖足貼,從裡到外的溫暖自己。  但市面上常見的電熱水袋存在安全隱患你是否知道呢?  取暖的小神器們燙傷兒童的案例真是時常就會聽聞,據相關媒體採訪我們也得知,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接收燙傷兒童那叫一個屢見不鮮,有的燙傷處於家長的疏忽,有的燙傷是屬於孩子好奇,亂碰了烤火爐,暖氣片等等。
  • 央視曝光「毒保溫杯」,無數孩子都在用,家長請自查,發現及時扔
    隨著保溫杯種類的增多,品牌的眼花繚亂,保溫杯市場也魚龍混雜,各種問題和風險也不斷出現……01央視曝光「毒保溫杯」,無數孩子都在用,家長請自查,發現及時扔前幾年央視新聞曾經曝光過,北京消費者協會為了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曾做了一份調查:在市面上購買50多種保溫杯,然後進行詳細的檢測。
  • 熱水袋破裂燙傷4歲女童 這些取暖神器可能也是「定時炸彈」
    熱水袋、電熱毯、烤火爐、暖氣片等過冬神器給各家各戶帶來溫暖的同時,也隱藏著意料不到的危險。12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醫兒童醫院了解到,近日來被各式各樣取暖設備燙傷兒童的案例屢見不鮮,有上升趨勢。「怎麼也想不到,平時用得好好的熱水袋突然就破裂了,漏出的開水還把我女兒燙傷了。」
  • 這種「毒保溫杯」已被央視曝光,多數孩子還在用,你家娃中招沒?
    這種「毒保溫杯」已被央視曝光,多數孩子還在用,你家娃中招沒? 比如:希樂,逸品等,而不光是現在,在很多年之前也是一樣的有對保溫杯做過測評,都有研究表明多款保溫杯中都有錳元素超標的現象存在,也就是說這些保溫杯都可以被稱作是「索命杯」,孩子用了之後很可能中毒
  • 用這東西取暖,竟上了手術臺…注意!溫度不高也會燙傷
    深圳市兒童醫院骨科燒傷整形組副主任醫師熊竹表示:「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三度燙傷的孩子,就是用熱水袋在孩子身邊一直放著就燙傷了,皮膚已經全部壞死、發黑,形成了焦痂。這個孩子後來做了植皮手術。」看到這裡,家長們可能會有疑問,這些「保暖神器」最多也就40-50°C,怎麼還會把人燙傷呢?
  • 遛娃神器被曝光,檢測結果令人揪心,孩子正在被傷害你還敢用嗎?
    一旦家裡有了孩子,媽媽們就要變成大力士。當媽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在當了媽以後,背著大包提著箱子還能單手抱孩子上樓梯。不得不說媽媽們就是超人啊,果然為女則弱為母則剛。在這裡又得問一句,爸爸們都死哪去了?孩子都讓媽媽們帶了嗎?感情孩子不是你的嗎?
  • 熱水袋燙壞皮膚,害孩子做植皮手術!這些「禦寒神器」很要命→
    >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三度燙傷的孩子,就是用熱水袋在孩子身邊一直放著就燙傷了,皮膚已經全部壞死、發黑,形成了焦痂。這個孩子後來做了植皮手術。看到這裡,家長們可能會有疑問這些「保暖神器」最多也就40-50°C怎麼還會把人燙傷呢?
  • 央視曝光:孩子用的保溫杯,可能是「奪命杯」,家長趕緊自查
    天氣越來越冷,家長們都給孩子準備好了厚厚的過冬裝備,大棉襖、大棉褲齊齊上陣,夏天的喝水杯也換成了保溫杯,這樣孩子們隨時隨地都能喝到溫暖的熱水了。前兩天,我也給我們家老二準備了一個保溫杯,畢竟她也到了用飲水杯的年紀了。說到保溫杯,不得不提醒一下各位家長了。
  • 孩子不慎被燙傷怎麼辦?
    進入冬季,天氣寒冷,人們更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家中有學齡前兒童的要特別注意,因為這個時候是孩子燙傷事故的高發季節。家長在家中一定要多加小心,防範各種可能導致孩子燙傷的因素。 新華社製圖廚房、餐廳是3歲以下兒童燙傷高發地小美剛入院治療時傷情較重、哭鬧不止,全身約有10%二度燙傷,接診醫生立即對其進行了治療。除了燙傷緊急處理外,還有抗感染治療。目前小美情況已經穩定,再觀察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 「震樓神器」以暴制暴傷人傷己
    (1月4日《現代快報》)遭遇鄰裡擾民,與之交涉卻不理不睬,想調解不行,想報警怕警察不受理,似乎並沒有更好的辦法,無奈之下買了「震樓神器」,卻沒想到效果出奇好。而網上對「震樓神器」更是一片好評如潮,網友們表示,自從用了「震樓神器」,樓上的鄰居紛紛「幡然悔悟」,「小孩不再跑來跑去了。」「晚上不放歌了。」「拖地也知道輕一點了。」
  • 這4種「取暖神器」,竟是孩子安全大殺手?
    其實,在冬季取暖的過程中,有不少這樣的誤區,讓我們迅速來看下。電熱取暖器是很多家庭冬天的選擇。但你可能不知道,如果使用不當,取暖器存在三大安全隱患:觸電、燙傷、火災。尤其是一些用了較久的取暖器,不能長時間開著,否則很可能會引發慘案。2019年12月29日,山西太原的一位老人,因為使用電暖器時間過長,引發火災,最後老人不幸去世。。。
  • 夏天的「隱形殺手」重則二級燙傷,就在身邊,你還在讓孩子玩這個嗎?
    一些家長用嬰兒推車帶寶寶出門時,往往喜歡用一條毯子蓋在上面。本來是好心為孩子「遮風避雨、防曬降溫」,但很有可能會害了孩子。《瑞典日報》的記者曾做過一個「嬰兒車蓋毯實驗」,把嬰兒車放在烈日下,對比車內溫度:可以看出,蓋有薄毯的嬰兒車車內溫度,會比沒蓋毯子的嬰兒車高出15℃!
  • 這4種「取暖神器」,竟是孩子安全大殺手?爸媽營整理
    需要注意的是,電取暖器的外部一定不能用任何物品遮蓋,使用說明書上也有明確規定禁止覆蓋!其實,在冬季取暖的過程中,有不少這樣的誤區,讓我們迅速來看下。取暖器謹防觸電、燙傷、火災!太近的距離可能會引起局部皮膚的溫度迅速上升,導致燙傷。孩子在使用電暖器時,爸媽一定要隨時留意看好孩子!2)一定不能覆蓋衣物!不要把寶寶的小東西或者毛巾等物品,直接覆蓋在電暖器上直接進行烘乾,一不留神容易引起火災,非常危險!3)晚上睡覺不能一直開!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什麼是低溫燙傷?儘管此類燙傷的創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可見紅腫、水皰,但實際可能損傷至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